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ormy.bbs@whshs.twbbs.org (Illusionist) 看板: movie
標題: 慕尼黑:家園的殞落
時間: Fri Jan 27 03:00:05 2006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哦。」艾夫納沒有留下如此的字樣,但他的軀殼的深處,一度膨脹著如此的黑暗怪物。
艾夫納、羅柏、史帝夫、漢斯、卡爾,沒有一人懷有足以殘殺仇敵的顯著特質。
卡爾,敏銳善感的中年人,品味老派,端莊沈穩,周延多元的思索宛如作家,他應該帶著書本在教室裡教書,學生們張著嘴沈浸於他交纏繚繞的歷史辯證。
漢斯,沈靜泰然的古董商,像個慈祥的爺爺,會在夜深人靜時叼著空的煙斗,輕柔地唸著床邊故事哄著兒孫入睡。
史帝夫,努力表現得挺拔強悍,卻終究是懷抱童年英雄夢的天真男人,無聊時情不自禁地隨意哼歌,高興時擁著男人跳舞,試槍時胡亂以路燈為標靶,任性時跟敵對的陌生人搶收音機,青壯年的身體裡,承載著青少年的靈魂。
羅柏,內向羞怯、手藝精巧,製作討人喜歡的玩具是他的拿手絕活,拆除炸彈是他唯一懂得的軍事專業,他擁有的一切才能,是帶給人快樂、令人遠離恐怖。
至於艾夫納,竄流著猶太仇敵的血統,談吐著外人難辨的腔調,心裡建構著猶太人驕傲而國度,然而他一開始只想要個有美麗廚房的溫暖房子,和愛妻一起共築愛巢。
然而,這五個人都成了殘酷的屠夫;至少,在這趟以祖國與正義為名的復仇旅途上,他們都扮演了屠夫的角色,並且因此墮入了地獄。
卡爾思索著敵對陣營的權力競合,初步窺見了仇恨網絡裡微妙的政治關係,然而他來不及與伙伴分享心得,就死在陰影下的暗殺角力裡。
漢斯在戰鬥中一次次地失去了昔日的冷靜,為了殺掉目標,他放縱地帶著手榴彈深入敵地,差點犧牲生命,還造成多餘的槍戰與死傷,日後為了替卡爾報仇,他凌辱了女殺手的屍體,然而他清醒了,仇恨被深切的迷惘與愧疚掩蓋,不久後他也墮入了死路。
史帝夫在反覆的殺戮中勉力地維持著信念堅強的外貌,然而他心底真正倚賴著伙伴,希冀追尋強有力的頭領,於是他反覆地質問艾夫納的領導權,不安全感表露無遺,而他最後對艾夫納的讚不絕口,洩漏了他長久以來仰仗艾夫納的情緒。
羅柏則像個受害的孩子,被捲入身不由己的殘殺遊戲,他製作的鋼鐵玩具,互相殘殺的古代士兵,反映著他紛亂的心與迷失的正義,他在爆炸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悲哀的解脫,誰知道如此的捨身是否能歸為贖罪的殉道?
