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降風

發信人: ameo@kkcity.com.tw ( ), 看板: movie
標  題: [影評] 九降風(新增備註版)
發信站: KKCITY (Tue Jun  3 18:47:09 2008)

九降風  Winds of September  2008 台灣 108mins Color 35mm

導演:林書宇
演員:鳳小岳  張捷  王柏傑  沈威年  李岳承
           林祺泰  邱翊橙  初家晴  紀培慧

林書宇執導的《九降風》(Winds of September)是一部關於青春與幻滅的電影,想必會勾起許多人在中學時的回憶。這部電影主要敘述1996年一所高中裡的七位男生與兩位女生在校園裡的生活,男生們喜歡聚在一起看棒球,喜歡聚在一起打屁,喜歡跑出學校圍牆,這一年卻有太多的事情困擾著他們,他們從稱兄道弟到各走各的路,都有說不出口的祕密。

電影的一開始,七個大男生坐在棒球場觀眾席上為自己喜歡的球員加油,不滿意裁判的判決還會大吼大叫,大罵髒話,還有人把鞋子丟出去。這是很熱血的場面。這場戲在電影的開始沒多久就放在觀眾的眼前是很聰明的作法,可以讓觀眾很迅速的進入到電影的情境當中,接著逐一認識這些新生代演員們所飾演的角色,故事就這麼自然讓觀眾所接受。

這幾個介於大人與小孩之間的大男生勇於衝撞規則,衝撞權威卻又不是不良少年,什麼事情可以做跟什麼事情不能做在他們心裡有一條模糊的界線。這七個大男生在夜裡爬牆進入校園,脫掉衣服跳進游泳池游泳,牆上明明就寫著「禁止爬牆」,這群男生照爬不誤。

陸弈靜飾演的教官像是媽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吃他那一套。年輕人常常嫌老人家不懂他們,把老人家想的很壞。王柏傑飾演的阿行因義氣為朋友頂罪,為學弟抱不平,這場戲張力十足。教官對阿行說:「這是學校的決定」,阿行回說:「你們大人不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男孩一針見血,教官愣住又無奈。

話說1996年,我也正在讀高三,當時還有髮禁,好在導演沒有放任電影中角色們的頭髮,使其亂長或是色彩鮮豔到不合時代。我的朋友時常勸我看電影不需要這麼認真,如果這是我們不熟悉的年代就算了,但是劇中人的生活與我的何止契合,還有共同的記憶,如片尾張雨生所演唱的歌曲《我期待》,都是何其鮮明,怎能不在乎?

新聞主播張雅琴在當年報新聞的畫面也出現在電影裡,讓我在戲院裡笑開懷,當年真的就是這個樣子。我還想起了在課堂上偷聽收音機轉播球賽的男同學。雖說我對於電影出現卡通《我的這一家》中的歌曲做為配樂有些不解,但這瑕不掩瑜。

電影中的幾位新生代演員表現都算自然,鳳小岳、張捷、王柏傑演的都不錯。從這一部電影中看得出導演確實有在調整演員的表演,表演沒有對錯,每個演員都會有自己的表演方式,導演有必要將這些演員的調性調整一致,林書宇這部份做得很好,這讓我對這些新生代演員有更多的期待。曾志偉、陸弈靜、柯宇倫出現不多,演出依舊搶眼。

《九降風》相較於過去幾位新銳導演的作品,如《盛夏光年》(陳正道導演,2006)、《十七歲的天空》(陳映蓉導演,2004),劇本真的好太多了,沒有過於經營畫面而忽略故事,可喜可賀。

備註:
1.上文所提及的出現卡通《我的這一家》中的歌曲做為配樂,這首歌為愛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據說在國外畢業點裡的時候常常使用這一首歌。實為不查,特註明。

2.我個人覺得使用這首歌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有許多的歌曲或是古典音樂常常被用來當作廣告歌曲,例如汽車或是咖啡,為了不讓觀眾有些跟劇情不相干的聯想,還是建議不要使用比較好。

☆★馬力秀。POWER ◣→電影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asper0915

========================================================


發信人: zarathustra@kkcity.com.tw ( ), 看板: movie
標  題: 《九降風》:就是A段班對於B段班學生的刻版印象
發信站: KKCITY (Fri Jul  4 03:54:23 2008)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5895025

《九降風》:就是A段班對於B段班學生的刻版印象    文:Tzara

我一直意興闌珊沒有多大興致去為今年國片最大奇蹟的林書宇導演《九降風》撰寫什麼評論,理由很簡單:全片沒有太多感動到我之處,除了片末結束前廖敏雄生硬羞澀的演技,卻充滿歉意的表情,絃外之音,溢於言表,讓先是虎迷,後是鷹迷的我釋懷不已,此外,別無任何感動。

