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發信人: shing519.bbs@fpg.twbbs.org (陌生人Je t'aime),     看板: movie
標  題: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發信站: 小魚的紫色花園 (Tue Aug 26 18:33:05 2003)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背叛、愛情、復仇和暴動,形塑19世紀紐約幫派的街頭生活。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手,創建了美國。

1863年的紐約市。年輕的阿姆斯特丹(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從感化院出來,回到龍蛇雜處的曼哈頓「五角地」。16年前,阿姆斯特丹在五角地親眼目睹父親神父瓦倫(連恩尼森飾)死於幫派組織「本地人」老大「屠夫比爾」(丹尼爾戴路易斯飾)之手。如今,一心報父仇的阿姆斯特丹舊地重返,施展復仇大計。

「屠夫比爾」以正統美國人自居,仇視外來移民。他殺死瓦倫後,解散瓦倫帶領的「死兔幫」,成為五角地一帶勢力最龐大的黑幫老大,且每年舉行慶祝大會。阿姆斯特丹決定在慶祝大會上為父報仇。他認為,「如果你要殺地位像國王一樣的人,必須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大家眼睜睜的看著他死。」

為此阿姆斯特丹深入「本地人」這個幫派,取得屠夫比爾的信任。弔詭的是,屠夫比爾相當欣賞他,視他如己出。在他臥底的這段期間,阿姆斯特丹和扒手珍妮艾佛丁(卡麥蓉狄亞飾)相識相戀。直到阿姆斯特丹知道艾佛丁和屠夫比爾關係非比尋常後,三人關係愈趨緊張。

終於,一年一度慶祝打敗「神父瓦倫」的盛大活動又到了。阿姆斯特丹不得不挺身而出,為自己而戰 ......。

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嘔心瀝血 30年的史詩鉅作【紐約黑幫】,由睽違5年的金獎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我的左腳】、【純真年代】)、演技派偶像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鐵達尼號】、【神鬼交鋒】)和人氣美女卡麥蓉狄亞(【霹靂嬌娃:全速進攻】)聯手主演。

推出後佳評如潮,榮獲本屆奧斯卡十項提名,英國電影學院最佳男主角,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歌曲,美國電影協會年度十大最佳影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美國廣播電影影評協會最佳男主角等獎項。終於,台灣的觀眾能夠親眼一睹這部獲獎連連的史詩鉅作。
(本資料由協和國際多媒體 /群體工作室提供)預定上映日期: 8月22日晚場起

 Directed by....................Martin Scorsese
Screenplay by.......Jay Cocks, Steven Zaillian & Kenneth Lonergan
 Produced by........Alberto Grimaldi & Harvey Weinstei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Michael Ballhaus
 Music by...................Howard Shore

 CAST
 Amsterdam Vallon...................Leonardo DeCaprio
 William Cutting/'Bill the Butcher'.….Daniel Day-Lewis
 Jenny Everdeane................Cameron Diaz
 William 'Boss' Tweed...............Jim Broadbent
 Happy Jack.................John C. Reilly
 Johnny Sirocco..............Henry Thomas
 'Priest'Vallon................Liam Neeson

(摘自世界電影)

> -------------------------------------------------------------------------- <

發信人: "1877" ,        看板: movie
標  題: [轉錄] 紐約為重 黑幫為輕(紐約黑幫)
發信站: OpenFind 網路論壇 (Wed Jan 22 19:45:12 2003)

美國電影界所謂"紐約派",最重要的是三個人:伍迪‧艾倫、斯派克‧李和馬丁‧斯科西斯。前兩者是小製作專業戶,斯科西斯就成了用銀幕為紐約作傳的不二人選。《窮街陋巷》《憤怒的公牛》講紐約的意大利 人,《純真年代》講十九世紀末的上流社會,《紐約黑幫》說的則是南北戰爭時期的愛爾蘭人。

貧窮的愛爾蘭移民大都以紐約作為到達新大陸的第一站,他們與"本地人"不斷發生衝突,在愛爾蘭幫會"死兔黨"和本地黑幫的大規模火並中,愛爾蘭人頭領"牧師"被本地人頭領"屠夫比爾"殺死。16年後,南北戰爭初期,"牧師"的兒子本回到貧民區"五點區",他加入愛爾蘭小偷團伙,受到屠夫比爾賞識,直到他的身份被揭穿,雙方再次舉行大火並。

故事是簡單的幫派鬥爭加子報父仇。不過馬丁‧斯科西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好像影片片名的設計,"紐約"兩個 字遠遠大於"黑幫"。他要拍的,是一百五十年的紐約風情畫,是美國如何在一次次不同族裔的流血衝突中,成為一個國家。

除了"五點區"的地下社會鬥爭,影片還有一條副線,就是美國內戰期間,不同族裔、不同勢力的關係。本剛回到紐約,在碼頭上看到本地人侮辱新來的愛爾蘭移民,讓他們滾蛋;此後屠夫比爾的出場,是反內戰反聯邦的遊行示威中,他在街上指示手下毆打黑人,還用飛刀投擲林肯畫像;

