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網友討論-5

作者: whyte.bbs@bbs.mgt.ncu.edu.tw (先聲奪人),     看板: movie
標題: 【人工智慧專家看人工智慧】
時間: 中大資管龍貓資訊天地 (Tue Aug 21 21:53:41 2001)

《人工智慧》的幕後真相     2001/7/3 Farhad Manjoo

(舊金山報導)這真是個好主意,叫一個人工智慧專家去看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eilberg)的新片《人工智慧》,然後問問他依目前「機器智慧」的發展狀況,影片中哪些是有根據的,哪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能夠在影片的首映日和克拉爾(Philip Klahr)一同走入座無虛席的電影院中,無疑地讓人看上去也像個專家。克拉爾是位人工智慧專家,他替電子商務公司 The SoftAd Group開發人工智慧系統,這就像和Sammy公牛Gravano看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或和布希(George W. Bush)看 聖堂風雲(The Skulls)一樣,假如布希是你情人的話。

唉,電影一開始,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錯誤,儘管影片的名稱叫《人工智慧》,但事實上它和人工智慧根本沒有關係。這是一部拍攝手法拙劣而煽情的影片,主要講述了人與機器密切相處所發生的事情-人隨意使喚機器,機器竭盡所能的諂媚人類,希望能夠博得寵愛,但最終還是被人類所拋棄。

「影片的結局有些煽情。」克拉爾看完影片後說。克拉爾的評價更像是出自一般的觀眾,而不是人工智慧博士,但克拉爾的感覺就是這樣。他還是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會員,因此他對《人工智慧》評價似乎應該更加專業一些。

不過他對這部影片的人工智慧技術實在沒什麼可說。有一天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夠製造出影片中那種真人般的機器人呢?

「嗯,當然是可能的,」他說「畢竟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不是嗎?」

他考慮了一下說:「但是我們研究的機器人不是這樣的。目前我們進行的(人工智慧研究)主要是發現和解決問題,電影裏的機器人有各種感情,比如愛啦,但我們會研發懂得愛的機器人嗎?當然不會。」

他說,這是因為人類自己也無法真正理解愛的意義,即使是人工智慧博士也不例外(這也是生活使多彩多姿的原因,對嗎?)

從生理上講,感情只是大腦中產生的神經化學反應,但是克拉爾說,這並不代表我們就懂得如何通過文字系統輸入到機器中去進行複製。

「我們可以把愛的各種特點進行編程」-讓機器透過程式來決定哪些關係是愛,哪些不是-「但這就是人類的愛情嗎?我不敢肯定。」他說。

為什麼不能肯定呢?如果我們可以在本世紀末創造出懂得愛的機器人,人工智慧專家自己至少應該懂得什麼是愛吧!

「目前沒有這必要。」克拉爾說,「現在還有許多實際而且困難的問題需要我們研究,比如理解語言的能力,這真是個非常困難的課題。」

另一個研究領域是在特定程式中模仿人類行為。比如克拉爾研究的是一個管理購物網站的程式,這個程式可以像出色的推銷員那樣向顧客推薦商品,也許還能勸誘推銷,甚至討價還價。

組合國際(Computer Associates)的電子商務部門InterBiz和其他大科技公司,也在研發商用軟體中的人工智慧。InterBiz開發了一個名為Neugent的軟體,這個軟體能夠監控交易,並根據分析作出預測。

「你一旦在業務中使用了這個軟體。」InterBiz的行銷主管萊東(Gary Laytong)說,「它就會像嬰兒一樣不斷學習經營你的業務。」

一些大型的電子商務網站已經開始採用這種「智慧化」模組,比如亞馬遜的推薦引擎就是「智慧化的」,因為它可以利用整體的偏好來進行具體的推測(這個引擎成功與否值得探討)。

克拉爾認為各項技術的發展都將逐漸引入人工智慧,但是他說機器雖然會變得聰明,我們卻不一定會把它們當成是「智慧的」。

「一旦人工智慧普遍後,」他說,「我們就不再把它視為人工智慧了。」

這種技術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在人們對從亞馬遜網站上得到推薦書目函,已不再感到驚訝,而是習以為常了。

