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眾家影評

發信人: JamieBell@kkcity.com.tw (《芝加哥》 好看!),     看板: movie
標  題: 聞天祥的『芝加哥』影評
發信站: KKCITY (Mon Mar 17 00:12:52 2003)

聯晚電影院》 舞國 芝加哥人性諷喻台    聞天祥

    「芝加哥」的原生者是已逝的歌舞巨匠鮑伯佛西(1927 -1987)。曾經以「酒店」打敗「教父」的柯波拉、硬是拿走奧斯卡最佳導演,並以「爵士春秋」在坎城摘下金棕櫚的鮑伯佛西,雖然曾是米高梅的歌舞明星,後來卻以過人的編舞才華及傑出的導演手法揚名立萬,並橫跨百老匯、好萊塢兩界。然而即使如此,佛西的風格還是與一般百老匯或好萊塢歌舞片大相逕庭。

    各位可以從改編後搬上銀幕的「芝加哥」,感受到鮑伯佛西式歌舞片(劇)的幾個特色:爵士風格、舞蹈比重絕不遜於歌曲、現實與想像並存、甚至運用較複雜的敘事形式、來表達人性的黑暗層次。因此它沒有一般美國歌舞片的樂天精神,除了女主角癡憨的丈夫外,全片幾乎沒一個好人;所謂的 happy ending,也是一種對人性價值與是非觀念的諷刺。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編劇比爾康登與導演羅伯馬歇爾的功勞,他們在努力保存鮑伯佛西精神之餘,更利用電影的特性,藉由換景與換鏡的便利,讓時空自如地跳躍,而使本片充滿電影感。歌曲的運用,除了片尾的大秀外,都作為角色的回憶、想像及超現實的諷喻場面。儘管劇情的時空遙遠,而使本片充滿復古氛圍,但針貶的事物(媒體、司法、愛情的可操弄),卻令人不由得聯想到當今的八卦世界,而毫不過時。

    嚴格說來,明星演出「芝加哥」要比「紅磨坊」更吃力,主要是因為片裡有吃重的舞蹈演出,兩位女主角瑞妮齊薇格、凱薩琳麗塔瓊絲都相當稱職。麗塔瓊絲的歌舞才華及高傲氣質,頗有珍羅素的韻味;瑞妮齊薇格一舉推翻自己過往形象、扮豬吃老虎的演技,則稍勝一籌。令人好奇的是這兩年大型歌舞佳構連番出現,是否會讓好萊塢重燃歌舞類型的風潮呢?

【 2003-03-15/聯合晚報/7版/影視 】

> -------------------------------------------------------------------------- <

發信人: witt.bbs@cia.hinet.net (先聲奪人),         看板: movie
標  題: http://www.truemovie.com/ 影評:芝加哥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Tue Mar 18 00:12:03 2003)

全文選自[TRUE電影]  http://www.truemovie.com/

芝加哥 (Chicago) ★★ [2/4]

「芝加哥」為近期歌舞片的格局開創了新型態,至少我從前是未曾見過的,它並非以熟悉的歌舞片形式表現:當劇情發展進入高潮,角色開始就地起舞唱出心中情緒,「芝加哥」的歌舞表演大多跳出佈景之外另闢山頭,而且一曲接著一曲好不熱鬧,五光十色目不暇給,至於劇情僅僅是為觀眾提供一個背景交代而已,沒有人會在意。

電影缺乏一個讓觀眾投射情感的角色,「芝加哥」裡頭的角色除了一個戴綠帽子的丈夫惹人同情外,其餘全都是追名逐利不擇手段的該死傢伙,吊詭的是本片好歹算是法庭戲,你卻甚至不期盼犯人無罪開釋。我知道這是本片的反諷手法,它嘲笑了芝加哥的功利主義,沒有人在意出生背景、品行、道德操守,一切只看當下的表現。

但是我還是要問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表達這層訊息?歌舞片與諷刺文學應該是兩種格格不入的概念。

「芝加哥」技術層面的卓越無庸置疑,它可能讓純粹喜愛歌舞表演藝術的觀眾樂在其中,聲光能量驚人,但也可能讓來看電影的觀眾大驚失色,眼花撩亂的歌舞秀分散掉了劇情的專注力,扣除歌舞部分,「芝加哥」剩下的就是一群愚蠢、膚淺、呆板的角色在跑龍套而已。

如果本片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實在是很詭異的一件事,它不只欠缺了一個道德性的主題,目的僅為提供大眾一種娛樂選擇而已,喜愛與否見仁見智,還跳脫了一般觀眾所認定的電影類型,反而像是舞台劇改編成電影的半成品。