影片中段有一個精彩的長鏡頭,一船愛爾蘭移民剛剛踏上港口的土地,就被命令同時在移民文件和參軍報名表上簽字,然後領軍服武器,直接被送上去田納西前線的船;片尾壓軸的愛爾蘭幫派和本地幫派大火並,同一天紐約爆發反征兵暴動,軍隊全力鎮壓。黑幫分子擺開陣勢要用冷兵器決鬥,還沒開打,就死在軍隊的大炮和步槍之下。

這部電影和《純真年代》貌似背道而馳,其實遙相呼應,同是表現紐約某一時期某一社會階層的風情畫。要再現一個已經消失的年代,在布景道具方面的功夫決不能少下。《純真年代》拿了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的獎,水準不用說了;《紐約黑幫》在這方面堪稱旗鼓相當,愛爾蘭人聚居的巨大木樓、作為幫派窩點的酒吧、不同社區的街道、舊時代的碼頭、沒有橋的哈德遜河和光禿禿的曼哈頓。片頭序曲部分 ──"牧師"之死──結束後,用了個跟李安《臥虎藏龍》中用過的花招:鏡頭突然升起,直到電腦合成的 19世紀中葉紐約鳥瞰圖。

演員方面,丹尼爾‧戴─劉易斯實在是面目全非而且好得不得了,相信所有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都會大肆吹捧 一下這家伙,一個奧斯卡提名是跑不掉的了。小帥哥裏奧是關注焦點,但本片他表現平平,跟丹尼爾‧戴─劉易斯和卡梅隆‧迪亞茲之間都沒什麼火花,造型也跟"帥"字沒什麼關係,從頭到尾都是胡子拉碴臟兮兮的形象。如果要看帥哥,還是去看《有本事抓住我》吧。

卡梅隆‧迪亞茲戲份不重,只有本跟蹤她從街上到富人區,連作一串案子的段落比較出彩。最可惜的是兩人在屠夫比爾的家裏做愛的那場戲,迪卡比奧把迪亞茲按在牆上,迪亞茲張口咬他,咬了兩次後,兩人開始接吻,這個設計本來應該很出彩的,可惜兩人就是沒有化學作用,出來的效果滿不是那麼回事。

影片的廣告詞是"美國誕生在大街上",影片中有許多關於街道的鏡頭,黑幫大火並後白雪染成暗紅色的街道,貧民區的泥濘街道,富人區的整潔街道,反征兵暴動中血流成河的街道,暴動後擺滿屍體和蠟燭的黑暗街道。統一的大國家就是紮根於這些四分五裂差異懸殊的街道上。

結尾尤其寓意深刻,面無表情的軍隊用槍炮打垮兇神惡煞的 流氓們,正象徵著科技進步給了國家機器壓倒性的武力優勢,民眾再也無法靠暴動與國家抗衡,國家因此擁有了控制一切的力量。國家內部所有的反抗分子都被摧毀,先橫七豎八地躺在大街上,然後沿街整齊地展覽,最後歸於哈德遜河畔的荒冢,看著對岸的城市一天天升起,接近天空。

美國電影絕不僅僅是"夢工廠"和快餐娛樂,馬丁‧斯科西斯這部電影是去年最好的歷史片,他否定了關於南北戰爭一廂情願的贊美,儘量真實地再現大時代中的市井平民,他們麻木不仁或者惶惶然或者四分五裂,但絕沒有大仁大義。人類的歷史就是流血的歷史,地上沒有天堂,沒有理想國,沒有真正的民主,沒有最好的國家制度,沒有溫良恭謙讓。

作者:Jedi 來源:網易娛樂

> -------------------------------------------------------------------------- <

發信人: orinsinal.bbs@ptt.csie.ntu.edu.tw (     ),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紐約黑幫...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Sat Jun 14 02:33:08 2003)

: 看完了...但是還不了解....可能沒讀過美國歷史巴....

當時紐約分為外來住民跟當地住民兩方
後者一直以來打壓前者,而李奧納多父親的幫派被滅
長大後最後帶領外來住民反抗當地幫派的迫害
這邊很值得探討的就是屠夫比爾一直以來對於李奧納多視如己出
但是李奧納多還是想復仇

此刻美國正處南北戰爭前後時期,實行過度的徵兵政策讓平民反動
到最後演變為軍隊對整個紐約市開火
兩方幫派原本的大決鬥,卻抵不過無情的血腥鎮壓
到最後整個紐約是因為這場暴動整個所有分散式力合而為一
演變至今日的紐約大鎔爐

> -------------------------------------------------------------------------- <

發信人: holicane.bbs@ptt.csie.ntu.edu.tw (the odor of things),     看板: movie
標  題: 紐約黑幫觀後感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Tue Aug 19 19:00:45 2003)

如果說American was born in the streets
那麼這部片的結局似乎在告訴我們 it is raised by laws, bureaucracy, justice...

