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

發信人: amazing.bbs@bbs.thu.edu.tw (我要簽月亮),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請問魯冰花
發信站: 東海大度山之戀 BBS 站 (Sat Jul 19 02:26:53 2003)

:   請問魯冰花這部電影,場景在哪裡?
:   我的印象好像是彰化縣秀水鄉,
:   但是剛剛從秀水鄉的相關網站上得知
:   秀水鄉鄉名的由來是因為那邊以前有臭水溝,
:   因此名為[秀水]  (就跟[永靖]是因為該地民亂多,
:   搞得政府很頭痛,希望能[永靖]一樣的命名方式)
:   跟電影的印象差很多呢! 故提此一問.

我不曉得答案    可是直覺反應不是秀水
而且都沒聽說過    秀水沒茶樹的吧-____________-
古阿明畫的畫不就常畫茶蟲

不過我googoe 了 it   在台灣北部山區水城鄉

相關網頁:http://lib.tngs.tn.edu.tw/fish/reports/rp-001a/messages/165.htm

一‧ 篇名:《魯冰花》研析-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二‧ 撰稿:楊晴安。吳雅錚。謝涵嵋。李筱羚。郭珍懿。
魏妙茹。陳芝安。鄭采芩。(一年十五班)

三‧ 基本資料:
A作品名稱《魯冰花》(1989,台)
B著作者 
導演:楊立國
編劇:吳念真
演員:李淑楨。王美雪。黃坤玄。于寒
c 出版項
a.一九八九/台灣/中國龍
b.片長 九十三分鐘

四‧前言:在導演的運鏡下,我們看到了台灣的故事。一齣美好而又令人心酸的故事。台灣情,不正是如此?總是夾雜著許多美麗與哀愁。有些平凡又珍貴的感動,有些現實又無力的落寞。幾乎所有的早期台灣故事、台灣文學,總會給我們悲哀的淡淡情懷,曾有日本作家以「可悲的台灣人」來形容這塊土地的人民。

現在的台灣,經濟起飛政治民主,多方的文化薈萃,有人大喊要走出悲情。悲情真的不值一提
嗎?那曾經代表了許多蕃薯仔的生活,也綿延出台灣的情,台灣的美麗與哀愁。台灣縱然不是一塊完美的土地,但都是我們生長的家。若能珍惜那個年代留下來的記憶,追溯那個時期的台灣風貌,相信能夠更了解我們生長的土地,也獲得許多新的觸發與省思。

五‧原著摘要:在台灣北部山區純樸平靜的水城鄉,鄉裡戶戶都是種茶人家。一個來自台北市的美術老師郭雲天,調至鄉裡的中山國小,認識了一個名叫古阿明的頑皮小孩。

古阿明是個有天份而富有創造力的孩子,貧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失去了樂觀,是郭雲天老師非常喜愛的學生。郭雲天老師的到來,新的觀念及作風,讓傳統的中山國小有了衝擊,也改變了古阿明的生活。

古阿明在郭雲天老師的指導下,現出不凡的繪畫天份,卻沒有得到校內其他老師的認同,沒有機會盡情發揮。最後,在現實的無奈下,郭雲天老師進而負氣離去,古阿明的樂觀也敗給了貧窮與失意,最後古阿明因為肝病去世,替故事留下了無限的惆悵與遺憾。

六‧ 正文
a富裕與貧窮的寫照
花所描寫的是六零年代的社會狀況,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富裕的農家人,人民的生活不像現在這樣繁榮,當時的有錢人、或者大地主,他們的生活情況跟一般的家庭實有天壤之別。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窮困一點的人日子根本苦不堪言。富者能擁有豪華的大宅院、廣大的庭園、小橋流水,更有美麗的花園,在物質生活上是如此的大肆鋪張。

在魯冰花這部電影裡,林志鴻同學的父親是當地的村長,在他請客設宴的那一幕,還有拜票競選活動中,都可看出其財力,而學校師長們,一副奉承巴結的嘴臉,極力的討好,對待學生也很不公平。

反觀貧苦的人家──簡陋的房子,不僅沒有精心設計的庭園景觀不說,取而代之的是飼養牲口的豬圈、雞籠等等。就像電影中古阿明他們家,每天想著、牽掛著的是如何找錢來買藥除茶蟲、買歐羅肥把豬餵肥,生病住了院,連吃個罐頭都是奢侈的。