相關電影:
希望之城→★★★★、桃色風雲搖擺狗→★★★☆、紅磨坊→★★★☆
謎霧莊園→★★★☆、千鈞一刻→★★★、艾德私人頻道→★★☆
榮耀之役→★★☆、踢到鐵板→★★☆、在黑暗中漫舞→★★、八美圖→★☆

> -------------------------------------------------------------------------- <

發信人: zealless.tw@yahoo.com.tw (pretty girl),      看板: movie
標  題: 真實的人生鬧劇【芝加哥】
發信站: Yahoo!奇摩大摩域 (Wed Mar 19 10:56:51 2003)

芝加哥有多好?只要站在戲院剛散場的EXIT隨手撈個人來,他都能告訴你芝加哥有多好、多震撼、多趣味、多好看、多特別。

的確,芝加哥的確值得這些讚美與掌聲,或許還值得更多。

但是,去除Catherine Zeta-Jones開場令人熱血噴張的「All That Jazz」、Richard Gere諷刺十足的「Razzle-Dazzle」以及Renee Zellweger紙醉金迷的「Roxie」之外,你還記得什麼?

整部電影諷刺意味十足,戲劇張力也夠。但是相對的,少了一點讓人咀嚼的韻味,少了落幕之後再回想起有的「意會」的美感。一切都太赤裸裸,似乎也說得(唱得?)太多了,導演把該屬於觀眾的感覺都一併侵倒到螢幕上,五光十色、多采多姿但是卻也只僅止於此。

步出戲院,大家熱烈的討論無非是哪一橋段的歌舞最撼動人心,哪一個演員的表現最讓人驚喜,哪一句台詞最妙不可言…但是,就只是這樣了,編導所要傳達的思想被淹沒於Jazz的慵懶華麗、Tango的煽情震撼以及踢踏舞的俐落輕快。多名重量級演員的高水準演出之下,觀眾被迷惑於眼花撩亂的女體以及節奏強烈的樂音之下,編導所要諷刺的Chicago文化(可以擴大來說是娛樂圈文化)卻被驅逐的消失殆盡。

那麼到底編導的Chicago故事要表達什麼?故事一開始是由Roxie的眼睛開始展開,代表觀眾所聞所見都是以Roxie為主體的主觀意志,由於Roxie是一個懷抱明星夢的女孩,所以之後所牽引出的種種意象式的歌舞表示也都十分的順其自然。

但是這也代表了觀眾從Roxie的眼中看世界,這個世界已經是經過Roxie思想的扭曲,已經不真實、不中立了。所以最後看似皆大歡喜的Happy Ending真的就是這樣嗎?還是其實編導在此反將了觀眾一軍,讓觀眾從頭至尾跟著熱鬧的節奏華麗的歌舞,然後被引導至完全背德卻歡樂的結果,證明了觀眾確實是盲目的,就像律師 Billy 手中所操控的傀儡,隨之起舞而且一無所悉。

我深深覺得被愚弄了,在看到片尾Roxie和Velma載歌載舞的大秀時,身旁的觀眾隨著答答答的假槍聲而開心大笑歡呼時。觀眾容易被媒體操縱在此時昭然若揭,我們又怎麼能嘲弄著片中人們搶購Roxie物品以及趕燙Roxie髮型的可笑呢?

唯一一絲良心的呼喊出現在「Mr. Cellophane」,用卓別林的味道唱著無奈的心聲,反而深深的敲進我的心裡,面對著深愛妻子的愛慕虛榮以及胡搞瞎鬧,不聰明卻質樸的老公聲聲的呼喊,就像面對著無人闃靜的台下,有什麼作用?就如同人性的良知在八卦的腥羶之下--乏人問津哪。

如果,你還沈浸在Chicago的Happy Ending裡,那麼還請多注意Billy操縱Roxie時的表演「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我們同時拿到槍,是的,我們都同時拿到槍,然後對著道德良心,無情的一、槍、擊、斃!