在電影的前面兩個多小時中
我們看到了紐約當地幫派以及族群如何複雜
法治如何不彰  政府如何鞭長莫及
但是儘管如此   在紐約當地呼風喚雨的地下幫派  掀起腥風血雨的私人恩怨
最後都擋不住國家體制一步步的形成
在最後的街頭大戰中 照道理應該要比第一次更慘烈、更血腥
但是在軍隊的鎮壓下  海軍的砲轟下   雙方人馬在街頭中反而顯得無助與尷尬
李奧最後報了殺父之仇  那又如何   死兔子贏得最後勝利  那又怎樣
一切都將隨著歷史的進程煙消雲散

這大概就是黃仁宇所說的大歷史吧
當時重要的事件放在大歷史中觀察    往往顯得微不足道

尤其在最一幕    以時間快速飛逝的手法拍攝紐約市容的變遷
代表著個人榮耀與恩怨的墳墓  不斷地被荒煙漫草掩蓋
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城市不斷地現代化    最後鏡頭停留在紐約最顛峰的年代
格外諷刺的是  在鏡頭中雙子星大樓還在
儘管紐約當地的移民族群恩怨已經隨著國家的發展而被淡忘
但是誰又會想到一個在美國之外的族群
會以最小的力量使紐約造成最大的傷害    這能化約到大歷史之中嗎?

> -------------------------------------------------------------------------- <

發信人: Boas.bbs@ptt.csie.ntu.edu.tw (Franz),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紐約黑幫觀後感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Thu Aug 21 17:51:35 2003)

沒錯  Bill有一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殺氣  但是當他視你如己出的時候
眼神又是那麼地溫和   他鄙夷愛爾蘭裔移民  但又對"牧師"心懷景仰
這種複雜的性格 Daniel詮釋地非常好

我一直以為李奧會對他產生一種亦父亦敵的情感   使劇情更加有張力
但是可惜這條線大概在電影中段就斷了   而回到愛爾蘭裔v.s.當地人這條線上
這也不能怪導演  這部電影中他要處理的問題更大 遠超過個人情感

另外電影中的"中國意象"野蠻有趣的   處理最差的是黑人的部分
電影最後死兔子幫中有一個黑人被殺死了   但由於前面的佈局太差
使得這幕看起來無關緊要   其實這條線大有發揮的餘地
不過還是一句老話  這部電影要處理的問題太大了  往往會忽略一些細節

> -------------------------------------------------------------------------- <

發信人: aliey.bbs@ptt.csie.ntu.edu.tw (梭啦),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紐約黑幫觀後感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Sun Aug 24 01:47:57 2003)

我覺得在Bill一幫上  有種不太對味的感覺   感覺像把西部的惡棍丟到東部來
通常一個老大的大條  還是要從身旁的助手來烘托   儘管butcher演地
再凶狠骯髒  味到還是出不來   總會覺得這種混混部是早該被人一槍斃了
通常老大總會有一套老大帶人處世的哲學  才會成為老大
片中的butcher有如片中所演  在看戲到一半就會被斃掉  很脆弱的
李奧的爸爸那種感覺和組織  味道比較對勁

另外這個黑幫的生存模式  好像比較另類
靠一堆強盜小偷和睹拳擊是不能維持一個幫派的
騙中的黑幫好像是靠選舉的選票錢過活的
這種超乎常理的運作模式  也讓我覺得沒弄出黑幫的感覺
如果大家幻想二  三零年代的上海黑幫  也是介入政治很深
但以這種很有個性的屠夫來概括表現  是不是也覺得表現的不甚恰當?

還有一個比較瑣碎的地方  警長跑來干涉大家睹拳擊
李奧丟了一句那請問這裡是市中心還是郊區  就把難題解決了
然後就成了butcher的心腹   也太脫離現實了吧  很像國中生在鬥嘴

: 不過還是一句老話  這部電影要處理的問題太大了  往往會忽略一些細節

我想這部片的精神  之前大家講的那種大歷史的眼光來看   以及Boas寫的
這些觀點來看  的確是有很多東西在裡面 還有一些特別的觀點被發掘出來

但也如Boas所說  忽略了一些細節
我想大家看沒幾分鐘就知道結局就是李奧會把butcher刺死了吧
另外找李奧來演就不太對吧  他長的太有各性  長的命太好
如果能找個像演李奧小男孩時期那樣的演員
平凡一點  苦命一點  或堅毅一點的形象   我想會更好
李奧的臉讓人覺得很有想法很叛逆  可惜這不是片中想塑造的

> -------------------------------------------------------------------------- <

發信人: bpf1980@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搖醋影評-紐約黑幫 Ganes of New York
發信站: KKCITY (Sat Aug 23 02:13:56 2003)

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
編劇:傑伊庫克斯 Jay Cocks

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丹尼爾戴路易斯 Daniel Day-Lewis
   卡麥蓉狄亞 Cameron Diaz
   吉姆布洛班特 Jim Broadbent
   約翰萊里 John C. Reilly
   連恩尼遜 Liam Neeson

音樂:彼得蓋瑞博 Peter Gabriel
   霍華蕭爾 Howard Shore

評鑑星數:*****

影評:BY 半瓶醋

  即使在第七十五屆的奧斯卡中,【紐約黑幫】並沒有獲得肯定,然而這並不能減損這部電影的任何價值。從1998年的【星艦戰將】之後,這部電影可說是近年來顛覆美國歷史觀念為最的電影。

  在150年前的美國紐約,時逢南北戰爭,從小由於幫派鬥爭喪父的愛爾蘭人瓦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出獄之後回到幼時生活的「五角地」,化名阿姆斯特丹(PS)打算利用機會為父親報仇,然而當他成為殺父仇人本土幫屠夫比爾(丹尼爾戴路易斯)的得力大將時,比爾對他的照顧與關心卻使他矛盾不已,同時比爾的舊情人,女扒手珍妮也與瓦倫關係曖昧;就在內戰越趨激烈,政府實施徵兵而導致民怨四起的緊張時刻,紐約的街頭不再安寧。