克拉爾還說,即使機器真的變聰明了,我們也不會朝向著機器人的世界發展。「我覺得我們沒什麼可擔心的。」他表示。

> -------------------------------------------------------------------------- <

作者: valdrada@kkcity.com.tw (法卓達),        看板: movie
標題: Re: David 的愛
時間: KKCITY (Mon Aug 20 23:26:26 2001)

《人工智慧》中的人類,始終無法回應機器人小孩大衛的愛。

莫妮卡因為大衛威脅真人小孩馬丁的安全,就決定將它棄養在森林裏,任其自生自滅;哈比博士對待大衛這個造型和愛子相同的機器人,只表現出學術研究的興趣,遑論在「機器人屠場」叫囂狂鬧的人類群眾

→單就「愛」而言,片中的人類都比不上大衛對愛的執著和單一,《人工智慧》導引觀眾認同大衛這個天真/無邪/可愛/求愛的機器人(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大衛是一個機器人)。

人類和機器人之間存在著一道愛的鴻溝,被設定愛人的大衛,最後卻發展出「被愛」的需求/欲望,它認為唯有變成真人,才能夠得到人類母親莫妮卡的愛→「木偶奇遇記」化身成「人魚公主」

→我們看見浮現的戀母情結,糾纏在機器人走入現實真人社會的挫折歷程中,大衛的遭遇(機器人屠場+機器情人喬+擬真電子+哈比博士……)迫使他不斷地自我否定,最後選擇墜入海底/自殺。

墜入海底的大衛,開始一段真正的童話旅程,它進入主題樂園的小木偶設施,在被困機艇中喃喃地向藍仙女的塑像許願

→正如童話故事的起頭總是"Once upon a time",大衛機器人的「身份」(identity),或者電影中科幻的元素,讓《人工智慧》的時間可以消失→Once upon a time/二千年後,大衛的求愛之旅在「非人智慧體」(:p)的幫助下,淒美的結束。

> -------------------------------------------------------------------------- <

作者: "jerry wu" ,        看板: movie
標題: Re: AI 結尾 David 有變成真人嗎?
時間: Excite@Home - The Leader in Broadband http: (Thu Sep 27 15:04:47 2001)

> > 我是傾向ai 裡的那些是外星人啦
> > 說是機械人 未免也太夢幻了.  機械人長的那麼像外星人?

那是最新的機械人   它們是在找尋創造它們的創造者
(也就是早早滅亡的人類)    所以裡面才會有對白提到
它們很珍惜找到 david 因為 david 是唯一存活的機械人有跟人類互動

> -------------------------------------------------------------------------- <

作者: FMulder@kkcity.com.tw (乘風隨想 ~away~),     看板: movie
標題: ai觀後感
時間: KKCITY (Fri Sep 28 13:59:49 2001)

               當愛可以被人工製造是否代表愛也是種廉價品,被人工設定的愛表現出來又比人類更露骨,而且更不擇手斷,受騙的機器人去剪媽媽的頭髮,表現出來的卻是如此駭人‧

而愛必伴隨著忌妒,仇恨等,因為機器男孩的出現,讓原本有血有肉的人類感到妒嫉,在他看來,母親對兩個態度並無分別,於是就產生一場爭奪愛的競賽‧但最後依然要2選1,因為一場意外,讓他們得丟下機器人,於是他踏上尋愛的旅程,而且是時間和距離的(才看世貿倒掉,看的時候卻淹在水裡了^^"")

片裡所傳達的或許是每個人都想要被別人深深愛著的,製造者或許只是想紀念他死去的兒子,但被設計出來的是個能毫不保留、死心踏地愛人的機器,這種沒有靠任何的羈絆,就顯露出來的愛或許是大家都羨慕的,但也暗示出我們多麼缺乏被愛,還是渴望被愛,或是對被愛的貪婪‧

裡面人工設定也很奇怪,似乎違背了機器人的三大定律,假如機器人能有防衛機制,雖然能避免此產品的損壞,但若像片中加入要人保護的機制,又顯得矛盾了‧

> -------------------------------------------------------------------------- <

發信人: trueman.bbs@bbs.cs.nthu.edu.tw (阿  寶),      看板: movie
標  題: 愛? [電影A.I.觀後感]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Mon Oct 29 21:47:44 2001)

