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名家影評集錦-2

作者: keneth@bbs.ee.ntu.edu.tw (華山派令狐沖),       看板: movie
標題: 史上最強武俠迷的《臥虎藏龍》報告
時間: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Sun Aug 13 08:19:59 2000)

中國時報 2000.07.14    史上最強武俠迷的《臥虎藏龍》報告    文/賴俊欽

我是一個武俠迷,自從知道李安要拍《臥虎藏龍》,就一直很期待。那時我正在服役,常常在遊覽車裡的「車上電影院」,看到《一刀傾城》這部武俠片,內容是敘述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及後來竊國奪權的袁世凱的故事,以「戊戌變法」為背景,述說王五、譚嗣同、袁世凱三人間的情誼與背叛。

片末遭袁世凱出賣的譚嗣同(狄龍飾)血題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嚴詞拒絕前來搭救他的王五,選擇從容慷就義的情節,令我印象深刻,非常喜歡!

後來得知這段故事是由民初武俠巨擘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俠義英雄傳」衍生、改編而成的,於是我就開始研究起民初的那些武俠大家,說來慚愧,我以前除了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作者)外,其他如鄭證因、白羽、顧明道,還有「臥虎藏龍」的原作者王度廬等重要的武俠作家,其實所知不多;

慢慢地我才了解到這些先人對後來新派武俠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龍等後輩的影響,諸名家中王度廬以悲情武俠見長,「臥虎藏龍」是其鶴、寶、劍、臥、鐵五部曲之一,現在的人提起武俠,幾乎都只愛金庸;偶而還有人會提到古龍,可以說金庸的光芒把其他的武俠作家都掩蓋住了!偌大的武俠寶藏受到如此的輕忽;這對這個歷史悠久、且深具華人文化特色的文學類型的發展確實不是一件好事!

自從知道李大導選了這個題材後,我內心一直盼望這部片拍出來能有「起敝振衰」的作用,讓大家認識這些被忽略已久的好作品!可是期望太高;往往會覺得失望更深。我個人以為,這部戲套句韋小寶的名言「勝筆」是有的;但亦有「敗筆」!

首先,電影選擇與原著一樣用倒敘的手法開場,其實這樣的安排,可以把氣氛帶的更具懸疑性、更引人入勝,使觀眾迫不急待地想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我在看電影時,感到開場節奏有點緩慢,氣氛有點悶;剛好重蹈原著的覆轍,還好玉嬌龍與俞秀蓮一場精彩的追逐戰,適時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對於武打場面的安排,我不得不佩服李安導演別出心裁的設計,我們可以看到武俠小說裡經常提到的「壁虎遊牆功」及武當派著名的輕功「縱雲梯」精彩地浮現在我們眼前,蒙面黑衣的玉嬌龍也意外給我東瀛忍者的味道;李慕白使劍的方式更融合了西洋劍的意境,竹林上那場鬥劍就不用提了,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實王度廬先生的作品,武打部份一向樸拙的可以,李大導竟能拍出這麼具創意的武打場面,令我頗為意外!

另外我覺得可惜的一點是劉泰保這個丑角,應該可以塑造的更出色,武俠作品中,有個丑角來穿針引線(就像史艷文裡的秦假仙),既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更能襯托主人翁的風采。在電影中劉泰保幾幕畫龍點睛的演出頗具趣味,若能再凸顯他的性格,相信效果會更好(事實上在原著裡劉泰保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也許插科打諢不是李安的專長吧!所幸玉嬌龍這個角色塑造的十分成功,幾乎完美重現原著中的風采,玉嬌龍的蠻、恨、任性,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觀眾眼前,大鬧聚星樓的一場戲,更是拍得精彩萬分,更勝過原著幾分!

俞秀蓮的沈著堅強,是劇中除玉嬌龍外,最令人注目的角色。楊紫瓊天生的俠女氣勢,真是不二人選!倒是周潤發飾演的李慕白,除了扮相讓人覺得很新鮮外,我個人以為他並沒有把這個角色在感情上的矛盾、懦弱表現出來,不過也許是導演希望能給李慕白一個簡單、明朗的英雄形象吧!

至於羅小虎,由於電影捨棄了許多原著中關於他的枝節,使得該是主角之一的「虎」,好像變成被人睡過就拋棄的「怨男」,一個原本該是雄壯豪邁卻癡情的奇男子,竟落得如此的局面,這該不會是金城武婉拒演出的原因吧?

