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


發信人: "hz" ,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最佳影片...可可西里...有多少人看過
發信站: OpenFind 網路論壇 (Mon Dec  6 05:40:24 2004)

這部電影是講述保護藏羚羊的護獵隊和偸獵者之間的爭鬥的故事。
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聽說電影拍暸3年多,非常艱苦拍完。
我看暸,感覺很不錯。就像侯孝賢導縯說的那樣,電影語言
還不成熟,電影結搆也還有待商榷。但是充滿震撼力。
這是陸小川導縯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尋槍》。
我對他將來非常看好。

王傢衛導縯就是對電影語言和技巧的把握太好暸,沉醉在象徴和細微的符號裏不能自拔。所以2046雖然是一部非常優秀非常成熟的電影,但是不會帶給人驚喜和衝擊。我們可以懷着尊敬甚至敬畏的心情去看2046,不管最后懂不懂。但是那些虛浮的符號是不能引起共鳴的。

相比之下,可可西里隻能說粗糙。無論是技巧還是結搆,包括故事的結搆和講述方法都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他能打動觀衆內心深處一些平常不能觸摸的地方,引起共鳴,甚至感到震撼和衝擊。這大概就是年輕導縯和前輩不同的地方吧。

題外話,由于脩建暸青藏公路,正好橫斷藏羚羊每年的遷徙路綫。在藏羚羊遷徙的季節,很多藏羚羊橫死在繁忙的公路上。還有更多的藏羚羊不敢過公路,導緻不能正常遷徙而影響到繁衍和生存。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誌願者組織起來帶領藏羚羊群過公路。

誌願者每天守在公路徬,看到藏羚羊聚集到一定程度,誌願者就欄下所有過往車輛,讓葬羚羊過去。想象一下這個場麵,十幾個誌願者(基本上是大學生)每天帶領者一大群野生葬羚羊過公路,還是很有趣的。

這些是我在看暸可可西里后,上網查有關可可西里的資料查到的。

> -------------------------------------------------------------------------- <

發信人: Mauyoah.bbs@bbs.thu.edu.tw      看板: movie
標  題: 金馬影展:【可可西里/KeKeXiLi】
發信站: 東海大度山之戀 BBS 站 (Tue Dec  7 22:41:37 2004)

一直很嚮往那樣的風景--荒涼、寸草不生且罕無人跡的凍原。
或許是因為我這個人討厭熱鬧或是不擅交際的關係,我對廢墟、
殘破的城市、沙漠、高原這些環境有著莫名的迷戀。

在深夜騎著車到處亂逛不為其他,只是想享受那難得的靜謐罷了。
井然有序的街道,沒有任何人 的感覺很好。

海島,這個密集擁擠的城市裡的人們才會有這種近乎天真的
幻想吧?當那一望無涯的現實來到面前的時候,
才會察覺自己的可笑。

儘管盜獵者與巡山隊因為立場和意識形態的不同成為敵對的身分,
在片中,我們卻處處可以發現導演刻意打破這個藩籬:
在冰面上,貨車的陷落須仰賴眾人的幫助才能往前走、
盜獵者的幫兇們也不過是為了糊口飯吃、甚至因為湊不出醫藥費
只好去賣毛皮--至此,盜獵者與巡山隊-「犯罪、滿足私慾者」
與「維護秩序、正義代表」的界線完全消失。

朋友問我,為了求生存的前提下,殺野兔當晚餐是可以被允許的;那麼馬占林一家也不過是因為天災無法繼續過放牧的生活、不過是謀個溫飽;我們又有什麼權力去指責他們呢?

就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資源的稀少性造成了特定財貨的價值比其他的貨幣來得高;而該高價通貨通常以「被特定組織壟斷或控制」的方式進入市場(註1)

簡單地說,問題不在於「屠宰羊隻是否道德?」而是「殺死多少羊隻是合理的數量?」這會扯到最古老的命題: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掠奪是否造成了傷害?