相對我的冷淡反應,身旁多數看過本片的友人們,無不直呼本片多麼感人,多麼熱血,多麼青春,多麼寫實地再現出我們這些七年級世代國高中生時的青春氛圍。但看在我眼裡,儘管本片確實借由許多場景上、道具上的、音樂上的、對話上的考究經營,重新喚起青澀的回憶,捕捉那個年代的青春氛圍,這些我都不否認,但兩次觀賞時的當下感受,以及事後的回味思考,總還是認為全片少了什麼東西?是那種氛圍感過於刻意?過於片斷,過於印象派?過度美化嗎?

在我不斷懷疑與思忖的同時,身旁的友人們卻越來越多加入盛讚《九降風》的行列,於是,我只好責怪自己的青春時光太不正常了。

直到有名友人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九降風》裡頭的「壞小孩」、「死小孩」拍的多麼像小時候那些B段班學生時,這才點醒我這出身B段班的「壞小孩」、「死小孩」問題出在哪。沒錯,《九降風》裡頭的高中生們被設定為整天抽菸、喝酒、髒話連篇、混撞球間、無照駕駛、無所事事、頹靡荒唐的高中生,但這些設定卻只是一般A段班學生對於B段班學生的刻板印象,而無更深心理層面的認識。

不過,從結果來看,我相信這部電影所塑造的高中生正符合多數A段班出身的觀眾對於B段班學生的印象。

再仔細思考,我總算能清楚說出這部片「少了些什麼」:因為片中高中生們的言行舉止在我這出身B段班學生的眼中看來實在太被表面化、刻板化了。現實生活的B段班學生可是遠比片中這群被「美化過」的高中生們更荒誕、更白目、更暴虎馮河、更不識善惡。

然而,一方面訴求時代寫實再現,一方面卻又傾向塑造唯美回甘青春苦澀的《九降風》,乃將B段班學生更負面、更消極、更悲觀的角色生命全數剔除,僅專注於彼此間友情、義氣的描繪,卻不見對於這些角色心理狀態更深刻的描繪,僅透過鏡頭下的喧鬧嬉戲、荒誕無稽,及對性的好奇渴望來重建青春期的懵懂無知,這樣的描繪是全然旁觀的,是毫無主觀認同的,但這也很合理,畢竟要多數A段班學生去認同B段班學生的心理狀態,倒不如讓A段班學生去贊同這些角色正符合其印象中B段班學生的印象即可,《九降風》成功之處便在於此:讓觀眾旁觀叫好,而非主觀認同。

於是,我反問我的友人,或者所有認為《九降風》很青春的朋友們:《九降風》裡的青春真是「你的」青春嗎?

那麼為何還是很多人歡呼《九降風》拍出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呢?職棒,那縱貫全片的職棒才是喚醒共同青春回憶的要素,那些熟悉的球賽轉播畫面,主播播報的聲音,簽賭案的新聞報導,才是讓所有人都回到往日時光的主因。因此,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是職棒當年的瘋狂熱度及由盛轉衰的哀慟,但絕非感同身受這群被功能化、表面化的角色生命與心理狀態。

多數人看待這群角色是旁觀者的立場,但一提到職棒則是全然的主觀,全然的投入。所以若無職棒此一既可交代時代背景,又可透過職棒興衰來對稱這群高中生友情與信賴的陰晴圓缺,整部片在角色的經營恐怕更顯平面,更顯得毫無深度營造,就多虧了職棒,多虧了這群角色們精湛、生動的演技,補救了這齣流於印象派、氛圍派的劇本。

不過,我還是認為《九降風》是很成功的電影,當中最要感謝的是片尾出現的廖敏雄。他的出現,讓所有很喜歡前大半段青春印象的觀眾更形激動,即便是像我一樣認為前大半段劇情太平面、太表面,或至少沒有那麼激動的觀眾也都即刻忘卻所有的不滿與冷淡,也都跟著睜大著眼睛,望著廖敏雄那低頭不語,慚愧愧疚的神情而釋懷,甚至落淚。

一位廖敏雄,一段曾經輝煌的棒球時代,才是讓所有七年級生都「感同身受」,快速進入時光隧道的時光機。至於那群高中生,那些道具、那些場景,在我看來,就像是走進一家裝潢大量老電影海報、老家具、老燈飾、老古董、老招牌的懷舊小店,雖然緊扣了90年代的時代氛圍,但其餐點吃起來真的平凡無奇,但我還是免不了要稱讚這些裝潢還真不錯,夠格上Taipei Walker了。

--
http://blog.yam.com/tzara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