  表面上看起來,【紐約黑幫】的故事並不罕見,兩男一女彼此互相牽扯的故事固然曲折,然而在好萊塢並不是什麼罕見的劇情,然而在這個復仇故事的架構之下,馬丁史柯西斯為其鋪陳的設定背景卻處處皆潛藏了相當的涵義;

在西元1863年的紐約,距離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西元1783)還不到一百年,紐約還只徒具城市的外號,下層貧民區更是猶如無政府狀態,「五分區」的愛爾蘭移民與美國本土民眾對抗的故事就猶如美國版的省藉情節之再現,在反對歧視黑人的北方政府底下,這個白人互相歧視的存在便已經顯得相當的諷刺,而導致鬥爭的理由,

無論是宗教信癢的異同或是工作機會的爭奪,到了最後還是歸結在權力的鬥爭上,在【紐約黑幫】中,這種鬥爭雖試圖以民主的方式(以完全不民主的過程)解決,然而在最後卻仍舊回歸於赤手空拳的暴力;而有別於以往美國內戰的官方描述版本(南北為了黑奴制度而戰),這部電影讓觀眾看到了罕見的反戰情緒。

林肯總統在此不是為了民主宣戰的英雄,而是被贈恨到連在劇場演出其角色的演員都被擲以番茄蔬菜的政客,另外諸如官方與下層「頭目」為了找替死鬼而任意擺弄人命、政府利用移民的貧窮半強迫性的徵兵,讓這些移民剛踏上「新大陸」便又得上戰場為「國」捐軀,乃至於選舉日的美國暴力式樁腳助選法。

而當片尾紐約暴動的描述到貧民不服徵兵令而暴動,暴民們在大街上殺害富人以及有色種族,乃至於軍隊血洗紐約,一切以暴力為解決的方式,似乎已經沒有任何一方是善良正義的化身了,而諷刺的是,當軍隊入侵「五角地」之後,原先的族群對抗已經不再有意義,敵對的兩方人馬甚至同仇敵愾的對抗軍隊的鎮壓。

  丹尼爾戴路易斯的表現無疑是全片最為搶眼的角色,其邪惡凶暴、殘暴野蠻之處讓人觸目驚心,然而其軟弱慈愛的一面也得以讓觀眾認同他,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表演則是頗為用力而卻不著邊際,倒是卡麥蓉狄亞相當可惜的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觀眾只能看到一位痴戀主角,而看不出與兩位角色之間的三角關係。

  寫實歷史與野史傳說的差別,在於歷史中其實並沒有絕對的正義,【紐約黑幫】有著一般好萊塢電影罕見的成人式觀點,講述的雖不是真實的故事,然而其反映的現實卻異樣的真實;然而即使有著這麼冰冷的企圖,【紐約黑幫】並沒有因此變得艱澀難懂,整部電影依舊拍出浩大大的格局以及引人入勝的劇情,能令一般的觀眾在走出電影院後也能夠大呼過癮。是一部娛樂性與藝術性皆頗為成功的絕佳作品。

> -------------------------------------------------------------------------- <

發信人: kkkkkkkk.bbs@bbs.ntnu.edu.tw (F*ck iT aLL),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我的紐約黑幫觀後感
發信站: 師大計中(精靈之城) (Sat Aug 23 04:04:23 2003)

> : 最後那場火拼,愛爾蘭那票外地人和屠夫代表的本地人
> : 在火拼前一晚,招集人馬,紐約市到處人心惶惶
> : 結果到真的要打時,還沒開打已經被警察打的亂七八糟
> : 然後新秩序就建立起來了
> : 也就是新秩序是靠警察鎮壓來的,那場火拼只是辦家家酒沒意義

    個人的理解:
    1.諷刺所謂的民主建立在選票上,政客在乎的只有選票,
      (堆德最後在埋窮人屍體時,還喃喃地說,埋的都是選票...)
    2.幫派不過就是有錢人用以控制窮人的棋子,
      幫派火拼只是要讓窮人互相制衡,
      黑鍋有人頂,壞事有人做   有錢人照樣過好日子
    3.最後那場火拼,只是讓他們知道,
      國家機器,政客或是有錢人根本不管什麼本地人,外來人口,
      沒有利用價值或是有威脅性,一樣全部幹掉

    看完還真的會聯想到政治連線版裡的對話

> -------------------------------------------------------------------------- <

發信人: some27@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關於   紐約黑幫   …
發信站: KKCITY (Mon Aug 25 23:02:09 2003)

我覺得這一部片子政治意味蠻濃厚    他把時空背景架設在南北戰爭
藉著影片鋪陳整個紐約的局勢以及南北戰爭時北方的政局
他以幫派和幫派之間的爭奪    黑道與白道之間的角力
平民與政府之間的對峙    帶出了平民間的爭奪永遠敵不過政府的壓迫
然而到最後的勝利者的出現

在以往的南北戰爭片中    它們所著重的重點幾乎都是在黑奴怎樣被壓迫
南方政府怎樣的腐敗    但紐約黑幫不一樣    他把你帶入到當時的北方
一般人認為那時北方一定是富庶的沒有種族歧視的
但事實上有如一般人的片面印象嗎
所以史柯西斯成功帶出了這一個矛盾    也值得大家去細細思考