毫無疑問地,答案是肯定的。上古時代,因為矛、弓等投擲遠距離攻擊武器的發明造成了長毛象的大滅絕、假設人類非洲起源說是可信的,只要順著人類大遷徙的足跡走,就可以看見不同物種的滅絕史。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吞噬其他的生命。」生而為人,註定要踩在其他的物種的屍體上活下去;每天所攝取的果葉、動物屍體只是很單純的因為 不吃就會死。

我們沒有必要登高一呼「要跟動物、環境和平共處」--畢竟以人類的眼光鄙視其他人是沒有意義的。當然你可以選擇吃素,以對這個環境造成最小衝擊的狀態活著;但是那違反人類的演化天性:人是雜食動物。(註2)

那當然不是把人類的殺戮和殘酷面合理化。關鍵在於「節制」。
人類必須承認「自己非奪走其他生命,才能活下去」這件事。
但是認知這件事之後要運用知識和智慧,
去計畫如何在不影響生態系的情況下利用資源。

最好的例子是國家公園的成立。以國家之名成立、管理大自然的
資源。大家共享的意思就是:沒有人可以獨占。
資訊的透明化和動物保育的控制,在不造成物種滅絕的前提下
分配該獨占性質之財貨。

片尾,國家公園的成立、政府的介入讓故事有個圓滿的結束。
或許有人會問:日泰一行人的犧牲到底算什麼?

這樣說吧,政府--特別是中央集權的政府官僚,
總是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法律永遠趕不上社會的變化速度;
要發動大規模的革命或是運動,就一定要有人犧牲。

他們是烈士--對羊而言,對他們的理想而言。

2

「人定勝天」這個想法被狠狠地嘲笑了一番。
這塊土地是如此的遼闊,開車開了十幾天都還無法跨越她;
當荒野中的車隊穿梭在那浩瀚的凍原之上,
呈現出來的強烈對比讓我深深地覺得人類真的是渺小的可笑…

就讓我,這個開車不需要一天就能從北到南走完的狹小島嶼子民,
繼續幻想那無法親臨的遼闊吧。

3

我喜歡劇中的一句對白:
『見過那些嗑長頭(註3)的人沒有?他們的手和臉是髒的。
可是他們的心卻是比任何人都乾淨。』

(註1)譬如石油、天然氣、鹽、鐵、酒……等。

從狹義的民生必需品到高價的壟斷物質(如黃金、鑽石)、高科技產品、戰略性區隔(如軍火工業)都可以算在內。而政府或國家則是壟斷大型工程、教育、軍事的大型組織。隨著跨國公司的壯大、資本主義的完全勝利,國家、政府的影響力日漸衰退。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實權握在巨型企業的領導者手上。

(註2)你會因為屠殺動物這件事非常殘忍就從此不吃肉嗎?
一樣是人類以外的其他物種,雞、豬、牛、羊、魚就可以是
食用的對象,憑什麼瞧不起那些吃狗肉、貓肉的民族?
說穿了這不過是偏見。

另一個影響的因素是風俗習慣。不同社群的主食與當地家畜的
馴養歷史有關。牛隻大約在八千年前被馴化,因此人類的胃
尚未有足夠的時間演化出適合喝牛乳的環境;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有「乳糖不耐症」的原因之一。

由幼狼馴養而成的犬類、山豬馴養而成的肉豬…人類的肉食來源
跟馴養的物種有關,跟經濟學所強調的理性選擇、
宗教上的戒律無關。為什麼貓肉至今仍乏人問津?
因為貓是人類還為未能完全馴養的物種之一;
貓無法被集中飼養、定時接受餵食;
關鍵在於食用對象的投資報酬率和體型大小。

鼠群雖然繁殖速度快,但是肉太少;
長頸鹿、象之類則是體型雖然龐大,可以作為穩定的肉食來源;
馴養時間過久卻是其致命傷。
因此雞、豬、牛、羊…之類的物種成為首選。

(註3)嗑長頭:朝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