當然大部分的觀眾對這部片最大的詬病,無非是演員說話的腔調;及一些文藝味濃厚的對白,其實我反而能忍受這些。我覺得讓演員原音演出,可能是導演的實驗手法;而那些「人間四月天」般的對白,其實也頗富哲理;能把好幾十萬字的原著濃縮,又大體忠於原著,也可看出編劇下的功夫。

我覺得比較不滿意的地方是本片「武」的部份強過「俠」,一部好的武俠片(或小說)要強調的應該是劇情(除非是嘩眾取寵的那種),所有的武打部份是為了襯托「俠骨柔情」不管是《一刀頃城》或是黃飛鴻系列,我們看到反派伏誅或僥倖逃脫時;感到的大快人心或扼腕可惜,都是武俠的魅力與精義所在。

《臥虎藏龍》這個故事雖不像上述的系列有著家國民族的大課題,但也有許多情感的衝突點可發揮,比如倫理親情、世俗禮教與愛情衝突的情形,都曾發生在幾位主人翁的身上,依李大導的功力應該可以把它處理地很細膩,我只能猜測也許導演不喜歡太煽情的東西吧!總之,李安曾表示拍這部片是為了重現心中的武俠世界;但我覺得「武」的部份可說是淋漓盡致了;「俠」 的部份則還有想像的空間!

中國時報 2000.07.14 《臥虎藏龍》原作者王度廬「鶴-鐵五部曲」文/賴俊欽

王公度廬最早是以寫「鴛鴦蝴蝶派」的言情小說起家,民國二十四年左右,開始改寫武俠作品,總計寫了十六部武俠小說;大多數都以悲劇收場,因此獨創「悲劇俠情」一派,成為其時北方武俠巨擘。作品多描述俠士與佳人間纏綿悱惻與行俠仗義的故事,並穿插若干丑角逗趣的角色,使人笑中帶淚;也襯托情節之慷慨激烈。

其最著名的五部曲分別是《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描述四代俠侶之間的恩怨情仇,部部有關連;但也可視為獨立的作品。

        《鶴驚崑崙》

作者的武俠處女作,共二十回;五十萬言。敘述江小鶴(就是後來的奇俠江南鶴)與鮑阿鸞這對情侶,愛恨交織、情仇交錯的故事,阿鸞與小鶴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但是阿鸞的祖父鮑崑崙卻是小鶴的殺父仇人,由此註定了悲劇的開始!從鮑崑崙的剛愎自用、鮑門弟子的愚昧狠毒、小鶴得傳九華奇俠絕藝等情節,襯托鶴鸞因前人仇恨而無法結合的遺憾。

下半部穿插李鳳傑(李慕白之父)與紀廣傑(李慕白之師)兩個重要角色,加入鶴與崑崙的對抗,更使情節益加曲折;也預留後續故事的伏筆。前者慷慨任俠是江小鶴的盟友;而後者武功高強、性格驕狂,卻還不失俠義本色,只是因痴戀阿鸞而被鮑崑崙利用為對付小鶴的武器。最後阿鸞為護祖自刎;鮑崑崙萬念俱灰,以死謝罪,小鶴扶柩回鄉後,隱居九華山,臨行前託付紀廣傑收李鳳傑之子慕白為徒作終。

        《寶劍金釵》

全書共三十四回,四十五萬言。主寫俠士李慕白、俠女俞秀蓮及俠妓謝翠纖三人的悲戀故事。李慕白為一文武全才的俠客,無奈在感情方面始終死心眼想不開,明明深愛俞秀蓮,卻礙於世俗禮教,即使知俞秀蓮鍾情於他;而與俞從小有婚約的孟思昭也意欲成全好友,他還是寧作一輩子傷心人,再加上後來思昭為保護李慕白而死,更使李俞兩人的結合,隔出一道無形的牆!兩人終只能以兄妹相稱,後又有李慕白與謝翠纖的戀情,也因李的提不起又放不下,誤會翠纖為朝三暮四的女子,而以悲劇告終。

本書除寫「情」外,也將「義」的精髓做了相當程度的發揮,像慕白為義不肯娶俞秀蓮、思昭為知己者死,甚至最後慕白因仗義殺了惡霸黃驥北而被補坐牢,卻尊重法治,不願越獄脫逃等情節;都在闡述所謂的「義」。當然作者不會讓主角就戮,奇俠江南鶴在最後出現,強行救走李慕白,並留字給俞秀蓮:「斯人以隨江南鶴,寶劍留結他日緣!」為「劍氣珠光」預留伏筆!

        《劍氣珠光》

本書共二十二回,約四十萬字,描述李慕白隱姓埋名,無意中獲得削鐵如泥的「青冥劍」,後巧取豪奪靜玄禪師的「點穴秘圖」,既欺騙尊長;又隱瞞自己的盟伯江南鶴,自行修習秘技。最後江南鶴命其與俞秀蓮成婚,慕白卻又搬出一堆理由,執意不肯,因此李俞終究好事難成;以兄妹相稱,同隱於九華山。

喜歡電影中的李慕白的觀眾,一定很難接受本書中的李慕白,因為在此書中,慕白的俠義形象蕩然無存。然因此書有許多枝節都與後面的「臥虎藏龍」有關,如楊豹(羅小虎的胞兄)盜取大內珍珠等,所以還是得介紹一下。

        《臥虎藏龍》

共十四回,約五十萬字,寫貴小姐玉嬌龍與新疆大盜羅小虎浪漫奇情的戀愛悲劇,以玉嬌龍在鐵小貝勒府盜劍為始,後倒敘帶出玉嬌龍學藝始末、與羅小虎結識的過程及小虎的身世與家仇。最後惡人雖都伏誅或遭到報應,但是龍虎畢竟因環境與門第觀念的影響下,終難圓夢,兩人一夜纏綿後,玉嬌龍為遵守對亡母的承諾,飄然而去!