喜愛畫畫的古阿明,用來著色的,永遠只有那幾枝短短的八色蠟筆,想吃泡泡糖,就算是別人吃過的,他都甘之如飴。因為貧窮所以他自哀自憐嗎?不,他依然快樂地過著貧窮的每一天。

這就是貧與富之間的差距啊!有錢人只要租地、貸款給別人,就可以坐收利息。而窮苦的人家付出了勞動,還是得不到生活的改善,即使有才能也得不到伸展,尤其是在古阿明生病住進了醫院,而父親還必須因為沒參與投票,而被逼迫償還債務,最後只好把未養大的小豬賣掉還債,也沒錢讓古阿明在醫院好好療養了。然而這是悲劇的開始,也是結束吧!

作者把富人的醜態描繪出來,也許這和原作者鍾肇政(註一)的生長背景有關,鍾肇政和所有的台灣人一樣,都是出生貧寒的農家。

        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富貴人家都是如此,但我們覺得作者的年代必定反映了一些不平的訴求,作者在作品裡強烈的為農民發出吶喊,是一種憐憫以及切身的述說。

b傳統與創新

1‧守舊老師的舊思想

每個孩子應該都是愛幻想,如片中那位可愛的古阿明,因為沒有人告訴他這世界應是如何,什麼事情的道理方法,和那些大家所公認的真理,所以他有很大的空間去思考、想像,用孩子的方式,去和這個世界互動。

但是片中的孩子,因為太習慣了大人教育給她們的行事,失去了應有的單純和稚氣,發自內心的童真之美。他們不應一開始就是這副樣子,應是被環境所塑造出來的,而為什麼環境會需要這樣制式,方規方矩的人呢?這樣的人如何變成了多數?是因為我們的大環境需要這些人嗎?

這樣的結果教育要負一部份的責任,像林志鴻這樣的學生他缺乏想像創造力,他不太有自己的想法,容易跟別人教他什麼他就跟著別人所教他的走,這樣的小孩通常不需要大人為他們太操心,也很好教,自然人見人愛。

        可古阿明就大大的不同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思考,不被別人所牽制,這樣的孩子在老師眼中常成「麻煩」,再聰明有才華的孩子,長久被壓抑之後也會變成那些一成不變的大人,正如那群自以為是的守舊老師。我想這是作者想說的東西。

教育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塑造出一堆一模一樣的模範生,是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快快樂樂的學習,能發展自己所有的潛能。六o年代的教育是如此,而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大家,也應該省思著個教育的課題。

我們羨慕著《窗邊的小荳荳》(註二)裡巴氏學園的開放式教育,讓學生擁有自己的一片快樂生活,目前的教育體制,正走向小班小校,也有許多注重學生自由發展的森林小學正在發展,希望未來更多的台灣孩子,能快快樂樂的學習,讓台灣的故事,不再有哀愁。

舊──似乎是我們自古流傳下來的事物,也是阻礙近代中國發展的主因。中國人已經在這樣的思考下活了兩千多年,它畢竟存在有一定的好處,然也不能全盤否定,像本片中古家的鄰人,在他爸爸中暑時,和阿明去世時的種種,鄰人對他們的關心一直存在,這就是我們的傳統:守望相助,且富含濃厚人情味。所以,舊,並非代表不好,要如何去蕪存菁,就要靠我們的智慧了。

2郭雲天老師的新作風

郭雲天出現,使古阿明的生活起了波瀾。古阿明原本是個愛畫圖的孩子,他的圖洋溢著活潑與想像力,這和畫風寫實、呆板的同班同學林志鴻截然不同,然而師長們捧林志鴻的畫,不將古阿明的作品當一回事。

郭雲天老師來了之後,和其他老師持不同的看法,他反而最欣賞古阿明的畫,不喜歡林志鴻的畫。

考試考最後一名,常被師長罵的古阿明,獲得郭老師的肯定,自然欣喜非凡。郭雲天帶給古阿明的,是更多的信心與快樂。因此古阿明得知自己未獲選參加美術比賽,才會異常的失望和不甘心,如果是以前,他或許不會說什麼,然而郭雲天對古阿明而言,是強而有力的支持者,郭在最後關頭竟不敵同事們的意見,支持者敗下陣,教古阿明怎不難過?

