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ec.bbs@bbs.mgt.ncu.edu.tw (大鍋炒), 看板: movie
標題: 淺談周星馳
時間: 中大資管龍貓資訊天地 (Sun Jan 27 10:55:22 2002)
每次"超級影迷沙龍"聚會,有兩個演員總是拿來被"批判"的,一個是金.凱利(JIM CARREY),一個是周星馳。要命的是這兩個演員我都十分熱愛,於是每論至這兩人時,我總是默不作聲,生怕自己說出喜歡周星馳的影片而被"超級影迷"們認為是俗人。
終於,我忍受不住他們對周星馳的一再誤解,決心暴露我庸俗的內心和膚淺的本質,為周星馳"平反"。
在影迷會上說完我將以周星馳為港產片專題後,心中不住地數落自己:太沖動,何苦呢?寫這種專論文章不僅辛苦而且會將"庸人本色"全面呈現。
手頭的資料少得可憐,只有94-97年的幾十本不連號的《電影雙周刊》,剪報中也鮮有他的資料;INTERNET中只有不少他的照片,文字資料幾乎為零;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尋寶樣的在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找到的碩果僅存的一本周星馳專著,由YULANDA所著,台灣萬盛出版有限公司九三年版的《細說周星馳》一書,通篇文章匯載的是從各大小報刊上選湊下來的"周星馳小秘史",對著這一寫作前準備成果,我實在不知該大笑三聲還是小哭片刻。
喪氣之余,突然發現以我及周圍影友所接觸到的資料來看,似乎還沒有人詳細對周星馳的表演風格與影片內涵做過討論、分析,為了這"古今中外第一人"的頭銜,也值得沽名釣譽的我一試。
周星馳,上海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中學畢業後考入無線電視第十一期夜間訓練班,1983年結業成為無線藝員,同年被派任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做了四年。
1987年他被派演戲劇,他參演的第一個劇集是《生命之旅》,繼後他又主演了《他來自江湖》等劇,其中最得好評的是《蓋世豪俠》,在該劇中出現了他那獨特的表演風格。1988年他得到導演李修賢的賞識,出任《霹靂先鋒》男主角之一,獲台灣2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他那非邏輯性和帶有神經質的演技,開創了"無厘頭"文化,成為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一環,而他擔綱演出的電影更是屢破票房紀錄,九二年因主演《審死官》而獲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九六年因主演《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獲第一屆"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詳見第411期《電影雙周刊》)
對於周星馳喜歡或討厭的朋友都無法回避一個事實:他是九十年代香港電影代表人物,這一點從票房數字可見一斑:從九0年至九六年,周星馳的近四十部影片共創造了十億港幣的票房,這個數字僅是香港本地票房,還未包括賣埠所得收入。
以香港這個商業片遍地的電影王國來說,周星馳無疑是票房保証。究其票房成功原因,大多數人會認為周星馳的影片大多為喜劇片,而他的"無厘頭"式的表演風格受歡迎,因此他的影片就賣座。錯!
