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看完聖石傳說~
------------------------------------------------------------------------------
From: shakespear.bbs@bbs.cs.nccu.edu.tw 00-01-23
今天跑去看早場的《聖石傳說》,為國片加油。
感想?頗有點兒複雜。
沙士對中國傳統戲劇一直有著很深的感情,然而中國戲劇在
西風東漸下日趨式微,卻也是令人引以為憾的事實。
無論國劇抑或是歌仔戲,在某方面而言都屬於垂死的戲劇形式,
新的戲碼越來越少,場景跼限在古代,
劇情僅止於歷史掌故與神話傳說。
中國傳統戲劇在西風東漸後逐漸被邊緣化,成為昨日黃花,
即使類似《欲望城國》等改良國劇,也似乎無力回天,
無法貫注國劇真正的生命力。
在這股中西文化拉鋸戰中,真正倖免於「滅種」之難的,
似乎只有廣為大眾喜愛的布袋戲。
製作《聖石傳說》的黃華強、黃文擇兄弟,
秉承祖父黃海岱「五洲園劍俠戲」傳統,
並充份發揚黃俊雄所發展出的螢光幕操偶技術,
引進電影製作手法,的確是中國傳統戲劇的一大創舉。
然而抱著極大寄望後,沙士卻仍有許多遺憾。
其實黃家在操偶技巧、特效營造,
甚至身段、口白傳統方面發揮皆有一定的水準;
然而這種太過著重特效的表現方法,並不十分明智。
因為沙士個人認為布袋戲的特色在於操偶功力、口白、身段與劇情鋪陳,雖然武打場景一直是黃家班布袋戲中相當吃重的風格,然而若一味效法好萊塢的商業風格,以特效與電腦動畫作為號召,其實多少有些自曝其短而棄其所長的味道。
沙士很能了解這是相當「觀眾導向」的做法,正如黃文擇在受訪時所強調的,他們致力鋪陳特效,是希望花了兩百多元觀賞電影的觀眾看得過癮,然而觀眾是否真能僅滿足於特效炫目而劇情略嫌單薄的電影,尚待商榷。
當然,劇情單薄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精簡濃縮的緣故。
黃家班似乎相當肯定觀眾對這群頗具知名度的布偶多有認識,因此省略了許多背景介紹與人物性格刻畫,而直接 「in medisa res」,然而這對於一向以「打入國際,推廣台灣文化傳統」自許的黃家班,卻相當危險。畢竟海外觀眾是以《聖石傳說》入門,無法立刻進入狀況,
而黃家班在英文版中竟將布袋戲的精髓「口白」犧牲,
實在很可惜 (其實沙士個人認為打英文字幕就夠了~~~)。
這樣的一部電影,恐怕並不如黃氏兄弟所預期如此容易
引起台灣以外地區的共鳴與欣賞。
另外,在中國傳統戲劇改革中,一直存在著兩股聲音。
一派強調場景、道具的精緻華麗,逼真寫實,
而另一派則強調給予觀眾多一些的想像空間,偏重寫意。
國劇中多有身段,道具精簡 (例如以竹棒代替「馬」),
除了野台傳統中道具精簡為上的理由外,更有著以寫意為堅持
的美學內涵。因此黃家班布袋戲中不斷引進布景、增加布偶
擬真度的努力,雖然可以增加許多觀賞樂趣,
但在美學上到底是進步抑或是開倒車,只能留待後人評斷。
最後,戲碼停留在武打,是台灣布袋戲的一大瓶頸。
對於較細微的內心刻畫與描寫,表演者無心經營,
而觀眾也未必有興趣理會,如此的現象繼續,
布袋戲的未來很有可能淪為單純的武打戲而已。
在這一點上,沙士稍微發現了黃家班亟欲突破的決心。
新角色的引介,慢慢帶領布袋戲轉型。
而黃文擇提及「時裝布袋戲」的構想,
這是沙士相當期待見到的有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