但郭雲天並不放棄,他拿古阿明的畫參加世界兒童畫比賽。金牌,不負郭雲天的眼光。

郭雲天一直堅持自己想法,所以自大都市調來偏僻的水城鄉但他仍一本初衷,認為兒童就該有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畫圖如果只要畫得像,那用照相機就可以了」「在林志鴻的畫裡看不到一絲一毫兒童所應有的幻想成分」比較來說,如果其他人為守舊派,則他是革新派〈後來林雪芬老師受到影響,亦為革新派一員〉

守舊人士認為,這樣畫就很像啊,而且很漂亮,清清處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很好嗎?革新人士說,這樣拘囿兒的發展空間,不行不行。革新,往往是進步的原動力。蔡倫造紙,取代竹簡衣帛、 國父提出民生主義,革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胡適和陳獨秀主張今日被廣泛使用的白話文、愛迪生發明電燈,照亮世界、網際網路為訊息流動帶來另一波革命。

然而所有革新都能得到共鳴嗎?前教育部部長吳京甫上任即提出一堆方案,但或許是官員本身的問題,或現行教育體制還無法適應進步得那麼快,有許多不了了之。郭雲天所面臨的,是相同的情形。

欲改變傳統觀念本非易事,當所有人都和他對立,更顯得他力量單薄。堅持理想的過程中,困難不斷,他無所畏地面對,他深知什麼才是他想要的、他得說的、他該堅持的,不在乎給人不好的印象。

郭雲天為何在後來選擇離開水城鄉?不只為了將古阿明的畫拿去參賽,也為了自己。滿懷失望、惆悵、無奈與不甘離去,除了林雪芬老師,沒有同事能體會他對美術教育的熱忱。口口聲聲稱他為專家的人,卻不尊重他,甚至每每奪詞推翻他說的話。郭雲天攜理想同來,但工作環境不容他的理想。他想改變點什麼,卻無能為力。

古阿明和一群同學玩耍時,撞倒迎面而來校長和郭雲天,校長喝斥:「幹什麼!通通站好!」古阿明卻指著郭雲天道:「校長,他是傻瓜耶!」於被校長命令中午到辦公室接受郭雲天的懲罰。當古阿明前去受罰,郭雲天只是附在他耳上悄聲說:「你知道我同學、老師、同事都叫我什麼?──鳥蛋?」

擔任演講比賽的評審時,他不想評這些全由老師們教導的腔調、手勢,竟然跑出去和外頭的孩子玩起一二三木頭人,也很守遊戲規則地輸了當鬼。

他能同孩子們打成一片,不睬「夫子的尊嚴」。他的想法、作風蠻新式的,這感覺和麻辣教師GTO裡的鬼塚英吉(註三)有點相似,都是關懷學生、和學生處的很好、個性直來直往的老師。

雖然已經民國八零年代末,仍有不少思想很古板、LKK的老師,但關懷學生的老師畢竟是多數的,不過多半尊師重道的觀念根深蒂固,能真和學生玩在一起者,少之又少。由於成長背景差異,出現各年齡不同的文化,而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力強,造成所謂代溝。

c‧親情之愛 

1‧ 家中的母親-茶妹

「阿妹仔,你老母已經無在,你就是家裡的阿母。」

在失去母親的阿明家中,茶妹是家中的支柱。一肩挑起所有的大小事。在阿明心中,茶妹的角色的確如同一位小媽媽。茶妹在劇中的角色,也細膩的勾勒出台灣女性的堅忍與刻苦,在爸爸出外之際,在阿明痛苦之際,茶妹就用一雙溫暖而有力的小手,扶持整個家庭,茶妹不僅是一位好姊姊,作者也將台灣母親的影子融入茶妹的靈魂。

母性,一份高貴而無私的情操。茶妹為了家務,犧牲了自己愛好的繪畫﹔  用功的她,也為了茶園裡難以消滅的茶蟲而放棄學業。她不出風頭,不自怨自艾,她用謙遜無私的奉獻與付出來愛著個家,在古阿明肝病去世後,茶妹在學校上台替父親發表感想,我看到的並不是一位淚眼婆
娑的女孩,我看到的是一位無畏無私的堅強女性。

我敬佩茶妹,敬佩所有早期偉大的台灣母親,永遠願意為了家庭而降低壓抑自己的理想,無怨無悔,她們並不軟弱,她們是支持家庭支持社會的力量,也許現在的母親也能在社會的各階層扮演各種重要的角色,但母親之愛是千古不變的。

