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

發信人: coody.bbs@bbs.cse.ttit.edu.tw (酷迪),   看板: movies
標  題: 轉:女人四十
發信站: 大同秘密情人資訊站 (Thu Oct 10 22:02:21 1996)

 劇情綱要十分簡單,但是所表達的東西卻是很難簡單陳述的,我盡量的整理,主提只是擺在「老年癡呆症」上頭,蕭芳芳的公公是個患有老年癡呆症的人,但是她的家庭並不富裕,當時的她,在職業上也正好遇到瓶頸,又正適逢爸爸患病,身心的疲累可想而知,就由這樣的主題,綿延出這樣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至於人物的探討上,分由幾個角色上。

公公=>他是個極端大男人主義的人,也許這是因為他年輕時,曾經是呼風喚雨的空軍將領吧,換了老年癡呆症,他仍舊看起來英挺,但在一次警察局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內心的脆弱,他哭著說:「大嫂,為什麼你不來接我?!大家都離開我了,老婆不見了...班長不見了。」
 
      首次去看醫生時,也可以發現他平常樹立威嚴之際,完全的和家人缺乏溝通,大嫂甚至不知道他的一些瑣事,究竟是因為他過於威嚴,以致於沒法子和家人溝通,或是因為他拙於和家人相處才將自己佯裝成為如此凶惡之人?!

      最後,他似乎是復原了,在美麗的紅、黃花朵中,清新的透露出整件事情的轉機,也在這時候,他離開了這個沒有他心中鴿子、下雪的世界。

大嫂(蕭芳芳)=>由一開始對要接公公到家中來住的反對,轉而最後自己去老人院中,將他接出來,這當中經歷了幾件事情,讓她比在公公正常之時,還能夠了解他,還要能夠從他身上找到安慰。戲的最後有一段對話,算是對一切做了總結,

(爸爸摘了兩朵花給蕭)
爸爸:「我跟你說一個祕密喔。」
蕭:「好啊,你說。」

爸爸:「在這個山裡,有很多漂亮的仙女。我等等要跟其中一個幽會,就在那邊的山頭。伸手指指遙遠的一座山)」

蕭:「哦?!那我今天晚上就不幫你等門囉。」
爸爸:「嗯,剛剛有沒有人送你花啊?!」
蕭:「有啊,有一個風度翩翩的人送我兩朵花o」

爸爸:「那你們要在哪邊幽會啊?!」
蕭:「那邊的山頭。(伸手指指另一個山頭)。」
爸爸:「去吧,我會幫你保守祕密的。」
     「其實喔,妳知道人生是怎麼一回事情嗎?! 人生....是很富有趣味的。」(走開)

我甚至懷疑,他究竟有沒有得過老年癡呆症?!
有時候不也是這樣,誰是清醒的?!誰又是糊塗的?!沒人說的準。
蕭除了家庭氣氛因為家裡多了一個老人僵化了之外,
在工作上,也面臨了難以突破的困境,就是後起之秀的逼近,
在這一層關卡上,後來算是突破了心結,
證實了她仍就是有用的,自我肯定。

在蕭接爸爸出老人院的時候,他們一起看過,
在爸爸走了之後,頂樓來了爸爸口中的鴿子,
而且,又出現夏雪.....。

> -------------------------------------------------------------------------- <

發信人: Audi.bbs@bbs.cse.ttit.edu.tw (翹課王子), 看板: movies
標  題: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入圍-女人四十
發信站: 大同秘密情人資訊站 (Sat Nov 30 03:05:22 1996)

 [電影內容簡介]

余芳芳(蕭芳芳)是一位年約四十歲的家庭主婦,有一兒子正讀預科課程,丈夫(羅家英)運輸署的考牌官,余芳芳她在一中資機構 任職以補家計。

她公公七十多歲,在婆婆喪禮過程中,他們才驚覺到老人是個「恍惚的人」,他完全不認得自己的兒子及趕回來奔喪的女兒,弄到笑話連篇。故事跟著敘述此後一年芳芳跟她公公的關係,怎樣從厭惡及無奈中努力解決問題,慢慢了解到人人都有年老的一天,所以子女有責任去照顧父母。

她也因此了解到香港人問題的嚴重性,每天她上班前,會把公公帶到日托老人中心,下班再接他回來,在那裡,她也感受其他老人與家庭分開的種種問題,不過很奇怪,雖然她自己也覺得公公很麻類,但見到別人對老人不尊重時會很慎怒。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家面對困難之後,更加團結,兒子也順利升上大學,最寶貴的是芳芳本身更了解了生命的意義,更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 -------------------------------------------------------------------------- <

作者: empty ( 松籟) 看板: movies
標題: Re: 轉:女人四十
時間: Sat Oct 12 03:03:25 1996

  這學期修精神科醫學﹐上到老年癡呆症的部份﹐老師特地選這部"女人四十"(Summer  Snow)﹐播放給全班觀看﹐之後﹐也有一番激烈的討論。

我們的討論﹐雖以癡呆症老人的照護為主﹐但這部電影中所呈現的許多主題﹐如﹕整個家庭所面臨的衝擊﹑男性與女性在此種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還有整個社會對癡呆老症人之不瞭解等等﹐也一直被同學提出來討論。

  片中由蕭芳芳飾演的大嫂﹐是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也是最值得讚許之處﹐相對於她丈夫老好人的角色﹐大嫂的喜怒哀樂形於色﹐好惡明顯﹐然而加諸於其身的一些中國傳統媳婦的責任與壓力﹐使得她必須有所犧牲﹐但是她也將能之昇華為個人情感的轉變與突破。

對於原本"極端大男人主義"的公公﹐她能在其發病後﹐取得他完全的信認﹐勝過其親生女﹐ 其實也是她真實情感所得到的回饋。

(關於首次去看醫生時﹐醫生所詢問的一些問題﹐如早上吃什麼?坐什麼車來等﹐為了看其短期記憶喪失之情形﹐而問幾歲結婚?以前從是什麼行業?是為了測其長期記憶﹐因為癡呆症老人會有立即記憶及近期記憶衰退﹐而長期記憶卻可能一點兒也沒問題﹐像他還能記得餐館的那隻小狗。

所以醫生不要大嫂替他回答﹐而要她在背後點頭搖頭﹐她不是不知道公公的一些鎖事﹐而是公公的回答使其不知該搖頭或點頭﹐而有爆笑的轉圈情形出現)

  他是真的得了老年癡呆症﹐有時清醒有時糊塗也是症狀之一。在劇情之後﹐安排他忽然清醒﹐還能認得自己的女兒了﹐ 讓大嫂與他有一段談話之後﹐才去世﹐可以讓大嫂對於這樣的付出有一個受肯定的收場。

我們班最感動的一幕﹐是大嫂和他先生走在泥路上時的一段對話:
   "你幹嘛專挑這泥路走??"
   "不這樣﹐妳怎肯讓我一直扶這妳呢??"
我想﹐無論她是多麼堅忍﹐老公與兒子對他的支持﹐是很大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