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十大解惑

發信人: sylphc.bbs@wretch.twbbs.org (新一),      看板: movie
標  題: 【十面埋伏】十大解惑(轉載)─看過此片的人才看的懂喲^^
發信站: 無名小站 (Thu Jul 29 01:46:55 2004)

【十面埋伏◎十大解惑】

1.為何【十面埋伏】的英文片名為「House Of Flying Daggers」
     (中譯:飛刀門之家)?

因本片講述「飛刀門」為了揖兇而「開門」&最終尋得真兇而「關門」(被朝廷官差消滅)的故事…因此本片始於「飛刀門」化身成重新開張的「牡丹坊」,藉此佈局以追查當日害死「飛刀門」幫主柳雲飛兇手(而小說一開始,也講述「飛刀門」柳老幫主在「牡丹坊」被殺害過程…),終以在「飛刀門」柳老幫主故居中找出真兇為止…

2.誰才是真正的「隨風大俠」?

原著中記載:在「飛刀門」幫主柳雲飛親朋好友一卷中記載道:「隨風大俠,與柳雲飛乃忘年之交,酷愛李白詩作。據稱來無影,去無蹤,除柳雲飛外無人見過他真面目。他刀法驚人,謠傳他曾為柳雲飛懲處過數十名叛徒…」

而在片中化名為「隨處風流」的「隨風/金捕頭」,只是冒充「隨風大俠」,真正的「隨風大俠」,其實就是「劉捕頭」,5年前曾將「飛刀門」幫主柳雲飛的行蹤泄露給「朝廷中反黑特勤組:飛鷹營」而讓柳雲飛致死…但隨風為何背叛柳雲飛?其中奧妙,請往下看…

3.小妹為何在「牡丹坊」中假扮「盲女」?
     為何連大姐也不知道她真實身份?

因為江湖中盛傳「飛刀門」幫主,只有一個女兒,自幼雙目失明,是他在世上的惟一牽掛…而柳雲飛死後,傳說她女兒也神秘失蹤,飛刀門上下震動,大肆尋找仍不獲…

因此小妹假扮「盲女」,才有可能騙「金捕頭」同往「飛刀門」柳老幫主故居,讓「飛刀門」新任幫主「大姐」,有機會將當年殺害柳老幫主的兇手擒來(證物為當日由劉捕頭交給金捕頭,用以取信小妹的柳老幫主的遺物「鹿皮囊下的三把飛刀」),在此屋祭奠柳老幫主英靈以立威信…

而小妹在十歲以後眼晴已治好,混在「飛刀門」裡當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妹,連大姐也不知道她真實身份,再伺機尋找出當年殺害其父的真兇。

4.小妹為什麼會短短三天愛上金捕頭?

原著中寫道:…小金是個充滿率氣的年輕捕頭,其迷人媚力,不但女人愛,男人愛,妓女愛,甚至連小偷也愛…金捕頭與小妹朝夕相處3天中,不論是在「花海中獻花」(小妹對金說:你曾說「要帶我來山野爛漫處…」…我在「飛刀門」裡,雖說愛花,卻從沒有人像你一樣給我送上一大捧花來…)&「離別後竹林相救」(小妹對金說:途中,我本想救你一命,可你自己找死又回頭來找我…)等行徑讓小妹心動不己…

5.小妹為什麼開始不願意和金捕頭去浪跡天涯後來又追隨前去?

金捕頭曾經說出小妹的夢想:過著像風一般的日子,無拘無束,自在瀟遙,遠離「身不由已」的江湖險惡…讓小妹一度覺得可以放下一切:追查殺害父親真兇、接管「飛刀門」、與朝廷惡鬥、逃離劉捕頭(當日獻身劉捕頭只因父親交辨的任務)…

6.為什麼劉捕頭明明知道已經得不到的東西仍然要變態的追求小妹?

化名「隨風」的劉捕頭,在「飛刀門」柳老幫主臨死前獲知「飛刀門」絕技「飛刀殺」的刀訣普天下只有小妹知道,而柳幫主生前曾交待過小妹:只可將「飛刀殺」口訣交給心愛之人…

故得不得到小妹雖然要緊,然更重要的是「飛刀殺」的口訣…而後來才明白「飛刀殺」的真正口訣,只有7個字:『飛刀殺?不,非刀殺!』(「殺人不必用刀,無刀勝有刀」才是更高境界)…

7.為什麼劉捕頭最後扔出的不是一把飛刀而是一滴血?

