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 Jerry Maguire\"" ,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浮生(Floating Life)
發信站: DCI HiNet (Mon Jun 9 23:51:25 1997)
> 房子為標題來分隔,無論是有形的無形的房子。我想是藉此表現出人不斷地追求完美居所的過程與不同面貌,十分切合影片所想表達的主題。
是「家」對中國人的意義。
> 一篇篇分散的敘事,加上刻意風格化的影象,可感覺出導演很急切地想要將香港移民各種不同的心境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要講的東西太多了,整部電影就顯得有點冗長了。分段敘事也造成結構有點散,整體性不足。
我反而覺得,分散的敘事,在抽絲剝繭中,將故事中的複雜度徐徐帶出,而不同的分段敘事,最重要的是展現每個人的「觀點」,所以當最後凶惡的二姊,道出她的苦衷時,才令人寬容與動容。
反之,我覺得羅卓瑤愈來愈會精鍊巧妙地 鋪排更複雜的戲劇敘事線,而不流於【喜福會】的冗長,或如前作【愛在他鄉的季節】的虎頭蛇尾。
從已經很棒的【秋月】,到更見成熟自如的成績,我覺得她是很有進步的!
若說張力的話,兒子在沙灘上對 兩個弟弟的告誡,大女兒床上的自言流淚,母親跪拜祭 祖的高潮,都讓人無比感動。
對不起,我反而覺得這些演員(有的是職業的,有的是非職業的)的整體演出,是繼前年的【女人四十】以來,難得精彩的整體表演水 平,(特別是演媽媽的李鳳聲)。
我不認為拍移民的電影一定要哭哭啼啼拍文化的衝突與困境(很多華裔作品都是),何況【愛】片裡她已拍了一些,可能對羅卓瑤來說,屬於「人」的部份,尤其是「中國人」的部份。
所謂 的「浮生」(Floating Life)── 與人倫、根性的傳統的部份,是她這次所關注的,不然,那強烈的象徵的「家」(房子)的意象所為何來 呢?更別說片尾小女孩的那段話了。
【浮生】的張力與精采來自屬於「中國人」的問題,不完全是「移民」的問題。
sorry,【浮生】是我認為去年最好的華語電影,so.....................
也至此讓我更肯定羅卓瑤的進步與游刃有餘的導演功力。
我認為她拍的不是移民的悲哀,是中國人共同的問題,
屬於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一代與一代間的問題,是責任與自我交戰的問題。
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切身面臨的,無論是上代或下一代,皆心有戚戚焉。她拍了出來。反過來看,這麼多人物與不同的立場,她都巧妙的刻化 ,並相互觀照,算是困難而非常成功的。
家的問題,看似最刻板無聊的通俗劇,但能拍得這麼有味,居然是一個在澳洲生活的導演拍的,比起來,李安的【推手】過於刻板化而無更為細膩多樣化的觀點陳述,(並不代表我覺得【推】片很差)我甯取羅卓瑤的犀利與複雜。
> -------------------------------------------------------------------------- <
發信人: yzliou@csie.nctu.edu.tw (Alfred),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浮生(Floating Life)
發信站: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ue Jun 10 03:03:01 1997)
> 是「家」對中國人的意義。
ok...我想你說的沒錯
雖然房子在電影中許多的時候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罷了
但最終還是想找到一個能稱之為"家"的地方
> 而不流於【喜福會】的冗長,或如前作【愛在他鄉的季節】的虎頭蛇尾。從已經很棒的【秋月】,到更見成熟自如的成績,我覺得她是很有進步的!
我沒看過羅卓瑤以前的東西,純粹就這一部來看。
也許她有進步,真的比大部份的導演都好多了。
但就我習慣的西洋電影風格來看,還不夠好。
若說張力的話,我想我可能沒有你那麼的感動吧!