> -------------------------------------------------------------------------- <

發信人: KEDC.bbs@bbs.cis.nctu.edu.tw (Jedi),        看板: movie
標  題: 由「芝加哥」、「女傭變鳳凰」談女性電影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Sun Mar 23 23:36:48 2003)

女人,What do you want?----從兩部電影談起 / 自由時報 2003/03/18
⊙柯玉雪

本週起新上映的歌舞片電影「芝加哥」(CHICAGO),獲奧斯卡提名十三個獎項並非偶然,非常適合新時代的台灣觀眾欣賞,特別是女性。

這齣戲描寫一九二○年代,美國芝加哥的一位平凡女子羅西一心想當歌舞女郎,渴望成名,積極尋找成名的機會,因為情夫說可以幫助她,將介紹可以讓她登台的人給她,不料卻是謊言,她憤而殺死情夫,成為女囚。到了監獄中另有六個女人也都是殺死男伴或丈夫的女人。

在獄中,羅西因為一位很會操縱媒體的律師辯護,成為媒體及眾人關注的目標。後來,她被律師救出監獄,卻也因為有更刺激的事件,她又變成沒沒無聞,沒有人關注的人。最後,她與另一名因對方背叛,也曾殺死丈夫的過氣歌舞女郎合作,成為殺人二人組歌舞隊,沒有靠跟男人睡覺,而靠自己的努力爭得一片天,完成自己的理想。

雖然當個歌舞女郎,活在鎂光燈下,並不是什麼偉大或了不起的理想,但是這齣戲肯定主角對於如何經營人生的努力,讓這部電影更有看頭。

這部電影的演員表現、編舞、音樂、聲光經營都很有可看性,更難得的是對男女有很「平等」的觀念,在劇情發展中每一個重要人物,都穿插一段歌舞,這歌舞並非寫實,而是在女主角的想像中完成。我說「平等」並不是女人跳脫衣舞,男人也跳脫衣舞(當然不是很低級那種),而是劇中不是很漂亮的男人,例如羅西的丈夫、又胖又醜的監獄大姊大,導演也都特別以他們的角色為主,各設計一場很精緻的歌舞,這樣的呈現很感人又極具有娛樂性。

相對於上週上映,現在也還在院線的「女傭變鳳凰」(maid in manhattan)對女人的作踐,「芝加哥」在劇情安排上真是好太多了。「女傭變鳳凰」描寫一名大飯店的女傭,陰錯陽差跟一位家世很好的參議員候選人認識,互相吸引。期間因為參議員並不知她是女傭,經過浪漫的一夜情之後才知道她的身分。一段時日這人選上參議員之後,又無法忘掉這名女傭,因而戲劇性地結合,從此妻以夫貴,飛上枝頭變鳳凰,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雖然,戲中安排這位女傭很有上進心,讀一些教育雜誌,還努力想當經理,但是她被人認為成功的因素,是建構在那個男人身上,而她跟那男人的關係建立在「關鍵的一夜情」,推到最後她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理由是陪男人睡覺,她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公式化」,沒有創意。

老實說,按這部戲所預設人物性格發展,這參議員是花花公子型的人物,在真實世界中,必然對女傭始亂終棄,以免前途受損。女傭隨便跟人睡覺,很可能非但沒有辦法「變鳳凰」,反而變得「更下賤」,被視為行為不檢的「爛貨」罷了。

靠著跟男人睡覺而達成自己的理想或目的,那是古時候女人的方式,因為她們幾乎沒有別的方法。像最近很受歡迎的古裝連續劇,緯來電視台播出的韓劇「明成皇后」,一開始,這個角色也是靠美色,從陪有權力的男人睡覺,才有機會進入政治核心,之後才是使用權謀,在政治權力鬥爭中慢慢掌權。

電影和戲劇是要娛樂人們的,自然不必太嚴肅,但因為我們的反省,以及製作的精緻,使欣賞過程除了被娛樂,更具藝術意義和對生命反思的挑戰。最近,在台北火車站看到一幅賣汽車的巨大廣告看板,畫面是一個女人,然後是一行超大寬度占好幾層樓的字"What do you want?"之後是一輛汽車照片和廠商,最後是 "It's everything."暗示買該汽車,會滿足你所要的。

看了這些以描寫女人故事的電影和戲劇,我有一個感慨,既然女人和男人都受一樣的教育,承擔一樣的工作壓力。為何這個社會還是處處以男人本位為出發點?為何還常看到那種衣著很清涼的女體廣告?為何還有檳榔西施?為何人們還普遍認為在正式場合,女人應該穿高跟鞋?為何有些女人總覺得自己不夠瘦、不夠美麗?

