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無間 The Departed

發信人: marvint.bbs@bbs.wretch.cc (),         看板: movie
標  題: 香港電影的勝利
發信站: 無名小站 (Wed Oct 18 19:18:43 2006)

Martin Scorsese讓我失望了。

也許只是我而已,這部片目前來說評價仍非常高,叫好叫座。但我的失望是巨大的、無法忽略的。

無間道的好看之處,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兩個臥底的鬥智極其精彩,但其實兩個身份錯亂的主角的性格刻劃才是最迷人的。先說陳永仁(梁朝偉飾),就因為身家背景適合當臥底,於是被逼著和罪犯共同活動達十年,但他其實是個使命感、正義感極強的優秀警察,長期處於一邊努力完成任務、一邊參與犯罪的情緒壓力下。

而劉建明(劉德華飾)則是個犯罪集團安排在警方高級單位裡的臥底,因消息靈通而破案快速、平步青雲,幾年下來他的想法已有改變,希望能夠脫離韓琛(曾智偉飾)的控制、重新做人。但他畢竟還是個壞人,因為他是為了自己著想才想成為好人,和長官打高爾夫球的場景(The Departed亦保留之)即為交待劉建明的轉變。但難道劉建明沒有一絲為善的念頭嗎?其實在他和心理醫生(陳慧琳飾)的互動可看出,他確實對自己的黑底子感到不安與羞愧。

然而兩個角色到了The Departed,其衝突、矛盾便減弱許多。Billy Costigan (迪卡皮歐飾)變成一個對黑社會的暴力行為感到莫名恐懼的年輕臥底警察,如此一來,其角色弱化的原因即為:他不再是因為正義感、自我價值懷疑而不願繼續臥底,而是傾向於害怕自己的身份曝光而遭到不測。少了身為警察的驕傲,Costigan 只是單純的rat罷了。

Colin Sullivan(麥特戴蒙飾)則維持他一貫的螢幕形象:略帶幼稚和反抗意味的聰明人,我覺得他在TD裡的表演和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Ripley)是最接近的。

和劉建明的不同是,劉是個成熟男人,他的反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Sullivan則是幾乎令人生厭的書生警察,在老大開槍後才自衛性地回擊。另可見於與Costigan在屋頂上會面的一幕,Sullivan在槍口威脅下怯懦的樣子。而也因為Sullivan只是為了除去可能揭發他的人和些微反抗心理而衍生出種種作為,此角色仍不如劉建明。

而心理醫生的存在是為了突顯臥底警察處在瀕臨瘋狂的困境,所以這個角色是有必要的(有些人或許不這麼認為,大概陳慧琳的花瓶形象太鮮明了吧)。到了TD 中,心理醫生的主要功能就變成揭發Sullivan。所以,Costigan得和心理醫生來了一段床戲,要不然也不會把證據交給她(但我不認為他真的找不到別人,何不直接交給 Dignam?)。

TD甚至乾脆讓 Sullivan 泡上心理醫生,劉建明的另一半在無眼道裡是正常生活的象徵、良心的表現,這是無間道的劇本處理的最漂亮的地方之一,劉建明的女友不至於揭發他,但她的明瞭也不會讓他心裡好過,她給了劉建明一點刺激、也給了觀眾一點滿足感,但不會影響劇情發展,劉建明之後的人生還是得帶著罪惡感活下去。但到了TD,她只是一個完成結局的工具而已。

另外,陳永仁因為臥底有十年的時間,和連繫的長官(黃秋生、Martin Sheen飾)已建立深厚的感情,當長官墜地而亡,帶給陳永仁和觀眾的情感強度也是不一樣的。

結局最是令人失望。首先是Costigan的死的處理手法。在無間道裡,順序是這樣:另一個警察出現,瞄準陳永仁的頭,趁陳不注意時開槍擊斃之,然後在電梯裡告訴劉建明他是另一個臥底。而TD呢,沒頭沒腦的,電梯門一開,Costigan就被爆頭了,什麼張力也沒有。而這個臥底警察在TD裡接著馬上就被 Sullivan爆頭,而無間道裡則是,他在電梯裡向劉建明解釋他是臥底,然後鏡頭拉到電梯外面,門一開,觀眾看到他倒在地上,劉建明賊頭賊腦地東張西望,如此一來,不但較符合劉建明、Sullivan的角色特質,也更含蓄有力。

