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artcenter.bbs@bbs.wretch.cc 看板: movie
標 題: [影展]柏格曼-處女之泉 8/11(六)pm9:00 貓店
發信站: 無名小站 (Wed Aug 8 18:08:38 2007)
今天,個人已經成為藝術創造的泉源和最大毒害。自我受到最微小的創傷或痛苦,也會被放到顯微鏡底下仔細琢磨,好像它具有永恆的重要性。
藝術家視自己的主觀、孤獨、和個性為神聖不可侵犯;於是最後,我們都聚集到同一個牢籠裡,為自己的孤獨哀鳴,既不互相傾聽,也沒意識到正相互窒息。人人緊盯著對方的眼睛,卻否認對方的存在。--英格瑪.柏格曼 1960
《處女之泉》 The Virgin Spring 1961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英格瑪.伯格曼執導,講述十六世紀,瑞典一處偏僻的鄉下的一個春天的早晨,富農特利的獨生女卡琳,由她們家的養女英格利陪同一起去教堂作禮拜,兩人在路上的遭遇將使這家人面臨重大的人生轉變。
本片是一部宗教色彩的電影,含著神示的意義。含蓄的體裁,感人的故事,嚴謹的演出,以及黑白片巧妙的音像效果,使本片成為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
英格瑪‧柏格曼在世界影壇地位崇隆,除了曾被2005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選為「現存世上最偉大的導演」(the world's greatest living filmmaker)表彰之外,也曾入選美國《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有史以來最偉大導演第8名。
柏格曼在世界影壇有無數的景仰者。史蒂芬‧史匹柏曾說,「我一直都很敬佩他(柏格曼),並希望能成為和他一樣的好導演,雖然這願望始終無法實現。他對電影的熱愛,簡直讓我自慚形穢。」 法國電影大師高達也說,「人常是孤獨的;在佈景裡好比在白紙前。對柏格曼而言,孤獨意味著發問,而拍電影則意味著回答它們。沒有比這更典型的浪漫。」
˙重要得獎紀錄:
1956 以《夏夜的微笑》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1957 以《第七封印》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1958 以《野草莓》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
以《生命的邊緣》獲得坎城影展三項大獎
1961 以《處女之泉》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62 以《穿過黑暗的玻璃》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74 以《哭泣與耳語》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
1984 以《芬妮與亞歷山大》奧斯卡四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