    愛?--電影A.I. 觀後感

電影AI,改編自布萊恩.艾爾迪斯發表於六十年的短篇科幻小說《去年夏天的超級玩具》。由Steven Spielberg執導,是一部用現代電腦科技所拍出的現代版木偶奇遇記。

電影主人翁David,一如其它的機器人,是人們為了某特定的目的而被研發製造出來的。電影一開始,導演就藉由一個女機器人對於痛覺的反應就很巧妙地將人工智能研究所可能遇到意識方面的問題(一堆光纖和鋼板所組合而成的機器如何會有痛的感覺?)假定已被解決,而將問題鎖定在本故事的主軸「愛」上。

David 的發明者斬釘截鐵地說:機器人和真正的人類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機器人不懂得如何去愛。因此,在 David 之前的機器人,即使是那個臨死前還是對 David 一笑的機器保母,我們還是認為她對小孩無微不致的照顧只不過是一種內建的程式反應而已,當女機器人翻字典式地背誦出愛的意義時,導演似乎在宣示將會給我們一個超越行為主義模式刺激反應的愛。

    David,就是在這樣的故事前提下誕生了。

    在一連串的口音密碼後,David被「認養」了,他被啟動了其「愛」的能力,而他所愛的對象就是執行這道認養手續的人。就這樣,突然之間,原本的Monica變成了Mummy,而Henry﹐(Monica的丈夫)卻依然還是Henry。

    若我們去問為什麼David被啟動的愛是對母親的愛而不是對父親的,這似乎會讓我們自己變得小氣而挑剔。若我們去想像要是那一連串的語音密碼是由馬丁(Monica的親生兒子)所啟動,David會不會變成一個愛上和自己「年齡」(因為他被製造出來的時候就這麼大了,所以用年齡大小來形容他是有問題的)相若的人的同性戀者,這似乎就辜負了作者或編劇想突顯母愛偉大的美意。

雖然如此,我倒認為.這些近乎胡鬧的問題中還是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當David被啟動其愛的能力時,他在一瞬間就可以辨別出那是對母親的愛。要是執行口音密碼的是電影中發現David被關在籠中的小女孩,那將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光景?若執行口音密碼的是另一個像David一樣具有愛的能力的機器人,彼此認養對方的話又將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

    David是一個研製成功而有愛的能力的機器人,但什麼是愛?愛,如果是一種能力,它是否是獨立於被愛的對象?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不管是誰啟動了David的愛,David 都將會以對Monica同樣的方式愛他。所以,即使是電影中的泰迪熊,一旦啟動了David 的愛,David還是會以同樣的方式來愛它。

    愛,原來是那麼的模糊。或許是導演處理得太好了,以至於David溫柔地叫出第一聲Mummy時,我們都會覺得這一切都是這麼的自然,也深深地被他的眼神,屈膝傾頭投入Monica懷中的樣子所感動。我們似乎感覺到了David對Monica的愛,而且很確定,那是對母親的愛。

    看過電影Terminator-2的人一定忘不了阿諾所扮演的機器人學人們微笑的滑稽樣子,那可是一點都不惹人憐愛也不可能給我們一丁點友善的感覺。而看過Terminator-1的人也一定可以理解,要將那骷髏造型的機器人和愛連想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

    可以想像嗎?如果,這個有愛的能力的機器人沒有童星Haley Joel Osment的肉身,而是長得像Terminator裡的骷髏一樣,眼泛紅光,牙齦盡露,全身是裸露的鋼架和光纖,要是這樣一個骷髏,同樣地屈膝傾頭投向Monica的懷抱,並以同樣的音量頻率溫柔地叫了一聲Mummy,我們這個時候能不能很自然地就可以感覺到他對Monica的愛?

如果,這個眼露凶光的骷髏和電影中的David一樣,尋遍千山萬水,只為想找到Blue Fairy,以請求她讓他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孩(因為他相信人們不愛他只是因為他不是真的人,並不是因為他那可怕的樣貌)。

到最後,這個骷髏躺在即將安息的Monica身邊,以泛紅的眼光望著她漸漸睡去,眼角還流出一些透明液體,因為我們看到的是鋼筋光纖,我們會很快的就會想到,那不是淚水,而是儲存在某個地方的某種液體。

看到這一幕,我們是否還會深深被David的行為所感動?我敢說,若在這個時候播放溫馨感人的音樂,一定會有不少人會當成笑話來看,「噗」的一聲爆笑開來。

    愛,從古至今似乎都只屬於俊男和美女。但是,長得再醜的人,也會誠心誠意地希望被自己魂縈夢牽的人所欣賞,所肯定和所需要。為什麼骷髏造型David的愛就會被當成笑話來看?

