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電‧影‧主‧義(第3期)


作者: crazymovie.bbs@bbs.svdcc.fju.edu.tw    看板: movie
標題: 小‧電‧影‧主‧義(第3期)
時間: 輔仁大學美少女夢工場 BBS 站 (Tue Jan 11 00:04:07 2000)

【非同步影評】
電影裡的真實人生--《尋找小津》文‧呂小怡

最近看了一部關於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小津是日本三○年代到六○年代重要的電影大師,他的藝術成就比我們熟知的黑澤明更高,他的電影並沒有特別的題材,不外乎是拍平凡人的生活,談家庭或家族。

小津電影的特色即是將攝影機架得很低,整個構圖所能見的幾乎是一般人坐在榻榻米上和人談話的高度,出現在電影場景裡的鏡頭也常是對話,也許是歐巴桑歐吉桑的普通寒暄,或是家庭主婦間的七嘴八舌。

拍這部紀錄片的德國導演也是非常有名的文.溫德斯,我反覆思索為何這樣的電影,可以感動一個德國大導演不分千里地從歐洲來到東京,想要找小津電影裡的回憶──東京──這個電影裡始終的故事場景。

然而在小津死後的東京,其實不再是電影裡的風貌,繁華的都市,步調緊張而功利的人們,及崇洋的年輕人(這部片子是80年代的作品,但別忘了,日本的都市化可是比台灣早得多)。

溫德斯照著他以往的拍片風格,四處拿著攝影機閒晃,拍柏青哥店裡的人們,公園裡練著流行舞的年青人。他找到了小津從前的拍片班底──紿終如一的男主角和攝影師。他們對小津的敬畏表露無遺,都以『父親』來尊稱小津,即使他們和小津的年齡相差無幾。

攝影師想起小津更是激動地哭得一蹋糊塗,他在小津死後,跟著其他的導演拍片,覺得對人生及工作的熱情,幾乎已隨小津的逝去而埋入土裡。看著一個歐吉桑哭得如此悲傷,用如喪考仳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小津的電影說的雖然是日文,卻讓溫德斯想起他在德國的爸爸媽媽和弟弟,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電影是可以是真實人生的寫照,而且是不分國界,深刻表現人的情感。他在片子的開始便說,從前他認為電影裡的人生和真實生活是兩回事,直到他看了小津的電影。

聽著溫德斯說的話,我腦子裡開始浮現小津電影《早安》裡的人物:仁慈但嚴格不多話的父親,說長道短的歐巴桑,還有那個吵著買電視機而跟父親睹氣,不肯說話的小孩。想著想著,不禁笑了出來。即使現在已經二十好幾,有時仍不免像劇中的小孩一樣,為了得不到的東西而任性睹氣,不肯說話,拒絕和別人溝通。

電影竟和真實情感這麼接近,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