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omtomtom@bbs.ee.ntu.edu.tw (l_fox), 看板: movie
標題: 電影《我叫阿銘啦》特映會
時間: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Tue Jul 24 17:22:16 2001)
第15屆瑞士弗瑞堡(Fribourg)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天主教人道關懷獎
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
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
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入圍第19屆溫哥華影展龍虎獎競賽
入圍第23屆法國克蕾泰依(Creteil)女性影展影競賽類
第十屆布里斯班影展
第28屆比利時法蘭德斯(Flanders-Ghent)影展
新聞局輔導金短片補助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
directed by Singing Chen 陳芯宜
片名:我叫阿銘啦 Bundled A Different Way to See the World…
心裡最柔軟的部分突然被觸動了
故事的開始,我們看到一位流浪多年的老遊民阿銘、因為工殤而流落街頭賣唱的勇伯、還有一位得過百萬文學獎但同樣遊走城市邊緣的少年仔。
有了這些人,你可能以為這又是國內年輕導演慣有的「關懷弱勢族群」的電影,但看著看著,心裡最柔軟的部分突然被觸動了—所有的人都一樣,不論你是誰、現在在作什麼,都同樣有過年輕時的夢、讓你難以相處又難以捨棄的家人、還有想要逃離這個現實的念頭—這部電影講的東西是這麼簡單、卻是跟每一個個人心底深處在意或逃避的事情連在一起。
最老的新人演員
飾演電影裡的男主角「阿銘」的顏木村老先生,也因本片入圍去年金馬獎的《最佳新人》。顏老先生本身就是遊民的身份,往往讓觀眾驚喜並讓媒體眼睛為之一亮,紛紛想進一步獲知關於顏老先生如何會由一個雙重邊緣人(年紀大加上遊民的身份)成為一部電影演員,還是這部電影只是紀錄片式地拍攝他平時的一舉一動?
當你看過片中「阿銘」有些瘋癲卻幽默開朗的表現,你不得不佩服顏老先生的表演天份以及陳芯宜導演引導演員的能力,而顏老先生在拍片期間,不厭其煩應導演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拍攝同一場景的認真態度,讓人無法說他只是個應角色需要而剛好型對所以找來上場的應景演員。
永不停歇的音樂創作人
在片中飾演「勇伯」的張羽偉,也是去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主題曲》的得獎者,因片中自彈自唱的歌曲《認命》而獲獎。這首以月琴彈奏的歌曲《認命》,古樸直接地訴說著人生宿命的旋律,不同於一般訴諸悲情或煽動式的電影配樂,在隨該片入圍溫哥華影展「龍虎獎」競賽單元時,即獲得當地觀眾及影評不小的迴響。
沒有觀眾的掌聲或唱片公司的強力包裝,張羽偉只是因為喜歡音樂,二十年來像吃飯刷牙睡覺地持續作著音樂創作。就如同他在金馬獎領講台上說的︰「我還會再做二十年!」。
天公有在疼的片子
這部片子在拍攝最初期,導演陳芯宜以「短片」的名義跟新聞局申請的補助金85萬新台幣,因為想自己第一次拍片,應該沒有能力拍太長。
結果這部16mm的片子,拍成78分鐘的劇情片,跟著其他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一同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這是金馬獎有史以來第一次收了16mm的片子進這個單元。
拍成長片之後的負債,又剛好因接下來台北電影節的《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的獎金給補的差不多了。
而年初那一趟,分別去法國和瑞士參展的拷貝費用,又給在瑞士得到的兩個獎項的獎金給剛好打平。
這樣的好運,是導演陳芯宜及相關工作人員無法想像的。當初這些人只是想好好拍一部電影,沒有太多的強烈的議題想對社會控訴,或者如同一般印象裡的獨立製片導演開口閉口喊窮—在「窮是一定的」觀念下,這一路下來一次次的化險為夷,讓人只能相信台灣一句俗諺:「天公疼憨人」吧。
難得好看的國片
你可以說國內的電影不僅拍攝內容一向深澀、在後端行銷上也缺乏專業人才。我們就不拿這部片子拿了多少國內外得獎項,因為得獎片常常很難看!
我們只說目前為止看過《我叫阿銘啦》的國內影評人或媒體,都不敢相信這一部初次完成的獨立製片。而這部得到《瑞士弗瑞堡(Fribourg)影展評審團特別獎》﹙評審團大獎是楊德昌的《一一》﹚,在幾次國外影展的播放現場讓觀眾於影片結束後滯留1小時以上,就為了繼續和導演陳芯宜討論片中故事的後續發展,以及關切著片中演員目前生活狀態--
我們只能在這裡很誠心地向觀眾推薦︰「趕快去看《我叫阿銘啦》,難得有一部這麼好看的國片,拍的好簡單、又動人,跟我們的生活好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