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莎.盧森堡 Rosa Luxemburg


發信人: KUAN.bbs@bbs.cs.nccu.edu.tw (溫柔不住住何鄉!),        看板: movie
標  題: [心得]通往蘿莎.盧森堡的道路
發信站: 貓空行館 (Fri Oct 14 21:54:11 2005)

通往蘿莎.盧森堡的道路

前日懷抱著朝聖的心情,到西門町觀賞這部電影,由德國導演瑪格麗特.馮.卓塔(Margarethe von Trotta),於一九八六年所拍攝的《蘿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

這是一部傳記式的電影,主角是我的碩士論文寫作的對象,也是引領左翼青年勇敢前進的先鋒,一位二十世紀初期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與政治家,她就是Rosa,一位平凡的女性,更是一位超凡的英雄。

片長122分鐘,劇情平鋪直述,沒有太多起伏,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枯燥,但是我卻興緻盎然,完全融入劇中。雖然沒有明顯的發展主軸,也沒有花俏的敘事技巧,不過可以感覺得出來,導演盡可能鉅細靡遺地呈現盧森堡的生平,或許她也認為,盧森堡的一生就充滿了傳奇性與戲劇性,不必刻意經營,只要重現盧森堡的人生,就是最好的劇本。

盧森堡在片中被稱為紅色蘿莎(Red Rosa),這是來自她犀利的文筆以及煽動性的演講,是讓保守派聞風喪膽的革命份子。她在任何場合中都是最棒的演說家:不論是在她的同志也是情人李奧.悠格歇斯(Leo Jogiches)面前;還是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考茨基(Karl Kautsky)、倍倍爾(August Bebel)的餐桌上;或是在黨代表大會以及群眾的秘密集會;甚至是在審判她的法庭,
她總是能以雄辯的辭鋒和極具信心的手勢贏得敬重與喝采。

劇中也提到盧森堡她在社民黨的刊物《新時代》(Die Neue Zeit)上發表文章,組織斯巴達克斯同盟(Spartakusbund),與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劃清界線,和考茨基在總罷工問題分道揚鑣等等。她的生命就是與他人聯合與抗衡的過程,從未停止與這個世界對話。

盧森堡的生活在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定義下,毋寧是非常政治的:即人在公共領域裡的自我彰顯,展現出卓越的言行,透過理性辯論與他人連結,形成共識、開創新局,無怪乎鄂蘭將盧森堡喻為「黑暗時代的偉大心靈」。

但是盧森堡並未在鄂蘭的公民共和主義前止步,她的演說和辭章承載的是社會主義的具體內容,她在一八九九年的成名代表作《改良還是革命》中就提到,「不是社會主義運動取決於資產階級民主制,倒是民主制發展的命運取決於社會主義運動」,這個觀點貫穿了盧森堡一輩子的思考和行動。

因此對盧森堡而言,鄂蘭的政治必須以社會主義的實現為前提,要先完成所有人對所有人的供養,才能達成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統治,否則政治永遠只是少數人的光榮事蹟。

除了職業革命家身份之外,影片用許多篇幅描寫盧森堡是一位可愛的女性,這表現在她與女性友人間的情誼,包括:同在社民黨奮鬥的同志克拉拉.柴特金(Clara Zetkin)、考茨基的夫人露意.考茨基(Luise Kautsky)、同時遇刺的卡爾.李卜克內西(Karl Liebknecht)的妻子宋雅.李卜克內西(Sonja Liebknecht)、以及她的私人秘書瑪蒂爾德.雅可布(Mathilde Jacob),盧森堡每次與她們會面大抵都是以擁抱作為開頭,這種情感形式與男性間的稱兄道弟是顯然有別的。

當然導演也沒有忽略盧森堡與悠格歇斯、好友柴特金的兒子科西嘉.柴特金(Kostja Zetkin)還有她的辯護律師保羅.李維(Paul Levi)的戀曲,在面對革命與愛情上,盧森堡都是熱情洋溢的,而展現深厚的女性特質。

盧森堡不但能與他人共處,同樣也善於與自己獨處,在公領域,她是激昂的,在私底下,她是閒適的。片中介紹了她飼養的貓──咪咪,這是她晚年最重要的伴侶;在獄中,除了閱讀和寫作外,她熱衷於種花蒔草,並且細心地將葉片製作成標本。

看得出來導演為了拍攝這部片子,費了不少考證工夫,從盧森堡早年高聳入雲的髮髻,到晚年常戴的白色寬邊帽,以及女主角芭芭拉.蘇可娃(Barbara Sukowa)的扮相都十分微妙微肖,可是女主角可能太高大了些,盧森堡真正的身材是很嬌小的。

美中不足的或許是,沒有提到盧森堡對一九一七俄國革命成功的歌頌與質疑,這對她而言是很關鍵的一件事,她的《論俄國革命》甚至是最重要的長篇理論作品之一,因此不可不謂為一項遺憾。

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百年戰爭中,盧森堡無疑是馬克思主義陣營中的聖女貞德,她總是以女神的形象出現在戰場上,手持理想的火炬,向世界揭示民主社會主義的圖像,展開通往自由人聯合體的道路。

我覺得自己好像化身為劇中那個聽完她的演講後把她拉到一旁,拿著在她看來微不足道的問題求教於她的大男孩,因為我相信只要一步一步向她走去,很快地我也會來到她的跟前。
KUAN    200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