而Sullivan的死‥‥no, not again, Martin. 我看著電影播畢後的演員表,感覺到一種無以名狀的失落感。這是我以前說過的典型的讓觀眾爽一下的結局,其層次和劉文聰被塞玉米相當(詳情請查看台灣電視劇經典之作台灣霹靂火)。劉建明在無間道裡仍活著的作用是製造一種強烈的宿命對比:好人至死才獲得平反,壞人獲得表揚、繼續保有警察身份。

Dignam確實有殺Sullivan的理由,但只用一個荒謬的爆頭畫面帶過去?我認為這樣的結局的存在意義只是「這是個壞人所以他該死」而已。之所以結局變成這樣,只是因為角色弱化的緣故,好人砰一下倒地唉呀他好可憐,壞人砰一下倒地哈哈他活該。

Scorsese也許想和無間道有所區隔,或者(較有可能)他就是習慣、喜歡這樣的角色。其實Scorsese可以乾脆一點讓Billy boy活下去,甚至和心理醫生遠走高飛,反正他的死已不帶任何意義。(註〔一〕)

附帶一提,TD也沒法再用無間道二三集的劇本:兩個主角太年輕,所以拍不了第二集;Sullivan已經掛了,所以拍不了第三集。

無間道的劇本到了Martin Scorsese手裡,成了典型的暴力驚悚動作片,髒話不絕於耳,畫面處理血腥(爆頭似乎是墜樓之外唯一的死法)。什麼人都會死、隨時都有人死,只不過殺戮戰場從紐約搬到了波士頓,基本上就是一堆tough guys互相高來高去。

Scorsese仍採取他最熟悉的操鏡方式,快捷的敘事、清楚的主線、簡單的中心思想、輪廓清晰的角色。沒看過無間道的外國人應該還是會看得相當過癮,對白亦十分精采,TD的確和無間道是不同風格的電影,劇本是買過來的當然可以自由發揮。

所以也許有些人不贊成我以上的比較方式,但我很直接的說一句:無間道才是會得獎的風格,想要了解或嚐試解釋為何Martin Scorsese為什麼從Taxi Driver以來這三十年來沒法拿奧斯卡,只要看過無間道和TD就能有所體會(再次強調,Scorsese 的幾部片子還是有拿獎的質量)(要是明年真拿獎了,我就無話可說了)。

這部片少數可喜之處就是傑克尼克遜演的愛爾蘭老大,如果他再次拿到奧斯卡而Scorsese還是沒份,我一點也不會覺得意外(聽我這樣講你應該也不覺得意外)。這個角色等於是為尼克遜量身打造的:低級、瘋狂、暴力、卻又滑稽,尼克遜一直都是這副討人喜歡令人發笑的死德性死樣子。同樣走回老路,Scorsese恐怕還是要吃虧的。

要是連Scorsese和片子本身也拿下奧斯卡,香港電影界可樂了:這表示香港能編導出超越奧斯卡水準的電影。台灣也可以順便爽一下:金馬獎的給獎對象勝過了奧斯卡。

註〔一〕:結局等於是導演的攤牌:他認為自己的電影該是什麼樣子的,他想說些什麼,都反映在結局裡。個人認為Marvin Scorsese將結局處理的最好的電影之一是Raging Bull。主角是個偏執狂拳擊手,他在電影最後引用了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的主角的一段經典台詞,說明自己的落魄是受環境迫害的結果。但其實是他的自我毀滅傾向害了自己和旁人,這段話就點出了他以自我為中心的邊緣性格。

Scorsese用一種紀錄片的方式、藉主角自己的嘴巴來打他自己的嘴巴,這是我看過少數Scorsese用一種內隱、意味深長的方式把自己的批判摻在結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