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張國榮

作者: willhunting (四月的如風往事) 看板: tv
標題: 紀念張國榮
時間: Wed Apr  2 01:43:16 2003

    我曾經想過好多次要為張國榮來寫點通盤的評論這樣的文章,然而這些年來一方面是熱情漸減,一方面或許千頭萬緒總難下筆,於是一直沒有去為我最欣賞的演員,歌手作這樣的評論。然而發生在我下筆時這一天晚上的事,實在是太讓我驚訝,也太噓欷,聽著音響裡過去那熟悉的歌聲,我知道我也只有現在能為自己的感受作一個註腳。

    到了這裡,我還不知道我會怎麼樣來完成這樣一篇文章,我也許無意訴諸太多感性,我只希望自己不要讓這個值得欣賞和尊敬的藝人就此在記憶中淡去。

    第一次對張國榮有印象是他在1993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的出席,他那時留著長髮,蓄著大鬍子,搭在他那過於俊秀的臉龐卻不顯突兀。

那個時候是他剛剛拍完霸王別姬,正在對兩年前的退休決定在作反悔觀望時期。但其實那個時候我對他的印象也就是香港明星,事實上遠不若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劉德華周星馳來得有印象。

直到國一的寒假,我亂租了很多香港電影來看,我刻意選了很多大堆頭的卡司來,就在不斷地在港式笑謔中,我意外發現了一部電影,阿飛正傳。這部電影的影象風格非常特殊,甚至劇情也完全讓你說不上來,但是看完之後的我,雖然覺得甚難明白,卻不覺得無聊,甚至我完全被張國榮的演技給迷住了,第一次,我體會到了一個角色可以帶來的滿足和想像空間。

之後,為了多了解這部電影,我開始查了很多資料,去翻書,去找相關人員的電影,原來,這部電影正是王家衛1990年的作品,也是他一舉成名打進國際市場的生平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
1988年的 "旺角卡門")。

張國榮演的旭仔,瀟灑不羈,叛逆偏執,在和潘迪華,張曼玉,劉嘉玲的周旋之中,只見張國榮的眼神和動作是多麼地傳神和纖細,同時他表現的自溺自戀和孤傲又是恰如其分的,在一片夏威夷音樂和南洋雨林的背景印象中,母題 "沒有腳的鳥"和次母題 "永遠不安定的人心和無可奈何的時間"是王家衛和杜可風張叔平第一次帶給觀眾的讚嘆和驚喜, "阿飛正傳"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香港電影,也是我認為王家衛最好的電影。

在那之後,我成為了張國榮的影迷,我開始不斷地找他的電影來看,就這樣,一部接一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資料,在我的國中歲月裡,除了Michael Jordan,最讓我著迷的就是電影。

"倩女幽幽寧生怨"

    英雄本色或許是他最早嶄露頭角的一部戲,然而這部戲塑造出來的是小馬哥,張國榮此時的演技仍嫌稚嫩,一方面角色的受限也讓他發揮餘地不大。

很快地隔年的徐克的倩女幽魂立刻讓他揚名立萬也扶成正位,這部如今看來在技術上頗為可笑的電影,卻仍不失那在衛視電影台廣告中, "寸寸青絲愁華年"的幽怨低迴。於是,寧采臣成為了1980年代大家共同的電影印象和角色記憶,張國榮更是配合著主題曲的演唱達到自己在影歌雙面的高峰。

"胭脂宛如當年紅"

    在張國榮第一次宣布退休前, 關錦鵬執導的 "胭脂扣"是我認為除了阿飛正傳之外張國榮最好的戲。關錦鵬是最擅長刻劃女性心理的導演,或許這和他的同性戀身分有關,在之前的作品由張艾嘉,張曼玉和斯琴高娃合演的 "人在紐約"大獲好評之後,他找了梅豔芳和張國榮來描寫另一種的女人心,一種低迴的,幽怨的,綿長的情感描寫。

除了梅豔芳的獲獎無數,更難忘記的是張國榮的十二少,這在當時的張國榮來說,是另一次突破和驚人的表現,那種舊時代的貴氣,那種反而帶著俗氣的風雅的,任性而有些不知人間事的民初少爺,張國榮演來絲絲入扣,他呈現了一種略帶脂粉味的氣質,和那脫俗的貴氣。

"阿飛正傳的終章"

    剛剛以一部 "旺角卡門"蹶起的王家衛終於得到了老闆鄧光榮的贊助,以大成本找來了如日中天的張國榮,劉德華,還有張學友,劉嘉玲,張曼玉,梁朝偉,和老演員潘迪華演出自己的經典之作 "阿飛正傳"。

這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仍因著大卡司成為了1991年台灣國片電影票房的第十名。但在各個影展上卻是獲獎連連,這部味道讀特氛圍迷人的電影中,首次讓我們看到杜可風在色調選擇上的手法變化和跟攝影運鏡方式,也讓王家衛沒有劇情的編導方式第一次讓人一頭霧水。

阿飛正傳更在東京影展,亞太影展,法國南特影展履獲大獎,更讓張國榮第一次得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可惜在台灣金馬獎的競逐中,呼聲最高的張國榮還是輸給了同樣演出精湛的郎雄爺爺以另一部經典 "推手"獲獎。

這部戲當年留下太多的讚賞與驚豔,尤其是梁朝偉那讓人遐思的最後一幕,更是讓人不明所以。很多年後,鄧光榮才說這部戲本來是該有續集的,但隨著物換星移,王家衛本人又忙於更多戲的製作,大家就這麼淡忘。

直到2000年的花樣年華王家衛像是開玩笑的有意無意把"花"片和 "阿飛正傳"作了個有趣的小連接,但是花樣年華真的能看作阿飛正傳的續集嗎?王家衛沒有回答,我也不認為會是,但是,當年那個經典名句 "沒有腳的鳥",我心目中的香港的詹姆斯狄恩,張國榮已停下了腳步,再也不會為這句話多作註解或說明。?

