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Stormy.bbs@ptt.cc (彼德洛希卡), 看板: movie
標 題: 無間一‧缺無間;無間二‧更無間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Thu Nov 20 14:29:14 2003)
〈前言〉
若想省略繁複的評論文字,要評量一部電影的好壞與否,不過是看它是否能超乎預期。有著越無謂的期待,電影越可能好看;就像我臨時起意跑去看【浴血叢林】,就覺得值回票價;對【雙城奇謀】的期望過高,反而覺得它不如【魔戒現身】。
在無間系列上,這樣的預期也反映在我的觀感上。對於第二集,我實在很難有什麼期待,因為我並未看過第一集,只知道粗略的故事架構;第二集在我的眼中,幾乎可說是一部可和第一集分開看的警匪電影,而在第二集極優的演員、劇情與配樂交互之下,我的感覺只有驚喜兩個字可以形容。
正因為這樣的驚喜,我對第一集的期待立刻水漲船高;無論是網路上的評價、抑或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一面倒的認為第一集較第二集為佳;這讓我對第一集的渴望幾乎到了狂熱的地步,因為第二集已經是我這幾年看過最好看的港式黑道電影,我期待,第一集能帶給我另一種出神入化的體驗。
然而,在午夜看完第一集的片子之後,我失望了。失望的原因很明顯,我的預期太高、我以太多第二集已知的資訊來衡量比較第一集的內容;正常的順序似乎是先看第一集、然後看第二集的解釋是否合理連貫。而我卻是以第二集中的角色認知,來審視第一集的劇情。
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可以理解為何我無法給第一集太高的評價。以下我將試著將自己對兩部電影的觀感互相抽離—即便這是不可能的—來描述我對第一集的觀感。
最後,雖然這是兩部電影(第三部即將上映),但我個人覺得,若能將兩部電影合在一起看,樂趣會比較高。當然越是這樣比較,電影的破綻與矛盾也會越來越多。但既然破綻與矛盾之後,有著的是更多的想像,因此就算這會使電影的毛病激增,應該也是值得的吧。
〈無間一‧缺無間〉
在我第一次得知【無間道】的整體劇情時,我並沒有對這部電影產生很大的興趣。因為,單就表面來看,除了「黑道派人到警校臥底」這點來看,實在很難說是一部多有創意的電影。而即便是這唯一的創意,也無法讓我有太大的驚喜與感動,進而產生對這部電影美好的預期。
理由:不太拘泥細節的話,其實「在警方的臥底」跟一般「在警方的內應」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嗎?警察窩裡反、黑道內神通外鬼的劇情,中外早就拍爛了;間諜電影、軍事動作片、傳統警匪鬥智電影,都有這樣的橋段與設計,現在【無間道】頂多也只是將這種形式略為變型而已。
因此,對於這部電影如此的佳評,我一開始的猜測是:它必然有相當良好的執行效果。在看完第二集之後,更加深了我這樣的預期,因為即使是第二集的劇情,也稱不上特別,但緊密的結構、流暢的描述手法,都讓第二集顯得十分突出。同樣的製作群,在第一集的處理上,我相信也該有同樣的水準才對。
而在真正看了第一集之後,我發現:我一開始的猜測並沒有錯。就結構上來說,這部電影實在不怎麼特別。正派角色藏匿於黑社會,反派角色棲身於警察局,有沒有很熟悉?這不是【變臉】的劇情嗎?