至於艾夫納,為了祖國遠離妻女,赴他鄉化身為魔,奮力執行著摩西血腥的古老教誨,卻失去了溫柔、失去了心,處決了女殺手後,他為一行三人烹煮了滿桌的佳餚,昏暗的光彷彿追悼祭典的燭火,艾夫納不再是擁有柔軟之心的居家男人,切割食材的刀法冷冽殘酷,他成了真正的屠夫,在黑暗中獨飲孤寂的怪物。
家園不再安全,正義不再絕對,仇恨驅使他致力於殺戮,殺戮扭曲他直至麻木,麻木之後延伸出永無止境的恐懼,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任務之後等待的不是家鄉,而是沒有終點的憂慮與空無,他懷疑家園背叛了他,他則選擇了遠離家園,惡鬥之後,沒有一處是真正的家,被知道真名不再是熟悉的慰藉,而是隱諱的死亡預兆。
終於,這五個為了家園而戰的男人,失去了性命,失去了家。戰鬥的理由模糊了,新的家在海的另一邊悄悄形成。他邀請遠道而來的亞夫蘭一同晚餐,那是對陌生人的禮儀,他說。亞夫蘭一口回絕,掉頭就走,因為他知道亞夫納以與最初的家園決裂。
而這場戰爭將繼續延續,直到世界末日。
--
文字是迷途者在黑森林中唯一的慰藉。
我的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woosean
> -------------------------------------------------------------------------- <
發信人: Quiff@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慕尼黑:你我都是殺人者
發信站: KKCITY (Sat Feb 18 15:33:57 2006)
一、
1972年慕尼黑奧運上,名為 Black September的武裝團體潛入了奧運選手村,挾持十一名以色列選手作為人質,並在脫逃的過程中遭擊斃,人質們也無一倖免。儘管死傷慘重,巴勒斯坦人民宣稱這是一場勝利,讓全世界成功地注意到這個全世界最大難民來源的國度所遭受到的苦難。而以色列決心報復,派出了以 Eric Bana為首的暗殺團在歐洲尋覓巴勒斯坦重要人物,一個一個找出來了結生命,並刻意挑選炸彈暗殺的方式來作為警告。
以色列人說:血債血償,一命抵一命。
到頭來恐怖份子或政府情報員沒什麼分別,都是為仇恨矇蔽雙眼的謀殺者,手中同樣握著不長眼睛的槍枝、炸彈,在生死簿裡逐一蓋上血污的掌印。你殺我們的運動家,我殺你們的教師、父親、作家、思想領袖。人們一個接著一個倒下,最後站立著的只剩下握著槍桿的軍人與暗殺者。正義只是個字眼,是扣下扳機的理由,是鐫刻在彈殼上的安魂曲。
以色列人在漂泊千年後終於找到自己的一塊家園,可以安居樂業,再也不必如牛羊豬狗般被驅趕。巴勒斯坦人也在追尋自己失落的家園,貧瘠不毛的土地、醜陋的石板屋,也許稱不上蓬萊仙境,但那是他們長居千年之地。悲傷的是,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所追求的家園在同一塊土地上。
早在一戰後英國托管巴勒斯坦時期起,近百年來以巴紛爭從未片刻歇止。猶太人拆路炸橋,密謀暗殺英國官員,威脅要獨立建國;巴勒斯坦人群起攻擊後到的猶太人屯墾區,企圖將這批外來的歐洲棄兒趕出家園。直至今天,以色列武裝直昇機的飛彈依然在巴勒斯坦的城鎮中落下,以色列的街道上依然佈滿了自殺炸彈攻擊者的血肉屍骸。
二、
身為藝文界中最最著名的猶太人象徵,史蒂芬史匹柏曾先後在《1941》、《辛德勒的名單》、影集「諾曼地大空降」中為猶太人的苦難史發聲,也讓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成為近二十年來最泛濫的歷史戰爭片題材。反倒是以色列建國至今的紛擾不斷的中東戰事因為過度爭議而從未搬上銀幕,只有在零星的紀錄片如《美麗天堂》中可以窺見雙方人民心中熊熊燃燒的血仇烈焰。
而史蒂芬史匹柏這次出手挑戰禁忌的以巴話題,以其猶太血源、美國背景與創作傾向,難免會讓人先入為主地猜測,史蒂芬史匹柏會讓電影偏向以色列一方、大力批判巴勒斯坦的恐怖報復行動。
然而在電影開始的前三、五分鐘,竟沒有出現半個主要角色,史蒂芬史匹柏選擇以紀實的手法來重建出當年慕尼黑事件的事發經過,不煽情催淚、沒有刻意的妖魔化或英雄化。電影裡頭沒有正或邪的對立、對或錯之爭,只有從腦門噴出來的血泉清楚可見。