這應該是個人感受的不同。
> 對不起,我反而覺得這些演員(有的是職業的,有的是非職業的)的整體演出,是繼前年的【女人四十】以來,難得精彩的整體表演水平,
女人四十演員是真的很好....:)
> 我不認為拍移民的電影一定要哭哭啼啼拍文化的衝突與困境(很多華裔作品都是),何況【愛】片裡她已拍了一些,
我也沒說移民電影一定要怎麼拍,我只是說這部沒有這樣拍而己。其實不拍文化的衝突和困境我也覺得滿好的
> 我認為她拍的不是移民的悲哀,是中國人共同的問題,屬於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一代與一代間的問題,是責任與自我交戰的問題。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切身面臨的,無論是上代或下一代,皆心有戚戚焉。
所以說你認為本片是以移民為背景,但主要的議題在於傳統和現代的衝突?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個人是不太同意這論點的。
二女兒在異鄉努力地想找一個安全的居所
大女兒掙扎於身份認同的問題
大兒子沈迷於末世的香港
父母不斷地回想著在大陸的老家
這些不是傳統和現代的衝突 而是香港人找不到真正屬於
自己的家所產生的種種不安和無耐的情感
你提到的對家族的責任,對於人倫、根性的傳統是影片的重點沒錯 但這些是說明當香港人對於民族、國家找不到認同時,家族的聯繫才是最後的依歸 我認為本片的移民色彩還是很重的
移民現像可解為對自身的國家、民族、環境的認同問題 廣義的來看,若說是中國人共同的問題也是可以的... 不只是香港,台灣甚至是大陸..... 都可以來思考這些問題。
> 比起來,李安的【推手】過於刻板化而無更為細膩多樣化的觀點陳述,(並不代表我覺得【推】片很差)我甯取羅卓瑤的犀利與複雜。
我覺得李安和羅卓瑤的主要差異在於,對於影片情感投注的程度.... 我看過李安的許多片子,我認為他在導演手法上掌握的比較清楚 也就是說李安很清楚地知道他要用什麼樣的手法,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手法 而羅卓瑤在本片手法上野心比較大,變化比較多,但是達到的效果打了些折扣
不過因為羅卓瑤投注了較多的情感,所以<浮生>比任何一部李安的片子都來的動人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 -------------------------------------------------------------------------- <
發信人: "\" Jerry Maguire\"" ,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浮生(Floating Life)
發信站: DCI HiNet (Tue Jun 10 14:22:29 1997)
> 所以說你認為本片是以移民為背景,但主要的議題在於傳統和現代的衝突?
我的意思沒這麼絕對,只是意思是說,把層次往上提高,可能甚至連移民的問題在中國人來說都隱含傳統與現代的掙扎!
大女兒擺脫不了傳統孝道倫理的包袱;
二女兒用生活的現實面磨去了那層;
大兒子在現代自由放縱的個人主義下,
被中國人脫不掉的血肉親情召喚,
最小的兒子心中啊能只有 泡妞了。
爸媽更是只有反求祖宗保祐,落葉歸根的思念,卻還要服膺兒女的美意。我想,由這層面來看,不只香港,台灣的很多家庭亦都有這樣的問 題。即使台北與台東間,就可能存在了........
當然,as you say,香港的問題浮現地更明顯,移民更是一個直接的引火線。只是我身處台灣看電影,看到羅卓瑤所 擦出的火花,不只單單放在香港產生意義,而是中國人都 有的共鳴。
> 不過因為羅卓瑤投注了較多的情感,所以<浮生>比任何一部李安的片子都來的動人
我認為,是基本處理態度與訓練的不同。
李安擅長的是好萊塢擅長的三幕劇、通俗劇的手法,
敘事簡單化、煽情主義,趨向圓滿及閉合的結果,
就是傳統類型電影的方式;
而羅用的是較寫實主義的拍法,光看許多非職業演員,
非單一、簡單化的敘事與純粹說故事的類型方式,
應是不同體系。
你所謂的「西片」手法,主 要還是指好萊塢的類型電影。
若看法國新浪潮的導演, 或歐陸的導演,
甚或北美的其他 導演(如 艾騰伊格言、庫柏力克),
電影就不一定要工整的說故事了。
李安厲害的 就是台灣導演不會的類型電影──這是他的成功處,
所以他可以在美國游刃有餘,大受歡迎。
這 不代 表所有導演都要這樣拍電影才表示他清楚自己的手法,
不然王家衛、蔡明亮、侯孝賢不更是奇怪了嗎?
這是我的看法,可以再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