魯冰花這部影片,不僅是一部描繪生活的影片,也是一部述說親情的劇作。正如歌詞所說「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這部片中,雖然沒有母親,但處處都說明了母親的愛,化作春泥更護茶的魯冰花,貫穿了全劇。而從茶妹的身上,更能清晰的找到,作者所歌頌的無私之愛。

d‧創新與制式-古阿明與林志鴻

他們的生長環境即有很大的不同,古阿明生長在貧苦人家,雖然調皮,但卻不失孩子純真的天性,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將自己內心的感覺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具有豐富的幻想成分和創造力,這點即是他最明顯不同於林志鴻的地方。

他們的不同,表現在畫上,即有很大的差異。古阿明在畫圖時,極盡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孩子內心的想法完完全全的表現在畫上,具有孩子最可貴的幻想成分和創造力,想到什麼就畫什麼,畫的是否像具體的事物並不重要,就像郭雲天老師所說的:「如果一切只要求像的話,只要用照相機就可以了,又何必畫圖呢?」而古阿明和林志鴻最大的差異即在於此。

也可能是家庭背景的關係,在此背景成長下的他,從小就是各位師長心中的乖寶寶、模範生,但也因為如此,他從小就被一切限制住了,被師長限制住了,更被自己限制住了,一切的行為表現,就像被一個固定的模式規定住了,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他的畫當然也是如此,沒有具體的事物即無法畫出。

在劇中,當郭雲天老師叫他們畫圖時,每個學生都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但他卻因為沒有題目而不知該畫什麼,就連畫教室也要把幾個人、幾張桌子數的很清楚才敢動手畫畫,雖然畫的像,但看起來呆板沒有新味,這是畫圖所忌諱的。

以前的野獸派畫家,不局限於外界的事物,只好憑空想像,靠自己的想像力來完成圖畫,而所完成的畫,常是沒有人能看懂,因他們所畫出來的,不是具體的事物,也或許這樣東西並不存在,畢竟這是他們所表達出的內心想法,但這樣的畫,極盡的表現出對內心世界的幻想成分。但後來卻被許多寫實派的畫家批評,說他們不切實際,沉醉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沒有實際的作為。

而那些寫實派畫家所表現出的畫,就像林志鴻一樣,雖然非常地像,就像從同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但其中缺乏想像力及創造力,只是像的話,那又有什麼用呢?

但生長在如此環境下的他,並非完全失去了同年孩子所具有的本質,他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具發揮自我想像力的可貴精神。

e‧本文的特殊象徵

1蠟筆

蠟筆是不限制的奔放,片頭時,古阿明將家中的狗化成了鮮紅。

其實呢,古錐是一隻黑色的雜種狗,但在夕陽的映照下而呈現紅紅的形象。蠟筆,是阿明無盡無垠的世界。

而當古阿明、林志鴻等人上美術班第一堂課時,林志鴻"又"換了一盒新的蠟筆,這對貧窮的古阿明來說,是多麼地不可思議啊!因為貧窮的古阿明不但沒有新蠟筆,甚至連他要畫畫用的都只是從扁扁的上衣口袋中取出短短小小的蠟筆,相對於林志鴻的不當一回事,古阿明真是貧乏啊!在這裡,蠟筆象徵的是財富,是貧窮的古阿明最缺乏的東西!

郭雲天老師曾送古阿明一盒新的蠟筆,那是郭雲天老師辛辛苦苦騎乘腳踏車,流了好多汗才買到的,而當郭雲天老師喘著氣將新蠟筆送給古阿明時,古阿明仍舊是一臉的不敢相信,一直撫摸著新蠟筆,好像新蠟筆會飛走似的。在這兒,蠟筆意味的是郭雲天老師的關懷,是郭雲天老師的肯定!

最後,古阿明從自己最信任的郭雲天老師垂頭喪氣、滿懷歉意的眼神中知道自己又再一次地沒當選美術比賽代表,雖然自己嘴裡說著沒關係、不在意,也強忍住臉上的異樣,但心中的不滿絕望實在無法平息,到最後只好以丟蠟筆來發洩,丟掉郭雲天老師送他的蠟筆,丟掉自己所深愛的畫圖,丟掉對這個不平等社會最後一絲的信任。

        這裡蠟筆代表的可說是一個希望,一個對自己也對不平等社會的最後期望。古阿明的希望落空,自此也漸漸地失去了生命的能量。唉!多可悲啊!一個那麼小的孩子竟也對這個世界放棄希望!可知,希望是一個人活下去的原動力啊!

