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acgod.bbs@cia.hinet.net (雙雄~~), 看板: movie
標 題: [轉錄]陳木勝《雙雄》化動感為情感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Fri Jun 13 09:26:44 2003)
記者致電探班 名導暢所欲言
隨著動作大片《雙雄》的關機,身為當今香港少壯派導演的代表之一陳木勝,在蟄伏了兩年之後再度浮出水面。昨日,記者撥通了他在香港公司的電話。在短短的15分鐘裏,陳木勝和他的《雙雄》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英雄電影早被拍過無數次,警匪片也不是什麼新類型,然而這部《雙雄》還是賦予了這些“俗套”不同尋常的意味——功夫、槍戰等大場面背後,漸次展開了一場對人性和情感的探討。
自古善惡無絕對 心中英雄為彼此
近年來,香港的警匪片也加入了對人物內心的關注,例如《無間道》中的善惡便不再赤裸裸地界限分明,而《雙雄》更是將這種功夫之外的“人心”又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對此,陳木勝自有一番見解:
“以前一說到動作片,都是打來打去,而動作片裏有情才會好看。所以,《雙雄》有一個新的角度,一切從深層次的、多方面的人心出發。”
影片中,警界英雄(鄭伊健飾)的內心對死去的女友念念不忘,為人冷酷只愛工作;偷盜鑽石的心理醫生(黎明飾)溫情脈脈,心裏卻充滿著對遠方妻子的愧疚。兩個有著英雄氣質的人從互相猜疑到惺惺相惜。
“黎明揭開了鄭伊健扮演的員警心裏的情感結,讓他變得溫暖,是他的英雄;而鄭伊健認同了情感,也即認同了黎明這個心理醫生,他們改變了彼此,成為彼此的英雄。”其實,這也正是片名《雙雄》的所指。
而陳木勝刻畫的這兩個英雄不是為家國為天下,不是為情為愛,而是兩個“互相之間的英雄”,“兩人互相認同對方是英雄,在他們成為對方的英雄的時候,也成了我們心中的英雄。”由此,片中的一切善惡之爭糾葛在一起,突破了以往動作警匪片的單純模式。
伊健冷熱切換好 黎明眼神殺死人
從開機到幾天前的殺青,《雙雄》拍攝了四十天。黎明與伊健從猜疑到惺惺相惜的關係,是片中最著力表現的部分,亦是最考驗兩人功力的地方。陳木勝對他們的表演十分滿意:
“伊健開始是個非常冷酷的人,後從黎明身上學到激情,這一冷一熱的轉換,鄭伊健完成得非常好。黎明是影帝,演技沒話說,片中他的眼神比對白還多,他最厲害的就是眼睛,魅力都在眼神裏,很像個心理高手。”
情感動作巧周旋 夢想還是藝術片
陳木勝的早期作品《天若有情》系列,靠“情”賺了不少眼淚。之後,他以拍攝《特警新人類》等純商業化的動作片為主,而從《雙雄》又開始回歸情感和內心。對此,他解釋:
“《特警新人類》之類的影片都是年輕人的故事,不用怎麼表現愛恨,年輕化加動作即可。而這幾年一直拍年輕人的故事,覺得應該換個角度和題材了,於是就搞了這個(《雙雄》)比較成熟的。”
其實,能將商業片賦予更深刻的內涵,正是陳木勝的過人之處。他表示自己很喜歡看《教父》、《盜亦有道》等好萊塢黑幫片,因為每部片的背後都有“深刻的東西”給你。而他正是吸收了這點,香港式的打殺之外也刻意想傳達出某種“意識”。具體到《雙雄》,便是“如何面對生命中的黑暗”,
“戲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都經歷著最黑暗的時刻,這種經驗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我想告訴觀眾,只要心裏堅持住,內心足夠強大,就可以戰勝生命中的黑暗。”
除了好萊塢的影響,陳木勝的淩厲風格還得益于出道時的“恩師”名導杜琪峰,他的一句“拍戲不是這麼簡單的”,至今仍記憶猶新。
目前,陳木勝視拍商業片為積累和鍛煉,他笑言:“拍沒有明星的藝術片,誰會看呢?沒有票房怎麼生存?”不過,他也同時透露希望今後能拍一部真正“自己的影片”,題材選擇是“小孩子的生活”。
《雙雄》之後,陳木勝的下一部片已開始籌拍,雖然需要保密,但他還是透露給了記者一點兒“內部消息”:這個故事是年輕人和成年人之間的故事,雖然還是一部商業片,但裏面依然會表達些“不一樣的東西”。
晨報記者 侯檸檸
動作高手 陳木勝
1983年,陳木勝開始擔任名導杜琪峰的助理導演。1990年,陳木勝在杜琪峰、王晶、林嶺東等人的策劃監製下,執導了自己的首部經典影片《天若有情》。之後,他受到徐克器重,執導了由其監製的武俠片《新仙鶴神針》,才氣畢現。
1995年的《旺角的天空》和1996年的《EU衝鋒隊之怒火街頭》的成功,使陳木勝迅速上位,成為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動作槍戰片導演之一。主要電影作品還包括《願望樹》、《我是誰》、《特警新人類Ⅰ、Ⅱ》等。
北京晨報網
網路責編:楊寧 網路編輯:孫正樑 華曉江 孫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