唯一的差異在於,【變臉】建立在一個非常功能性的元素上—變容手術;而【無間道】採取的是黑白兩道的相互暗樁。但除了這個出發點的不同,這兩者實在很難有太大的區別—同樣必須面對角色認定的自我衝突、犧牲台面上的同志以成就台面下的友人,以及最後的對決。
更香港的例子,就是同樣由梁朝偉主演的【槍神】。梁在這片演的,也是藏身於黑社會的臥底警察;唯一知道他身份的,警署中也只有一人;更湊巧的是,長官也在密會的場合送他生日禮物—生日禮物似乎已經成為某種密探情誼的典型元素。
【間諜遊戲】中,畢蕭透過層層努力查到湯姆真正的生日並送其賀禮,同樣表明了他們異於常人的情誼;黃秋生在【槍神】中主演冷酷無情的黑社會老大,但他對於梁極為欣賞與信任,因此最後梁面臨必須拿下他的角色衝突;而臥底電影的基本元素在這裡也少不了—在暗處待久了,期待回到陽光之下。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無間道】在處理的,是一個極為平常又頻繁的劇情;我相信對早期港式電影有研究的人,應該可以找到更多情節類似的例子。
因此,【無間道】如果要突出,只能有兩個理由—第一,比往常更出色的角色處理與劇情細節設計;第二,用劇情帶出開頭點出的「無間」概念。
簡單介紹一下無間地獄,這是佛教世界觀中,根本地獄裡頭最苦的地獄;無間代表沒有間斷,而無間又分為五種—趣果無間,指惡人一死,會立刻被帶到地獄,其中沒有間隔;受無間,指惡人必須同時受盡地獄的各種酷刑,而非一樣樣分開承受;時無間,指在地獄之中,惡人無時無刻都必須承受地獄之苦;命無間,指在地獄中受了各種足以致命的酷刑之後,會立刻又復活,再接受其他酷刑,沒有間斷;最後是形無間,惡人在地獄中,會覺得自己的身體跟地獄同大,因此才會覺得自己同時受盡地獄中的一切苦刑。
有了這樣的基本認識,就可以開始認真地看這部電影了。
首先,去除無間地獄的概念,以較單純的眼光來看這部描寫兩個臥底、黑白鬥智的電影。電影的結構簡單,立意明顯—黃與韓都想要揭出對方的牌,並且尋機擊垮對方,而其中的關鍵,就是仁與明各顯神通;在這個主軸以外,編導群安排了一些橋段來建立仁與明的性格特徵,支持的角色有Mary、仁的前女友、李醫師、傻強。
很簡單的安排,因此關鍵點就在於,編導群如何把這些元素巧妙、流暢又生動地呈現給觀眾來看。
我必須承認,我沒辦法完全把第二集對我的影響剔除,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一集的角色對我來說,是略為平板的。
黃在第一集中,是一個正氣凜然、嫉惡如仇的正派角色,他與仁的關係是伙伴、好友,也是仁在警局唯一的支持(葉校長已過世)。片頭交代黃對仁能力的欣賞,並且漸漸地交代出他們多年的情誼;當黃在仁身旁墜樓傷亡,仁的表情極為痛苦,因為他不只失去了唯一的伙伴與導師,也失去了能證明自身的最後一人。黃與仁的關係,在此是較有深度與情緒激發意義的情節。
韓是一個狠勁兒十足的角色。不過相較於二的性格轉變、高深莫測,韓在第一集中似乎除了狠之外,看不出特別的長處,角色發揮空間很有限,甚至派人殲滅黃的手法,也粗糙的令人難以置信。一個能夠安插多名臥底到警校的黑道高人,竟然選擇這種過度坦蕩擺明挑釁的殺人方式,根本是替警方找理由來剿自己。這一部份讓前方企圖營造出來的鬥智氣氛完全被打亂與破壞。
明在一的角色性格也不明—除了城府深與自私自利,心境轉折與衝突之處鮮少的可憐。固然其與Mary的互動很明顯是想凸顯「白道中的黑道有著難以割捨的羈絆」,可是相較於主線,這樣的插曲對我來說十分薄弱,看得到功能性,卻不夠生動;甚至Mary著手寫的小說,也是功能性十足的安排,想也知道接下來的劇情要怎麼走。
明最後對仁說:「給我一個機會,以前我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沒錯,這就是電影想演出來的,問題是,明到底有多想做好人?我不覺得編導群下了足夠的功夫,讓我對這點難以信服。