此書另有近人聶雲嵐所改寫的版本「玉嬌龍」,文字比較現代,而且作者也把時空順序調整過,一改原著到敘的手法,從玉嬌龍在新疆的時代寫起,使讀者容易進入其情境,在此連結中能閱讀到前十九回(此網頁為簡體字,而且可惜未刊完全書)。

        《鐵騎銀瓶》

五部曲的結尾之作,共十九回,約八十萬字,寫龍虎的下一代韓鐵芳、春雪瓶的故事,一開場即安排玉嬌龍途中產子(鐵芳),卻遭方氏主僕掉包(雪瓶),後方氏遇賊,為鏢客韓文佩所救,方家女僕抱嬰委身於韓,使鐵芳的身世陷入撲朔迷離的境地。後來作者卻巧妙安排兒子鐵芳分別與母親、父親結為忘年之交,且為玉嬌龍臨終之託奔走,結交了雪瓶與生父羅小虎!

在本書中「龍埋大漠」、「虎葬永山」,玉嬌龍、羅小虎相繼謝世,兩位無緣人終難成眷屬,慶幸的是韓鐵芳與春雪瓶這對情侶終能結合,沒有重蹈前人覆轍;作者也交代了俞秀蓮病歿,慕白只能徒留遺憾!

========================================================

作者: keneth@bbs.ee.ntu.edu.tw (華山派令狐沖),          看板: movie
標題: 憑誰問-試解李安的(臥虎藏龍)
時間: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Sun Aug 13 07:59:03 2000)

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2000.08.13     憑誰問-試解李安的(臥虎藏龍)⊙曾昭旭

玉嬌龍就是個具有最佳資質的武林奇才。何謂最佳資質?就是最旺盛飽滿的生命力(元氣)的意思。玉嬌龍因此不能忍受任何外在的體制框框(所謂規矩)的約束,而要求生命的自由自在。但她並不了解怎樣才真能實現這自由的人性欲求(所謂聖人之道),所以她只能憑這股生命元氣左衝右突。她先是受不了官宦人家、主流體制、道德倫理(白道)的束縛,而嚮往這體制以外的江湖;卻不知江湖也有它的體制與規矩。

觀賞過李安的(臥虎藏龍),腦中油然浮起《莊子‧大宗師》裡邊女偊的一段話: 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 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

李慕白就是女偊,他明白玄牝劍法的無上心法(有聖人之道),但他的生命卻早已磨損了(無聖人之才)。所以雖然能勉力攀登上修鍊的最高境界,卻基於對自我的真誠(這就是無上心法),不敢上去(因為問心有愧,若硬要上去會感到寂寞悲哀)而提早出關。他因此要回到世間了卻塵緣,而他的兩大塵緣(為師父報仇並不包括在內),一是訪尋一個有聖人之才的徒弟好將「道」(玄牝劍法)傳下,一是了卻他對俞秀蓮的一段真情。

而玉嬌龍就是個具有最佳資質的武林奇才。何謂最佳資質?就是最旺盛飽滿的生命力(元氣)的意思。玉嬌龍因此不能忍受任何外在的體制框框(所謂規矩)的約束,而要求生命的自由自在。但她並不了解怎樣才真能實現這自由的人性欲求(所謂聖人之道),所以她只能憑這股生命元氣左衝右突。

她先是受不了官宦人家、主流體制、道德倫理(白道)的束縛,而嚮往這體制以外的江湖;卻不知江湖也有它的體制與規矩(懂有懂的規矩,不懂有不懂的規矩-那就是請憑手中劍,贏就是終極規矩,此之謂黑道),如俞秀蓮所說:我們要守的禮教並不比你們少,所以你嚮往的自由我也很渴求。

        自我的受傷與變質

那怎麼辦呢?為了護衛這自我與自由(就是玉嬌龍那把可能被搶走的玉梳),只好自我武裝,玉嬌龍因此要學武功,偷青冥劍,打倒黑白兩道。卻不知如此一來,自我就有變質(玉梳變寶劍,游龍變毒龍)而墮入魔道之危(寶劍是行俠仗義之器而非自我防衛之器,因此只有李慕白這般人才配用)。

其具體象徵就是玉嬌龍誤拜碧眼狐狸為師,也無意中涉入殺官差案件而與碧眼狐狸逐漸成為命運共同體了。(碧眼狐狸說:我有份你就有份。又慫恿說:家有什麼好?既出來了就到處走走,我才是你的最親。但同時也提醒玉嬌龍江湖恩怨的本質是很嚇人也很刺激的。)

