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電影作者」原則的科幻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


發信人: sue.bbs@cis.nctu.edu.tw (sue),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Kubrick is DEAD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ue Mar  9 11:14:54 1999)

堅持「電影作者」原則的科幻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

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以下簡稱S.K.)於1928年7月26日生於紐約布隆克斯(Bronx)區,一個奧匈裔的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父親是一位醫生。從小他就常沉浸在父親的圖書室裡閱讀他喜愛的故事書和小說,並將許多課餘時間花在去劇院看電影上。他之後對電影和小說的著迷,可視為他這些童年經驗的延伸。

稍後 S.K.對攝影產生興趣,且幸運地在十三歲生日時從父親那裡得到生平第一台相機作為禮物,開啟了他與影像世界的動人聯結。 S.K.在中學的成績並不理想,本身也不太熱衷求學,但卻表現出對物理、西洋棋、電影以及攝影的濃厚興趣。這些元素也在他日後的電影創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於身為校刊的攝影記者,使他有機會鑽研於富挑戰又有趣的攝影技巧。他最早的一個攝影實驗是拍攝一系列英文老師朗讀《哈姆雷特》的照片。十六歲時,S.K.成功地以 25美元將他的第一張作品賣給在美銷路廣大的《Look》雜誌,照片的內容是一個報攤老闆閱讀報上羅斯福總統死訊的標題時哀傷的反應。

 觀影和旅行經驗是執導筒的最佳訓練

1945年高中畢業後,S.K.曾在市立學院就讀一段時間,大一便輟學至《Look》雜誌從事全職的實習攝影師。在攝影主編歐柏安的指導下,他因為工作的機會到過葡萄牙、佛羅里達、俄亥俄州等地旅遊﹔他形容自己「常把攝影器材藏在紙袋中背著走,以免在紐約市裡看起來像個觀光客」。

這份工作提供他很好的機會能夠學習和實驗電影中有關攝影的部分,例如構圖、打光、取景和動態攝影。但此時S.K.在拍攝電影方面只知道攝影和普多夫金(Pudovkin)的《電影技巧》(Film Technique)一書﹔他至今仍同意普多夫金認為的「剪接是電影藝術的基礎」。

儘管如此,S.K.從很早以前就為電影世界所吸引﹔十九歲起,他星期一至五晚上到現代美術館裡看經典名片,週末則全看新片。他從觀看普多夫金、艾森斯坦(Eisenstein)、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以及馬克思˙歐弗斯(Max Ophuls)等大師的電影吸取其技巧﹔

他曾讚譽歐弗斯流暢的攝影技巧:「在《歡愉》(Le Plaisir)和《某夫人》(Madam de...)中,攝影機似乎穿透了牆和地板。」同樣流暢和活躍的攝影技巧亦在S.K.著名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中被發揮得淋漓盡致。S.K.認為他早年的觀影和旅行經驗是他稍後執導筒的最佳訓練。

S.K.會著手拍攝第一部紀錄短片「Day of the Fight」,是受到和高中時代老友Alex Silger一段談話的鼓舞,兩人都對當時常被戲院拿來當作「墊檔」的紀錄短片感到興趣。談話中A.S.透露電影公司花四萬美金拍一部紀錄短片,而S.K.算算他竟只要花一千五百美金就能拍出同樣的作品。

因此在1950年,他用他買的第一台35釐米Eyemo攝影機以及三千九百美金拍成這部以他在《Look》工作時所攝的一系列拳擊選手照片為背景的影片。這部片儘管只以它明快的攝影及敘事結構見長,但如同S.K.自認,「早期的作品並不理想,但他們的攝影部分卻都不錯,並使人印象深刻」。

此片以四千美金賣給雷電華百代公司(RKO Pathe),並由於它的成功,S.K.獲得RKO對他第二部紀錄片《Flying Padre》的資助。他在最早的這兩部短片中皆身兼編劇、導演、攝影、錄音和剪接,也因此使得他對電影製作有了更通盤的經驗和了解。

在這兩部作品的成功鼓勵下,他辭去了《Look》收入穩定的工作,全心投入第一部劇情長片《不安與慾望》的拍攝。這部片的劇本出自他的高中同學Howard O. Sackler(詩人,著有The Great White Hope),資金部份來自S.K.的父親和叔叔。

由於這部作品充滿詩意和象徵,因此只有著名的藝術片商Joseph Burstyn願意幫他發行、放映。但它在攝影方面獲得的好評,使得S.K.仍不氣餒地著手拍攝第二部長片《死之吻》。這部影片的資金亦來自他的一位親戚,最後由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購得發行;之後S.K.並得到聯美對他低成本電影的資助與發行。他在這兩部作品中皆身兼導演、編劇、製片、攝影和剪接。

在此同時,他結識了James B. Harris,兩人對電影志趣相投,遂共組「Harris-Kubrick」製片公司,專門製作低成本、高品質的電影。

1956年他倆合作出第一部作品《殺手》,劇本改編自Lionel White 的小說Clean Break,資金來自聯美公司。因受這部片好評的吸引,米高梅(MGM)僱用兩人為製片顧問,發掘可行的拍片計劃;但這時S.K.想拍的卻是一個被包括米高梅等主流好萊塢製片公司拒絕的劇本---改編自Humphrey Cobb同名小說的《光榮之路》。

