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短篇影評集中文-2

發信人: jesu.bbs@cia.hinet.net (無聊...),    看板: movie
標  題: 【電影觀後感】少林足球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Thu Nov 22 19:29:13 2001)

周星馳的電影大多給人搞笑、無厘頭的印象,從我國中開始,幾乎他每部片子我都看過(稱的上是忠實影迷)。所以對他那逗人發笑的特質,我應該認識得頗深。

只是,同樣的笑點賣了太多而無內涵支持的話,
是很難延續其生命。

從食神開始,慢慢可以發現周星馳想要轉變的心願與決心。
不再是毫無目的地搞笑,反倒想從某些特定主題來探究人生的真
正意義。以食神為例,男主角領悟到「心」才是食真實的涵義。

當然,少林足球也不例外。

男主角阿星是個收垃圾的游民,住的是人家大樓頂樓的加蓋屋,
附近還有通風孔轟轟地吵個不停。身上穿的是髒兮兮的T恤與
半長褲,以及一雙已經露出腳指的運動鞋。
這種形象很讓令人不給予無限同情,
似乎他的世界裡不可能掀起波瀾,注定卑微一生。

然而當他興致勃勃對路過的鋒哥(吳孟達飾)講述他的理想時,
他那閃耀的眼眸與鋒哥頹喪的落魄樣,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
當他踢出鋒哥因氣憤而丟棄的鋁罐,
我彷彿預見他堅持的理想終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理想這種東西非常容易掛在嘴邊,但若要實現,一番曲折坎坷
是可以想見的。所以阿星的眾師兄弟們,紛紛對他想把少林功夫
藉足球發揚光大一事嗤之以鼻。
嘲笑也好、動怒也罷,他的師兄弟們已經深陷現實的泥沼而
成為失去理想的一群了。
如此想來,阿星的單純反而值得羨慕,雖然眾人都認為他痴傻。
沒有理想,人生怎麼繼續呢?

電影終歸是美好的,阿星的師兄弟最後與他稱霸足球界,
得到冠軍,少林功夫也得以為眾人接受並且趨之若鶩。

這部電影除了打著周星馳的招牌外,還有個相當棒、相當新穎的
賣點,就是它各種誇張式的踢球動作,
結合動畫糅合成十分立體的效果。
雖然有些不可思議卻不叫人反感。

以滿分五顆星來看,我會給少林足球三顆半。

─────────────────────────────────────

作者: ffkkj.bbs@bbs.kimo.com.tw (女人與貓..*.<), 看板: movie
標題: 少林足球
時間: 奇摩大摩域 (Tue Sep  4 00:47:18 2001)

   如果說,每個年代都各有其獨領風騷的諧星代表,那麼九○年代香港的喜劇掌門人應該就非周星馳莫屬了!尤其在看過了這部創下香港影史票房賣座紀錄的《少林足球》之後,你真的不得不承認,能拍出這樣讓人通體舒暢的搞笑極品的人,還真的配稱之為「大師」、受眾人膜拜呢!

周星馳獨特的表演風格,應該是從1990年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就奠定下基礎,誇張、無厘頭的搞笑方式,有別於八○年代許冠文的市民喜劇和黃百鳴的開心系列情境喜劇,開創出「無厘頭」的喜劇新派別。

雖然觀眾的反應相當兩極,喜歡的奉之為新喜劇天神,影迷們還成立「星星幫」、「超級霹靂無敵無定向喪心病狂無厘頭周星馳電影會」等影迷俱樂部,共同宣揚星派搞笑文化;討厭的則斥之為低俗不入流的低級趣味,嗤之以鼻。

但不論如何,這種個人魅力至上、顛覆傳統敘事情境的新式周派喜劇,的確贏得了一般大眾的認同,至少從票房數字來看,周星馳的魅力是凡人無法檔的。

*足球+武俠=五千萬認同

《少林足球》基本上仍延續了周星馳作品常見的情節公式和特質,「默默無名的小人物受盡欺凌,後來一舉成名」,簡單、公式化的故事框架,填上怪招盡出、無奇不有的無厘頭笑料,劇情如何發展、人物的心理掙扎當然不是影片的重點,周星馳對現實和真實自我的調侃,對武俠風潮和李小龍的諧仿,以及對女性、性的戲弄與玩笑,才是周派喜劇的精華。