不過,江湖的凶險刺激在那裏呢?其實不在外面的刀光劍影而在心裏的臥虎藏龍。原來所謂黑道,就是心靈受創者的集合。我們的心被誰所傷?就是被他們最信任的人(如父母與師父)所傷。最信的至親為什麼要傷他們?乃因他們雖名為至親,其實他們的愛是有前提而非無條件。這前提就是遵禮法、守規矩。

因為禮法就是他們存在的基礎,他們只能在不危及自己的生存基礎的範圍內愛你,而且也以為教導你循規蹈矩、安全存活就是愛你的最重要表現。所以玉嬌龍的父母才要作主將女兒嫁給她不愛但是有社會地位的男人。俞秀蓮更是最擅長在體制運作中處處商量、面面俱到,以換取她小小的平靜生活的成功人物;

因此當玉嬌龍認她為姊而來投奔,她也是以教導規矩為愛。卻不知玉嬌龍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規矩教訓,因為親人們都是假愛之名,卻在碰到教條框框時穿幫,顯出只顧維護自己的生存基礎而忘記同情關懷對方的自私本質。碧眼狐狸固然是在全心侍奉師父卻依然不獲傳授劍法的折辱下憤而殺師偷譜(因為基於父權體制,武當山向來傳男不傳女);

玉嬌龍更是在俞秀蓮翻臉指責她的任性以致破壞了秀蓮的平靜生活後受到最大的創傷,因此才會與俞秀蓮展開一場最凶險的惡鬥(真是招招致命),而且宣稱從此認劍不認人(只管贏不管情)。這當然是黑道的法則。

但黑道既然是受傷心靈的逋逃藪,他們彼此間是否就能相濡以沫了呢?又不然,因為以疑為本的集合是不可能真情相待的,只相信手中劍而以贏為終極法則(所謂武林盟主)的黑道,當然比還有道德倫理為遵循的白道更可怕。玉嬌龍私練玄牝劍法而不敢告訴師父,原是基於惶恐,也擔心師父傷心;但在碧眼狐狸的思路裡,這卻是最嚴重的欺師滅祖行為(八歲的孩子有此心機,就是毒),乃至要決心取徒弟性命(你是我的最親也是至仇)。玉嬌龍怕是要到這時才真徹悟外力之不可恃,人是不能靠師父而只能靠自己安身立命的罷!

        受傷的心只有靠誠與信來治癒

而這一點以勇敢與真誠面對自己(這才是真我),以無私與信任對待他人(這才是真愛)的無上心法,玉嬌龍還是得通過李慕白的再三示現指點才懂的(所謂守之三日、七日、九日,才能見道、了生死)。而李慕白是怎樣度化玉嬌龍的呢?不是靠劍(劍是空、劍法是空、李慕白這大俠之名也是空),而是靠真誠與信任。因為只有藉著誠與信,能治癒被偽與疑所傷的心靈。

當李慕白初見玉嬌龍,便覺得她資質不錯,但劍法尤其是心術須得調理,否則會變成江湖中的一條毒龍。李慕白因此立心要收她為徒,甚至說武當山不妨為她破例(可見李慕白並不死守教條)。玉嬌龍卻反問:你不怕我學了你的劍法之後殺了你?李慕白說:既為師徒,便當以性命相見!

果然在竹林那場追逐打鬥中,李慕白實踐了這句話:當玉嬌龍劍架在李慕白項間,李慕白不閃不避,只用手輕輕將劍撥開,用堅定而溫暖的眼神凝視嬌龍,然後戟指為劍訣,緩緩指向嬌龍眉心,嬌龍才閉上雙目,真心折服了。乃因慕白以不閃不避展示了他最真摰的誠信(我相信你並不要殺我,即使殺了,我也相信那只是失手),才治癒了嬌龍心底的創傷,而恢復她對自我以及對人性的大信。

真的,真愛來自大信,必要時甚至得敢於付出自己的生命。李慕白雖然沒有被玉嬌龍失手誤殺,卻還是因救嬌龍而中了碧眼狐狸的毒針。這無怨無悔的信與愛是真讓嬌龍徹悟了。她要求去為慕白配解藥,只要慕白守住一口真氣撐著等她;她說:你們救了我,也請讓我救他。

但結果慕白卻沒有守住這最後一口氣,因為他度化了嬌龍,找到了傳人,也就是了卻他第一項塵緣之後,他還要了他第二項塵緣,就是真誠面對他與秀蓮間的愛。雖則秀蓮要他守住這一口氣,練神還虛,不要把這口氣浪費在她身上。慕白卻說:我已經浪費了一輩子,現在就要用這最後一口氣跟你說:我一直都深愛著你!

