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短篇影評集中文

作者: oreakuo.bbs@bbs.pu.edu.tw (orea), 看板: movie
標題: 【獨漏】壓抑的感情、逝去的《花樣年華》
時間: 靜宜計中BBS站 (Mon Nov 13 13:50:19 2000)

還記得《阿飛正傳》的經典結尾嗎?從頭到尾都沒出現的梁朝偉,在最後現身,梳了個油頭,然後,就結束了。

這個被梁朝偉自稱是「最滿意的作品」,電影中的梁朝偉梳完頭後,究竟要做什麼呢?這個答案,在《花樣年華》中,似乎找到了,原來,梁朝偉要和張曼玉,那位在《阿飛正傳》中為情所苦的女子,談場出軌、但沒結果的感情。

如同王家衛的其他作品,《花樣年華》談的還是「苦戀」,調性依然低沈,攝影依然美麗,連其中角色都似曾相識,但加在一起,仍然有著令人動容、耳目一新的魅力,象徵著王家衛的風格,越見成熟。

《花樣年華》的故事相當簡單,王家衛這次也不囉唆,在短短的時間,用旗袍、燈光、懷舊(或說有點異國)情調,將舊時代對感情的壓抑,完完全全的流露出來,令人聯想到侯孝賢的《海上花》,都是懷舊、感情,還有大師級導演反樸歸真的功力。

但如同以往,看到這種構圖強烈,且復古的影片,腦子裡就會想起後殖民學者薩依德的「東方主義」,或是大陸對張藝謀的批評,這種「東方懷舊」的風格,真是為了取悅西方帝國主義嗎?還是我們已經被西方帝國文化洗腦了呢?還是詹明信所說的懷舊是後現代的風格?還是,這一切都太嚴肅、庸人自擾呢?

獨漏新聞網 http://www.dolow.com.tw
歡迎投稿 writer @ dolow.com.tw

> -------------------------------------------------------------------------- <

作者: hmf.bbs@bbs.cis.nctu.edu.tw (組間變異數不偏估計值), 看板: movie
標題: 花樣年華
時間: 交大資科_BBS (Mon May 21 14:01:54 2001)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導演:王家衛    主演:梁朝偉、張曼玉
美術:張叔平    攝影:杜可風、李屏賓
本片獲得第五十三屆坎城影展 最佳男主角及攝影剪輯技術大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
        她一直羞低著頭
        給她一個接近的機會?
        她沒有勇氣接近,
        她掉轉身,走了

1962年,香港。
命運將他們兩人放在比鄰而居的公寓裡,
初識時,她是陳太太,而他是有著一個周太太的報社職員,
兩人經常在公寓及巷子底的麵攤錯身、寒喧。
而始終沒有現身的陳先生與周太太,竟發展了一段婚外情,
蘇麗珍(張曼玉飾)和周慕雲(梁朝偉飾)就在60年代的幽室裡,
在配偶背叛的陰影下,各懷心事地靠近。
一切變得虛幻模糊、而且難堪。

周慕雲還是選擇了離開,但彼此都拋不開那一段深刻,
她去新加坡尋他,撥了通不出聲的電話﹔
他重回香港故地,站在窗邊卻只覺人事全非。
這個秘密,最後遺留在柬埔寨,一個填滿泥土的洞裡。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
        彷彿隔著一塊,
        積者灰塵的玻璃,
        看得到,抓不著,

        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

        如果他能衝破,
        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
        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我反覆看了這部電影兩遍,
第二次時,終於有「原來如此…」的感覺﹔
周慕雲戴著一條,跟「陳先生」一樣的領帶,
而周太太有著一個跟蘇麗珍同款的皮包,
配偶間的曖昧關係,就這樣識破了。

男女主角的接觸看似盡繞著生活瑣事,
從蘇麗珍的旗袍,辨識時間的更替﹔
兩人在麵攤擦身而過、共處時,經常是在用餐時、
日本來的飯鍋、突然想吃的芝麻糊…,
沒有激越的情慾,卻更是細膩久遠,擺不開、忘不掉。

沒有太多的剪接,是為了不主導閱聽者的情感﹔
畫面的配置總將人物安排在視窗的一角,
另一邊則經常是斑駁的牆壁、或木造的窗戶佔據了泰半的畫面,
這種偏移重心的構圖,看似失衡,卻又達到另一種平衡。
兩人隱約的情愫,就隔著玻璃、窗戶,透過鏡子、窗簾
漸次產生﹔  是真實,卻又模糊虛幻、難以捉摸。

配偶間不可告人的關係,男女主角的曖昧情感,
蘇麗珍的老闆在外還有個「余小姐」…
似乎所有片中的人,都有著對感情的不忠﹔
然而這樣的不忠還是不能見容於當時的年代的,
所以周慕雲離開了蘇麗珍,但這難道不也是另一種背叛嗎?

知道了自己的配偶有了外遇,會不會揣測那兩人是怎麼在一起的?
是男方先開口,還是女方主動挑逗?她是個怎樣的女人?
如果拆穿了他的謊言,是要給他一巴掌,還是流淚呢?
一個不可能有結果的男人要離開了,
可以平靜的倚在街角,背對他漸去的身影嗎?
這些原本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問題,也活生生的在片中試驗了起來…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妳會不會跟我走?」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

如果是你呢?