周星馳的影片成功因素要從港產片的基本特征談起。港產片由於必須要無時不刻地考慮到商業利益,因此往往犧牲了其藝術價值。可以這樣說,港產片都是商業片。(千萬不要在我面前提起所謂的"藝術片導演"王家衛,他的作品只能說是帶有藝術氣息的商業片。)港產片不僅要考慮到本地票房,還要考慮到賣埠。
由於賣埠因素,港產片擁有了"武打"與"搞笑"這兩個永恆的主題,最值得港產片驕傲的當然是李小龍先生,因此在許多類型不一的港產片中(如警匪片、文藝片),都會莫名其妙地加上一段武打,搞得老外看完港片後以為香港人人都能"打"。
港片除了"隨時開打"的特征外,另一特征是"隨地搞笑"。全世界大概只有香港這個地方稱喜劇片為搞笑片。幾乎每部影片中(無論正劇、悲劇)都有一、二個人物專門負責生產笑料。"武打"與"搞笑"是港產片賣座的兩大保証,雖然這兩者毒害了許多港產片,如《中南海保鏢》中的一些武打泛濫和不適時宜的搞笑破壞了影片的整體風格,但無可否認觀眾對這兩大保証仍然相信與認同。
縱觀周星馳的近四十部影片,絕大多數是喜劇片,有一些夾雜著功夫片的成份,因此他的影片總有一個比較理想的票房。除了上述兩大"法寶"外,周星馳的影片還有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另類"風格隱藏其中,是帶有強烈"後現代商業片特征"的。
一.周星馳的影片特征
周星馳在90年以前的作品中演的大多是一些小角色,雖然《霹靂先鋒》讓他拿了金馬獎,但他在片中仍未有搶眼的演出。在89年的《龍在天涯》中,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到拍時裝動作片的李連傑身上;在張徹先生重出江湖的《義膽群英》中,周星馳被身邊一大群明星淹沒。直到90年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周星馳才算選正題材。
這部以迷戀漫畫的少年誤打誤撞入黑社會,經歷生死之劫後退出江湖為主要情節的"後江湖片",是周星馳風格形成的重要轉折點。影片中的幾大特征,在周星馳以後的作品中都有似曾相識的出現。
1.人物特征:小人。小人指的是小人物,雖有許多平凡人身上的閃光點,如本性善良,但也有大量庸俗的惡習,如好色,不負責任,無清晰的道德標準。
《一本漫畫闖天涯》中主人公原是一位愛看漫畫的侍應生,因無意中救下黑幫老大而躋身黑社會,於是他可以泡原來他不敢泡的女歌星,去他原來沒錢去的夜總會;對於黑社會的販毒"事業",他則"貴在參與"。這些特征,在《鹿鼎記》中發揮到了極至。
2.劇情特征:小人得志。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搞笑,這些小人都能戰勝對手,甚至贏得愛情。原來一切屈辱與辛酸,在大結局時都會化為成功的喜悅。
《一本漫畫闖天涯》結局雖然主人公退出江湖,但影片以大段情節描寫黑社會的風光和兄弟友情,其效果就是強調入黑社會後的主人公"一步登天"之態。影片主人公"一步登天"往往不是通過努力而得的。"賭聖"系列片中主人公成功的因素是他有"特異功能","新精武門"中主人公則有力大無比的右拳。
3.個體戶特征。這也是與80年代香港喜劇片有最大區別的一個特征。80年代港產喜劇片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群體合作。從許冠傑、麥嘉的票房巔峰作品"最佳拍檔"系列,都是講究主人公們群策群力或鬥氣冤家,分工明確,搞笑規范(大多數是你一言,我一語)。