慕白的肉身雖然死了,但他的生命、心靈卻獲得了最真誠舒暢的釋放,甚至也感動了秀蓮也放下了她長久的矜持。要說修鍊的最高境界,這才是最高境界。原來生命的修鍊是非常弔詭的。你得放下,才能獲得(如慕白曾說的:把手握緊,一無所有;把手放開,擁有一切)。你不撐這口氣,這口氣才變真;你不在乎最高境界,才是最高境界;你不怕公開對秀蓮的真情以惹來議論,沾辱大俠的清名,才真不愧是大俠。

原來,慕白先前磨損的生命,如今又漸漸復元了。試問他是如何復元的?則不得不說是因為感應到玉嬌龍青春生猛的元氣,遂使他自己生命的沾滯也因此擺落而恢復灑脫了。一般觀眾會以為玉嬌龍辛苦趕去配解藥,畢竟晚了一步。其實不然,李慕白確是因玉嬌龍而含笑九泉的。這一段師徒情義,乃是聖人之道與聖人之才的合璧,他們都已進入見獨、無古今、不生不死之境,又焉能以世情俗眼去論呢!

        大解脫與大自由

而玉嬌龍經此點化,也真的拋去逞才使氣的野性,而歸於樸實真誠。如秀蓮的臨別贈言:不論你未來此生如何,一定要真誠對待自己。真的,嬌龍此去武當,乃是一步一步登上千百級石階而至的。在懸崖邊見到小虎,問小虎還記得他講的那個心誠則靈的故事嗎?(你敢從山崖跳下去,天神就會讓你的願望實現。)遂在叫小虎許個願之後,自己縱身躍下深淵。

許多人不解嬌龍為何自殺,其實這一幕必須呼應小虎的故事來解。嬌龍那裡是自殺,她乃是因為敢付出自己而證明了她的大信與愛,她無寧是得道而自由了,她躍下深潭的身影,其實灑脫如游龍!

真的,這電影那裡是在舖排刀光劍影、江湖恩怨?根本是在探索人心的臥虎藏龍,信疑真妄。就看你是用肉眼還是心眼,用世情還是道情去詮釋罷了!

========================================================

作者: harriet@bbs.ee.ntu.edu.tw (龍人),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請看今天民生報裡焦雄屏對臥虎藏龍的深度評析
時間: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Wed Mar 28 00:01:50 2001)

        臥虎藏龍帶全世界一起闖江湖       焦雄屏

        李安「臥虎藏龍」的奧斯卡成就,劃下了中國電影征服世界市場的里程碑。這部集合了中港台三地創作人員及明星的華語武俠片,史無前例地在幕後融合了香港的專業武術指導和技術人員(袁和平等),大陸特殊的地理景觀(北京、安徽、黃山、新疆),美國精密的電腦視覺特效,終於使存在數十年的武俠電影類型電影(swordplay)更上層樓。

        從外在形式表現來看,細緻的考據及服裝設計,傳統山水畫似的縹緲幽靜,黃沙大漠的戈壁景觀,老百姓的樸素生活空間和官家的雕欄畫棟,都脫離了邵氏武打片,以及中影片廠電視劇千篇一律的虛假制式。宛如歌舞片般雙人舞、三人舞、群舞打鬥,更透過精妙的編排和電腦動畫/特技,將國人熟悉的武俠小說傳統如飛簷走壁、凌波虛渡、盜劍劫鏢、點穴暗器、幻化成優雅或令人心曠神怡的電影神采。

    精緻的面貌,委婉/熱鬧交錯的節奏,俐落簡易的劇情交代,深細熨貼的情感,刀劍鐵騎的鏗鏘,乃使電影跨越了語言的障礙,在歐美票房創下外語片驚人的紀錄,以及十項奧斯卡提名的輝煌成績。

        利潤的巨大成就和傲視影壇的氣勢,當然也引起許多批評和片面詮釋,晚近更開發出東方及西方的視點辯論,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此片是拍給西方人看的,或者是亞洲早熟悉了如徐克那樣以爆破,歇斯底里節奏為主的奇觀電影,反而嫌李安太溫吞。我曾看過一篇報導,就此現象大作文章,並指稱台灣為亞洲唯一喜歡這部電影的國家,因為所有觀眾都把李安當做民族英雄。

        這許多林林總總的說法,常有以偏蓋全的毛病。雖然李安公開表示,台灣是最能理解他的創作的地方(「我的多種暗藏隱喻都被解讀出來」)但是完全從類型理論出發的分析卻不多見。本文嘗試就類型本質,探討「臥虎藏龍」的不同切入點,冀望在眾多論述中,縷析出另一種閱讀方式。

        儒道相間的文人傳統

        武俠類型電影在 1960 年代,因為胡金銓等導演的努力而步上文人傳統。胡氏奉為宗教般的美術考據,強調抽象俠義精神的角色設計,以及交錯如道教出世及儒家人溺己溺精神的淑世思想,一下子把武俠片由粵式粗疏神怪的身份中提昇為文人的藝術。書法、意境、京劇鑼鼓點和優美的外景,使胡氏作品結晶為美麗的武俠詩篇。

