布拉格的春天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發信人: seasea.bbs@bbs.ym.edu.tw (sea),          看板: Movie
標  題: 布拉格的春天
發信站: 陽明大學神農坡資訊站 (Thu Nov 11 09:10:03 1999)

【布拉格的春天】這一部電影的背景…

1968年,前蘇聯在「主權有限論」等等旗號下,以坦克突襲的方式,一夜間佔領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領導人。這一事件不僅是民族主權的失落,人民也在一連串的告密、逮捕、大批判、強制遊行、農村大集中、知識分子下放勞改的過程中飽受磨難。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小說原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就是以這一段時期為背景。

這一年,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正好40歲,曾經是共產黨員的他,所有的作品遭到查禁的命運,在這之前,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也同樣波濤起伏(他曾經做過工人、爵士樂手、在布拉格藝術學院當教授期間,還倡導學生致力於捷克的電影新潮),1975年昆德拉移居法國,文學聲譽日隆,法國總統還特授他法國公民權。

【布拉格的春天】雖以入侵事件為背景,但這部作品和一般的傷痕文學並不一樣,它控訴的並不是政治迫害,真正被凸顯關注的反而是人,以及對人性隱密幽微的剖視與批判。在這一部電影裡,迫害與被迫害者同樣會威脅人民,美國議員和布拉格官員同樣會露出媚俗的微笑,於是,他讓劇中女主角之一的薩賓娜衝著德國青年喊出:「我不是反共產黨!我是反媚俗!」至於什麼是媚俗呢?媚俗是一種虛偽做態以取悅大眾的行為,會腐蝕人的心靈,是現代的文明病。

關於背叛的故事

而美國導演菲力浦考夫曼一向以探索幽微的人類情欲著長,他改編了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卻把重點放在兩男兩女宛如弦樂四重奏的關係上。如果說這一闕樂曲有什麼樣的主題不斷地反覆變奏的話:那麼就是忠誠與背叛。我們可以透過這四個角色的際遇與對話,看到這一組對立的人類關係的主題,逐漸地舒展開來;讓我們在這一種富於音樂美感的形式下,對這一個主題有深刻的體會。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存亡的重、對比著男女私情的輕;忠誠的重、對比著背叛的輕;生命中的重,有時竟輕如鴻毛;生命中的輕,有時竟然不可承受…..。連生命中的重與輕,都化為音符的抑揚頓挫,為生命增添完整與美麗…。

幾位我喜愛的演員

這一部電影難得的,聚集了幾位我喜愛的演員,讓我可以一睹他們的風采:剛剛得到奧斯卡影帝,意氣風發的丹尼路易斯飾演風流倜儻的扥瑪斯曼、飾演特麗莎的茱麗葉碧諾西當時則剛剛到好萊塢發展,清新迷人、還有我最喜歡的琳娜歐蓮(她曾是名導柏格曼的演員班底)精采地詮釋了自由奔放的薩賓娜的腳色。

後來琳娜歐蓮在下一部電影【敵人,一個愛的故事】中的情婦腳色還獲得奧斯卡的提名,可惜琳娜歐蓮後來被幾部好萊屋電影糟蹋了,一直都沒有在好的表現。相反的,當時比較沒被注意到的茱麗葉碧諾西,後來反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揚威國際影壇。

  (阿智於山腰上的家,11.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