    如果,我們無法被這一個骷髏David的所做所為感動,那麼我們就等於承認了我們其實不是被電影中David不畏艱難,歷經千辛萬苦,不眠不休地懇求Blue  Fairy的行為所感動,而是被David的肉身,被這肉身的一顰一笑所感動。導演要我們感受到的,也就是當初我們所確認的那個愛,其實也只不過是我們在受到David肉身的一顰一笑的刺激後的自我想像而已。我們從來就是不能確定David是愛Monica的。

    是愛幸福,還是被愛幸福?這種問題常會出現在一些call in節目或是報章的XX信箱裡。看完AI後,很難不讓人產生一個懷疑:是David愛他的Mummy呢,還是他只想得到Monica的愛?電影一開始是說要研發一個愛永不渝的機器人,但後來的David卻變成了一個為了得到愛而想盡一切辦法,其中就包括了想要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孩,因為他相信唯有這樣Monica才會愛他。

也因為想得到Monica的愛,後來的David甚至變得具毀滅性的暴力傾向:拿起桌燈毀滅另一個和自己一樣的機器人(David2),口中還大喊著“I am David!I am unique!”

    這真是令人震撼的一幕,而且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幕。如果我們會同情David,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為David2的遭遇感到難過。如果,David在我們心目中的份量比David2重要,那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看到David的時間比了解David2的時間多那麼一點而已。

每個(機器)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故事,不同的經歷和故事讓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好像影片中很快就帶過的這麼一句:「每個人的時空路徑都是唯一的」。但我們有什麼理由可以剝奪他人存在的唯一性?

    坦白說,「愛一個人就是要得到對方的愛」這句話於我個人而言一點都不直覺。讓我們回顧一下為什麼我們到後來似乎很自然就接受David的毀滅性暴力。

    記得嗎?David原本是一個連玩具都不敢破壞的人,因為這種破壞性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而因為被觸發DAS(Danger Avoid System)而繄緊拉著馬丁後退,結果導致兩人雙雙落水這一件事,我們都很確定將這件說成是David為了爭寵而想害死馬丁是一場誤會。所以David一開始沒有為了要得到Monica的愛而毀滅馬丁。

和馬丁相競吃東西而導致自己"當機"顯然已有違DAS的機制,而Henry將這種行為解釋成爭寵卻顯然是編劇故意誤導我們往David爭寵方向思考的安排。因為唯有在有這樣的思考之後,我們才能很自然地就接受劇情往下的發展:David為了想得到Monica的真愛,在夜半偷剪下Monica的頭髮。

也可以為了得到Monica的愛走遍千山萬水尋找傳說中的Blue Fairy,也可以在得知不可能成真而被愛後決定自我毀滅跳下大海(再一次違反了DAS機制)。

    可以看到,編劇將我們的印象從「David愛Monica」導向「David希望得到Monica的愛」,這之間的確是花了一番心思和安排,然而這個過程卻沒有很具說服力的「推論」。在這個地方,我們當然可以要求編劇做得更好一點,或者以一個「感情的東西怎麼可以用理性來分析」來推託。

但我認為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就接受這種不具說服力的推論結果?是「愛一個人」難道本來就等同於「想盡辦法得到對方的愛」?還是我們每個人都很接受「愛一個人就是千方百計得到他的愛,而且這個愛是無法和其它人分享」的思邏輯?愛一個人原來只不過是愛自己罷了!?

    我們看到機器人屠宰場中機器人保母被強酸腐蝕的時候也許會感到難過,但卻可以同情David迎面擊毀David2,且讓David2的「屍體」躺在一角卻無動於衷?我們同情和我們見面久一點的David,而David2的毀滅卻只增加我們對David心中痛苦的理解?

