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推薦台灣國片--台北二一
時間: Wed Mar 17 09:07:51 2004
台北二一,一部國片,台灣的國片,尚未上映的國片。看到這裡,"台灣的國片"這幾個字也許已經讓大部分的人不想再往下看下去了(這裡的台灣國片是指沒有龐大外資挹注,沒有大牌卡司、精采動作、酷炫特效,就只是單純劇情片那種,當然也沒有強力宣傳、行銷全球的管道,只會在台北市或某些特定戲院上映,常短短幾天後就下檔掰掰了)。
畢竟在我的認知裡,近幾年台灣的國片讓人聯想到的往往總是些負面的詞彙居多,諸如沉悶、緩慢、灰暗、無聊、太藝術、扮高深、很難笑、定格良久、不知所云、哲學思辯、要動大腦、有看沒有懂、會看到睡著...等等。
進電影院看國片就好像花錢找罪受一樣,台灣的國片亦如台灣的外省人一樣長久背負著難以洗刷的原罪,但不可否認其中還是有幾部是風格迥異、清新脫俗、令人激賞的台灣國片;
然而大部分帶著許多原罪的台灣國片,其下場常常是未審就先判死刑了,就因為某部片是台灣的國片,絕大多數的人就已經先退避三舍、不屑一顧了,更遑論花錢花時間去電影院"看"國片(是看國片還是被國片看呢?)
但這絕大多數的人對好萊塢的大卡司大成本大動作的電影卻趨之若鶩,一個禮拜看他個兩三場院線片也再所不惜,當然這些動作都是每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台灣的國片會冠上那些原罪也不是空穴來風,一部接一部的調調都類似,時間久了,大眾對台灣國片的刻板印象自然就形成了;一樣是花錢看電影,一邊可以放鬆心情、娛樂自己,一邊卻可能讓心情鬱悶、灰暗(甚或覺得被騙錢而氣憤!),兩相權衡,高下立判。
慶幸的是台灣還是有一小部分的人(也可以說是極低的比率)在支持著台灣土產的國片,然而如何讓目前極小眾的台灣國片市場轉型為大眾市場,這可就是個艱難的任務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究竟有多難呢?好吧!用個洋片名來形容還滿貼切的,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台北二一,一部國片,台灣的國片,尚未上映的國片。支持國片多年的我有幸在3月16日於淡江大學文錙音樂廳台北二一校園首映會上先睹為快該片,看完之後我很高興誠如我之前所提的風格迥異、清新脫俗、令人激賞的台灣國片可以再添一部了,台北二一拋開了許多台灣國片的原罪,打破許多台灣國片的刻板印象,撕掉許多台灣國片的負面標籤。
導演兼編劇的楊順清先生用心構思了許多有趣的對白和橋段,讓全場觀眾三不五時就爆笑聲四起,光聽現場的反應大概會以為是在看周星馳的搞笑片吧!
除了笑點眾多之外,片中也巧妙放進了許多導演所想透漏給觀眾的訊息,包括導演對台灣國片的看法以及他自身曾有的想法、觀念的投射;
另外新生代演員及許多知名老牌演員不矯情造作、不灑狗血的自然演技也為此片增色不少;全片皆在台北取景,捷運、擁擠的車潮、路邊攤、中影文化城、繁華的鬧區、九份的老街...等,都是許多台北人再熟悉不過的景物;
男女主角的主線及其他支線的劇情都可能是你自身或親朋好友曾經發生亦或即將面臨的寫照,片中的語言、對話模式、感情表達、場景...,一切的人、事、物都那麼真實自然,就如同隨時在你我身邊上演一樣,你可能也說過同樣的話,做過同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某部份是片中人物的縮影;
配樂部份搭上台灣吉他好手董運昌充滿感情的吉他伴奏,在片中適當的段落緩緩流出的吉他音符陪襯出片中歡喜和憂愁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
通常台灣的國片都和輔導金這個名詞脫不了關係,沒有輔導金制度也許台灣就少了很多部的國片(這是好是壞也是可以思索的地方),然而台北二一這部片卻是在完全沒有政府的輔導金的資助下完成的,楊順清導演靠著向親友借貸,在經濟拮据的狀況下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台北二一(第一部為扣板機,亦無輔導金資助)。
冒著極有可能賠本負債的風險拍攝台北二一的楊導演或許並不希望將他的電影當獲利的商品販售,而是希望大眾觀看台北二一是消費一種情感及文化上的認同,和對自己國家出版品的支持與信賴。
選舉當道,「愛台灣」的口號漫天響著,這口號也成了兩大陣營不可忤逆的神主牌之一,台灣人民可以輕易的在特地的日子、特定的場域裡動員集結數十萬、數百萬人潮一起吶喊著「愛台灣」,可能是發自內心、可能是政治狂熱,可能是歇斯底里,也可能只是無聊湊熱鬧,但當選舉結束、激情過後呢?試問有多少所謂愛台灣的人還會整天高喊著「愛台灣」?