有人也許會說成龍的"警察故事"是孤膽英雄作品,但請千萬不要忘記我們討論的是喜劇片而不是警匪片或武打片,況且成大哥的《飛龍猛將》、《快餐車》也是"群戲"。
周星馳開創的九十年代喜劇片則全是"個人表演"了。雖說有吳孟達這位"一流甘草"做輔,但主人公面對阻礙解決問題時無須靠"綠葉"幫助,自己就可以"搞定",達叔最多是一個好色、貪財的"無良"三叔,在一旁為主人公打氣,甚至制造一些小麻煩。
4.喜劇特征:反諷。周星馳喜劇片最大的特征是反諷,包括對政治、文化、社會習俗、傳統人文甚至友誼愛情的挖苦與嘲弄,帶有強烈的發泄氣氛。
如被廣泛引起國內影評人爭議的《唐伯虎點秋香》總對江南"四大才子"的描述就是將人們長期以來心目中風流英俊、才華橫溢的四大才子刻畫成好色庸俗的市井之徒。尤其是陳百祥扮演的祝枝山,不僅有喜歡"人妖"的嗜好,而且屢屢成為唐伯虎的麻煩。(這個角色其實是個年輕一點的達叔)。
反諷特征中與八0年代港產喜劇片最大不同之處是主人公開始自我反諷。八0年代的港產片中當然也有自我反諷的成份,但往往是一些配角擔任反諷。八0年代中後期出現的一批反映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片(《大丈夫日記》、《最佳損友》等)
雖然情節設計上總是將主人公推向麻煩的深淵,試圖將他玩殘,但內在表現的是他能以妙計(即"橋段")挽回敗勢。對觀眾而言,他們看到的是主人公的智慧,對主人公產生的是一種欽佩心理。
周星馳的影片則正好相反,情節設計完全是為了嘲笑挖苦主人公而設置的。再以《唐伯虎點秋香》為例,女主角秋香出場時根本沒有傳統概念上的"艷驚四座"的風採,周星馳伴演的唐伯虎初見她時並不以為她很美麗,直到秋香身邊出現了一群不堪入目的"醜女"時,唐伯虎實在忍受不了"醜女"之醜後,方知秋香這個"矮子中的高個矮子"的美麗。
以上四個特征基本可以概括周星馳九0年至九四年上半年以前的作品風貌,由於他影片的這些特征與香港民眾在這段時期內的情緒與需求有相關、相通之處,加上周星馳影片的商業元素異常豐富(他的許多作品是與"商業片王"王晶合作的),從此,周星馳便成為了票房新寵,屢破票房紀錄。
九0年的《賭聖》成為他開拓東南亞市場的重要作品,而九一年的《逃學威龍》則使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偶像。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警探為幫上司查失槍而入學做臥底,最後大破槍械集團的故事,從題材來看十分討巧,既有警匪片風格,又有青春片風格,當然還有喜劇成份。
導演陳嘉上與周星馳都認為這只是一部警匪片,但從本質上看,這部影片是以警匪片為外包裝的反青春片。一個成人再次入學,他擁有警察的身手與成人的思維方式,可以做一些學生不敢為的事:與教師吵架甚至和教師談戀愛,從來不做作業等。
當周星馳在片中學校大樓平台上一腳踢飛流氓學生嘴上的煙頭,慢條斯理地離開,口中還念叨著:"沒前途!"時,他無疑成為了另一個學生們爭相拜敬的大哥,只不過他不是黑社會。這樣的影片當然是學生捧場買票的首選,九一年的暑期檔,《逃學威龍》橫掃香江。
一九九二年是香港電影發展至巔峰的一年,票房捷報頻傳,佳片不斷湧現。
這年中成龍有《警察故事第三集》推出,程小東與徐克推出了新派武俠片巔峰作《笑傲江湖二之東方不敗》,劉鎮偉、樑家輝推出了《92黑玫瑰對黑玫瑰》,徐克、李連杰推出了《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關錦鵬與張曼玉合作的《阮玲玉》......
