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Debussy.bbs@bbs.svdcc.fju.edu.tw (柴力比達克的節拍器), 看板: movie
標 題: 從藍色大門談起
發信站: 輔仁大學美少女夢工場 BBS 站 (Sat Oct 19 23:07:58 2002)
從藍色大門談起
藍色大門是導演易智言繼寂寞芳心俱樂部後的第二部作品。
故事發生在張士豪、孟克柔、林月珍三個師大附中的高中生身上,因著彼此間的三角關係及克柔與月珍的同志情愫,交織出了純真、燦爛但又帶著些許哀愁的青春紀事。
事實上若是把高中生戀愛故事這個糖衣剝去,可能會覺得其故事不太實際,三個學生除了愛來愛去似乎沒有任何事要做,半夜溜出家門沒有人管,連在學校大吼大叫也只有在游泳池附近才會引來教官查看。
或許也可以說劇情有些單薄,而如升學壓力,單親家庭的問題,甚至同志的認同,都只被淺淺帶到而沒有多加著墨,但這正是藍色大門聰明的地方。自始至終,焦點只集中在沒有太多理由的三角愛情上,在士豪、克柔、月珍的世界中,除了「他愛不愛我」、「我愛不愛他」,沒有什麼事是值得擔心的。
也因此,角色的塑造能夠更細膩;簡單的敘事,也更能被一般觀眾所消化,在心中產生共鳴和悸動。
不可否認,藍色大門確實因為前述的缺乏而在藝術成就上略有不足,但這樣的作品才是台灣奄奄一息的電影工業所急需的良藥!雖然以票房論成敗對電影成就是不公平的,但藍色大門使觀眾回流的事實卻不可否認,國片久未見到的滿場景像一再出現,更是令人感動!事實證明,觀眾不是逢國片必反,而是他們需要的是一部真正想看,而且看得懂的電影。
過去近十年的台灣電影工業是很畸形的,沒有具票房魅力的電影,每年屈指可數的國片中,太多是以所謂藝術成就為標的的作品。我並不是貶低這些創作者,他們確實拍出了許多好電影,但真的是沒有票房吸引力。
當把「電影藝術」奉為永遠的圭臬的創作者們抱怨台灣觀眾不願走進戲院看國片的同時,是否有捫心自問,自己的作品真的是觀眾喜歡看的嗎?隱含在影片中的母題、用心營造的氛圍,真的是普羅觀眾所能消化的嗎?一個沒有票房市場的電影工業,即使每年能出品三到五部國際獲獎的作品,又有多大的意義?不過是使電影成為曲高和寡的冷門藝術罷了!
當然,我們需要的不是商業至上而缺乏內涵的電影,但是真正平易近人、易於消化、又能觸動人心的作品,卻著實是目前國片市場中的鳳毛麟爪。
藍色大門雖然入圍坎城影展導演雙週,但不是一部極經典之作,然而它對國片的意義,卻大過許多得大獎的作品。從它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國片的希望,我們看到的是只要有吸引觀眾的好電影,不必靠好萊塢的大手筆宣傳,國片一樣有市場!
觀眾們,如果你還沒看過藍色大門,希望你也能到戲院欣賞這部絕對值得的好電影,也讓片商及創作者知道,只要有愛看的片子,台灣觀眾是不會吝惜票錢的;創作者們,在你想成為第二個侯孝賢、第二個蔡明亮、第二個楊德昌之前,是不是可以先考慮用簡單一點的概念與電影語言,把一個感動人的故事說給觀眾聽?
不要先想影展,不要先想藝術成就,不要先想能在二十二歲拍出一部大國民,先拍些真正有票房魅力的佳作吧!如果台灣的觀眾都不看國片,台灣還能叫有屬自己的電影嗎?
沒有狂推預售票,沒有大筆的廣告預算,藍色大門帶著青春的灑脫,走進了觀眾的心,也證明台灣觀眾並沒有對國片放棄。藍色大門可以是一部影響國片命運的電影,也可以只是曇花一現的短暫熱潮,一切,都要看觀眾及創作者們,是否願意走進這扇已經推開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