慕尼黑事件就像是七○年代的 911,喚醒了雙方陣營胸中蘊藏的仇恨種子。如同冷戰時期美蘇的軍備競賽一樣,以巴雙方持續不停地暗殺、劫持彼此的人民; 在Eric Bana率領的情報小組逐一對巴國人物展開暗殺報復行動的同時,巴勒斯坦人民的恐怖行動依然沒有停止;他們繼續炸掉藥局、劫持飛機。史蒂芬史匹柏在Bana的暗殺行動中,不斷剪入 Black September 劫機的真實新聞畫面,隱約在說明兩者並無二致,都是雙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
腦門破裂、穿腸破肚的景象在電影裡毫不遮掩著,赤裸裸地呈現出仇恨謀殺的醜陋。其攝影是不經修飾的,不見他一貫愛用的柔焦美化,甚至大剌剌地展現出粗糙原始的生命力;片中也沒有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沒有驚心動魄、精心設計的動作場面,只有開槍殺人前還會不自禁發抖的平凡人。某個人的丈夫、父親、朋友,最終落得躺在一灘血泊中斷了氣。
這不再是那個鼓吹人生美好的史蒂芬史匹柏。進入六十歲高齡後還能在創作意圖與手法上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背離他以往沉迷的商業操作手段與催淚意圖,拋棄了既有的民族情感與政治立場,展現出跨越族群、不分彼此的悲天憫懷,《慕尼黑》是他藉古喻今的一聲重重嘆息,絕對是史蒂芬史匹柏從影以來的巔峰之作。
三、
仔細觀察《慕尼黑》的電影海報,窗外是一片溫暖潔淨的光,卻照不進在漆黑房間裡獨坐的 Eric Bana。他凝視著手中冰冷的槍管,不讓任何人、任何情感靠近。他可能剛槍殺了一個勤奮愛家的父親,巴勒斯坦人的父親。開槍射擊時的觸感還殘留在他手中,他害怕以這雙手來擁抱自己剛出生的幼女。
這張海報與《教父》竟有幾分相似, Eric Bana飾演的角色與《教父》中的Michael Corleone一樣,都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庭而犧牲了人性尊嚴,最終落得滿手血腥、形單影隻,孤坐在黑暗迷霧中整天猜疑恐懼。就像是越戰歸來或罹患波灣戰爭症候群的軍人們,走過屍體與彈殼之間的他再也不是先前的那個自己,無法重返平靜無波的生活。
《慕尼黑》全片中心放在「家園」。以巴雙方相互報復,無非就是爭奪一塊家園,好讓一家婦幼能安心入眠。情報販子的頭頭曾歷經過二戰納粹、紅色入侵,他願意為了保護家庭而作出任何防衛。
主角 Eric Bana 也剛建立起自己的家庭,他的幼女剛呱呱墜地,而身為父親卻未能陪伴在身邊,因為他要「為國效命」而四處奔波暗殺巴國領袖。他可以為了國仇家恨而捨棄性命,但最終他卻選擇為了守護一妻一女而活下去。
PS:
片中主角群裡除了 Eric Bana 之外,還有《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男主角、《恨》導演 Mathieu Kassovitz 飾演一名炸彈專家,新任詹姆士龐德 Daniel Craig 亦在片中出演。找 007 來演一名情報員,簡直像是在為他未來新片暖身,多妙的想法。註明本片並不是動作片,請勿抱持錯誤期待。
> -------------------------------------------------------------------------- <
發信人: zxYYzx@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慕尼黑一問
發信站: KKCITY (Fri Feb 24 10:55:49 2006)
> 路易他老爸到底是什麼人阿?
算是通吃的情報販子吧
> -------------------------------------------------------------------------- <
發信人: kairy.bbs@bbs.isu.edu.tw (深深深藍),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慕尼黑一問
發信站: I-Shou University BBS (Fri Feb 24 20:56:36 2006)
> 那為什麼他爸知道約瑟夫叫什麼名字阿
我想應該是要知道的 約瑟夫老爸是傳奇人物 建立起以色列國家的
兒子自然應該很容易受矚目 而且這都不知道怎麼做情報販子@@?