再者提到他的政治意味    我想在此應不該多加詳述
只要仔細思考我們現在的政局就可以知囉^^

> -------------------------------------------------------------------------- <

發信人: unforgiven.bbs@bbs.thu.edu.tw (unforgiven),          看板: movie
標  題: "紐約黑幫"不錯看喔
發信站: 東海大度山之戀 BBS 站 (Wed Aug 27 20:25:34 2003)

電影一開場一位神父和一群弟兄,在老舊的釀酒場裡整裝待發,他在臨走前
向他的兒子交代了一些話,然後走向門口,問了門邊的人一句話,

"你要加入嗎?"    "有多少代價?"
那人回答到  "殺一人10塊...."

然後那人似乎答應的一腳把門踢開,好像是為他的領導開路,
門外是一片的雪地,他們緩緩的走出門外,他們排排站在雪地上,
寒冷的冬天肅殺的氣氛,不知道他們在等誰,
電影的配樂突然停住,這時候鏡頭從空中俯瞰,
觀眾大家都在期待著,好像有什麼事會發生,

這時候從街角建築物裡緩緩走出一個人,不....是兩個人...好像還不只,
身旁越來越多人,甚至其餘街角也走出了一大群人,
然後一位凶狠殘暴,甚至是史上最壞的人,說了一句話,
"今天我們就決定五角地的歷史"....

接著下來的五分鐘,一陣類似野蠻人的廝殺後,一個小男孩跑出來
在快死去的父親身旁哭哭啼啼,小男孩注視著父親直到他死去.......
這就是開場白,也可說是序曲,簡單易懂,接著下來的劇情,
"兒子長大為父親報仇"

我猜我旁邊的人應該是這樣想著,我呢當然也不例外.....
................但是有這麼容易嗎?  雖是如此但我也想不到別的,
看下去在說吧,

講了這麼多,沒別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各位看倌,此後的劇情很精采,
並不只是讓你驚奇而已,而是豐富和滿足,看完這部片我覺得他的格局很大,
電影裡的每一句說話,有時會包含很多很多的意義,

"你叫什麼名字?"        "阿姆斯特丹"少年回答道
"哈...那我的名字是紐約"
這看起來是笑話,但你看了電影你便會知道,
這位"紐約先生"是有資格被這麼叫著,

期待了好久,趕在禮拜天晚上的最後一場,沒有想到還爆滿,
暑假到了現在,我才覺得我看了一場電影,
片中有很多我很喜歡的橋段,像在戲院慶祝大會的那一段,
好像在看"教父"....系列,在歡笑的背後,實在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還有在電影最後,復仇的少年....凶殘的暴君....懦弱的執法者,
雖然目的不一樣,但在出發前卻都做著同樣一件事情.....禱告
我想整部片述說著大時代的來臨,人的力量並不能抵抗時代的進步,
任何人只能順著時間的洪流繼續漂走,至於是浮是沉就看你的作為了,

所以整部片到了最後,好像大家都變成了井底之蛙,
整部片的格局似乎在最後的幾分鐘,變得很大.........
總之,喜歡這種感覺的就看看這部鉅作,你一定不會想錯過的。

> -------------------------------------------------------------------------- <

發信人: ecoShin.bbs@ptt.csie.ntu.edu.tw (keep the faith),     看板: movie
標  題: [討論]關於紐約黑幫的"阿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Tue Sep  2 01:38:33 2003)

   今天去看了紐約黑幫,其實在看的過程心中只有兩個字就是"複雜",而且
   對內容有點理不出頭緒來,前面兩個小時的內容阿姆斯特丹跟屠夫兩個人
   對戲的角色部分交代的不清楚,後面一個小時的內容似乎有太緊湊了,好像
   又想把導演所有的想法趕緊呈現給觀眾,我這個小腦袋實在是搞不太清楚!

   所以在看的過程中就把焦點都注目在 B.屠夫這個角色的詮釋上,因為Daniel
   的演技實在是太黯然太銷魂了!! 不過到最後終於大概了解了劇情的主線,本來
   去看之前還原以為劇情是李奧納多在紐約黑幫是如何角逐勢力如何闖蕩紐約
  街頭的個人英雄主義片,沒想到看完後內容卻是有如此大的出入!!

   言歸正傳,其實我想要問的是最後暴民暴動與幫派準備火拼時,各自有三個祈禱
的鏡頭   一個是阿姆的祈禱,另一個是B.屠夫的祈禱,最後一個好像是貴族的祈禱,
他們各自祈禱的內容不同但最後卻喊阿們,是信仰精神的不同?! 我已經忘了台詞
是什麼了,大家為我解惑一下吧!!有點不知道他想闡述?!

> -------------------------------------------------------------------------- <

發信人: kerziage.bbs@ptt.csie.ntu.edu.tw (鳳凰),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討論]關於紐約黑幫的"阿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Tue Sep  2 02:39:54 2003)

嗯......我大概說一下好了,其實那三段阿們,分別象徵三種不同的背景和態度.
首先是屠夫比爾的,他一向以正統美國人自居,而美國的本土宗教便是新教,
所以他的禱詞充滿一種願意保家衛國的感覺,也比較偏向向耶穌祈禱.