        胡氏的武俠風潮,不久,就被李小龍、成龍等的功夫片取代。功夫片強調硬橋硬馬搏擊技藝,激情猛烈的求生哲學,清楚地以普羅低下階層的品味凌駕於胡氏的中產階級知性。接下來的徐克,更將武俠片重組為爆破、吊鋼絲的天堂。其觀眾的年齡層降低,知識文化水平卻沒有提高。中間縱有幾部神采飛揚的個人創作(如「名劍」),但大體而言,武俠變成了簡單而重複性高的工廠罐頭產品。

        「臥虎藏龍」卻重新將文人的敘事傳統帶回了中產階級。咬文嚼字的對白,特重禮教及倫常的情感壓抑方式(如俞秀蓮守住已死未婚夫孟思昭的婚約,與李慕白發乎情止乎禮的關係),都說明李安一直是儒家思想的信徒。不過,相對於胡金銓對政治體制的憤懣,營造史記「遊俠列傳」以降,幾乎不帶感情的臉譜武俠客,李安的淑世英雄顯得感情豐富,慾望澎湃。他們有道家閉關退隱的出世思想,有儒家將社會責任,道統規範扛一身的入世哲學,但李安又刻意凸顯他們佛洛伊德式的內心情慾,形成有趣的角色張力。

        恪於道義,動輒搬出師承綱常,維此護彼的上一代俠客,在儒道傳統籌上層建築思路中受困。比起下一代自由自在,追求身體、慾望完全解放的年輕人,李慕白和俞秀蓮都顯得婆婆媽媽,自我設限,那些「把手握緊,裡面什麼都沒有;把手張開,卻擁有一切」的抽象哲學,具體呈現了李安一再強調他表達「個人中年危機」的企圖。

    在金球獎典禮上,李安謝謝所有人支持他回到中國尋根,根是什麼?是一個長久居於都會,受西方價值衝擊困擾的精神所繫。李安在所有影片中都努力複製這些傳統信仰,從「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甚至「理性與感性」,從太極、社會習俗、生活諺語、做人處世,他不急不緩地琢磨著典型的價值困境,讓全世界觀眾以漸進的方式認識中國,以及為什麼被西方價值衝擊後,可以向這個傳統或信仰得到救贖或變通的力量。

        「臥虎藏龍」回到了胡金銓式的文人傳統,也自我省思地向胡氏風格致敬。李慕白和玉嬌龍曖昧的竹林之戰,絕對源自「俠女」竹林廝殺的經典;羅小虎和嬌龍所處新疆的荒野和峭壁,也突破了「龍門客棧」意思一下的「月世界」侷限外景。鄭佩佩扮演的碧眼狐狸夜襲陝甘捕頭一行三人,其廝奮戰的表情和姿勢,更神似徐楓在「俠女」和「忠烈圖」中的某些鏡頭。

        江湖與西部:對比與顛覆

        無論胡金銓、徐克,還是李安的武俠世界有多不同,大家都服膺武俠世界的基本規律,即對比於文明/現實世界的「江湖」。江湖存在已有數千年的基礎。莊子曾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六朝劉勰之「文心雕龍」亦有:「人在江湖,心懷巍闕」之語。考據江湖之概念,是從唐傳奇中已將其與「民間」、「社會邊緣」的意念,對比於廟堂及「在朝」。

    明朝大量公案小說、七俠五義、南俠五鼠出現特定江湖人物,自「水滸傳」等至平江不肖生和還珠樓主,乃至當代的王度盧、金庸,都塑造江湖中的神話。一般而言,江湖有民間在野的意思,但在武俠小說/電影中,江湖是創作者和觀眾/讀者共同的幻想默契。

    在這不需言詮的默契中,英雄惡客都可盡情在此演練他們的技藝和神話。高來飛去,點穴內功,江湖的法則和行事風格自成一幟,不受現實世界規範。好像「哈利波特」中的巫師和麻瓜世界涇渭分明,武俠世界中也清楚將江湖和沒有武功的凡人世界劃分開來。

        江湖的概念也和西部片中的「西部」(West)相似。西部開拓是美國立國精神所繫,西部在真正歷史中只有存在十九世紀末的三十年,但是千萬個通俗文化創作不斷歌頌這個已被幻想化的西部。其蘊含的暴力,其本質的自由,都充滿原生蠻荒的魅力。然而東部文明和上層建築不斷推進,美麗的西部注定要有被文明收編的宿命。「江湖」因此一模一樣,既充滿暴力,俠義的自由與浪漫行為,但是俠士末了仍必須受制於規範與傳統,譴責或消滅不受規範的暴力。