> 他們不是有懷疑他爸是以色列派來監控他們的
> 還有為什麼路易要把他們安排跟巴勒斯坦人住在一起阿
我想因為約瑟夫很得路易爸的支持 路易不爽所以想要借刀殺人吧
> -------------------------------------------------------------------------- <
發信人: lifefair@kkcity.com.tw (曾經愛你永遠愛你), 看板: movie
標 題: 2 / 17 本週新片 影評觀影指南
發信站: KKCITY (Fri Feb 17 17:44:35 2006)
《慕尼黑》Munich IMDB 7.8,爛蕃茄 77%
http://www.uip.com.tw/munich/
貧窮男 4.5
[優] 透過慕尼黑奧運以色列運動員被殺害的政治事件,一箭雙雕地牽扯到猶太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人性,不愧是史蒂芬史匹伯,即使不清楚中東的局勢,
也能感受的人性的溫度
[缺] 沒有
http://tw.letter.yahoo.com/one/latest.php?letter_id=15141&d=2006-02-17&old=259
> -------------------------------------------------------------------------- <
發信人: OREOwithMILK@kkcity.com.tw (2001.3.14~2006.6.20), 看板: movie
標 題: 懶影感:慕尼黑
發信站: KKCITY (Sun Jan 14 09:49:20 2007)
將2006年看過的,但因懶惰而沒寫心得的電影,作個簡單的紀錄~^^~
9.0分 整體表現全都很棒,值得一看的電影
可惜就是特色少了點,輸給了同期的其他電影
慕尼黑 Munich 06.02.16觀影
一樣是奧斯卡入圍多項的重要電影,卻在全部的重要獎項缺席,我想這就道盡了這部電影的最大特色。Steven Spielberg導得好,故事也好,演員演得好,音樂也好,電影的各項環節都很好;但比較之後,它卻表現平庸。他就像某些改良過的台式料理,雖然好吃,但有點鹹有點甜,美味卻不突出,結果讓人無法深刻感動。
電影對於政治中立的立場,讓電影的重點轉而到主角人性感知的方向。故事描述身為特務的男主角,在被迫為國家完成秘密的報復行動時,面對內心的國家意識、原始的動物殘殺本能,與最真切的家庭渴望等,心境上的變化。
其實演員演得很好,但由於政治立場中立,人性面上的描寫就必須濃烈一些,對於上述那樣人性面衝突的議題時,我會覺得 Munich 還可以再加強一些(可能由電影表現手法)。所以觀完後的心情衝擊留不久,只有爾而仔細回想起,才會再度受到感動。也就是因為如此,電影使得政治迷看了不夠過癮,愛看人性的人,卻也覺得不夠回味。
而電影既然是在說人,自然就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對於國家、人類原始性、家庭等需求,都是展現了人類對於『被認同、被歸類』的一個需求,我們希望被國家承認、被同儕肯定、被家庭接納。但在你百般努力,獻出了你所有為對方的貢獻與犧牲後,是否就能被認同歸類?
在電影的最後,主角邀請自己國家的政府官員來家中用餐時,卻被一口回絕,而那位政府官員卻正是個老把『國』與『家』放在同等天平上比較,好說服主角為國家行動的人,這對比實在有趣。我想回歸最單純的情感認同,會是最偉大的認同吧。
最後,突然想到曾有一篇影評,把Munich的主角比喻為 Monster 裡的 Johan ﹝亂拼的﹞,此說法恰巧與我感覺差異甚大。Monster裡的主角讓我同情,甚至我可能會試圖原諒他,但Munich的主角則否,他的作為讓我覺得不管如何,永遠都是個殺人兇手。當然,這可能跟劇情的描述手法與敘事比重有關。但,比起神智清楚,卻一方面毫不猶豫動手殺人,一方面又渴求簡單生活的Munich主角,Johan真的可愛多了。
--
http://www.wretch.cc/blog/imotion 愛莫森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