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抗拒的溫柔 La Balia (The Nanny)


發信人: denish.bbs@ptt.csie.ntu.edu.tw (丹尼斯),         看板: movies
標  題: 絕色影展7(6)--《難以抗拒的溫柔》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Sat Jul 17 14:56:24 1999)

《難以抗拒的溫柔》La Balia[The Nanny]   103m/1999/義大利

導演:馬可貝洛奇奧 Marco BELLOCCHIO
原著:路易吉皮藍德婁 Luigi PIRANDELLO
演員:《永遠的一天》法布里奇歐提佛格里歐 Fabrizio BENTIVOGLIO
        《瑪歌皇后》華薇莉泰德奇 Valeria Bruni TEDESCHI
   瑪雅桑莎 maya SANSA

坎城影展參賽片 你的身體是慾望的房間 我在慾望昇華時奪走一切
感官接觸是「母親」的認證標準嗎?

農民階級搖旗吶喊的暴動在街上蔓延,身為心理諮詢專家的莫里醫生,卻為太太產後無法親自哺乳而極度憂煩。

遭遇抗爭份子的波濤激動,莫里因而相中難以抗拒的溫柔人選--健康、散發行動熱情的安娜塔,巧合的是,嬰兒亦背叛懷胎十月的母親,無辜的投入安娜塔的懷抱,成為罷免「母親」的可愛共謀。

保母的親密戲份日漸濃烈,而母親蒼白的影像漸行漸遠,兩個不同階級的女人之間,嫉恨與情慾的風暴正以浪漫節奏緩緩拉開....

貝洛奇奧被喻為「維斯康堤的繼承人」,繼《亨利四世》之後,再次詮釋皮藍德婁的作品,溫柔主題中隱含反動機制,以社會振盪的插曲交錯中產家庭的不安情緒,影片中處處可見洋溢哲思的對白,與恰如其份的光影氛圍。

尤其當主角陷入絕望又無以名狀的矛盾躑躇時,佈滿對世界指涉的線索,更見導演擅長的隱喻功力。

飾演保母的瑪雅桑莎引發驚艷的首次演出,更加翻轉片中激情年代的能量象徵,作為貝洛奇奧近期佳評不斷,力道最精準的一部電影。

以上資料來源來自KINGNET電影台 http://movie.kingnet.com.tw/

> -------------------------------------------------------------------------- <

提要: §坎城報導:絕色七 《難以抗拒的溫柔》§
From: bmet.bbs@bbs.cs.nthu.edu.tw       99-07-17

坎城影展都已經過了快兩個月,下個月威尼斯和多倫多影展參展片也將確定,到現在才有時間整理過時的坎城資料,炒這種冷飯實在有點意興闌珊,不過剛好坎城影展參展片將隨著八月的「絕色影展七」進行第一波訪台,所以就從這次絕色七中的四部本屆影展競賽片開始整理起吧!

§坎城影展報導系列:絕色影展七 《難以抗拒的溫柔》§

絕色影展拉近了我們與坎城間的距離,讓熙攘的台北夏日街頭,彷彿也出現了蔚藍海岸的波光潮聲。

《難以抗拒的溫柔》La Balia

如果說馬可貝洛齊歐是坎城近年來最愛的義大利導演並不為過,這位拍片超過三十年的義大利老導演,從來沒在坎城拿過獎,但每有新片卻還總是受到影展單位熱烈邀請,進入光芒萬丈的競賽項目。繼97年坎城當局為增添五十週年紀念的大師氣勢,硬是把貝洛齊歐的《漢柏格王子》從柏林影展手中搶來競賽單元後,今年《難以抗拒的溫柔》已經是他老人家第四度到坎城競技了。

馬可貝洛齊歐從六○年代到七○年代,以一連串具有強烈批判性與諷刺性、探勘義大利政治環境與中產階級生活的犀利作品而聞名於世,而到了八○年代,雖然挖掘社會現象的企圖心仍在,不過他的影像中似乎更多了教人瞠目結舌的瑰麗肉慾,尤以八六年《肉體的惡魔》中狂野的師生情慾最為代表。