周星馳則以"全壘打"姿態出現,春節檔的《家有喜事》、復活節檔的《逃學威龍2》,暑期檔的《審死官》、《鹿鼎記》,以及聖誕檔的《武狀元蘇乞兒》全部成為賣座片,九二年可稱得上"周星馳年"。
九三年起,港產片受到西片(主要是好萊塢)的強有力挑戰,再加上自身水準下降,電影市場十分低迷。但周星馳影片依然成績不差。究其原因,周星馳影片除了擁有影片的商業賣點及觀眾認同外,他的影片主要特色還是在於表演:周星馳的"無厘頭"表演。
二.我一見你就笑
"無厘頭"究竟是什麼意思?向幾位廣東人討教後的答案是:"無厘頭"即是莫名其妙的意思。"無厘頭"表演則可理解為演的莫名其妙。若僅以為周星馳的表演風格止於此的話,實在太小看他了。
由於從《國產凌凌漆》開始,周星馳正式參與了導演工作並將風格有大幅度的轉變,因此這裡討論周星馳的風格主要分為九0-九四和九四-九七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著重談表演,後一個部分著重談編、導工作。
周星馳的表演風格主要是所謂的"無厘頭"表演,這也是他區別於其他喜劇演員的一個重要標志。香港的喜劇電影有著優良的傳統,在喜劇表演上有成就者亦有許多,周星馳與前輩們的差異在於他的表演更具有"非喜劇性"。
以前港片的喜劇表演是一種純喜劇式的表演,即擺明了要搞笑,因此常常會有許多令人不快的
"硬滑稽",這種現象甚至在喜劇泰鬥許冠文先生身上亦有發生,如《搶錢夫妻》。而周星馳的表演則更不象是喜劇表演,他往往會摻雜許多其它類型片如正劇、悲劇的表演風格,將其打亂重組產生新的喜劇效果。
如《破壞之王》中周星馳與吳孟達下戰書一段戲:兩人殺氣騰騰地到體育中心企圖與林國斌決一死戰,進門後F叔看見一個熟識的小姐,便將殺氣一收,馬上與她搭訕,調笑幾句後發現周星馳神色有異,便不作聲。周星馳緊鎖眉頭,苦口婆心、悔恨不已地說:我們是來下決戰書的,本來殺氣很重,這樣一來搞到殺氣盡散。
這場戲周星馳處理時語調低沉緩慢,似怨似恨,完全是正劇表演,但從場面上看卻非常惹笑。這種非喜劇化的表演可以說是"無厘頭"表演的精華所在。(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周星馳一再聲明《逃學威龍》、《武狀元蘇乞兒》是劇情片,而不是搞笑片,但觀眾卻邊看邊笑。)
嚴格上講,周星馳九0-九一時期的作品表演十分粗糙,演技根本無從談起。這一時期,周星馳的表演處於了"硬無厘頭"期。
所謂"硬無厘頭"期指的是周星馳的表演中有值得讚賞的表演風格,但風格並未凸現,同時夾雜著一些雜質。《一本漫畫闖天涯》中周星馳給成奎安做智力題一段明顯有他在無線電視台主持兒童節目時的影子。
而《望夫成龍》、《小偷阿星》等片亦是"不及格"。《師兄撞鬼》中"英雄救美"段落初步顯出顛覆性演出的本色。片中,周星馳半推半就地被人推至幾個流氓與女主角面前,稍帶羞澀,無可奈何地對流氓說:"唉呀,你們放手了啦。"這個處理可算是有史以來最失敗的"英雄救美"了。
《賭聖》是他表演風格開始正式轉型的作品,許多片斷處理可稱經典,如周星馳初次與秦沛見面時,入場的慢鏡頭(明顯以《賭神》形象處理為母體),在周星馳走入大堂內已切回正常放映速度,而他仍然以人為的走路放慢速度來延緩剛才電影的慢鏡頭,(以顛覆"賭聖"為母體)。
這兩者結合得非常恰當,既有喜劇效果,又有暗示"賭聖"絕非"賭神"之用。如周星馳在片中台詞所言:要有自己的風格。從此以後,他真正進入了"軟無厘頭"時期。
所謂"軟無厘頭"期指的是周星馳已經擺脫了"無厘頭"表演的框架,開始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法、不自然的形式來表演。即雖然表面看來周星馳演出仍有夸張、無稽的"無厘頭"特色,但這些看似"無厘頭"的表演全部來自於"有厘頭"的設計與構思。
《賭俠Ⅱ之上海灘賭聖》中片末周星馳與法國賭神豪賭一段便是這種"有厘頭"的出色體現。當時周星馳自持有特異功能,第一局即全買,敵方的另一特異功能高手大軍看見這一情景後說:"怎麼又來這一套?"周星馳一臉無賴地對著鏡頭說:"幹嘛,我不就是這一套嗎?"
