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 girls in the wrong story

發信人: shaman.bbs@ptt.csie.ntu.edu.tw (女子有行), 看板: movies
標  題: Right girls in the wrong story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Sun Aug 15 23:14:16 1999)

Right girls in the wrong story

    聲稱是三段式電影,但不妨拆開當作三部短片來看;三位年輕導演用影像描繪出的惡女圖像,溫耀庭的《板凳天后》、林靖傑的《猜手槍》、詹穎郁的《阿狗阿貓》,讓人等了足足一年才上映,很想知道這些惡女從文字故事化為影像之後的遭遇,很希望不要讓一星期匆促下片的國片一般景況重演。

  《板凳天后》

    本來是一個有關偷窺的故事,一個很想演戲的女演員莉莉,發現自己的住處被對樓的陌生人影偷窺,她在拍片現場是那種表演過火而遭到斥責或奚落的天兵,譬如演一個中槍倒地的路人卻賣力抽搐太多下捨不得死去。

    發現偷窺者像發現屬於自己的新舞臺,可以將「扮演」延續到生活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扮演出手闊綽的名媛偷高級服飾、扮演交通女警臨檢路人,現在甚至可以扮演兇殺案受害人愚弄陌生的偷窺人。

    不愉快的被窺經驗,在故事裡卻反由女人掌握主導權,決定自我扮演角色,決定給予他人何種觀感。照理說,這女生應該很夠看,夠「惡」,但范瑞君的演出卻欠缺說服力,或說整個片子的鋪陳,沒有做出適當節奏和營造有趣的點,我只看到一個演戲誇張不合宜的女主角(戲裡戲外都是),其哭其笑其性格其忽然興起買兩條金魚,都讓我看不出所以。

  《猜手槍》

    一個很會使用衛生棉的女生,想要往高處去看天空、看雲,想要一直睡、一直睡、一直睡,以便不用看到下雨倉皇的台北街頭、囉唆討厭的老師、凌亂不堪收拾的現實生活。她用三不五時嗑幾顆藥丸來達成逃避。

    推薦的理由:

一,電影的場景很有趣,塔城街舊鐵路局的八角形廁所,環河南路和平西路口的環形公寓,都是看起來很頹廢的地方,有眼睛一亮的加分效果。

二,角色的塑造是有趣的。很少看到以青少女為主體的國片,看看這女生在警察局怎麼對付自命老鳥的資深警員。雖然導演是男的,可是他很會用衛生棉。阿彩偷了一毛二的槍搞的他焦頭爛額之後,還寄一張「有槍很屌啊」的照片挑釁,這種安排不錯。

三,進步獎。相較於數年前,金穗獎得獎短片《荒野之狼》裡頭那個抱著杏花等公車的高中女生(極其平面總是在做笨事),這個阿彩有趣多了,她是三段中我覺得比較有「惡」到的女生。

    雖然此文以推薦惡女列傳第二段為目的,居心可疑,但整體看來,我覺得《猜手槍》確是故事說的最完整也最流暢的一部。蔡燦得的表現不錯(雖然我覺得她還是太可愛了一點),出人意料;更出人意料的是,經過剪接之後張智堯的一毛二看起來也不錯。總之是不錯看的,鼓吹別人去看不會感到心虛。

  《阿狗阿貓》

    和片名一樣,不知所云的電影。有點令人生氣,雖然沒什麼道理的,但看了之前在台灣的作品《台北亂馬1∕2》和《完全失蹤》(前者是很短的紀錄影帶,拍一個跟亂馬一樣會忽男忽女的美麗少年;後者是一個頗完整的劇情影帶,女同志的故事),再看到現在這個「音樂愛情故事」,不由叫人失望。

    個人的感覺是:想在劇本中偷渡同性戀的東西,但做的糟,反而使看的人產生反感。我不知道導演想偷渡什麼?其偷渡和暗示有什麼樣的意義?只覺得那些暗示都非常隱諱:

    兩個女生每日騎機車相載、在沙發上玩狀似親密的點穴遊戲、鍾漢良(印象中對同志不算友善的歌手?)飾演的角色寫信(而且不知何故用英文打字機寫信)給在香港的一個名喚「阿良」的朋友……這些暗示淡淡穿插在淡淡的故事中,沒有辦法讓人產生好的感覺。

    可能我無法體會「音樂愛情故事」這樣的表現方式,因此對第三段口沒遮攔,不耐,也對第三段與前兩段的格格不入感到不解。

    思考這三段故事為什麼不宜被稱做一部電影?其製作環境和十幾年前為了快速培養導演而生的三段式四段式台灣新電影相比?比較三個年輕短片導演交出的35釐米成績單…,當是行好心作善事阻止又一部國片粗糙地上檔一星期下片…,這些,應該都是去看《惡女列傳》的好理由吧?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