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民

作者  Film.bbs@bala.mis.ccu.edu.tw (中正電影社),    看板  movie
標題  [電影社]國片影展~~<超級大國民>
時間  BalaBBS (Fri Dec 13 02:41:43 2002)

             ★ 超級大國民 ★
   導演 : 萬仁   主演: 林揚、蘇明明、邢 峰
   第32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配樂」

 劇情簡介:

     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因為開讀書會被捕入獄許久而後被放出的老人,一直惦記著在當時死亡的好友,而一心想找尋該友的墳墓,在多番打探的同時,他也一一浮現出過往的回憶和今日社會的對照,同時又要面對女兒對於他當年時勢所逼之下拋棄她們母女的不諒解 ……。

    最後他終於在一處山上找到好友的墳,完成祭拜的心願,卻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導演-萬仁 作品

  1983  兒子的大玩偶第三段「蘋果的滋味」-
      The Sandwich Man(esisode:The Taste Of Apples)
  1984  油麻菜籽-Ah-Fei
  1985  超級市民-Super Citizen
  1987  惜別海岸-Farewell To The Channel

  1991  胭脂-The Story Of TaipeiWomen
  1996  超級大國民-Super Citizen Ko
  1999  超級公民-Connection By Fate

> -------------------------------------------------------------------------- <

作者  lovechang.bbs@whshs.twbbs.org (雪山白鳳凰)看板  movie
標題  超級大國民金馬影帝林揚病逝
時間  Sun Dec 31 21:40:20 2006

以「超級大國民」獲得金馬獎影帝的資深台語男演員林揚,十二月二十八日因心臟衰竭病逝於台南成大醫院,享年七十五歲。告別式二OO七年一月二日上午七時三十分在台南殯儀館舉行。

林揚生於一九三二年,年輕時期即參加台語劇團,在全台灣巡迴演出,之後陸續演出閩南語電視劇「心事誰人知」、「雪中蓮」等。一九九六年,導演萬仁籌拍攝「超級大國民」,故事敘述一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在多年牢獄生涯之後,拖著病弱身體,執意尋找舊日難友的葬身之地,只因想親自向他上香贖罪。

本片是林揚第一次和萬仁合作的電影,同時也是林揚首度在電影裡挑大樑。他認真投入,傳神地刻劃出角色在歷經政治及人性壓迫後的抑鬱和滄桑;片中的他一路上腳步顛簸,口中喃喃自語,神情木然,直到片尾在竹林裡難友墓碑前,點起熒熒燭火後放聲痛哭,刻骨銘心的哀痛在哭聲中奔瀉,令觀眾動容。

林揚的這場哭戲,被視為「男人的眼淚」的經典畫面之一,多年之後演藝圈依然津津樂道。

可惜的是,林揚在電影殺青後不久中風,不能行走,無法言語。當年的金馬獎男主角獎項,兩個「老男人」角色競爭激烈,最後林揚險勝「女人四十」中難纏的公公喬洪,成為一九九六年的金馬獎影帝。然而已臥病在床的林揚無法親自上台領獎,對大半生投注演藝工作的他而言非常遺憾。

隔年,金馬獎主辦單位特意安排萬仁推著坐輪椅的林揚上台接受表揚,略補他的缺憾。但在那次上台之後,林揚也就淡出舞台,纏綿病榻,「超級大國民」竟成為他最後的作品。

林揚臥病的十年間,起先由太太照料,沒想到幾年之後太太反而先過世。萬仁經常探望林揚,也常鼓舞他趕快復元再拍戲。但林揚病後落寞失意,不敵病魔侵擾,終未再回到演藝圈。

林揚的一兒一女全心安養父親至最後一刻,本來打算低調處理後事,不驚動台北的故舊親友,只在台南辦理告別式。但日前兒女在林揚靈前擲筊時,卻感知父親仍想向昔日老友表達告別之意,才致電萬仁告知父親的公祭日期。

12/31/2006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三十一日電)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31/n1574630.htm

> -------------------------------------------------------------------------- <

霧散之後:《超級大國民》的修復與再現
                                                                ——專訪導演萬仁、演員柯一正

萬仁一九九五年的作品《超級大國民》內容刻劃白色恐怖受難者一趟時空與心靈之旅。被判無期徒刑、坐了十六年牢的許毅生出獄多年,仍因心中深埋對遭到處以極刑獄友的愧疚而自我封閉。為了尋得朋友的荒墳送上遲來的道歉,他踏上自我救贖的旅程。旅程中,他不僅對白色恐怖年代的歷史創痕進行復刻,也讓解嚴後台灣的社會情貌與城市地景,在昔日的記憶上進行複寫。