再來是阿姆斯特丹,他象徵的是受壓迫者的保護者,而愛爾蘭的本土宗教是
天主教,  因此他的禱辭偏向向天父祈禱,內容也比較伸張正義,討回公道.

最後是富翁,富翁象徵的是上流社會普遍的驕傲,自大,與對安定的依賴.  他的
禱辭中充滿對現狀的感恩,和自在的滿足,剛好可和他之前對暴動的藐視呼應.

整體上來說,導演在這部分作了非常出色的對比,將三種不同勢力作了映襯,
並且考慮到真實性,尤其是徵兵暴亂的歷史細節,更是淋漓盡致,
可以說是一部兼具娛樂和教育的好片.

> -------------------------------------------------------------------------- <

發信人: kerziage.bbs@ptt.csie.ntu.edu.tw (鳳凰),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請教各位大大 關於紐約黑幫的幾個問題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Tue Sep  2 17:19:44 2003)

: 一.開始時Priest對李奧說:「血要留在刀口上。」這有什麼涵義?
: 二.Bill最後和李奧被砲彈波及後,兩人相視而坐,Bill說:「Thank God.....I die
: a true American.」是什麼意思?另外,後來Bill被李奧刺死後,他緊握李奧的手,
: 是不是代表著仍對李奧有感情?

如果我沒想錯的話,他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他光榮戰死在捍衛他所謂的家園上,  符合他對榮譽的追求和重視.而牽阿姆斯特丹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對方如子,一方面也是象徵兩邊一再爭戰最後的融合吧...........

: 三.第一區的DVD只有英文字幕,我發現有許多東西因為翻譯而喪失,或許如果
: 可以完全看懂英文字幕,便能夠更容易了解全片的意涵了。

嗯......建議妳如果對這部電影真的有心,可以去找兩個東西.
一是他的製作手冊,裡面有很多很棒的圖片和完整劇本,可以幫助妳了解.
另一個是他本身的原始資料,也就是歷史書,可以幫助妳董幫派史,
而且裡面有非常多關於徵兵暴動的細節,真的很棒,
兩個誠品都有,可以去找

> -------------------------------------------------------------------------- <

發信人: smellnice.bbs@ptt.csie.ntu.edu.tw (西子灣的水好閒),     看板: movie
標  題: [轉錄]<紐約黑幫>  台灣移民故事再現?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Wed Sep  3 08:33:53 2003)

  文:張典婉

    十九世紀中葉的紐約,是移民的樂園,自世界各地上岸的新移民呼朋引友在紐約落地生根,為了地盤與生存的權勢,各族裔相互鬥爭,這成為電影<紐約黑幫>的主題. 慣用的復仇題材加入了族群與血拼場景,建構了那個年代的紐約,早來的移民成立了本地幫與受盡欺壓的愛爾蘭族死兔幫,說是幫派,到不如說是為了生存與霸權的保衛更貼切.

    因為無法長期忍受愛爾蘭本島的飢荒,迫使十七世紀起愛爾蘭人向外移民,大部分從事勞力密集工作,大量的移民從愛爾蘭到倫敦,曼徹斯特等大城市生活;十九世紀,這群移民轉向去新大陸,一八三0年到一八四七年即有三十萬人從利物浦出發去美國尋找他們的美國夢.加上愛爾蘭在一八四0年的大飢荒,更使得人口大量外移,<紐約黑幫>的故事場景即發生在愛爾蘭人大量移民美國的年代,當然還有來自東方的華人,尚未解放的黑奴,義大利人,法國人......建構了多元的國家.

    移民社會中的混亂,失序向來是權勢爭霸的主戰場,電影中的屠夫(丹比爾.戴路易斯)飾,代表了既得利益的一群,以早來早佔的霸道成為本地幫的霸主,在影片中是個大小通吃,無惡不作的老大,從賭場,妓女戶,到小扒手的戰利品,無不搜括,這個買通警察拿人當豬宰,無視法律,縱橫移民社會的大哥,活生生的呈現了早期移民為求生存的殘酷.透過導演真實拼貼的紐約,加上美國電影元素中喜愛的血腥,性愛,復仇與大明星的光環,重現愛爾蘭裔蓋爾語系在移民社會的困境,加上穿插林肯的解放黑奴政策,政客選舉,對台灣影迷.並不陌生.

片中赤裸裸地對照了曼哈頓上城富裕階級的奢華,甚至以參觀貧民區為樂,近三小時的影片長度,導演試圖以近乎史詩的電影語言,陳述紐約在街頭的誕生,不論觀眾是為了血腥還是強烈的視覺,音效,或是衝著李奧納多,卡麥蓉狄亞的美色而來,<紐約黑幫>成功營造了商業影片較少碰觸的族裔題材與階級霸權,相較於過去好萊塢經營的移民電影,善用喜樂製造大美國情節,要誠懇許多.

    儘管從紐約到台灣有十二小時的時差,與十六小時的交通時間,但是紐約街頭互鬥爭奪地盤與早期台灣移民閩客械鬥,卻是如出一轍.明末清初閩粵移民進入台灣,逐漸形成庄頭村落,為了開墾互爭地盤,呈現尖銳對立,在客家移民史的過程中,幾乎處處都是開墾拓荒的傳說與故事,客家義民更成為客家移民史重要的一頁,但是這樣的題材長期以來似乎只在神豬,千人挑擔,與泛政治化祭典中被淹沒.