周星馳第一局即全買的情節出現於《賭聖"一片大結局中,而大軍則出現在《賭俠》(《賭聖》與《賭神》的續集)一片大結局中,作為系列片,他理應不知"賭聖"中的情節,而他在影片中說出的"怎麼又來這一套"的對白其實是觀眾立場上的台詞,而周星馳的回答顯然也是針對銀幕下的觀眾的。
這一設計貌似無意,實則經過幕後的仔細算計,足以體現周星馳無厘頭式的有厘頭風格。九一至九四年間,可拿來討論的作品很多,但既然周星馳因《審死官》獲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那就以此為討論范本一一展開吧。
《審死官》是令人難忘的作品,導演是杜琪峰,動作指導程小東,演員方面還有吳孟達、梅艷芳、吳家麗。影片主要講述清朝民間"古代律師"宋士傑(周星馳扮演)為民伸冤告倒貪官的故事。這是一部重拍片,故事情節已為人所知,當然應在笑料設計與表演上下功夫。
其中宋士傑與何縣令初次上公堂一段可列入喜劇表演范本。周星馳與吳孟達兩人各懷鬼胎出場(宋因老婆被何在公堂上罰掌嘴而重出江湖,何則根本不願受理此案),相視大笑,親熱作狀,然後何突然發難,宋從容應答。兩人唇槍舌劍,宋以口才迫使何受理此案結束。周星馳在公堂上下奔跑,口中妙語連珠,夸張之處並不過火,充分控制了整場戲的局面,顯示出一個優秀喜劇演員的高超演技。
類似於這樣的場面,在《審死官》中俯首皆是。又如宋士傑因不願出山而在睡夢中被換上女人衣服,塗脂抹粉,家僕叫醒他後,他的所有言語動作都是夸張的女人味,這種開玩笑開得很徹底的舉動,實在是"表演服從於劇情"一語十分精彩的"無厘頭"式的注解。周星馳的表演風格為香港喜劇片帶來了一股潮流。
縱觀九十年代香港喜劇片,許多影片中的表演帶有明顯的抄襲周星馳的傾向,大到天皇巨星劉德華,在《機BOY小子之真假威龍》中,小到雷宇揚在《俠聖》中,都有著周星馳表演的影子存在,而這些表演往往並未領會"無厘頭"的精華,演來生硬與苦澀。最令人失望的當屬樑朝偉先生的《正牌韋小寶奉旨溝女》,搞笑手法老矣。
三.百變星君
許多人看周星馳的影片只講究"好笑不好笑",這未免太小看他了。周星馳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往往會對影片的內容、風格提出許多意見,特別是笑料部分,因此在片場他常有"笑料指導"的綽號。九四年的《國產凌凌漆》一片中,他的名字正式出現在導演欄內,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以後的周星馳影片看作"周星馳作品"。
95年的《西遊記》上下集雖然由劉鎮偉執導,但其中可以看出周星馳風格的變化。分成上下集拍並不完全是因為想賺多一倍錢,實在是由於上、下集風格根本是南轅北轍的,上集是喜劇,下集卻是悲劇。
在下集中,觀眾無法看到一個固有的周星馳,搞笑工作全部交給了羅家英,自己則演一個一心專注於隔世情緣中無法自拔,在影片最後終於割舍人間情感,走上取經之路的全新概念的孫悟空。這部影片有幾個非常有趣的變化,是周星馳過去影片中沒有的。
其一情感危機。周星馳過去的影片中是沒有愛情的,雖然有追女仔情節,但那是為了搞笑,愛情是速食與無味的。但《西遊記》下集中的愛情卻是沉痛、沉重的。
周星馳的角色也從純粹的好色轉為了深情,凡胎之身的主人公為救情人,毅然告別塵世,帶上金圈,恢復孫悟空的法力,但卻永不能與情人相戀。當片末周星馳扮演的孫悟空肩上扛著金箍棒,手中不停地吃著香蕉,以我們熟悉的他一貫玩世不恭的步伐走在西行之路上時,我們都無法一笑,這種搞笑步法無異於苦中作樂。
這一特色其實可以追溯至九二年的《審死官》。《審死官》中的宋士傑是個有家室的人,並且沒有行為不良的紀錄,甚至意圖。
九六年的《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周星馳則更為保守地成為一個"好丈夫",逛妓院是因為工作需要,執行任務而不得不為之。《食神》中首次亮相的食神是個飛揚拔扈的人物,完全可以安排他縱情聲色的場面,但竟也避過不談,直接入戲,安排他與"容貌醜陋"的廟街女攤主相愛。
