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別謙 The Lubitsch Touch
發信人: degennes.bbs@ptt.cc (好想吃雞排), 看板: movie
標 題: The Lubitsch Touch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Fri Feb 27 04:28:53 2004)
就像『Singin' in the Rain』所描述的一樣,的確,在1928年7月8日,由Rryan Foy執導的完全有聲電影『紐約之光』(Lights of New York)上映之後,整個電影界發生了無比的巨變,明星們除了要有一副姣好的面孔之外,連聲音能不能和形體相稱,也是要被考慮的重要因素了,於是乎,有些新的明星出現,也有些舊的明星消失了(喬琪亞‧海爾就是一個例子)。
這一轉變對導演們的衝擊更是劇烈,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仍然使用拍默片的方式來拍有聲片的話,最後應該會變成災難片吧。
所以有人選擇不顧一切力網狂瀾,繼續讓他的『小流浪漢』保持沈默;也有些人盲從潮流不顧品質亂拍一通;小津安二郎則是謹守約定,等到他的攝影師茂原英雄對聲音系統研究完成之後,才於1936年拍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獨生子』(註解一)。
不論如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了一小段陣痛期,來適應這個新紀元的來到。似乎只有劉別謙,早就在那裡等待許久,期待著同步錄音的技術的出現。
劉別謙的人物一開口,上帝也微笑。
1932年的『Trouble in Paradise』是他第一部造成轟動的有聲電影,大該也是他被公認的傑作之一。也莫約在這部電影之後,他確立了他有聲電影的主要題材:金錢與兩性關係的矛盾。
此後,他玩過各種可能的組合,例如富女追窮男(Trouble in Paradise),窮男追富女(The Merry Willow),富男追窮女(Shop Around the Corner)(Ninotchka)(Bluebeard's Eighth Wife)(Heaven Can Wait)…等等。即使是最普通世俗的主題,到了劉別謙的手上,他都有辦法讓他們變成正統英國腔的『The rain in Spin is mainly on the plain』,還讓人以為是不知哪來的歐洲貴族(註解二)
『Shop Around the Corner』這部電影是由年輕的詹姆士史都華(James Stewart)所主演的,由於被後來他在希區考克電影裡面的形象給洗腦了,我一開始還認不太出來,年輕的他,真是瀟灑極了。看到一半我才赫然發現,原來『電子情書』就是這部電影的重拍版。唯一的差別是,劉別謙的這一部,實在是精彩的太多了。
他自己最喜歡的也是這一部,後來也回憶說,當時無論是拍攝氣氛,演員,劇本和自己表現,都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但是因為『電子情書』在北美票房的成功,這部『Shop Around the Corner』也是去年年底為止,劉別謙唯一在市場上有發行 DVD的作品(註解三)。
早在拍完『結婚集團』之後,劉別謙就被拔躍至製作人,此後,除了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電影之外,他在好萊塢也越來越有影響力。像是後來的大老Billy Wilder 就是他所提拔的幼獅之一。而劉別謙,Billy Wilder和Charles Brackett更是當年傳說中的『編導鐵三角』。其中『Ninotchka』就是他們的傳世傑作。
這是一部他晚期商業上非常成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重塑了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自此之後,沒有人會忘記這位來自遠方瑞典的冰山美女,在電影裡面開懷大笑的那一幕鏡頭-『Garbo Laughs!』
有趣的是,像劉別謙這樣風格一致的導演,他幾乎不重複男女主角,(除了克勞黛考爾白 Claudette Colbert 他用了兩次),即使是配角,也只有以 Felix Bressart 的三次為最多(他在 Ninotchka 和 Shop Around the Corner 都是重要的配角),這可能是因為他希望他的每部電影都有點新鮮感。