    去年導演張作驥在行政院客委會談<美麗時光>電影中的客家素材時,曾有長官要求能否在未來構思以義民為題材的影片,今年客籍漫畫家賴有賢正醞釀創作一本義民精神的漫畫,甚至有計劃推出電腦遊戲版,或許有人認為太嚴肅,可是在<紐約黑幫>中,精確的考證,場景再現與高度娛樂賣點,仍會是商場贏家.只是這樣的期待似乎有些遙遠.

                                           by今日自由時報43版

> -------------------------------------------------------------------------- <

發信人: kula2.bbs@ptt.csie.ntu.edu.tw (sleepless nut),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討論]關於紐約黑幫的"阿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Wed Sep 10 00:29:34 2003)

我覺得這段內容突顯了族群的差異和對立
這裡的宗教是儀式性的,與他們的族群文化深深融合  愛爾蘭/貧民的天主教,
早期移民(所謂"正統"美國人)的新教,和上層階級的新教
雖然信奉同個上帝,對宗教文化都不相同   反過來也標誌出其族群的不同

阿姆斯特丹一出感化院就丟了聖經,表現他的復仇決新和不認同宗教
決鬥前卻還是禱告求勝,是因為宗教儀式深植他們的文化當中
雖然他的亡父是神父,宗教並不是團結他們的原因(只是加強認同)
地緣關係的族群是主導社會變動的動力   但後來,在"新秩序"建立的浪潮中
族群不在重要,引發矛盾的是窮人/富人,國家權力/一般人民
這種更接近現代社會的原因

這部史詩般的作品,企圖表現近代美國的型塑與建立    血泊之中誕生了
民主和國家    也給我們一個和過去不同,看待南北戰爭的新觀點
不再只是北方人是自由正義的解放者    或亂世佳人式,從南方人的
驕傲與尊嚴看內戰    這種簡單化約的觀點

> -------------------------------------------------------------------------- <

發信人: tigger.bbs@bbs.cs.nccu.edu.tw (有那麼嚴重嗎???),     看板: movie
標  題: 誰殺了紐約黑幫?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Tue Sep 30 12:26:50 2003)

這次休假我不知道發了什麼瘋,在百視達租了兩支舊片、一支新片來看。
放心,我不是要細數流水帳;而是這三支片子都是極富音樂性、節奏性的,這是巧合嗎?也許吧!看過之後感覺很爽!覺得身體的細胞都活躍了起來。

還有,百視達租三之舊片只要140元,我不知道,租了兩部舊片120元,加一部新片100元,所以是220元。140的優惠消息還是我弟告訴我的,他說店內的促銷海報貼的老大,怎麼會沒注意到?我有點兒惱羞成怒,每次有什麼省錢組合我一定都沾不到邊,不然就是弄巧成拙(例如訂雜誌的促銷方案很多,我偏偏會選划不來的那一組……),真是令人為之氣結啊!←這就叫流水帳……。

「Drum Line」(鑼鼓喧天)在講鼓號樂隊,
一個玩世不恭的天才小子當上首席鼓手的故事,很老套,不過場面很炫,
一大堆花俏的擊鼓打鑼、炫麗的隊形演練,我想這是這部片吸引人的地方。
去年在美國上映造成轟動,Rotten Tomatoes還給它90%多的推薦評價;
不過也許是黑人片,加上沒什麼大明星撐場,台灣好像沒有上映,
反正台灣的片商就是這樣,也許找個妮可基嫚來演什麼「台灣鄉野傳奇」
之類的,就算影評再爛也會上檔……。

很可惜!如果在頂級設備的戲院看鼓號樂隊的震撼奔騰,想必是一極致的享受。

之後我曾經一度想買「Drum Line」的電影原聲帶,事實上玫瑰有賣,
不過突然間「愛情DIY」裡面放鼓號進行曲嘿咻的畫面閃過,
頓時覺得有些詭異,也就作罷……。

黑人文化好像很喜歡「對軋」,「8 Miles」和「Drum Line」都有對軋的場面,
分別對軋RAP的即興填詞和鼓號樂隊的即興團賽PK,
就是這樣面對面、毫不留情、直接、魯莽地互相較量;
看到這樣的場面整個人都會熱起來,會覺得那是很男子漢的表現!
我那天就和一位朋友說,要不是在美國被黑人小小欺負一下嚇到了,
我到現在一定會愛死黑人!

另外一部是「Dance with Me」,
是前美姐凡妮莎威廉斯和拉丁歌手Chayanne(查亞納)領銜,
有關國標拉丁舞之類的影片,其中還有我喜歡的「愛莉的異想世界」裡的演員。
個人覺得這部片是打帥哥美女牌,還有精湛舞藝牌;
如果我早一點兒看過這部片(1998),
也許我在大學時候的國標舞教學就會更認真甘願一點。

這部片真是要強烈推薦,雖然沒什麼出人意表的劇情,
不過濃烈的律動節奏與華麗的舞蹈絕對會吸引目光!
好萊塢很願意去投資這種片,包括前提的「鑼鼓喧天」還有同類型的「獨領
風騷」甚至是「踢到鐵板」,這些片子都把一些大眾文化給「更通俗化」,
透過無階級、年齡、族群的螢幕讓更多人看到聽到,我就藉著
這類型的電影開了很多眼界,與其說對於某些行業的偏見也同時成形,
卻不如看的簡單一點,就把「刻板印象」當作是一個旁枝陪襯吧!