但到了近幾年,也許是義大利左派勢力當了政,或許是他年紀大了不太適合太刺激的羶腥色調,他的作品變得復古而充滿文學氣質,主題也轉向對於內在世界的分析與人性心理的探索。

九七年的《漢柏格王子》即改編自義大利名著,講述兩個在戰爭中分別身處於敵對營地的公主與王子,在現實責任與私密愛意間的掙扎,這部作品軟性得簡直教人幾乎認不出這是曾經意氣風發、尖刻強悍的貝洛齊歐,也因此被罵得臭頭,然而今年貝洛齊歐仍不放棄他的新創作路線,帶著另一部文學名作改編的作品回來,大家也似乎認同了他的改變,紛紛給予這部作品不錯的評價。

《難以抗拒的溫柔》的原著是大有來頭的,它改編自本世紀義大利文學巨擘皮藍德羅的短篇小說,皮藍德羅是193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67年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作品包括了小說、劇本與短篇故事,1921年的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是他奠定聲名的作品,他喜愛探觸人在原慾與理智間的掙扎,進而挖掘出人類性格層面的多樣性,讓故事中的人物一步步地發現自己本質上的真實竟是如此不穩定且難以理解的。

皮藍德羅擅以尖刻而殘酷的幽默剝解對人類存在認知的尷尬與痛苦,他也喜好以幻想性的元素突破現實的局限,以達到他所想傳達的效果,如《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中那六個想變成真人的虛構人物。這樣的題材對於近來心境上轉變為喜好呈現人性心理面的貝洛齊歐來說,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不過誘使貝洛齊歐改編這部小說的因素,也包括了義大利左派政府近年來對文化工作的督促,在義大利國家公共傳播的支持下,影壇對於該國經典文學的影像詮釋工作將可獲得不少的資金挹注,也促使不少導演願意投下心力改編文學作品。

皮藍德羅的作品已有多次被搬上銀幕,好萊塢也曾幾度以他的劇作為素材來製作影片,而義大利金棕櫚獎得主塔維涅兄弟去年名作《你在笑》Tu Ridi及84年的作品《渾沌》Kaos、兩屆柏林最佳導演莫林西里的《雙面帕斯卡》都是取材自皮藍德羅名作,而貝洛齊歐八四年即已改編過皮藍德羅幽默苛薄劇作《亨利四世》(不是莎劇的《亨利四世》,是講一個從馬背上摔下昏了頭的傢伙自以為是亨利四世的故事,有巨星馬斯楚安尼的助陣),《難以抗拒的溫柔》已是他第二度向皮藍德羅取材了!

《難以抗拒的溫柔》的時空背景設在本世紀初,當時正逢義大利社會的一次劇變,大批鄉間貧民湧入都市中討生活,帶來了混亂不安與貧窮,每日政府的鎮暴警察疲於奔命地壓制一場場的亂事。

一位精神科醫師 (在原著中應為一個政客) 喜獲麟兒,然而體弱的妻子卻無法哺乳,醫師只好找來了一個從鄉下來孤苦無依的女孩來擔任奶媽,這個純真的女孩漸漸地深入這個家庭,不僅與幼兒培養了極親密的關係,也打開了醫師封閉的心,然而,這個家庭真正的女主人卻發現自己一步步失去了這個家庭的影響力,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痛苦中。

這部作品複雜地交纏了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也更深一層地探究女性與母性的牽繫,也檢視了人性心理中對愛與付出的渴望,衡量人在缺乏愛與情感的冷漠中所產生的情緒困境。導演貝洛齊歐以「哺乳」隱喻一個女性或母親對付出情感的渴望,精神科醫師的角色則鮮明地呈現出空泛理論對於人複雜心理的無能,從皮藍德羅的故事架構到貝洛齊歐的豐實,從本世紀初的觀點,投射到世紀末人們情感的疏離荒蕪,這確實是部富深刻意趣的作品。

而台灣電影市場也好久不見這種帶有復古風味的文學電影了,本片和絕色中的另一部《追憶似水年華》可以滿足許多影迷長久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