愛台灣的方法很多種,除了在選舉時刻聲嘶力歇的喊口號之外,你也可以選擇個悠閒的日子在電影院裡靜靜欣賞一部台灣本土出產的國片,感受從電影中流洩出和你沒有語言隔閡,沒有太多文化差異,沒有遙遠空間距離的親切感,感受片中和你生活在同一座島嶼的演員們所帶給你的感動和啟發。
進戲院看國片何嘗不是一種愛台灣的實際表現!(當然如果你一身傲骨堅持你對台灣國片的初衷--絕不花錢進戲院看台灣國片,那也無所謂,我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選擇,絕不會扣你不愛台灣的帽子和給你貼中共同路人的標籤,哈^^)
台北二一預定的上映日期為6月12日,距離現今還有一大段日子,然而在5、6月期間正好有許多好萊塢的強片壓境,屆時如果觀看台北二一的人數依舊小貓兩三隻(這樣會有激勵效果嗎?^^),國片和洋片的票房呈現出比例誇張的超高反差,那也許台灣的國片將再次陷入無間地獄
(ex:某導演好不容易拍出一部國片→國人支持度低票房不佳無法回收成本→沒金主願意再投資→該導演放棄而離開國片產業;
這樣的一個例子發生後,國片產業和市場就萎縮一些,當這樣的例子接二連三發生後,國片產業和國片市場就一直萎縮而日益凋敝,目前的情況差不多就是這樣了,而最糟的狀況就是終將有一天台灣沒有導演要拍國片了,台灣電影宣告死亡!)。
我不知道台北二一這樣的題材能夠吸引多少觀眾進戲院捧場,可能就算同類型的題材,大多數觀眾還是情願花錢看歐美、香港、日、韓等國家出產的電影,也許太強烈的台灣國片刻板印象很難讓觀眾再給國片一次機會,畢竟對許多愛看電影的人來說一場兩、三百元的電影票價還是不小的負擔,要看當然要看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片嘛!
畢竟這是正常的心理,要撼動這樣的心理去進行勸服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我只能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來推薦這部個人還滿欣賞的台灣國片,也許真的有很多人一看到這篇文章開頭的"台灣的國片"就沒興趣看下去了,但若有看倌因看了此文而改變一些對台灣國片既有的成見,而願意再給台灣國片一次機會,在看膩好萊塢重金砸出來的大卡司大製作大場面的洋片之餘,偶爾可以換換胃口也看看在艱困拍片環境中小卡司小製作小場面的台灣本土國片。
先預祝你能在台北二一的放映廳裡享受片中精心安排的笑點和意外的驚喜,更希望你在看完後能夠對人生、對家人、對愛情、對婚姻、對友情、對同志、對事業有另一層不同的感觸和解讀;
也希望能夠對台灣的國片更有信心,並在外片幾近壟斷的台灣電影市場中能夠多留意關心一下處於絕對弱勢的台灣國片,讓個已經很迷你的小眾市場不要再繼續萎縮而朝向宣告死亡的那一天走去。行文至此,十分感謝你也能看到此。
To see or not to see,that's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