    當理性盡其所能免除暴力的時候,感性卻讓同情催生了它。

    我們平時很直覺就可以接受愛可以分成許多種:有父母之愛、朋友之愛、男女之愛…。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David一旦被啟了愛的能力,看到眼前的Monica就知道那是對母親的愛。而David的肉身,也就是Haley Joel Osment所演出的一顰一笑是我們在我們內心「寧願相信」David是愛Monica的根據和刺激來源,我們從來就不能確定或是證明這一點。我們所做的,只是依自己的感覺、想像去猜測別人的世界而已

(影片一開始的那個女機器人針刺的時候「Ouch」大叫一聲,我們如何確定她真的有在痛?還是只是程式設定好的反應?)。而且,我們的能力似乎也只限於同情我們所願意想像的那個David,而不是和他一模一樣的David2。

AI的主題是愛,但在我們被David感動時,我們或許該想想,到底什麼是愛?

    作者:Trueman (w05579@phys.nthu.edu.tw)

> -------------------------------------------------------------------------- <

作者: lovechang.bbs@whshs.twbbs.org (雪山白鳳凰)      看板: movie
標題: A.I 的一點感想
時間: Thu Nov  1 00:53:20 2001

    看了 A.I. 之後,我沒有想到什麼人應不應該回報機器人的愛,只覺得大衛很幸運........

    大衛的故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你曾經深愛過一個人,後來失去了這份愛,這份失落帶給你莫大的傷痛,於是你窮盡畢生之力,走遍千山萬水,想把你那份失落的愛找回來....... 這份追尋的過程讓你吃盡苦頭,甚至被冰封兩千年........

    但大衛很幸運的,最後還是完成了他的心願,再次見到了他的最愛,而且是完整的,不會再有別人來分享的完整的愛,即使只有一天,即使為了這份愛受盡了罪,甚至曾經心灰意冷地自殺,但他還是得到了,他是幸運的........

    因為大衛在電影中完成了我們這些凡人不能完成的遺憾,讓我在黑暗中淚流滿面,不是為他哭,是為自己哭.

    我相信 A.I. 如果由史丹利庫柏力克來拍,會在人性黑暗面,尤其是裘德洛飾演的機器牛郎部份,做更多的描寫,現今的 A.I.,變成了溫情大悲劇,但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只是有點可惜了這個題材。

> -------------------------------------------------------------------------- <

發信人: moneychaser.bbs@bbs.yuntech.edu.tw (veeny),      看板: movie
標  題: 我從A.I.得到智慧
發信站: 雲林科技大學藍天使 BBS (Fri Nov 16 17:27:23 2001)

看完由史蒂芬.史匹柏及厙柏力克導演監製的電影〝AI人工智慧〞後,我有了不少感觸。怎麼也忘不了片中人們殘酷殺機器人的那一幕:人們極盡殘虐之能事:舉凡炮轟、拆解、澆腐蝕液……種種令人不寒而慓的殘忍手段紛使出。而這樣殘暴腥殺的場面,竟被當被當成一場〝秀〞來觀賞。坐在觀眾席上的所謂「觀眾」,各各都搖旗納喊助陣,拍手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人們藉由不斷否定過去而建立自己的歷史。

那些遭到屠殺的機器人曾經也是前人漚心泣血、攪盡腦汁的心血結晶。在不久前,他們曾見證了人類在科技上的往前邁進。而今科技進步神速,發明日新月異,他們成了不合潮流的一群:代表失敗、象徵缺點,所以他們該死!

從很久以前我便為人類無情的汰舊換新率感到悽惶不安,當人們追逐流行腳步時,腳底下踩踏著的,往往是昨日的流行殘跡。

譬之流行歌曲,許多人,果真將音樂當成流行潮流來追趕,當時效性一過便成了老的、舊的;繼而與差的、劣的劃上等號。

     昨日的汲汲追求,今日的棄如敝屣。

然而,否定了過去的喜好及信仰,無異於否定了現在的自己,畢竟,那都是你,只是時間不同而已。

無論往哪個角度來看,時間都是古往今來,無古不成今的。過去、現在、未來,他們並非三個無交集的點,該是綿延不絕,緊緊串連。就好像在貓空上俯噉整個夜台北,山下那條流動車河,如此璀璨流麗。

另外,還有一幕也使我印象深刻,即片中的機器人小孩David的母親〈她是人類〉因為David無法與她的人類小孩和平相處(其實是人類小孩設計陷害David)而決意拋棄David。在她甩開David緊握的雙手時,丟下了句耐人尋味的話:「遠離人類,只有跟你同類的人才安全!」

多麼諷刺的一句話!沒有情感(除非經過設定)的機器,都知道同類不該相殘,必須互相扶持;而天生具有七情六慾的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的「偉大」人類,竟然成了機器人─其實就如出自己出的結晶創作─的生存威脅!更可笑的是,這話還是出自人類口中!