        在「臥虎藏龍」中,李安將這個傳統發揮得更好。他一方面對比於江湖(武俠世界、民間)和真實世界(不會武俠的世界,京城),另一方面更將年輕一代的價值(江湖、自由放縱)巧妙地對比於上一代的責任感(規範、傳統、壓抑的行為和情感)。玉嬌龍嚮往江湖的「自由自在、選擇自己所愛的人」「想殺就殺」的生活方式,李安特別在她的現實環境及空間/視覺上加上若干文明的限制;官家那些層層雕琢的門檻及骨董桌椅服裝珠飾似乎把她壓得透不過氣,她兩次坐在轎子裡,都侷限在隔絕外界的小窗子往外看(逃向沙漠,逃開婚姻)。

    碧眼狐狸給了她江湖的夢(李安用鏡頭顯現她倆在梳妝時暗示的另一種江湖身份),使她走上放任的不歸路。但是「當我發現可以擊敗妳時,我多害怕,我看不到邊」玉嬌龍如是說。說的是武藝,實際是對自己行為無拘無束的恐慌。李慕白代表的當然是文明與道德規範,原慾(id)在此(文明)受到了規範,玉嬌龍也完成了她儀式性的成長,不得不縱身入水,完成自我慾望的消弭。

        對比於江湖的放任光亮及自由,京城的擁擠,屋內的黑暗及繁複,父權象徵的乏味和限制(家裡安排的婚姻),玉嬌龍兩次選擇離家出走。追求她的夢。不過李安雖禮讚了江湖的迷人,卻也自我反省地點出「江湖」不過是做為消費的傳奇(俞秀蓮告誡玉嬌龍:「洗不上澡,虱子跳蚤咬得睡不著覺,書上也說這個?」。

    書中的江湖,是吹牛的江湖,是省去負面訊息的美麗神話,李安因此自我顛覆,用滑稽的茶樓大戰,點出摧毀那些「鐵鷹爪」、「鐵臂神拳」、「花影無蹤」的荒謬名號,也順便向「龍門客棧」、「迎春閣的風波」致敬。

        約翰‧福特在「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ence)中拍出西部類型片的至理名言:「當歷史變成傳奇時,刊印傳奇吧!」「臥虎藏龍」沒有留有吹噓江湖的偉大,也許習於看西部片的美國觀眾特別領會江湖與西部相似的矛盾與宿命,能夠如此在票房上回應電影的寓意。

        女性的叛逆和悲劇

        如果說女性在張徹式武俠片的男性陽剛/同性戀世界中完全消失,在胡金銓的併肩作戰,袍澤情誼中隱沒了性別特徵(假扮為男人,或永遠著戰服),李安則獨樹一幟地創下女性為主的武俠天地。

    「臥虎藏龍」原則上是俞秀蓮、玉嬌龍和碧眼狐狸三人的電影,兩位女主角爭奪一把劍(一個男人)一個復仇天使,電影中的女性意識和女權主義非常高漲,誠如李安所言,他謝謝妻子為他提供片中強悍女性的典範。片中三個女性不斷對男權世界挑戰,玉嬌龍不服九門提督父親安排的顯赫婚姻;憎恨李慕白為她安排羅小虎上武當山,更一再對李慕白對她的收編反叛;俞秀蓮自己管理一個顯然以男性為主的鏢局(即使她不在時代理人也是另一個女性吳媽)。

    俞秀蓮和碧眼狐狸組成了玉嬌龍探索江湖世界的典範,兩個 matriarch 的強悍相對於德勒爺和九門提督對事情束手無策。更有趣的,是玉嬌龍大鬧茶館,徹底摧毀也嘲謔了糜弱的男性世界,以「明日拔去武當峰」的氣勢睥睨男性鞏固的道統象徵。

        電影中最少為人提及,但是我以為非常重要的是碧眼狐狸這個角色。她像個抽象的邪惡勢力,報復拆散所有人的婚姻和愛情(她殺了孟思昭和李慕白,兩次俞秀蓮的婚姻對象;她殺了陝日捕頭蔡九的妻子),更嘆息「小姐長大要嫁人了」,鼓勵她不要做憋死的命官夫人,埋沒自己的天份,跟她一齊闖蕩「很嚇人也很刺激。恩恩怨怨,你死我活」的江湖,連玉嬌龍的父親也不放過。

    碧眼狐狸一輩子最得意的事是收了玉嬌龍為徒,並非能取得武當心訣和在武藝上更上層樓。她要的是一個和她一齊殺個痛快的江湖夥伴,而不是一般男性武俠的「天下第一」理念。也因此玉嬌龍悄悄背叛她,不教她這個文盲看不懂的心訣,成為她「唯一的親,唯一的仇」。