> -------------------------------------------------------------------------- <

發信人: scriabinn@kkcity.com.tw (史客里亞賓), 看板: movie
標  題: 失落美學
發信站: KKCITY (Mon Apr 19 00:59:15 2004)

期考之後完全不想碰系上指定的閱讀文本,報告也依然是懸置著。

從昨天到今天書和DVD倒是買了不少,為了消化這些新進購的東西,昨天晚上是窩在電腦前看了一夜的電影。今天一早起床,西子灣下著雨,天空陰沉沉地,我獨自到漢神的誠品先是買書,爾後就在五福路羅多倫咖啡館K起魯迅和王安憶起來了。

讀的東西很雜。如果說有什麼字眼可以將這些不同的影片和作品作一個概略的表達,那應該就是「懷舊」了。

我喜歡王家衛在《花樣年華》極盡奢華之能事,「刻意」用極度華麗包裝六零年代的香港,人與人之間在世間瞬間的邂逅,王家衛可以用最慢的鏡頭調度和最頹廢唯美的音樂娓娓道來。

《花樣年華》裡最常被評論家引用的片段莫過於周慕雲和蘇麗珍在狹小幽暗的香港階梯偶遇,周慕雲淡淡說了一聲:「那麼巧」。好一個「巧」字,道盡生命當中所有「擦肩而過」的浮光掠影。這彷彿是張愛玲在散文〈愛〉所說的:

      於千萬人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
      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
      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這種「失落美學」在《花樣年華》被無窮的放大,男女之間脫離婚姻束縛的出軌感情,對應著六零年代的兵荒馬亂,沉重的歷史感也跟著周蘇二人的偷情放恣了起來,盪漾在片中三拍子感傷的華爾茲裏,漫天飛舞。

魯迅的短篇〈故鄉〉裏的鄉愁又是另一番風景了。如果說,從白先勇到王家衛作的是企圖美化那一去不返的過往,那魯迅在沉溺往日時光時是帶著高度自覺的。

白先勇、朱天心、王家衛一定程度的是將「過去」當作一種物神,而這篇〈故鄉〉,魯迅強烈感知「鄉愁」、「希望」亦是可能是人為的建構:「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嗎?」這「失落中的失落」,讓〈故鄉〉散發出一種冷調的鄉愁,敘事者「我」是這樣描述他的故鄉的:

      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
      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詞了。彷彿也就如此。於釋我自己解釋
      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卻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
      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

到底什麼是「鄉愁」?所懷舊的對象到底為何物?或者這擺脫不了的,關於過往的夢魘,不過是「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

二十年前的電影《父子關係》,場景就是在西子灣和旗津。小時後看這部片,看到片中的強強因為父母離婚面臨的種種拉扯,總是感到不忍。二十年過去了,我因緣際會的來到當年拍片場景地唸書,這時空的挪移和錯置,讓我對於「懷舊」的思考跟著影片的虛擬和生活的真實產生另一種拉扯和失落。

《花樣年華》的旁白道:「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如果說,「失落」是人類作為一個主體必須要不斷經歷的情緒,那「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或許不見得是對於時間本身,而是想回到那尚未脫離母體,一片渾沌中,完整和美好的感覺。

「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於是,我們藉由書寫、想像來慾望那失落中的失落,並在回眸過往的同時,舞出一片美麗。

Fred

> -------------------------------------------------------------------------- <

發信人: fay88@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電影《花樣年華》有感
發信站: KKCITY (Wed Dec 15 02:20:25 2004)

為了去看《2046》,特地把《花樣年華》又複習了一次,雖然已經看過不下四次,電影裡的意象依舊迷人,而且每次看都可以找到王家衛在裡面偷藏的謎腳包袱。

整部電影充斥著昏黃的老上海色調。

和同樣鍾情老上海氛圍的關錦鵬不同的是,關錦鵬比較擅用暗紅和深黑的光影輝映,看起來雖然高雅莊麗,卻也有著即將頹敗的無力感﹔

而王家衛使用昏暗橘黃的色調,隱隱透著曖昧的情愫。

電影中營造出擁擠的感覺,無論是一些錯身男女主角錯身而過的走廊或樓梯、他們租賃的屋子,以及總是呼朋引伴打牌的房東,到處都是夾縫嘈雜的環境。

因為擁擠,讓男女主角有許多碰面擦身的機會﹔

因為嘈雜,更顯出壓抑情慾的必要。

張曼玉在裡面一口氣換了二十幾套旗袍,身段阿娜,更顯迷人的成熟韻味。

旗袍領口很高,將脖頸緊緊束縛,讓她的語言和動作總是精簡優雅。

緊緊包縛她腰支的旗袍,限制著她的慾望。

男女主角承受著相當多重的壓力,從服裝、屋舍、人言到雙方夫妻的外遇關係,讓她們想愛又不敢愛。

藉著一些刻意的裝扮,去期待短暫的互動。

這部電影給我一個「困」的意象,尤其是一幕他們因房東突然回家打牌,而困在一起好幾個小時,更讓人不由自主遐想。

雖然最後他們並沒有真正在一起,不過曖昧邂逅,才真是記憶中最璀璨的花樣年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