歲月巨軸輾過無數時代軌跡,卻不曾叛離人們嗜血未性的通軌。譬如希特勒屠殺猶太人、譬如日本侵華時的南京大屠殺。

    時間洪流沖刷,沖刷不去人心底的惡魔本質。

因此片中那位〝情人機器人〞才會對David說:「人類犯下的錯卻要我們承擔……因為當世界到達盡頭,我們是最後殘存者。」

也許……在世界末日來臨前,人們早已自亂了陣腳、自相殘殺,而不需食物、陽光,空氣及水的機器人則一派從容不迫。

所以,該片將結局設定在2000年後,屆時地球上已無人類此種生物的存在,而機器人小孩仍堅持他的信念─找到〝blue fairy〞─然後請求祂將他變成人類,他的人類母親便會愛他。

    不過,David 沒有童話故事中的小木偶那麼幸運,他終究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而他花了2000年在苦苦等待追尋的blue fairy也不過是遊樂場的廢棄雕像。

以童話故事始,卻別於童話一貫的happy ending,我想這是導演的小小惡作劇:全片籠罩在濃渡的童色彩下,由超現實及高科技構成經緯,加上人性面對機器人的種種衝擊,發人省思。也許這不是一部賣座的電影,它卻提供我們思考的空間,探索一個不同的人生。

> -------------------------------------------------------------------------- <

發信人: comma999.bbs@bbs.cs.nthu.edu.tw (白色逗點),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為什麼都沒有人討論A.I 人工智慧??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Fri Dec 21 16:22:08 2001)

    我來說說我看到的AI

很久沒有看電影 看到掉淚了
史蒂芬史匹伯 用了一個很棒的童話故事結構 -- 皮亞諾的故事

當David小小的身軀,在深海樂園一遍遍懇求時,那種無望的執著鍛鍊到極致,
是一種悲切的美感。  故事說到格局極大時,便是如史詩的磅礡悲劇。
而渴望,直至精純時,便是要驚動鬼神的。

所以說它好,它好在將單純的執念,說到令人動容。
故事中,我想起了佐佐未知子的童話,當童稚的心靈誠心乞求時,
是大地的精靈也要應驗的。

片中許多伏筆皆有其佈局所在,這是戲劇的樂趣,
而它拋出的幾個提醒,包括「總是人類造的孽,卻叫機器人來承受」,
以及 「科學與企業資本,總是在製造、創新,卻不去面對人性;
於是,創新容易,皆下來卻由大地承受這一些被遺棄的『流浪狗』。
人類的傲慢與粗鄙,隨著鏡頭與劇情的推演,犀利叫人看透」

> -------------------------------------------------------------------------- <

作者: hazuki.bbs@bbs.kimo.com.tw (芭月),      看板: movie
標題: Re: AI的秘密
時間: Yahoo!奇摩大摩域 (Tue Mar 12 12:29:53 2002)

以下只是轉述大意, 而不是純翻譯, 請多見諒

"媽咪, 那些字是什麼意思?"  AI Monica 刻模 David 時七個單字的意義

要了解 Kubrick 選擇這七個字的意義, 我們必須觀察另一個場景.
這個場景就是 Monica 為 David 慶祝生日的時候    裡面有蛋糕 + 7 支蠟燭
這七支蠟燭排列的方式就像聖經裡面的金燈台(menorah)
也就是左三, 右三, 中間一的排法
在那一幕中, David 先吹熄一邊, 再吹熄一邊, 最後停一下, 然後吹熄中間
一般中間那跟燃燒的蠟燭代表上帝的光

一般來講 Kubrick 喜歡顛倒宗教的教義
根據 "Kubrick's 2001: A Triple Allegory"一如, 比如說:
1. 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人 => 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上帝
2. 夏娃由亞當肋骨所生 => 上帝從骨頭被創造出來
3. 人無法比得了上帝的尊貴 => 上帝比不了人的尊貴
那六支蠟燭代表這對上帝的信仰    而中間那支代表對人的希望, 而非上帝.

