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的盛宴 Babette's feast


發信人: seasea.bbs@bbs.ym.edu.tw (sea),         看板: Movie
標  題: 山腰電影院:芭比的盛宴的導讀
發信站: 陽明大學神農坡資訊站 (Mon Nov 15 14:53:28 1999)

在丹麥的一座偏僻的小島,一對篤信天主的姐妹,為了上帝捨棄了自己的幸福,姐姐婉拒了愛她的將軍求婚;妹妹雖有美麗的嗓音,卻不願意尾隨她的音樂老師前去巴黎,成為世界級的聲樂家,而甘心委身於這個鄉間的偏僻小鎮,終身在教堂中以侍奉主為唯一的天職。

她倆日復一日地過,每天吃自己做的「鹹魚粥」。她們不但自己吃,也將此食物分贈給與信徒們分享;但是,每次慣例的周日禮拜上,信徒們總是邊吃鹹魚粥,邊彼此叫罵,邊詆毀詛咒別人,完全無法真正地相愛相敬。直到有一天,一位美麗神秘的外國女子芭比來到這個小鎮。

她的出現替原本平靜無波,單調貧乏的小鎮,帶來一股生氣,也為小鎮點燃一股詭異的「慾望之火」。這股「慾望之火」的點燃,實興起於芭比某日意外地獲得一筆巨款:一萬法郎。而異想天開地想利用這筆錢做出真正的「法國大餐」。但是,她的決定,卻在兩姐妹的心理與小鎮保守貧窮的村民間,激起意外的恐懼。

小鎮的居民恐懼兩件事。第一件是如何在心理上準備這一場饗宴。尤其他們一生從未曾吃過正式的法國大餐。….有趣地是,芭比所用的材料諸如「海龜」、「鵪鶉」、「松露」、「鵝肝」,以及各色名酒佳釀,都是絕對的「禁忌」;或者就保護野生稀少動物的天主教徒或吃素來清心寡慾的佛教徒而言,芭比用來製造諸如「愛情的效果」的材料,是殘害生靈,魔鬼引誘世人走向淫蕩,享樂的催情引子。而兩姐妹所做的「鹹魚粥」,卻代表了乾凅的人心,擠壓不出一點對人生的幻想與憧憬。

小小的一場鄉下聚會中,沒有人會料想到,一向被他們視為魔鬼毒藥的「海龜湯」,竟然宛如玉露瓊漿般地讓人心醉神馳。面對自身的意志薄弱,雖然有一點心虛,但是美食當前,沒有人會提一句「不」字!因為,那如同放棄「享樂」。儘管他們一直都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是最忠誠的信徒。但是,當味覺受到挑逗時,人類的交感神經因被食物的「色」、「香」、「味」所刺激而產生的快樂,是那麼的絕對。無論你信奉什麼、或是什麼身分地位,都臣服於此。

席間,惟一受邀的一名不速訪客:將軍,也是姐姐昔日的情人,自言:許久以前,曾受邀參加一場餐會。席間,也曾經吃過一道「鵪鶉鵝肝松露的千葉酥烤盒」,滋味之好,前所未有。後來才知道,這位廚師是一位女性。她所做的菜,可以讓人產生「愛情的效果」,至今都不能忘懷,沒想到在這個偏僻的地方又吃到。….

我們終於看到一張張原本飽經風霜歲月摧殘,…因仇恨與忌妒而變得扭曲乾癟的臉;竟然在芭比的巧手烹調下,開始有了生機;他們臉上的線條漸漸地柔和、軟化;他們僵硬的身軀也逐漸地放鬆,肢體語言也變得豐富起來;尤其當魔鬼的蜜釀(醇酒),在他們的喉間徐徐滑過…

在一連串地讚嘆聲中,終於卸下了他們由來已久的武裝,彼此傾訴埋藏已久的愛意也好,積藏已久的怨恨也好,都傾囊而出,轉化為相惜的言語,在酒杯乾杯清脆的碰撞聲裡,重新學會相愛。

詳文請看中央日報〈開麥拉廚房〉:「禁慾與享樂主義之交響曲-芭比的盛宴」彭怡平原著,阿智哥改寫。

> -------------------------------------------------------------------------- <

作者: haruhiko.bbs@bbs.cs.nccu.edu.tw (後遺症少年政小四),        看板: movie
標題: 《芭比的盛宴》:村民們的人際關係
時間: 政大貓空行館 (Sat Apr  8 15:39:51 2000)

  在電影《芭比的盛宴》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這臨海的貧困小村中,村民之間由片頭的團結、和諧、虔敬上帝,到影片中後段的彼此互吐口水與怨言、彼此憎恨的對比,是如此的強烈。然而,在大家用完芭比所準備的法國大餐之後,他們卻互相為之前的無禮道歉,又開始和好如初了。這種人際間關係的惡化與好轉,究竟是為了什麼?

  要找出村民們人際關係的惡化或好轉的原因或關鍵,首先要知道關於人際關係的幾件事。所謂人際關係,便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群人的人際關係,可以有不同的許多樣態在外表呈現出來,好比地位不分軒輊的、主僕有序的、高度集體主義的、個體之間彼此疏離的、兩極化的對抗的、和諧的、暗潮洶湧的……。

        而之所以造成人際關係的各種樣態,高高在上的權威性力量是原因之一:人們有趨炎附勢、趨利避害的傾向,會因為權威本身或權威的恫嚇而服從權威之命令。人際吸引--喜歡的感覺--是原因之二:人們總是給自己喜歡的人方便,擺臉色給自己討厭的人看。外在環境的優劣,則是原因之三:所謂「貧賤夫妻百世哀」,人若是貧窮,生活過得不好,心情自然差;倘若心情差,自然就容易動肝火,與他人相處得不愉快了。

  片首,雖然村民間呈現出來的人際關係是和諧的、秩序井然的,但這卻是村民們害怕老教士的結果:畢竟老教士的渡海神蹟,讓村民們畏懼不已。因此,村民們的勤上教堂,有一半以上的原因都是為了害怕老教士。而就在老教士的道德權威下,村民們的人際圖象雖然表現出道德、和諧的樣態,但內裡終究是暗潮洶湧,只要權威一消失,這些暗潮終要衝破堤防。

        其次,村民們,尤其是年輕男子的勤上教堂的另一半原因,則是為了老教士的兩位美貌女兒。人之所以能吸引他人,能讓他人喜歡的原因之一,便是出眾的外表。兩位女兒不僅外表出眾,個性也很溫柔有禮,自然能讓村民們喜歡,近而讓村民們在老教士死後仍能尊重她們。

  俗云:「歲月不饒人。」當兩位女兒都成了白髮蒼蒼的老婦人的時候,她們沒有父親的權威感,也不再擁有自己年輕時的美貌。在這種情況下,加上一貧如洗的生活的因素,村民們之間的和諧人際關係自然開始轉劣,他們在祈禱會上彼此翻舊帳,互相批判,完全無視上帝與兩位老婦人的存在。

  然而,在用完芭比所準備的法國大餐之後,他們卻互相為之前的無禮道歉,又開始和好如初。在這時候,村民們過去的一切是是非非,都已煙消雲散。這種情形顯示出:人在得到幸福的感動的時候,才會以光明的角度來看事情。

        而最後他們圍繞成一圈唱聖歌的一幕,顯示出當下的和諧互愛的人際關係,不同於老教士時代的出自於被壓抑和畏懼之心,是真實且發自內心的。因此,芭比的盛宴非但不是惡魔的誘惑,反而是讓村民們的人際關係轉好的一帖良藥呢!

政小四 89/01/14〈《芭比的盛宴》:村民們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