比較之下,仁的角色就有意思的多。仁與黃的互動、與傻強的對話,都饒富趣味。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傻強是本片中最搶戲的配角,雖然戲份不多,可是卻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把江湖走卒的憨直、義氣與率真表現出來,令人激賞。
而李醫師與仁前女友的角色較稍嫌可惜,前者做為最後替仁平反的棋子,而她與仁之間的情愫如果想要這樣一筆帶過,恐怕陳慧琳的演技還得更好一點才行;至於仁的前女友,若不對照第二集來看,這一小段根本就是去掉也沒關係的贅戲。
有關角色的觀感,對我來說就是到此為止。以一部商業電影來說,這樣的表現已經很不錯,問題是,許多它的前輩都有超過此的水準,到這裡我還沒看到本片令人激賞的地方。鬥智方面的設計,實在說也只有及格的水準(當然,不及格者是非常多的,因此應該替它拍拍手)。前段仁與明互相通報的壓迫感,處理的相當明快緊張;這裡可說是全片的精華之處。
其他地方我就覺得有點乏善可陳。韓派出手下狙殺黃與內鬼時,固然有緊張的氣氛,但手法粗糙卻造成了缺失;仁依照自己留下的筆跡發現明是內鬼,是一條安排的相當巧妙的線,然而延伸到最後的攤牌,卻又是一個粗糙之處—仁要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他想要以證據光碟做為換回身份的籌碼,則他是想要與明做一場「交易」,交易的結果,顯然是互利—明繼續做他的高官,仁則回到陽光之下;然而仁卻以「我是警察」做為想要揭發明真正身份的理由,這就奇了—時間已經到了兩千年後,他大可直接帶著光碟去警察局自首,頂多就是多燒幾張、多寄給幾個單位,這樣明的內鬼兄弟再多,也是插翅難飛,何苦跑到天堂上演出一場人質脅持劇碼、還冒著被其他不知情警察幹掉的危險?
同樣有脅持人質劇情的【王牌對王牌】在類似情境上,就交代地較為合理,而【無間道】這樣的情節設計,老實說,並沒有太大的水準。即便明以冷冷的口氣說「誰知道(你是警察)?」依舊相當駭人,但仁的行動合理性實在太低,讓我難有共鳴。
更不要說其他明顯到極點的「巧合性偏差」,像是仁跟蹤明時,手機鈴聲大作—一個臥底經驗近十年、有本事將發報器藏在窗戶旁邊的人,竟然在跟蹤關鍵嫌犯的時候不會把手機調為震動,失手的也太矯情了一點。固然編劇的立意是以情境讓那場跟蹤失敗,但也可以設計的更好一點吧!
而明的師兄也真是白目,腦袋如此之笨,難怪待半天升不上去—電梯裡頭有一種東西叫做攝影機,身為警察竟然直接對已經倒下的犯人開槍,還欺身把屍體搬進去往下走,「作戲做全套」,最好是這種套戲有人會相信,明開槍把他幹掉,顯然是要為自己脫罪,然而我忍不住戲謔的想,這麼笨的內應,早點幹掉算了,免得誤事!
講到這,我的失望已經很明顯。單以一部警匪電影來看,我不覺得這部片多有趣。我承認他還不錯,可是還沒有到我願意多看兩次的地步。不過,如果回到無間地獄來看呢?
先回頭看看,怎樣的惡人會下無間地獄。有言犯五逆十惡者,會下無間地獄。五逆為:殺父、殺母、殺阿羅漢(聖賢)、出佛生血(企圖殺佛)、破和合僧(分化)。十惡為:殺生、偷盜、淫欲、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若把【無間道】的主角視為仁與明,則不難發現,他們已符合下無間地獄的條件。
仁協助警方破壞黑社會,可聯想謂破和合僧,黑道多年不得不殺生、偷盜、妄語等。明與韓害死黃,可謂殺阿羅漢;明殺韓,可謂殺父;其他的勾當就不用多說。無間地獄,早以為這兩人敞開。
仁與明,隨時都要承受著背叛與欺瞞的罪惡,以及暴露身亡的危險,可謂受無間、時無間;在不斷的自我重建與身份重構的過程中(內心),一面承受著與日俱增的身心折磨,可謂命無間、趣果無間;當兩人分別深入黑社會與警界,其背負之祕密所能造成的殺傷力,無論是對己或對其所棲身之處,都是隨之倍增,可謂形無間。
由這樣的觀點來看,這部電影的符號變有趣豐富得多。可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不是佛教徒,就得像我這種外行人一樣,上網搜尋閱讀一下才能略有認識,若是單看電影開頭那以小撮文字,能有多少認識與體會?恐怕非常有限。