前三個字與後三個字代表著左右三支蠟燭
而第四個字代表中間那支蠟燭, 也就是人類最大的成就

Cirrus: 舊約聖經裡面的角色, Cirrus 雖然不知道/不害怕上帝, 但他的角色確幫
        上帝救贖了 Isarel. 上帝也將其歸咎於 Cirrus 的責任.

Socrates: 聖經中的人物, 平靜面對死亡因為他對於自己不滅的靈魂有信心.

Particle: 奧古斯丁在聖經中提到, "人只不過是上帝創造的 Particle (微粒)"

Decibel: 紀念亞歷山大貝爾所創造出來的字, 分貝爾, 代表人類有一天可以
         作到遠距通訊.

Hurricane: 颱風, 聖經中代表邪惡的大自然, 比邪惡的死亡/疾病要來的好一點.

Dolphin: 海豚, 代表上帝創造出來最聰明, 聖潔的創造.
聖經中說到海豚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船身的漏洞, 拯救了船上的人.

Tulip: T.U.L.I.P. = Calvinism 神學的加爾文主義
       Total Depravity  人性全然敗壞
       Unconditional Election 無條件的揀選
       Limited Atonement  有限的救贖
       Inesistable Grace 不可抗拒的恩典
       Perseverance of Saints  聖徒蒙保守

所以 Kubrick 再次的聲明:"上帝已經死亡!"

> -------------------------------------------------------------------------- <

作者: wanna.bbs@bbs.cm.nctu.edu.tw (世事難料阿),         看板: movie
標題: Re: AI的秘密
時間: 交大電信風信資訊站 (Wed Mar 13 09:48:18 2002)

: > 的確是蘇格拉底     請原諒我的無知    不過聖經裡面有提到他的故事....
: > 麻煩哪位熟讀聖經的朋友解疑一下吧
:     我剛查了一下...    聖經裡應該是不會提到他才是...
:     那個網站怪怪的...>.<   如果是NIV版本的聖經...
:     網站上所說的那個Cirrus應該是Cyrus才對...
:     不過還是很感謝你幫我們把這篇文章翻譯出來ㄛ...^^

: Socrates: 聖經中的人物, 平靜面對死亡因為他對於自己不滅的靈魂有信心
           ^^^^^^^^^^^^
           在那篇文章中好像不是說他是聖經中的人物
           蘇格拉底應該是提倡另一派不同於 Greek and Hebrew thought
           的門徒,你可以按"from"出來看

> -------------------------------------------------------------------------- <

作者: SKitty.bbs@bbs.kimo.com.tw (喵),      看板: movie
標題: 看完AI
時間: Yahoo!奇摩大摩域 (Thu Mar 14 23:21:38 2002)

    再看了一次AI,還是一樣的感動
    感動的是大衛對夢想的執著,感動的是為了母親的愛
    他走遍了各地,尋找藍仙女
    感動的是,只要一點點的愛,就能滿足大衛無窮大的夢想。
    泰迪的忠貞;及大衛沈睡後泰迪的寂莫

    大衛說:媽咪,很抱歉我不是真的男孩,但請給我一個當你兒子的機會。
    大衛說:只要我變成了真的男孩,媽咪就會讓我回家。
    大衛說:媽咪,很抱歉我吃東西,剪妳頭髮,為什麼要離開我?
    大衛說:馬丁也是你的兒子,但是泰迪不是..
    大衛說:我愛媽咪和亨利...
    大衛說:大衛是媽咪的兒子,那泰迪....

    大衛只是個單純的男孩,他所追求的是簡簡單單的愛。
    他對夢妮卡、對泰迪。人的愛無比複雜,你有多久不曾跟母親說我愛你?
    還是你活大半輩子都沒這麼說過?當你得到來自母親無私的愛時,
    可曾想過,這無私是那麼的難得。那麼的值得你去好好珍惜?

    AI,是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無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評論
    複製人或機器人。

    人類終有一天會滅亡,但,是否能永恆的保留無私的愛呢?
    看了AI,仍究感動,仍究落淚;心疼大衛的一切,即便他只是
    幾條光纖所拼湊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