        但是碧眼狐狸的邪惡在某些層次上帶有悲劇的色彩。他不齒李慕白的師父江南鶴,因為「他看不起女人,即使入了房幃,也不肯把功夫傳給我」,她不識字,所以就被玉嬌龍背叛欺騙。她的悲劇,不僅是性別上的,也是階級上的(文盲),她的邪惡和反抗,預兆了玉嬌龍這種不受管轄女性的命運(李慕白願意要武當破例收玉入門為徒,以免她將來「變成一條毒龍」),她的殺戮和狠毒,是被歸為次要性別,階級求生存的吶喊,對男性世界大一統的報復。

        隱喻的性愛和慾望

        許多評論都無誤地指出「臥虎藏龍」是一部有關慾望和性的武俠片,的確,片中有太多佛洛依德式的象徵和意象。俞秀蓮和玉嬌龍心裡都知道,爭奪青冥劍即是爭奪李慕白個人。做為性器象徵的寶劍,與做為女性子宮象徵的洞穴,及大量水及性愛意象,讓李安不著痕跡地融入敘事當中。

    玉嬌龍兩次洗澡及淋浴後有了實際或象徵的性慾(她撕開衣服對李慕白,露出在薄紗下未穿內衣的乳房:「說,你要劍還是要我?」),李慕白要她拜師遭她拒絕,說「那劍也沒用了!」順手拋下,玉嬌龍也立即跳入瀑布中追趕性愛的象徵。這個動作呼應了片尾因為她聽從俞秀蓮要她「真誠面對自己」的勸誡,而縱身雲煙深山殉情的行動。

        如前所述,玉嬌龍和羅小虎這兩個年輕一代追求的是不受羈絆的情愛和生活態度,他們代表的是原始的慾望,是江湖最迷人的矛盾。李慕白和俞秀蓮則恰巧是相反的,壓抑的慾望,和受文明、規範影響的道德原則。

        李慕白做為導演的 persona(代言人),夾在禮教和慾望(理性和感性)中間,他贈給貝勒爺青冥劍,告訴俞秀蓮自己要退出江湖(壓制熄滅的慾望),卻被玉嬌龍盜劍而重新出山。他對玉嬌龍多番的教誨是為了導正她嗎?玉嬌龍深知自己是慾望的對象,與李慕白交鋒的真正主體,所以說出「三招內拿得回劍,我就跟你走!」的話來。

        這樣一部複雜的電影,挽救了一個瀕死的類型,李安的「臥虎藏龍」,注定在電影史上有「星際大戰」的地位,用觀眾人數和評論熱潮,塑造永恆的神話。

        (本文作者為電影監製)
        【2001-03-27/ 民生報 / A 4 版 / 奧斯卡特別報導】

========================================================

作者: Cubs.bbs@ms1.me.nctu.edu.tw (人魔),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請看今天民生報裡焦雄屏對臥虎藏龍的深度評析
時間: 交大機械 BBS 站 (Wed Mar 28 01:22:36 2001)

:           想問如何可以這樣假設說青冥劍是性的象徵
:           有些評論喜歡將心理學的理論來作分析
:           但說不定李安甚至臥虎藏龍的作者沒有這樣想過
:           如果沒有根據(至少要是作者或李安親口說出)
:           扭曲原意對原創作者可能是一種傷害
:           在我看來兩女爭劍那一場並不像是爭奪李慕白
:           我到覺得劍是一種對江湖嚮往的自由與權力 對玉嬌龍來說

    代替焦小姐回答你。
    從六零年代開始,當批評家喊出:「作者已死。」之後,
    電影評論就跟法國新浪潮時,楚浮所提的作者論分道揚鑣,
    批評界普遍的有一種觀念,作者只存在於個別的作品中,
    完成之後,所留下的是作品,而不是作者,
    任何解釋與解讀不需要也不必去追溯作者的原意,
    讀者(觀眾)可依據自己的觀點作回應,
   (當然,得有根據,不可流於情緒性的辱罵。)

    為什麼?作者所想表達的,真的能完整的在作品中表達出來嗎?
    真的每一個作者都有這樣的程度嗎?
    作者有沒有可能想表達「憂鬱」,作品卻比較像在表達「煩悶」?
    有沒有可能拍出自己原先所沒有想到的意涵?

    當然都有可能。
    作者只存在於作品之中,一旦作品完成了,作者就不存在,
    沒有必要去探究其原先的目的,而作者的目的與指涉若被誤解,
    不見得是解讀者的能力不夠,更有可能是作者的表達能力不好。

    而關於臥虎藏龍,就算不像焦小姐這麼引經據典,
    只要仔細觀察那些畫面就會發現,
    章子怡、周潤發、楊紫瓊之間,
    的確有一些武俠、江湖、自由之外的一些怪怪的情緒在流動,
    這是透過運鏡、攝影角度所做出來的,很刻意,幾乎不可能是被錯誤解讀。

    當然,如果你是需要演員明明白白唸出對白才認為真有那麼一回事的觀眾,
    大可以認為我跟焦小姐都在胡說八道。
    因為你的論點基礎在於:「他們什麼都沒說。」
    這樣也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