「飛刀門」柳老幫主曾安排小妹去傳授「飛刀門」絕技給劉捕頭,故劉捕頭也會扔飛刀絕技…片尾中劉捕頭終於明白「小妹只愛金捕頭」的事實,心灰意冷之下做狀向金捕頭丟出飛刀,氣勁所及手上的血滴呈直線飛向金捕頭,心想既便後來自己中了小妹致命飛刀,也可以與小妹「在天願做比翼鳥」而雙宿雙飛…

雖小妹最後刀飛偏了,是「予心不忍」或「重傷後體力不支」,則皆有可能。

8.小說中有的,電影中沒有說出的情節是?

5年前,劉捕頭中了「美人計」與「小妹」發生關係,答應為「飛刀門」幫主柳雲飛當朝廷內應(像是「無間道」中劉德華臥底於警局中,兩個跨時空不同角色卻是由同1人飾演,看來「輪迴」也許是真的),剷除了其它幫派&門中叛徒…

2年後,「小妹」仍持續以其「美人計」為「飛刀門」執行任務,劉捕頭眼見「迎娶小妹無望」,遂答應柳老幫主情婦「大姐」,設計安排「朝廷中反黑特勤組:飛鷹營」殺了「飛刀門」幫主…3年後,「大姐」希望藉由「揖兇」來「立威」成為「真正幫主」;

而「小妹」也希望藉此「十面埋伏之3天旅途」中找出當年殺害其父(幫主)的幕后兇手;而化名「隨風」的劉捕頭,在行動中希望可以從「小妹」處獲知「飛刀門」絕技「飛刀殺」的刀訣(柳幫主生前曾交待「小妹」:只可將「飛刀殺」口訣交給心愛之人),各人懷著不同目的展開了「十面埋伏之旅」…

9.【十面埋伏】中十個動人的瞬間畫面有那些?

第一幕/佳人傾國色彩艷麗; 第二幕/仙人指路蠶豆擊鼓;
第三幕/亡命樺林四箭齊發;第四幕/湖邊韻事水滑清池;
第五幕/花海遇險血戰盔甲; 第六幕/竹林深處飛竹困人;
第七幕/大姐現身劇情急轉; 第八幕/假戲真做愛恨糾結;
第九幕/激情隨風暗藏雙刀; 第十幕/雪山一戰天色劇變。

10.東西方對【十面埋伏】反應為何兩極化?

西方觀點是「令人震驚&賞心悅目」V.S.東方看法是「英雄(指製作大片的張導)慘遭十面埋伏」…

西方觀點:以SCREEN INTERNATIONAL雜誌的影評人對【十面埋伏】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十面埋伏】是今年坎城(戛納)電影節上最美麗和最令人震驚的影片;電影中演員的造型、服裝以及畫面的布景在他們看來都是十分精美和令人賞心悅目的...

東方觀點:【老謀深算】篇/老「謀」子豐收了【英雄】,又趁熱打鐵,推出【十面埋伏】...【見縫插針】篇/不客氣的影評總是窮追猛打如:劇情不完整;對白古龍腔(如片中小金問道「兄弟們呢?」,小劉回答「中了埋伏」…)

&台港味十足(如大姐對小劉說「…那一年你到長安去『公幹』…」缺乏唐朝時代氛圍;金&章在3天內愛得死去活來;【無間道】唐朝版;小妹在片尾的不死身;挾洋人以自重(片子在坎城播完,現場觀眾掌聲雷動長達半小時&集中美日3國3000萬美金拍攝)…

差異點是:西方視「電影」為「一片蛋糕」理論:「咬到一囗好味道,就是一個好蛋糕」,欣賞優點忽略其缺點…而東方則視「電影」為「一個蛋糕」理論:「如果不是一個完美的蛋糕,就不算是一個好廚師」,從缺陷切入忽略其優點…