不過,他在人物的選擇原則上,反倒是沒有什麼太大改變。男主角大多是英俊瀟灑看來教育良好的紳士,比較有名的有James Stewart和Gary Cooper;女主角,劉別謙則偏好身材有點嬌小,不是特別的豐滿,但是五官要細緻,而且帶點古典美的感覺,例如Claudette Colbert 和 Greta Garbo(註解四)。
而且,大部分的時候,女主角在片頭的卡司是在男主角之前的。考量一下那個男人當道的好萊塢,我們可以猜測,劉別謙自己對劇本的想法。事實上,他的電影,大多真的是以女主角心態的轉折,作為電影劇情發展依據的主軸。
劉別謙的電影真不知道影響了多少後來的導演,電影中出現的電影片段,大概是一個導演所能對另外一個導演,最大的恭維了吧。在Woody Allen那部捕捉童年氣味的半自傳電影『那個時代』(Radio Days),也出現了兩次和劉別謙有關的鏡頭,而且都和他那個一直找不到如意郎君的阿姨Bea(Dianne Wiest)有關。
第一次是他在1943年,阿姨Bea和她男朋友帶他去紐約看電影時,在那個金碧輝煌的戲院裡,當他們打開放映廳的門時,螢幕上撥的正是『Shop Around the Corner』理得最後一幕。第二次是阿姨Bea因為答對魚的名字得到50元,他們決定去跳舞把錢花光,她和那個有婦之夫深情地在跳舞時,背後放的正是『Trouble in Paradise』的配樂。
在小津安二郎的『東京之女』裡面,當人物走進戲院時,我們也幾乎看完了一段完整的『If I Had a Million』(註解五)。
就像所有真正的好導演一樣,劉別謙也沒有得過奧斯卡的最佳導演或最佳影片。當然,也依照慣例,美國電影學會在1946年頒了一座終生成就獎給他。隔年年底,因為他心臟病突發,『劉別謙式觸動』就只能在『天堂大戲院』看的到了(註解六)。
雖然距離劉別謙所活躍的那個三四零年代已經有七十年之遙,我們現在有了飛機,有了電腦,有了量子場論,連費瑪最後定理都被證明出來了。不過,人類的幽默感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他的電影即使在今天看起來,一樣是極新鮮有趣,而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吧。
劉別謙這個使無聲電影開口說話,讓有聲電影能哭能笑的偉大魔術師,在我與他共度的764分鐘裡,我忘卻了之前所有的煩惱與不愉快。
在美國的第一個感恩節,雖然寒冷,但是因為劉別謙和他的電影,我的內心真的充滿著感激。
註解一:小津長年的編劇伙伴野田高悟說:『在四面八方競拍有聲片的浪潮和批評家的攻擊聲中,為了,一個約定,而默默的繼續拍著默片,這正是小津的一貫作風。』
另外,在小津1935年6月15日的日記中,他這麼寫著:『余數年前即與茂原氏有口頭上之約定,倘若為此約定而暫棄導演之職,亦無不可。』
註解二:看過『窕窈淑女』(My Fair Lady)的應該可以瞭解吧。
註解三:令人高興的是,今年年初的時候,『Trouble in Paradise』和『That Uncertain Feeling』也發行DVD了!在台灣『風流寡婦』(The Merry Widow)是可以99元那種價錢找到的。『Shop Around the Corner』則可以在秋海棠看到。套句老闆說的:『只要上游有貨源,我們這裡也就會有。』所以我想『Trouble in Paradise』不久之後應該也會出現吧。
註解四:賈利古柏(Gary Cooper)以『日正當中』(High Noon)為代表作,在『Bluebeard's Eighth Wife』裡面的角色令人聯想到後來與奧黛麗赫本的『黃昏之戀』(Love in the fternoon)。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則是以『一夜風流』(It Could Happen One Day)最為著名。
註解五:說實話,我並沒有看過小津的那部『東京之女』,也沒看過『If I Had a Million』,我是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裡面看到的。
註解六:另一個領完終生成就獎隔年就掛掉的著名例子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巧的很,也是心臟病。另外,卓別林,法國的尚雷諾(Jean Renoir),伊力卡山(Elia Kazan)和金維多(King Vidor)也都在領獎五年之內和真的下台一鞠躬了。唉呀,難不成這是奧斯卡連續殺人事件嗎?!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egen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