再說,雖然我相信能夠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待這部電影,但平心而論,這也有過度解釋之嫌,畢竟這部電影的真正核心,還是在於仁與明的競爭之上。因此,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恐怕還缺了點什麼,有點無間,但不夠無間。
最後,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盛讚本片的配樂極佳,不知為何我就是沒有這種感覺,甚至覺得本片的配樂流於普通到近乎失敗的地步。相較之下,它的前傳,反而較能在音樂上讓我獲得共鳴。
〈無間二‧更無間〉
據說,第二、三集的開拍,是在第一集走紅之後才定案的。這從一、二集許多明顯的不協調可看出。
比方說,第一集的開頭,黃與葉以近乎開朗的態度考驗著仁的記憶力與觀察力,還戲謔地以此為賭;到了第二集開頭,葉一開始即知道仁的身世,還先表明「照規定應該要予以開除」的態度,這樣的態勢,很難有第一集那種明亮戲謔的場面。雖然說,這之中或許存在著許多未演出的場合,但在氣氛轉折上實在很難說得通。
另外,第一集中可看出黃與仁之間亦父亦友的情誼;但若把時間往前推,看到第二集中的橋段—仁因為黃牽涉到謀殺生父而與其漸漸不合(但未影響到合作關係),而最後黃又在仁面前殺死其兄阿孝,這個在家族中唯一信任自己、親近自己的手足,最後仁含恨的眼神,的確極具說服力,但不禁讓人想問,他們未來的情誼到底是哪來的?
諸如此類的問題,當然有可能會在第三集中獲得解決。不過,即便不解決,應該也不會減損這兩部電影中的精彩之處、以及對照的趣味。
就我個人而言,本片和第一集可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類型。固然,臥底依舊在電影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本片比第一集更注重角色關係的演繹,以及愛恨情仇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本片比上集「更為無間」。
電影前半所建立的,是以交代背景的方式凝聚角色之間的敵我關係。從義氣情誼走進了衝突背叛,到電影後段的衝突爆發,可看出更多、更細緻的無間地獄象徵,以及更生動的角色內涵。
韓作為倪家的忠臣,即使主子已死,他都毫無怨言、充滿義氣的服從阿孝。即使自己的女人拼命警告自己危險已近,在知道真相以前,他依舊固執地相信,阿孝會善待自己。而當Mary死於非命之後,韓一反過去的忠誠,蛻變成心機凌駕於阿孝又視死如歸的恐怖人物。
相較於前集的純然正義,黃的角色變得更立體而複雜。確實,他嫉惡如仇,冀求消滅黑幫;然而他對黑道人物亦非全然排斥,所以才能跟韓成為朋友;另外,他也是有情之人,愛情與本身信念的交錯,使他願意犯法成就倪坤的死,以及支持 Mary暗殺阿孝。
而阿孝成為相對於韓在前集的主要反派角色;心狠手辣又城府極深,卻對自己的家人關愛有加,包括一開始不願親近自己的私生弟弟阿仁。當他對著羅繼說理並處刑之時,他是否有暗示仁回頭是岸之意?這實在是個值得玩味再三的猜測,他死前的表情很是複雜,有人說是驚訝悔恨於自己的弟弟竟然是警察,但若說是無奈自己的弟弟終究也是敵人的一員,似乎也說得通。
以上三個角色的競合,構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軸。而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最突出之處,就是處理支線的方式自然純熟、不著痕跡,包括傻強與仁的結識、明對Mary 的暗戀與嫉妒(一直到後面遇到另一個Mary,背景響起蔡琴的歌聲,頗具參照的趣味)、仁的(誤會)痛失孩子,以及最令我欣賞的—陸與黃的兄弟之情、陸對仁的關愛與照顧。