原因誠如一位四川網友所說的:…我們的電影之所以不發展,是因為我們的環境太差,我們錙銖必較:有些觀眾甚致希望電影可以給他帶來一些深刻和人性的東西,有一些觀眾看了電影還期望從中受教育…因為花了50塊錢人民幣(幾乎與其他高所得國家的票價一樣),所以我們期待看到一個完美的張藝謀,一個不可挑剔的張藝謀…

張藝謀導演是美術&攝影出身,拍片的信念是「多年以後,觀眾還記得片中幾個畫面…」如果嫌故事不完整,有厚達300多頁的同名小說可以詳讀(以仿「古龍武俠小說體」&劉捕頭40歲前退隱江湖後,以第一人稱(大家好,我從前是個捕頭…)&近乎「全知觀點」來敘述「唐太宗年間朝廷重兵剷除飛刀門」的那一段往事…),而「視覺思考」型的觀眾還可以看「十面埋伏◎電影紀實」畫冊…

不管如何,按照張導的說法,拍武俠片是圓了自己從小的一個夢。然而他沒想到的事,在圓了自己的夢想同時,張導也幫中國電影圓了一把「大製作」電影的夢。無論觀眾或網友對該片有多少褒貶等非議,有一件不容改變的事實是:張導將【英雄】和【十面埋伏】做為中國電影進入「跨國大製作」的年代…

爭議結果:面對種種批評,不久前【十】片製作人張偉平回應道:“眾口難平,我的目的是把觀眾帶入戲院,現在看來是成功的。”

【十面埋伏◎開始】:

李馮:【十面埋伏】一開始策劃,張藝謀就說,我們可以搞一個愛情故事,放在江湖武俠世界裡。一開始是想寫一個愛情故事,當時就討論這個女孩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是一個盲女還是不是一個盲女,覺得盲女有意思。又想愛情是因為復仇還是因為別的,復仇和相愛是對立的。

就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開始有一個方向,然後開始配人物,配了人物再配情節,配了情節以後就慢慢地把戲搭出來…當時白天拍攝「英雄」,夜晚就討論【十面埋伏】,原名叫「明月飛刀」,後改名「非刀殺」,最後訂名【十面埋伏】,是覺得情境好…而當時翻閱了大量的古龍小說…

【十面埋伏◎本意】:

比喻時時刻刻感到「受人包圍」&「孤立無援」的一種壓迫情境。

【十面埋伏◎歷史故事】:

話說楚漢相爭時,項羽的兵力原本比劉邦強大,可以一舉統一中原,但是,因他不聽部下勸告,屢屢被劉邦用計打敗,以致勢力一天 比一天削弱。最後,正當項羽帶著老弱殘兵預備回江東大舉反攻時,劉邦聽從張良計:「趁項羽手下兵力減少,我們得趕盡殺絕,以後才能高枕無憂。」

因此,劉邦便在「垓下」這個地方,佈置了重重兵力,項羽被陷在這裡動彈不得。等到入夜,埋伏在四周的劉邦軍隊便唱起項羽家鄉—楚地的民歌(此即「四面楚歌」典故由來),項羽聽了,驚慌地問:「難道劉邦已到楚地?不然他的部下楚國官兵為何這麼多」

漢將韓信再設下「十面埋伏」的陣法,使得項羽每到一處稍息不久,必有漢軍來攻擊而不得安寧,眼見楚軍逐日消失在漢軍突擊中, 羽懷疑軍中有人被收買出賣行蹤,諾大軍隊中竟無人可信,加上逃亡途中放眼望去,盡是「暗藏伏兵危機處處」(此即「十面埋伏」典故由來)…

最後,他帶著二十八騎衝出重圍,再經過幾次突擊後只剩1人獨戰,漢軍因為項羽的武功蓋世&精良武器而不敢近其身,項羽雖戰至1人大勢已去,卻依然愈戰愈勇鬥勁十足…

最後項羽來到烏江邊,準備渡河返回江東再反敗為勝,等候多時的楚軍喬裝的船夫唯恐小舟載不動,建議項羽與馬&武器分船渡江,待「大宛汗血馬」(汗流如血紅般)&項羽重兵器上船航行江中,漢軍再現身圍攻項羽,西楚霸王見大勢已去,免得生前受辱,只好自刎於烏江邊,可憐一代英雄就這樣含恨而終!

資料提供:衛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