蠟筆是一個象徵物,作者藉由蠟筆,描寫抽象的感情,物質和人的情感交錯,在劇情中層層的表現出主角的內心世界,由初得蠟筆的欣喜若狂,到悵然失意的棄之而去,隨著劇情的起伏,只有靜靜的蠟筆,細膩含蓄的訴說一個美好又悲哀的故事。

七‧ 結語:

魯冰花是一齣既虛幻又真實反映人生的影片。也許有人認為故事太淺顯矯情,但所有的人物個性,所有情節片段,又總是出現在我們的週遭。不一定要是呼天搶地的大悲劇才會賺人熱淚,不一定是纏綿的愛情故事才能感人至深。

土地的故事,鄉土的情感,還有現實社會的無奈,有時令人生氣,有時令人喜悅,這才是人生。討論魯冰花這部在新新人類眼中為「老片」的片子,我們了解更多關於台灣土地的故事,也讓我們對人生,有了不同的觀點。

八‧引註資料

註一‧《鍾肇政集》附錄

註二‧《窗邊的小荳荳》一九九四/小暢書房

註三‧GTO麻辣教師

九‧參考書目
1.《鍾肇政集》遠景出版社

2.《魯冰花》遠景出版社/一九五六年

3.《台灣兒童文學100》台東師院/一九九九年

4.《藝術治療》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盧雅青/心理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十‧經驗分享

采芩:在看完這部片時,我們那組的人都哭了,我們曾經討論過,這部片如果不是以悲劇結尾好不好?

芝安:魯冰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老師在面對學生時的雙重態度,身為教育者的老師對待學生不是應抱持著「有教無類」的態度嗎?那為什麼富有人家的子弟就是乖孩子、好學生,貧窮人家的孩子就一無是處,難道「有錢就是寶,沒錢就是草」?這種觀念無形中在小孩的心裡造成很大的傷害,還記得嗎?古阿明曾說:「有錢人的小孩子什麼都比較會!」

珍懿:這部片子描繪了六零年代的社會現象。在情節感人之餘,其實有很多社會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像新舊觀念的衝突、貧富不均、世人重利輕義等等……,最後造成了一顆巨星的殞落,遺憾之際,我們更應該反省檢討,這真是一部既感人又極具意義的片子。

可愛的晴安:小論文最重要就是要同心協力,若是有人不參與的話就會讓其他人很痛苦。(痛苦啊!)還有要注意格式呀!然後我勸大家以後選題目一定要三思呀!不然就會像我們一樣在眾人的抱怨聲中,辛苦的給他完成。大家都了解我的痛苦了對不對?不過完成後,感覺就還好了。

妙妙:這部片子反映了那時候的社會情形,以及在貧窮的生活下,許多人攀炎附勢的醜態,也充分的表現出貧富間的差距,惹人深思。

筱羚:「魯冰花」的結局雖然令人傷感,但其中的情節亦有令人噴飯之處。但也不知是什麼原因,看完這部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蠟筆」,唉!唉!唉!害我日嘛「蠟筆」,瞑嘛是「蠟筆」,恰想嘛「蠟筆」,整個人都快成了「蠟筆筱羚」了!

涵嵋:第一次看完這部片子時,哭的亂七八糟,在激情感性之餘卻無法寫出任何東西,事後經過大家不斷的討論,才漸漸釐清這故事所要傳達的真意。

雅錚:魯冰花是這麼有名的作品,但我們找遍許多書局、舊書店、甚至市立圖書館,都沒有這本書的消息,真教人訝異,也不得不打消電影和原著比較的念頭。臺灣文學已經不受重視了嗎?

========================================================


作者  Tree43@kkcity.com.tw (秘密要放在心裡),               看板  movie
標題  Re: 急! 找魯冰花!!
時間  KKCITY (Sat Aug 23 03:26:44 2003)

11.魯冰花
詞:姚謙 曲:陳揚 唱:王秋梨+新光國小

我知道 半夜的星星會唱歌 想家的夜晚 它就這樣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 午後的清風會唱歌 童年的蟬聲 它總是跟風一唱一和
當手中握住繁華 心情卻變得荒蕪 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化
當青春剩下日記 烏絲就要變成白髮 不變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來回的唱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啊眨 媽媽的心呀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啊~啊~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