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評人論小津美學


發信人: RoninChris.bbs@ptt.cc (Chris), 看板: movie
標  題: 轉載:香港影評人論小津美學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Fri Jan  9 03:32:40 2004)

小津不是單鏡頭 日本前輩大師常被誤會

【明報專訊】去年香港舉行了「小津安二郎回顧展」,放映這位日本前輩大師現存的所有電影作品,雖然限於小眾欣賞,但對影癡很重要。

就連聖誕港片《安娜與武林》,在一場武林選手拍廣告片的鬧劇中,也提及小津安二郎。查傳誼飾演的廣告片導演,要學這大師一個鏡頭直落不剪接,卻因黑武師不斷講錯宣傳字句而連連NG,累到楊千嬅不斷捱痛受苦,做滾地葫蘆。

小津安二郎經常被認為是單鏡頭高手,鏡頭固定不動是他的獨特風格,侯孝賢就受了小津很大影響。

其實這是相當普遍的誤會,有必要澄清一下。小津無疑喜歡擺定鏡頭,甚少移動,但他並非一場戲只用「一個漫長單鏡頭」而不剪接那種,相反,他非常注重分鏡頭,把一個個「固定的短鏡頭」剪輯組合,屬於「蒙太奇」派。

小津最典型亦最有日本傳統風格的場面,是兩人在榻榻米上對坐談話,正因為他不用單鏡頭移動拍攝,就往往細分全景、中景、特寫、正面、側面的鏡頭來交代。

與小津齊名的溝口健二,才是單鏡頭美學大師,擅長一鏡直落拍一場,人物走位與鏡頭移動的配合很有韻律。

小津的固定鏡頭易學,根本上,早期電影的笨重攝影機不便移動,擺定拍攝是常規。小津的分鏡頭技巧卻難學,有時一個人的靜止情景,畫面在同一角度從遠跳近,或從近跳遠,可以剪接出優異境界。更難學的,是小津運用正反角度、交叉角度的畫面剪接,像打桌球,簡單而精巧。

侯孝賢非小津真傳

侯孝賢可能受過小津啟發,但「侯式靜止長鏡頭」肯定不是小津真傳,還放棄了小津最精的分鏡頭,畫面自我侷促,缺乏彈性。

小津風格很獨特,當代國際上其他漫長單鏡頭名家如希臘的安哲羅普洛斯,也絕非小津派,較近溝口健二,都愛用「鏡游」拍攝流浪旅途的人。小津和溝口是兩極,切勿搞錯。蘇古洛夫用一個游動鏡頭拍完《俄國方舟》全片,當然亦是「溝口派」。

憑《蜂巢精靈》成名的西班牙奇才導演維托艾利西,分鏡頭很精妙,這方面可與小津相提並論。他的《光之夢》,細緻呈現畫家繪畫一株樹的層次,境界很高。艾利西近作是《十分大師》中一段《生命線》,映像和音樂組合非常微妙,可以說超出了小津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