從一開始,陸與黃就不斷地以抽牌決定誰作主。牌,在黑道電影中獨具男人味的遊戲工具,在這裡帶出了警界搭檔的交情與氣魄。最後那張落地的黑桃艾斯,成為陸死前的絕響,淒涼的雨與火交融,我還沈醉在前幾秒陸那「兄弟有難、兩面插刀」的豪氣中,即使早已預料到陸 之將死,心中卻依然悸動不已。
這樣的氣氛再拉到黃與仁在公墓的相會,與前集結局一樣的晴空,洪亮悲戚的人聲配樂,阿仁對著陸長官的遺像敬禮,道盡了升為臥底的無盡悲哀,他永遠只能在長官死後、躲在暗處默默的致敬;他期待有天能夠安穩地「做個好人」,在一個面對著海的位子過完餘生(忍不住令人想到,【槍神】中的梁朝偉愛躲在床裡頭,且想去北極),能夠活在陽光底下,而我們早已知道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於是原本有著雄壯氣勢的橋段,透露出來的其實是真正的宿命性的哀傷。
而「無間地獄」的暗喻,配合從頭到尾不斷強調的因果報應,在本片有著比前集更深入緊密的刻劃。每個角色,似乎都有其不得已,而最後也不得不面對可能的悲劇。「出來跑,遲早要還的。」這句話不只是對阿孝、韓琛說的,對Mary、仁、明、陸來說,他們都在手腳沾血、為著自己的立場而戰。天使必然要沾染惡魔的血才能真正獲勝,而這之後,天使也會沾染惡魔的體液,也是地獄籠罩之時。
阿孝處分五個老大看似心狠手辣,事實上,為了鞏固地位,這樣做並無不可—尤其是甘地、國華等四人,早有反意而未有心服,僅僅是因為把柄被抓而勉強配合,清算只是時間的問題。而Mary為了自己的男人殺了倪坤,就註定必須承受阿孝的復仇,並且連累自己的男人。
韓琛即便忠心耿耿,在自己的女人慘死之後,也無法爛稱忠誠。復仇必有犧牲,他的復仇成功,註定了自己與仁的羈絆與仇恨(這當然是後見之明),更因為取代了阿孝,扭轉了其與黃的友情進入敵我的對決。
而從黃一開始與Mary私通殺倪坤,他就陷入了這個仇殺的輪迴,阿孝必然會找他報仇,因而連累了好友陸;也種下了自己與阿仁之間的嫌隙與仇恨。
明和仁的角色,雖然戲份減少,可是在心理衝擊的部份,卻凌駕於前集。即便前集對應的是演技派的兩大前輩,我個人覺得明(陳冠希)與仁(余文樂)的表現已算可圈可點。明很明確是個較為自私的人,為了自己所愛,涉險殺人在所不惜,可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即使報信旁觀愛人被殺,也沒關係。
仁在本集所面對的衝突,比上集更大—長官是殺父仇人、自己漸漸地對兄長產生認同,最後依舊無法在做個好人與維護家庭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余文樂在幾場關鍵的戲—與阿孝、黃、陸長官的互動,都相當有說服力,雖然長相不若陳冠希與劉德華那般對應,可是在演技上卻略勝一籌。
於是,這些角色都陷入了五逆十惡的罪行之中,承受著無窮無盡的無間地獄,如Mary自稱數年無法安眠,就是直接的聯想(雖然這也是很普通的台詞…);明殺 Mary可說殺母,殺倪坤可為殺父(間接);孝殺陸可謂殺阿羅漢;黃不但破和合僧,且心有淫欲與痴念;仁做為黃的幫兇(從黑道的眼光來看),幾乎所有的罪惡都跑不掉。無論已死者是否墮入無間地獄,生者都依舊在人間煉獄中繼續打滾。
取向的不同讓這部片的角色比前集更龐雜,也更精彩。喜歡內心戲的人應該不會對本片失望。再者,本片的音樂也比前集更有呼應之效,是觀影的一大享受,或許,這也是編導群的成長、或者製作預算提高的精緻化結果吧!就算一與二有著些許的不合,也無所謂。二幾乎可以獨立於一而存在,單獨觀賞已有足夠的樂趣。至於兩集分別參照,就更有旁觀前後始末的趣味了。
〈結語:終極無間.有何無間?〉
第三集即將上映,許多一、二集無法解答的,可能會有新的答案。另外,做為無間地獄、因果報應的終篇,明到底是繼續在人間沈淪,還是被新的輪迴所取代,大概是第三集的重頭戲吧!終極無間,到底能有多無間?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