於是在大明星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參與演出的保證下,S.K.帶著整組工作人員前往德國拍攝這部具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場面背景的電影。這是S.K.第一部有好萊塢主流演員參與的電影,因此廣受歐美主要影評界的注意和好評;他們不僅視他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獨立製片導演之一,也是相當有「市場潛力」的一位。

 《發條橘子》奠定庫柏立克「諷刺電影」大師的地位

S.K.回到好萊塢之後,接連兩個拍片計劃皆告吹[其中包括後來由合作對象馬龍白蘭度自己導演的《獨眼龍》(One-eyed Jacks)];但馬上他就接到寇克˙道格拉斯的邀請,接手《萬夫莫敵》的導演工作。

這使得他在三十歲就有機會用一群專業演員拍上百萬美元製作費的大片,但這也是唯一一部他沒有掌控演員、劇本、剪接、製作等決定權的片子,因此他幾乎不視它為其作品之一。有了這次經驗,S.K.決定以後在尋找資金前,這些電影的主要部分都要由他來決定。

拍攝《萬》片時就在籌備的下部作品《一樹梨花壓海棠》,劇本是S.K.商請原著小說作者Vladimir Nabokov所改編。這部1962年的作品,有的評論者認為悖離原著太多,有的卻肯定S.K.在電影形式的限制下將原著情慾描述的重心轉向。此片並為S.K.和稍後自己也執導筒的Harris長久的合作關係畫下句點。

從六十年代初期就對當時的核武競賽和氫彈威脅等議題有興趣的S.K.,在1963年完成他科幻三部曲的第一部《奇愛博士》。該片亦是改編自Peter George的小說Red Alert,但S.K.運用自己的概念和他對此一題材背景資訊的詳盡了解,將它拍成一部「真實,也是人類避免不了」的黑色喜劇。

它獨特的嘲諷風格儘管掀起廣泛討論,但得到排山倒海的好評卻是無庸置疑;它並被「紐約影評人協會」選為1964年十大佳片之一。

至此,S.K.已有充分的能力,編導製作一部成功諷刺核武的無用耗費、和人類自己無法收拾殘局的電影,也就是他下一部被許多批評家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科幻電影的《2001太空漫遊》。

同樣又是改編作品,S.K.和原著短篇小說 The Sentinel 的作者 Arthur C. Clarke 一同將這部史詩般的劇本創作出來;有了上部片的籌備經驗,S.K.更能掌握本片巨細靡遺地對天文、外太空以及未來科技等背景資料的尋找。

這部鉅作耗費米高梅一千零五十萬美金成本及S.K.整整三年半時間籌製,所有205場特效場景皆由S.K.設計、監製完成;這一切勞心耗資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不論在票房和口碑上,它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且至今仍廣受觀眾支持及學界推崇;它的前瞻性和藝術性,無疑使S.K.得以在現代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他下一部改編自Anthony Burgess同名小說的電影《發條橘子》,同樣也是掀起旋風,卻是因為它露骨的情色和暴力描繪,以及對當下社會的嘲諷;但一些著名的評論家卻認為此片奠定S.K.諷刺電影大師的地位。事實證明,此片得到1971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S.K.則贏得最佳導演。

藉藝術的形式表達對生命或人物的執念

在這些成功之後,S.K.的下部作品《亂世兒女》(改編自William M. Thackeray的The Luck Of Barry Lyndon, Esq.)亦是一部戰爭史詩鉅作,但在票房和口碑上皆不理想。進入八○年代後,S.K.只有《鬼店》及《金甲部隊》兩部作品問世;

前者是改編暢銷驚悚小說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由傑克˙尼克遜主演;後者則是一部描述越戰士兵心理衝突的電影。經過十一年的等待,S.K.在本世紀將要結束的同時,於去年(1998)完成了最新作品《大開眼戒》。

雖然該片受矚目的原因,以好萊塢金童玉女夫妻檔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嫚首次合作的號召成分居多;但這部改編自Arthur Schnitzler1926年的小說Traumnovell(Rhapsody:A Dream Novel)之影片,卻是S.K.數十年來一直想要完成的作品。

S.K.另外還在籌製一部比《大》片還早計劃的片子《AI》;這部改編自Louis Begley首部小說Wartime Lies、描述二次大戰納粹統治下的波蘭,一對猶太姑侄求生故事的科幻電影,竟由於其所需的特效太過先進,現代電影科技尚未能及而遲遲無法開拍。由此可見 S.K.身為當代科幻電影大師,其前瞻的眼光和對藝術的堅持的確少有人及。

縱觀S.K.的電影特色,他的作品幾乎全是改編小說,因為他認為一部值得改編的小說應是充滿作者藉藝術的形式表達他對生命或人物看法的執念。同樣地,這個理念驅使S.K.總是將一部片複雜的前製工作做到最完美,如此他風格化的電影語言才能將他對生命的觀感傳達出去。

S.K.確實是少數能夠在主流好萊塢中堅持「電影作者」原則的大師。

 作品年表

 1951 Day of the Fight (紀錄短片)
 1951 Flying Padre(紀錄短片)
 1953 The Seafarers(紀錄短片)
 1953 不安與慾望 Fear and Desire
 1955 死之吻 Killer's Kiss
 1956 殺手 The Killing
 1957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1960 萬夫莫敵 Spartacus
 1962 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1964 奇愛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8 2001太空漫遊 2001:A Space Odyssey
 1971 發條橘子 Clockwork Orange
 1975 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
 1980 鬼店 Shining
 1987 金甲部隊 Full Metal Jacket
 1998 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

參考網站  :  http://www.premiere.fr/news/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