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發信人: zarathustra@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Tzara影評】《世界》/賈樟柯
發信站: KKCITY (Sun Nov 27 19:53:13 2005)

《世界》/賈樟柯:導演/中國面對資本、國際的消化不良

如果《小武》《月臺》的成功足以象徵大陸第六代導演的崛起、數位世代改朝換代兵臨城下、地下電影嶄新行銷形式的流竄,邊緣化、遊擊式的電影革命攻;反觀《世界》對賈樟柯以及中國新生代導演而言,無疑是一次面對商業體制、國際市場時嚴重的適應不良,挫敗與退化。

當六十一屆威尼斯影展給予《空房間》的金吉德/Ki-duk Kim最佳導演銀獅獎時,《世界》的鎩羽而歸、凸顯國際舞臺上中國的落寞,韓國電影工業如日中天的氣勢(那被隱形化的台灣呢?)

賈樟柯的新作《世界》將場景拉到一座小人國式的世界公園,裡頭建築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一段若即若離的愛情故事潛伏於其中,一股都市快速發展後的疏離感、全球化、國際化下的迷失無定感漂浮於可笑的建築肌裡,在空間塑造上相當別出心裁,有十足象徵意象而橋釣孤獨落寞的故事。

或許就文本結構上推敲,根據賈樟柯個人接受內陸獲國際媒體採訪時的訪談能夠瞭解,《世界》是部相當有野心、蟄伏八年後的嘔心瀝血之作。賈樟柯意圖根據昔日作品的榮光與經驗,持續關注當代中國細微而戲劇化的現象,表達世代間迥異的價值觀、表現社會的變動與矛盾衝突。

然而,最終《世界》顯出的並非中國對於國際化、資本化、都市化後的消化不良、適應不佳,諷刺地,倒顯示出賈樟柯個人正式踏入商業體制、邁入國際影壇後的手忙腳亂、心猿意馬、有失水準、並且處處可見導演本身支吾其詞,連自己要掌握什麼都無法確定的驚慌失措。

據說,在威尼斯影展放映時,觀摩的影評人與媒體多半皆昏昏入睡去了。而我,自從拿到片子,奮力觀看兩次才勉強認為看完,卻仍沒什麼好感。事後查閱大陸媒體的報導,一片報喜不報憂、打臉衝胖子的公關影評,果真很符合大陸人好大喜功的民族性。這種環境下,缺乏批評的考驗,賈樟柯可知自己不知不覺變得不倫不類起來。

回到《世界》本身,賈樟柯描寫情愛,卻把愛情說得很沒有愛情的成分,去中心化的陳述方式,離心閃躲的談論著人物間的情感糾葛,拒絕的態度橫艮於愛情當中佔絕大多數:老牛拒絕分手、阿桃拒絕失去貞操、拒絕受人搭訕、蕭姐拒絕成太生的勾引與愛撫。

這樣強硬的拒絕態度,讓劇情顯得僵化難行,意志消沉。這可是導演既有的企圖與設定?對比《小武》的卑微,《月臺》的流逝,《任逍遙》的壓抑,《世界》一片充滿了拒絕的疏離

《世界》之為世界,除了場景設定於超現實感的小人國度式的世界公園,背後隱喻顯然在那些我看來多餘的章回標題中被明說:大興的巴黎、烏蘭巴托的夜等,本片顯然試圖討論中國當代面對國際化的後的自我迷失、不踏實,漂泊、流浪的感受:蕭姐想去巴黎、阿桃的前男友想去烏蘭巴托、阿桃想去印度,與沒有目標的遷襲。ㄧ股混亂的迷惘表現在片中不是出現的城市空景,車水馬龍、個人喪失於時代之中。

當遊客、角色自由穿梭於遊樂園,詭異地不成比例與大笨鐘、比薩斜塔、雙子星大樓等同時入鏡,這股落寞的疏離竟轉為黑色幽默形式的笑謔歡樂。然而,賈樟柯總在熱鬧之後斷然剪接空虛的空間鏡頭,蠻橫賦予個人之於外在空蕩的悲劇色彩。

基本上,本片就攝影、燈光、運鏡等美學技巧的運用,賈樟柯仍保有為人所津津樂道,為國外影評所讚揚的風格化、時代性的特徵。

但是,論起賈樟柯在援用新科技、進入新時代,踏入國際化的過程中,生疏的技法搞得作品四不像、令人啼笑皆非的囫圇吞棗。

《世界》中多段動畫轉場,完全不知所以然硬生生的插隊,令觀者不悅、也阻擾了閱讀,並無實質效用與加分作用,這是一例。而林強的電子配樂,很難說是否提供了現代感與時代氣味,至少就我感受而言,這是種濫用以及一時興起的信仰。

總結而言,賈樟柯的獨立性格仍為我所敬仰與師法,但我緬懷與崇敬的是《小武》《月臺》那有血有肉的新世代凝望,絕非《世界》這等有了資金,便沒了過去地下時期的過人潛力,和破壞性的爆發力。

《世界》讓我相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