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

 作者  runtou@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題  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
 時間  KKCITY (Sun Mar 27 21:30:38 2005)

1949年出品 黑白 104分鐘    榮獲坎城影展大獎、奧斯卡攝影獎

1949年,戰後的維也納表面上是由美英法俄所共管,其實在地下有著無數幫派份子、各種黑市交易進行著。一位美國的二流偵探小說家Holly Martins 因為破產了,來此投奔老友Harry Lime,卻發現他已經出車禍死了,Martins 本著偵探小說作家的直覺明查暗訪,原來這竟然是個謀殺!

有人說,當時在現場還有第三個人(即片名The Third Man) 沒有出庭作證,這個神祕人物究竟是誰呢?

英國籍上校Major Calloway告訴Martins 他的好朋友Lime其實是個盜賣假藥的壞蛋;Lime女友Anna Schmidt又是個如謎的美麗女子;加上城市裡各式人等,各種腔調的怪英文紛紛出籠,真是一部典型「具有異國情調的冒險電影」!直到Orson Welles主演的Harry Lime出現了....

本片幾乎被每位影評人選為必看的經典電影,主要原因是黑白電影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四、五零年代無論在燈光攝影場面調度等等各方面都達到了高峰,「黑色電影」的出現重拾表現主義手法,正好符合了黑白膠捲的特色,創造了多變的風格。《黑獄亡魂》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在攝影方面,所有場景均在維也納實地拍攝,大部份情節發生在夜晚,高度反差的打光使得每個人的影子都顯得又大又清楚,當他們在斷簷殘壁之間奔跑追逐的同時,彷彿都要被自己影子給吃掉似的,更加深了在這個危險城市裡人人自保的不安全感。攝影機好像從來不曾擺正過,各種不同的鏡頭角度暗示了亦正亦邪的主角們,所以最後當Martins 出賣Lime,觀眾們開始懷疑他真的是正義感驅使嗎?還是跟本就是為了女人?

在【電影與歷史】一書當中提到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是意識形態。Martins 代表著「天真的美國人」,總是以為他足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其實在片中他是最懦弱的一個,以為寫了幾部偵探小說就真的可以當偵探了。當他發現Anna 原來是持假護照的捷克反共份子,一心想要幫助她卻遭到拒絕。

另一方面Anna 則是劇中最堅強的角色,明知男友是壞人,依然深愛著他,不願出賣Lime更不屑接受Martins 的追求,片尾的長鏡頭當中Anna對於等著她的Martins 看都不看一眼,自顧自地離開,終於讓Martins 嘗到自大的苦頭了。(像不像美國的外交政策?養幾個xx國專家就動不動去管別人,結果還不是在越戰吃了大虧。人家可不見得領你的情)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反英雄的編劇策略:開始是Martins ,他似乎很勇敢,不屈不撓四處挖掘真相,可是當Anna的角色逐漸成形,我們發現Martins 越來越糢糊了,等到Lime出現,幾乎完全主導場面,於是Martins 變成東奔西跑,不曉得自己在幹什麼的笨蛋了。沒有「最後一分鐘救援」,Orson Welles精彩的演出幾乎要讓觀眾開始同情起壞人。這部電影找不到絕對的英雄,只有Anna,至少她始終對得起自己。

Orson Welles的出場、圍捕行動之前的埋伏以及下水道大追殺....加上足稱影史最佳的配樂 (是導演在當地看景時在酒吧遇見的一位傳統琴手,他的zither 樂器演奏與影片搭配天衣無縫) ,《黑獄亡魂》真是精彩絕倫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