還有一部是「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我因為老大靠邊閃第二集(Analyze That)進而對它的音樂很感興趣。
不過怎麼說呢?歌舞片對當代的我來說的確是有點過時了,
冗長的舞蹈安排,無奇的旋律實在讓我的觀片興趣大打折扣!
不過仍有幾首經曲目典,如love theme的「Tonight」
以及怪腔怪調的「I want to be an American」,
依然可以讓我感受到音樂劇必備的舒適與震撼!
其中幫派械鬥時兩種不同旋律穿插交錯,頗有「風中奇緣」在類似場景的安排,
將原本柔媚、希望、幽雅的旋律一轉成為急迫、不安、未知的戰曲,
真的很讓人佩服!

所以啦,看了這三部片我想去學個朱忠慶打擊樂團,打小鼓更好;
去學個國標舞,來斷cha-cha更好;
甚至是學習唱歌,最好能學會一整套「真善美」!

看了一部好片會讓人嚷嚷著一陣子!何況是三部好片?
看了一部令人失望的片子呢?—人也是會嚷嚷的!

911的前幾天我去看了「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獨排眾議,
一方便是它在奧斯卡及其他獎項中沒有得到高評價,
一方面是「鬼盜船魔咒」打著急垮駭客任務的勝利旗幟來勢洶洶,
讓我難以抗拒!(善哉!我看電影是有預算限制的……)

看完之後以「阿Q統麵」的心態來看,會好過一些;
阿Q統麵很難吃,可是很大碗;紐約黑幫不好看,可是很長
(近三小時)……。所以安慰自己錢沒有浪費……。

誰殺了紐約黑幫?是行銷人,還是馬丁史科西斯自己?

紐約黑幫背負了太多責任與榮耀(或者說是包袱),
以致於故事的歷史性、史詩性及震撼性是被膨脹的,
屠夫比爾(丹尼爾)和瓦倫(李奧)就是不學無術的小混混,
他們無需為紐約盛衰負責;
如同時代廣場街角的熱狗小販無需對紐約的浮華墮落負責一般!

整部片之前的行銷主軸被這樣的史詩基調牽制,使觀眾有過份的期待;
就連導演也是,劇中要角沒有大是大非,卻硬要與偉大的城市之毀滅與
重生掛勾,反而顯得黑幫們於此片中的可鄙可憎!(屠夫比爾縱然對神父
有著絕對崇敬,影片卻只安排其流於表象形式,顯得詭異!)

紐約黑幫中沒有令人認同的角色,這是一個大問題。

珍妮(卡麥隆迪亞茲),角色性格錯亂,原本似乎為慧黠的女賊,
頗有女性性自主的味道(主動、積極、選擇獻身比爾),
莫名其妙與瓦倫睡一覺之後,
斷絕一切與屠夫的關係,激進絕對的投靠敵營(瓦倫)與屠夫對立。
為議員送葬的那一刻她拿起小刀對屠夫怒視以對,
我看珍妮若不是大愛大恨的那種人,就是有健忘症,
因為她上一幕才說比爾對其意義非凡。

屠夫比爾,滿口仁義道德,角色本應塑造成成「亂世梟雄」的形象,
從影片一開始的械鬥,到敬頌神父的犧牲,與瓦倫的情誼,
處理仲裁糾紛……等等,還頗有往「梟雄」走的跡象;
誰知末段魯莽砍殺議員以及對珍妮的不必要羞辱凌虐,
將屠夫比爾這個角色徹底的從影史要角的名單中剔除。

瓦倫,應是此片需著墨最多的角色,可是觀眾看不到他異於常人的魅力
與特質(李奧只詮釋了「帥」這個部分);
你勤學武功苦讀詩書的決心在哪裡?你領導眾人重整死兔幫的智慧在哪裡?
你忍辱偷生沉潛雪仇的哀慟在哪裡?看不到!只覺得瓦倫是個幸運兒。

「紐約黑幫」,觀眾要看的是傳奇人物,不是幸運兒。
「阿甘正傳」紀錄美國,阿甘有資格串整個場,因為他involved;
「紐約黑幫」紀錄紐約,不過這些黑幫角頭卻搞遭了片子的口味,
他們置身事外,與當代幾乎沒有互動,整部片子刻畫的不是他們的
「時事造英雄」,而是他們的小鼻子小眼睛。

瓦倫好像有自知之明,在片尾的混戰,他說「當紐約人民在與政府因
政策而奮戰的時刻,我們卻在五角地為地盤而械鬥!」我不知道這句話
是導演的反諷還是什麼的,不過卻點出了整部片主題失衡的核心;
而且愈益片尾,強化紐約「大時代」的表現就欲明顯,
此刻黑幫活動的分鏡就更顯刺目,像過街老鼠般令人厭惡喊打。

如果行銷的主軸是史詩片,如果故事的設定是偉大的,
請多花一點時間刻畫角色,
請多花一點時間調節比重,
因為打高空的影片就要有打高空的標準來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