婦女們,是否也該問自己"What do you want?"你是否認為如果有一個男人愛你,就覺得愛情至上"It's everything."(作者柯玉雪╱編劇學會秘書長)

> -------------------------------------------------------------------------- <

發信人: MILF.bbs@bbs.econ.nthu.edu.tw (我真是犯賤又促衰),     看板: movie
標  題: CHICAGO--- 關後感
發信站: 清大經濟系站 (Mon Mar 17 12:29:42 2003)

   看完芝加哥的那一瞬間  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可不可以不走在看下一場"
   那當然是不行的拉 華納可不是新復貞 不過這就是我對他最大的讚美
   電影有很多可以說 跟比較之處 以下分兩段

   一、音樂劇的再生

       在"紅"片之後 許多電影公司看上音樂劇這塊大餅 而芝加哥剛好搶先的擄獲觀眾的心。在這一場視覺跟聽覺的饗宴中,幾乎疲勞轟炸的以爵士踢踏樂風、炫麗節奏感強烈的舞蹈,侵佔你所有的感官神經。我沒有一刻眼睛跟耳朵是閉起來的,如果我眨眼睛的次數超過十次 我就覺得有精彩的地方沒有看到而浪費。

       1.音樂的完美搭配。

         由於是音樂劇 音樂可以說貫穿全場 也可以說氾濫全場
         芝加哥 充分在角色跟劇情上以音樂加強了角色的鮮明跟詮釋 幾乎聽到音樂  妳就知道這個角色是什麼了。再來舞蹈非常的強勢,幾場凱薩琳的舞蹈充分展現他角色的強悍,兇狠個性。而內中所有的舞蹈都可看到是千錘百鍊。我只能說 這部電影裡的所有舞者 幾乎都是完美的呈現這部點影所要的感覺。

       2.劇情的深度。

         因為劇本經過不斷的翻拍,是否對看過以前翻拍版本的人來說沒有心意呢?我覺得不然,此次的改編可以呈現出許多電影背後的譏諷跟暗示。

         A.超經典真人布偶劇!
           此段以大膽前衛的風格展現了媒體的特性跟本質,今天對應角色可能不是操縱法律的比利,就是我們,因為在這場惡性循環圈中  我們是站在主導權的人,畢竟新聞就是報給我們看的,當妳不再對這樣的新聞產生興趣時,他自然消失淘汰。 不過劇中呈現記者們如布偶般的被操縱,其實很多記者其實也知道是亂說,但是這是新聞,這就是媒體的世界。

         B.女人當道,殺夫如吃飯!
 這部電影中,從頭到尾都有人殺老公,有一開始的凱薩琳開場,後來主角羅西哈特殺情夫,再來獄中六位佳麗,至劉玉玲的殺夫客串,最後以另一名女人在法院殺老公結束。劇中這樣強烈的呈現出女人當道的原因是什麼呢?

  以前女人種是扮演弱者的角色,老公種是在外面一堆情婦,而男人擁有不會得到報應,而此劇中男人都是弱者,妳會說理查不是掌控這些女人的生死嗎?怎麼會是弱者呢?原因很簡單,想想他是吃什麼飯的~~^^ 想到了嗎?他也是吃女人飯的碼,這些女人就是他的生命跟金錢的來源。

而羅西老公的角色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象徵著老好人,永遠不會被螢光幕注意的偉大人,這又套回去媒體的本質,都沒有人報他如何偉大的愛著羅西,只要當他要跟他離婚才有人知道他,因為媒體就是喜歡這種調調的消息。

           女性意識的抬頭,告訴很多女性不要再當弱者,當然不需要用那麼極端的方法  可是該訴諸行動就是要。

         C.ROXIE HEART
           這部電影用了一種很巧妙的方法拉攏觀眾在實際跟幻想的層次中來回穿梭,要達到這點是相當困難的,因為用不好就是鬧劇,等一下會對這點作比較。

           什麼巧妙的方法呢?導演以女主角的幻想跟想像來穿插所有的歌舞表演,這給觀眾一個很自然的反映就是,裡面的誇張渲染演出都是羅西的幻想世界。

           那既然是幻想世界就再也正常不過了,不會將焦點放在兩著的聯繫跟現實結合此種應用法之前有電影也有用過,"愛莉的異想世界""愛密莉的異想世界"  上述兩部都是透過劇中主角的幻想來呈現超現實的東西,而芝加哥則是將他發揚光大至極致,耳尖眼尖的觀眾 在一開始羅西在跟情夫講話時有一段,他說自己常常會有表演想法跟idea,希望以後可以實現發展,往後則透過他的每一次想像帶大家進入歌舞的世界中。