《少林足球》從一開始的片頭字幕,就已經點出了全片的搞笑精髓──地球、和尚頭和足球的三位一體宇宙笑觀,也巧妙地將影片既現代又武俠、既超脫現實又與大眾文化息息相關的概念隱含其中。

喜劇當然是大眾文化的產物,而《少林足球》的成功,除了周派魅力的再次發酵之外,更重要的其實在於周星馳對於大眾文化和流行性的掌握。首先,以香港最熱門的運動「足球」作為影片主題,未演出就已經先贏得了足球影迷的好奇,再加上「功夫」、「武俠」這個流行的熱潮,一加一的結果,於是成就了五千萬港幣的認同。

「太極功夫做饅頭、少林功夫踢足球」,透過傳統和現代兩個不同領域的結合,概念本身即已饒富趣味,在種種矛盾的並置和錯亂中,自然而然笑破觀眾肚皮,像是肥胖的水上飄、獨孤九劍出少林等笑料,人們笑,不單單只是因為笑話本身,更來自於這方面經驗和文化的養成,而像這樣的滿足,也絕對不是金凱瑞的喜劇所能給予的。

*窺探當代價值觀的窗口

此外,影片快速切換的鏡頭節奏,也再一次顯現出周派喜劇與傳統喜劇的不同,以八○年代的許冠文或黃百鳴喜劇為例,故事性的情境營造,以及伴隨敘事發展的情境錯誤,通常是最主要的趣味來源。

但是到了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不講邏輯敘事發展的鏡頭組合,影片主要以塊狀、笑點的方式構成,風格上更近乎漫畫的呈現,圖像性而非僅敘事的思考方式,也讓周星馳的影片深獲MTV文化孕育的新一代年輕觀眾的喜愛。

其實《少林足球》也提供了我們窺探當下社會價值觀的一個窗口,在這個資本主義掛帥的年代,一切都得向「錢」看齊,於是縱有滿身少林絕技,如果沒錢沒名,一樣會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中,一如周星馳那些懷才不遇的師兄弟;

黃金右腳的貪財與復仇,說穿了也都是為了名利,這樣的邏輯發展到極至,便出現了「少林正宗」和「時代廣場」兩相疊映的經典鏡頭,古時號令天下的少林寺,到了現代則成了香港最大的購物廣場,這種資本主義下消費至上的思考邏輯,也就不言而喻了。

寫到這裡,我又不禁感傷起來,想想台灣,好像從許不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足以反映本土文化的喜劇了,每個文化都應該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笑話,但我們的喜劇在哪裡呢?或許只有期待「鐵師玉玲瓏」的電影版吧!

﹏﹏﹏﹏﹏﹏﹏﹏﹏﹏﹏﹏﹏﹏﹏﹏﹏﹏﹏﹏

【影視隨心談】尋找九十年代的台灣電影     文.游惠貞

這是一則尋「影」啟事:有誰知道哪裡可以找到九十年代台灣電影的錄影帶、DVD或VCD?除了李安的電影仍隨處可見外,其他台灣導演的作品,究竟何處可尋?有請知者速速與我聯絡:janeyu2001@seed,net,tw

近日來因為帶一個讀書會的緣故,需要看大量九十年代的台灣電影,忽然感受到事態嚴重;想要做個總論式的討論,發覺好多電影雖然距今只有幾年之遠,大部分人卻都看不全,無法參與討論!而不論是我自己想找影帶來溫故知新,或者想請聽者先看片子做功課,都有找不到錄影帶的困境!

很多九十年代的台灣電影上映時都只有一、兩週的映演期,過後即使出了錄影帶,往往也因為借租率不敵好萊塢電影,很快便被影帶租借店束之高閣,不久又被整批洗掉……有些影片甚至連錄影帶都沒出!

電影學者盧非易在「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一書中,對九十年代的台灣電影有一句怵目驚心的描述:「九0年以後,(台灣)電影的大蕭條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我們就這樣落到今天的境地;想看台灣電影的人根本找不到片源,必須自求多福,到處尋覓碩果僅存的破舊影帶。「商業電影」一辭用在這些電影身上,實已成為一種嘲弄。

許多導演對此現象雖然焦慮,但因為版權不在自己手上,也莫可奈何;少數新公司和自任影片發行的導演雖然有心,但有效的流通新管道仍在建立中……在此之前,哪裡有九十年代台灣電影的錄影帶,請知道的人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