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公民觀後感

作者: lovechang.bbs@whshs.twbbs.org (雪山白鳳凰)
標題: 超級公民觀後感
時間: Thu Sep 16 00:49:57 1999

    相較於「超級大國民」,萬仁的新作「超級公民」是一部極端內斂的電影。

    不停思考、回憶與嘗試接觸死亡的阿德,如行屍走肉般苟活於人世間。曾經狂熱投入社會運動的他,每日駕著計程車穿梭於萬丈紅塵,除了透過車頭的小攝影機窺視人群之外,心靈極端封閉,任由往事不斷啃食破碎不堪的回憶。

    相對於身活心死的阿德,身死心活的馬勒處處與他相反。阿德可以做些什麼,但是他不想關心也不想去做,只沉緬在自己的痛苦之中;馬勒什麼都不能做,但他卻主動來關懷阿德、去探視他的親人、族人。

    兩人都因悲劇造成死亡;阿德的悲劇大多是由自己的選擇造成;馬勒的悲劇幾乎都是由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

    這樣兩個人相遇了,阿德藉由馬勒,坦然面對自己與自身所處的世界,許多可改變與不可改變的因果,自身與群體的意義。許多不可解的結逐一解開,阿德終於可以正視死亡,毫無遺憾的拋棄肉體,靈魂悠遊於天地之間。

    正如阿德的自閉,電影也在安靜中進行。阿德開車、刻墓碑、和鬼魂進行思想交流,整部片圍繞著阿德的內心活動緩緩往前推演。阿德看著過去參加街頭運動的布條,臉上一片淡漠。有如擦石取火般,最後鄭南榕激烈自焚的畫面完整重現,爆發出強烈的震撼,不言而喻地將阿德以往的激情直送入觀者心中。

    曾那樣盡情燃燒過後剩下的灰燼,面對當年一起進行政治改革的同胞,如今也成為社會資源掠奪者的荒謬情境,那份不知如何自處的尷尬;連唯一讓他留戀的昔日夥伴之女,對他們昔日流血流汗狂熱奮鬥的目標,也有如失去記憶般地冷漠以對,才會讓他產生「不如歸去」的失落感吧。

    看這部電影令我想到伊騰艾格言的「意外的春天」。同樣是主角獨行於安靜的空間,平日喧囂的台北在導演手中,竟然也有加拿大雪地空曠安靜的韻味。拿掉嘈雜的城市之聲,改以大量詩般優美的台語旁白,台北市變成阿德的遊走空間。又讓我想到「 X 情人」,許多沉默的天使立於樓頂、雲間靜靜看著人世滄海桑田。

    我相信如果台灣電影的硬體製作技術更好,或是製片預算更多的話,萬仁更能拍出優遊自在的空靈感。例如片中多場阿德站在樓頂環視四周、馬勒與阿德相對時馬勒的位置處理,與最後一場阿德死後靈魂遊走的鏡頭運作等。

    但是台北市在本片中有另一種與別片不同的美感,像幾條快速道路拍起來有如 MTV 中的淒冷、舊市府大樓(長安西路那棟,我想應該是吧)的古典夾雜殘破韻味,連亂七八糟的六張犁公墓在他拍起來,竟也別具蕭條美感。

    建將來如果舉辦類似「電影中的台北」影展的話,本片與萬仁另一作品「超級大國民」均應列入影展放映名單。這兩部電影對於台北均有深刻的感情,也是非以台北為背景,否則不能成立的電影。

    也許因為筆者是生活在台北的平地人,因此對於「超級公民」中描寫阿德的部份比較有感覺;對於描寫排灣族原住民馬勒的部份,感覺就比較不深。

    馬勒這個角色因為原住民身份,所以概括承受了所有曾發生在離開家鄉到平地討生活的原住民的悲劇;父親做工從高處跌下變成植物人;母親離家出走,也許在城市的那個角落過著出賣色相、縱情飲酒的日子;馬勒自己也過著出賣勞力的生活,在同事中被孤立、被嘲笑,受不了被欺壓,憤而行兇殺人。

    但是馬勒對這一切只是以寬容的胸懷去面對,吟唱著家鄉祖母的歌謠,懷念高山上美麗的家鄉,期望妹妹和祖母等家人的接納。或許與世無爭是導演對原住民的看法,本片的原名「運
將與詩人」中,有詩般胸懷的原住民馬勒,活著時是如此受人欺壓,到死後也就只能藉著一段段歌謠、舞蹈和冷眼看著同胞借酒麻醉自己來排遣愁苦了。

    詩人常常提供我們許多離世的思想、優美的詩句,但是他們自己通常是不懂得怎麼和現實生活交戰的。總之個人覺得導演對於原住民的問題,只是描寫了表面,卻沒有作深入的探討,我想這也是目前社會對原住民問題的處理態度吧。

    演員方面,蔡振南那歷經滄桑、極富深沉況味的中年人形象,實在是詮釋阿德的最佳人選,本片簡直和「多桑」一樣是為他量身打造的。蔡振南可以沉默、可以狂躁,本片的內心戲甚多,除了一場在計程車吼給自己聽的戲之外,大多數時間他只是配合極富感情唸出的旁白,用眼神傳達出他蘊含的感情。

    片中有一場朋友來找他的戲,只見暗室內他拿著小刀刻著墓碑,驀然抬起頭來,那陰鬱的面
容幾乎不似生人,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在此片中演技極佳,個人認為他絕對夠資格入圍今年金馬獎。

    至於張震嶽表現平穩,不過個人覺得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他生前穿著邋塌,做了鬼反倒裝扮整齊,還且還很時髦咧,不知導演如此安排是何用意。

    講到此片很難不把萬仁的前作「超級大國民」拿出來談一談,筆者認為「超級大國民」與「超級公民」相較,「超級大國民」在氣氛掌控、敘事完整性及電影感上均比「超級公民」為佳。同樣是社會運動者的內省,「超級大國民」講白色恐怖,「超級公民」講近年的政治改革。

    「超級大國民」的題材就比較能引起共鳴,因為白色恐怖牽扯進許多冤枉的倒楣人已為眾人公認,著眼於此下手去拍出一位生錯了時代的不幸知識份子的悲劇,其論點及引人認同點都較「超級公民」這還在進行中的現象易於討好。

    筆者看「超級大國民」時痛哭流涕兩小時不能自已,但看「超級公民」時就只是很靜默地接收導演傳達的意念。不過我想這應該也和導演的手法有關。總覺得「超級公民」的手法比之「超級大國民」,變得相當內斂而且刻意平淡,看時雖不會有激情,但看完後會令人一直思考無法將之忘懷。

   「超級公民」,一部有思想、有深度、有社會良心、引人深思的年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