         D.其他
           剪接,跟顏色的使用在這部電影是相當大的成功要素。中間現實跟歌舞的穿插透過相當棒的剪接技巧讓觀眾來回奔馳於劇情的呈現中,豐富的顏色透露中強烈的幻想效果,包括劇中女舞者常常穿著不是黑色就是紅色,女主角則是代表自己清純的白色使用者。整個螢幕背景的調度也是此部電影架構的重點,將時空背景完整呈現是他的一大特色之一,劇中的場景,穿著,用語,歌曲,舞蹈,通通都可以串在一起,沒有一點停滯跟雜質。

   二、跟"紅"之比較
         其實跟紅莫訪比較之處實在太多,我就幾個地方作一點比較,那此處要先說,紅末訪帶來的功勞是不可埋沒的,由他穿針引線,激勵後來此部芝加哥的問世甚至可以看到他第一首"The sound of music"發揮他的功效~^^

         劇情上由於他如我上段所說的,沒有將跟時空背景不合或是反邏輯的地方抽離  所以看到前20分鐘就可以知道他是與喜劇鬧劇走向的電影,接下來會去作劇情回饋的人就不多了。因為他的劇情也不是很奇特的相反的還很老套,但是由於他引出音樂劇的線頭,導致後來的人知道現今電影市場,這塊音樂劇肥沃的大餅依然肥沃得不得了才產生出芝加哥這樣的電影出來。

         當然他立下的里程碑不是容易跨越的,豐富的顏色語言,炫麗的音樂舞蹈呈現   更厲害的是創意的時空背景大融合(or大雜碎),要在他之後拍出不但不輸他還要贏他的音樂劇 要下的功夫是很大的。芝加哥就做到了。

         舞蹈呈現上芝加哥以專業的舞蹈團隊帶領大家進入每一段劇情跟對白中,這是紅片中 最為缺乏的 畢竟聲音可以騙人但是舞蹈動作騙不了人,在芝加哥中或許主角都有自己唱歌,但是每一個人的舞蹈功力都相當紮實這對電影來說反而是比較重要的,因為視覺的成分佔優勢,何況要不是有人知道他們是自己唱的誰知到呢?

         說到這裡很多紅片的忠實擁護者可能已經要砍我頭喝我的血了 不過就事論事   芝加哥事後來的電影 如果不比紅片優秀就可以不用拿出來比較了~~~^^"

         這部電影可以說的還很多 老話一句 有想法的就跟我討論吧

                                            以上個人觀點 歡迎批評指教 謝謝~^^

> -------------------------------------------------------------------------- <

發信人: dicksu0532.bbs@cia.hinet.net (天天難過天天過),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CHICAGO--- 關後感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Mon Mar 17 18:08:23 2003)

    只可惜,[芝加哥]電影最大的毛病,就在於[導演太弱][編導太差]   看過舞台劇原版的都知道,電影中最精彩的巧思全是[照搬]舞台劇版的演法    導演完全被舞台劇給束縛的死死的,與其說這部電影精彩,還不如說是本來的舞台聚就很精彩,電景版已比舞台劇失色多多,而本人注意曾看過舞台劇原版的觀眾反應  還真沒多少人喜歡這部片子的,大家多半也都覺得導演用心不夠,沒有多少創意.

    尤其片中歌舞部分,說是[舞台聚演出記錄片]也不為過,演員演法更是如出一轍   但[紅磨坊]九不同,這是完全由導演巴茲魯曼設想出的故事,表現方式,布景陳設甚至部分歌曲都是導演自己在現有音樂中拿出來配合情節    難度之高,遠在自行創作之上   更別提該片的影像元素有多豐富,[電影感]比[芝加哥]高出不知凡幾

   個人認為,若論[戲劇本質],[芝加哥]得利於劇本出色,比情節單薄的[紅磨坊]好是無庸置疑,但要以[電影]比[電影],[紅磨坊]才是藝高人膽大的傑作,[芝加哥]電影版  頂多是中規中矩,不過不失,兩邊突顯的是[導掩功力]的高下之分,巴茲魯曼才華超強   單單比Roxanne歌曲交叉剪接妮可基嫚受糟蹋的劇力蘊釀,和[芝加哥]中Razzle Dazzle   家交喳剪輯法庭開庭的劇力凝聚,一眼就看出那方的渲染力較強

   [脂加哥]中羅伯馬歇爾讓歌舞片段出現在[想像中]的手法,還是[在黑暗中漫舞]就出現過的,[在]片還不見得是最早這樣用的,仔細再想,越覺得[芝]片光環應該歸於舞台劇的編導,結論是:喜歡歌舞劇]這種型式的觀眾最好還是親自去看[舞台劇] 若各位看[過舞台版]的[芝加哥],對於[芝]片不會過分高估,也更能體會到[紅磨坊] 的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