其二.笑料轉移。周星馳在影片中根本放棄了搞笑,笑料主要集中於唐僧等其他角色上,周星馳則專演"情聖"。《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張達明與羅家英搞笑,《食神》中谷德昭與莫文蔚搞笑,周星馳則專心表現一些別的東西。
《西遊記》下集中盤絲大仙欲殺至尊寶時,影片突然定格,至尊寶畫外音響起:寶劍離他嚥喉最近時只有0.01公分,一柱香以後這個女人愛上了他。這是明顯以王家衛先生的《重慶森林》為玩笑對象的搞笑戲。雖然名為搞笑,但從影片內容及人物思維上看,這個手法與王家衛的手法都可圈可點。
《大內密探零零發》就更為有趣。片末靈靈發與妻子、岳父等人設計誘敵,在真相大白後皇帝頒發最佳表演獎,周星馳扮演的靈靈發以為自己會因在誘敵計中的出色表現而獲獎,但"最佳男主角"卻給了他岳父,而且由他妻子道出他的表演浮夸等弊病。這段明顯是對現實周星馳遭遇的反諷,在影片中嵌得恰到好處,自然合理。
其三.小人特征消失。周星馳過去影片中的"小人得志"的特征正在消失。《西遊記》中的至尊寶最後失去了愛情,《大內密探零零發》最後也只不過完成了個任務,《食神》則更為大膽,影片開始時周星馳已是個"小人得志"式的人物,貪財近利,令人生厭。後來由於谷德昭的出現使他淪落街頭,直至最後在"食神大賽"上,他雖廚藝高超但終未奪冠。
《食神》不是一部簡單的闡述"得而失,失而復得"的影片,它所探討的是"如何得,得又如何"。《食神》也不用於九四年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雖然兩者都有改邪歸正描寫,但《食神》更注重於剖析與反思人性。
這些特征的產生與周星馳參與影片制作不無關系。由最初的純表演性的"無厘頭"風格已漸漸轉向淡化"無厘頭"表演,個人化意識更強烈的整體表現。《食神》大結局中壞人已不由周星馳解決,而由神仙操辦。
很明顯,周星馳已經厭倦過去的經驗,想使自己的影片成為一種言之有物的產品。這種求新求變的意識,很有當年古龍大俠寫武俠小說時想求新求變的影子,絕對令人欽佩,這也是令我喜歡周星馳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星馳作品自九0年以來一直盛演不衰,經過這幾年的磨練,經歷過了成功與失敗,相信他心中對過去與現在自有一番分解,在九十年代剩下的幾年中,周星馳是否仍然會引導香港喜劇片發展的潮流呢,這從他風格變化中已經可以看出幾分端倪了。我們期待著他今年的新作早日問世,希望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狂喜。
"超級影迷沙龍"中看港片、喜歡港片的人很少,這其實是我寫周星馳的一個重要原因: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使他們及所有忽視港產片的人能對周星馳與港產片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但寫完以後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如此一廂情願。
寫完的文章就象毀諾的姑娘,是怎麼也追不回的。看著這些文字,我心中只是一片淒涼:恨自己錯過了一個絕好的題材。
周星馳實在是很難寫的,他的許多作品都可以單獨作專題討論,而我卻如蜻蜓點水般的一觸即收,未能深入談開,失敗。論點不夠清晰,失敗。例証不夠豐富,失敗。在令我厭惡的五月寫這樣一篇令我心動的文章則是失敗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