柯一正在《超級大國民》中,便是飾演枉死的那位獄友,也就是被加諸「二條一」──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的罪名,遭處以死刑的思想犯陳桑。二○一五年,《超級大國民》由國家電影中心修復完畢。電影的修復,彷彿也象徵著為該段歷史又一次撥開昏晦的雲霧。本期當中,我們特別邀請萬仁導演與柯一正,跟我們聊聊該片與該段歷史記憶的修復。

還原膠卷本色 再現故事情緒

一九八○年代,萬仁導演曾參與疾呼搶救早期台語片膠卷,不料,十年前竟發現自己存放於中影片庫的《超級大國民》也開始出現劣化、發霉等問題。事態緊急,導演趕忙將影片移往台北沖印暫存,再送到國家電影中心的樹林典藏中心做恆溫恆濕保存。這讓導演驚訝膠卷的保存不當,也意識到保存與修復的迫切性。

然而,由於該片沒有正式發行DVD,市面上流通的光碟和VHS版本畫質都極差,修復看光的過程失去參照對象,難度大幅提高。萬仁導演找來攝影師沈瑞源,一起參與數位看光。然而,第一次調光出來的版本卻失了電影原樣,影像過於正常、色調太為飽和,不是萬仁導演記憶中該有的樣貌。

萬導指出,該部電影重要的氛圍營造,一則來自「音樂」,其二便是來自整部片的影像「調子」。《超級大國民》原片的調子,是整體色系偏藍而渲染開來的憂鬱哀傷,以及回憶畫面特出處理的「淡彩」效果(原來彩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所營造出的懷舊情緒。

萬導指出,當初拍攝完成後為追求畫面的這個「調子」,礙於台灣技術限制還追加了預算,將底片送往日本後製,進行反覆的「翻底」作業——將膠卷的可能性逼到極限的繁複程序——才達到心目中理想的效果。而數位影像其實無法直接套用看光得到的數據,來還原當年《超級大國民》對膠卷所進行各種幽微、複合且不可逆的化學作用,而這比導演一年前修復《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來得困難許多。但是,數位修復局部調光的作法,卻或許又能幫助影片創造可能性,更逼近導演當時所想。

萬仁導演說,他認為所謂的修復,還是要盡全力還原與追索當時「原創」時的「原貌」。因此,萬導找來當時的剪接廖桑(廖慶松)和調光師陳美緞,參照著導演手上唯一較好的Betacam素材,一個一個鏡頭微調,一點一點召喚回影像當時的色彩,讓那些泛著憂鬱哀傷的救贖旅程,讓那些淡彩沉緬的回憶片段,那些閃現沉痛的黑白記憶,都能熨貼著故事的情緒,再現它們的本色。

回顧衝撞體制的來時路

柯一正指出當初參與《超級大國民》演出最辛苦的一個鏡頭,是拍攝馬場町行刑一幕。當時他手上了銬,還必須演出因槍擊衝力頹然倒地的情節,在萬導堅持之下,拍了二十一個鏡頭才滿意,結果最後一次改換左肩倒下時岔了氣、受了傷。柯導提及,當年他並不明白為何萬導要從事如此政治化的創作,但是,到了自己開始關心社會議題、介入政治活動後,他便明白:這些歷史需要有人記錄,否則便將很快被遺忘。

柯一正說,他自己受到非為一己之私所驅策、敢於衝撞的年輕人感召,「因他們的行動而自我解放,原來不敢做的事情都敢了。」而現在年輕人多半不知道「二條一」,所謂的思想犯,是指但凡在腦中動念就等同於犯下罪行。他認為太陽花世代更應該來見證《超級大國民》時代的荒謬,更重要的,或許是辨明自己的來時路,讓每一次站上街頭,都知道自己其實是站在曾經戰鬥過的前人的肩頭之上。

最後,談到電影修復與再公開放映《超級大國民》對萬仁導演而言的意義,萬導認為是再度透過戲劇藝術,讓白色恐怖的這段歷史,呈現出並不單一的心路歷程。不只關於受害者身心的折磨苦痛,也關心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多重關係,這層層關係中所夾藏的綿密傷痛,以及未了待結的深刻救贖。

誠如片頭字卡中的文字:「霧散了,景物終於清晰,但是為什麼都含著眼淚。」即使含著淚,我們仍得選擇回顧而非遺忘,我們必然得正對並修復記憶,始能達成真實的救贖。

《超級大國民》數位修復版將在七月十日於台北電影節首映,敬請期待。

          
《國影本事》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出版 2016年七月
http://www.tfi.org.tw/showpress.asp?TPC_I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