"假虞姬,真入戲"

    1991年的告別演唱會上,一曲 "風再起時"讓多少歌迷淚灑當場,但無獨有偶地,他先Michael Jordan一步演出退休再復出的戲碼,在和周星馳合作了賀歲片"家有喜事"之後,他正式接下了徐楓和陳凱歌商議許久的,李碧華原著的 "霸王別姬"。

參與這齣戲的主要演員都是大陸硬底子演員,在和張豐毅,葛優,鞏俐的對戲中,張國榮展現了完美無比的演技,隨著這部戲在坎城的大紅大紫,也引起了兩岸三地影迷的注意。張國榮演的程蝶衣,那生在男兒身的嬌娥心,成為了我最不可忘記的角色印象之一,雖然和 "阿飛正傳"中的旭仔比起來少了一些迷人和頹廢美,卻更多了震撼性和動人處。

瑪丹娜看了這部戲都不禁說張國榮演起女人來真是太迷人,那是她永遠也不會有的風韻和神采。正如戲中段小樓對蝶衣的質疑 "你這戲可真是要入魔才成生哪!",張國榮演的同性戀是這麼逼真,這麼地發自內心,儘管前些年他和毛舜筠,何超瓊的緋聞才落幕,更多人已經直接懷疑起他的性向,雖然在1997年當他的性向幾已毋庸置疑時,他仍在關錦鵬的紀錄片 "男生女相"中委婉地承認了自己的同志身分。

    在這部戲之後,王家衛在沉寂三年後找了更多大牌遠赴陜西榆林開拍了另一名作 "東邪西毒",這部當初在台灣被金庸迷批評得體無完膚的電影,卻在威尼斯影展中大放異彩,更讓張國榮以本片和梁朝偉以王大導同年另一部經典 "重慶森林"同時在金馬獎金像獎中競逐最佳男主角。

然而這部戲由於演員太多,儘管林青霞,張國榮,張學友等都有很好的發揮,卻因戲分而顯得薄弱,最後當然不如王家衛的另類實驗性大作 "重慶森林"來得更容易讓人聚焦。

但是張國榮等於復出,於是陳可辛找上了他,和袁詠儀演出的 "金枝玉葉"成為了熱門電影,一曲 "追"更是成為影迷樂迷的感動經驗,雖然在演技上這部戲稍欠佳作,但以正在轉型的香港電影浪潮中,無異是90年代中期描述都會生活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也許很多人感動於黃磊在 "人間四月天"的深情演出,卻很少人發現他很早就在張國榮的 "新夜半歌聲"中有著吃重的演出,張國榮的深情演出頗獲好評,甚至是他親自參與的配樂編寫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於是就在陳凱歌找他演出 "風月"的期間,他的復出專輯終於發行了。

這張專輯收錄的是他自阿飛正傳以來的電影歌曲,全部由他自己演唱,這張專輯一直是我認為國語唱片製作得最細緻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

    雖然在 "新上海灘"中,和劉德華形成了完美的俊男搭檔,但劇情上的難有新意並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而風月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失望作品,但很快地,和王家衛最後的一次合作, "春光乍洩"再次將張國榮和梁朝偉兩個人都推到另一個高峰。

張國榮這個同性戀角色演得狂放乾脆,毫不扭捏,但反而因他本身的性向而讓人認為理所當然,於是在金馬獎上,他再次將獎座讓給梁朝偉,正如他在1988年就說過的, "我這個人,和獎是比較無緣的"。加上後來的 "鎗王"和上屆的他的最後遺作 "異度空間",他總共在金馬獎男主角入圍五次全部失意而歸。

    之後他的電影越來越走向小品形式,也開始嘗試更多以前沒有試過的角色類型,雖然因著他的成熟洗練而有著不錯的表現,但也再難達到過去那些經典中的,令人難忘的螢幕形象,隨著我的熱情逐漸退去,不知什麼時候起,我並不會把他的演出一部部細細品味,只在偶爾開著電視發現是他的電影時會停下看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也曾對 "星月童話"或另一部小品 "戀戰沖繩"看個大概,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些都不會是好作品,更難說是電影藝術的良好呈現。

    但是, "倩女幽魂"中那個俊美翩然的寧采臣,"阿飛正傳"中叛世背情的旭仔, "霸王別姬"中多情纖細的程蝶衣, "東邪西毒"中世故練達的歐陽鋒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也最深刻的電影印象,在我之後的電影經驗裡,即便是勞勃迪尼洛或達斯汀霍夫曼,姜文,陳寶國等也只能是等量齊觀而已。

真沒想到,四十六歲的他,在經歷了這麼多的人生路,會以這樣的方法結束一切,記得曾經有影評戲謔過,導演們都喜歡讓張國榮死。

一直覺得張國榮除了神秘性格之外,似乎還帶著一點悲劇色彩,或許是角色使然,或許是他的非常作風及性向,但在今晚的新聞畫面前,在這電腦螢幕前,在我的音響裡,我有的只是過去的回憶和經典對白,音樂。

作為一個影迷,歌迷,張國榮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只是如今這一切在此嘎然而止,這太讓人大嘆命運,也不禁再質疑他為何如此的入戲,然而這個疑問只會像是他習慣的王家衛作風,永遠不會有解答,只能留給我們無限的永遠的想像。

                             謹以此獻給我心中永遠的螢幕偶像-張國榮。
                                                     2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