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

作者  YRanger@kkcity.com.tw (堅持自然單純),                看板  movie
標題  [聞天祥影評] : 《深海》 《人魚朵朵》
時間  KKCITY (Sat Mar 11 20:31:20 2006)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780&c=BA0001

平常國片要排到好檔期,難上加難;上個週末卻一次有三部國片同時上檔,擁擠的程度,不知是福是禍?

其中瞿友寧導演的【英勇戰士俏姑娘】我在一年前左右讀過劇本,其結合政治、嗜睡與性的詭異狂想,讓我印象深刻,也很好奇影像化的難度與成果。可惜這一個半月因為奔走於數個國外影展,不在國內,所以尚無緣親賭完成後的影片。既然還未看過成品,自然不能置評。

至於在金馬獎評審期間看的鄭文堂電影【深海】,以及李芸嬋的長片處女作【人魚朵朵】,則是這一年來,我認為除了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和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這兩部擲地有聲的作者電影(即使我不見得全面喜歡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出手不凡)外,最值得重視的兩部台灣電影。

【深海】要比鄭文堂的前作【經過】來得更細膩、動人。影片描述剛出獄的蘇慧倫去投靠過去的牢友陸奕靜,並暫時在陸所經營的酒吧打工,先是和只想有露水姻緣的客人戴立忍發生糾纏不清的關係,後來被陸奕靜靠關係送到電子工廠當作業員,又和領班李威發生了結局一樣痛苦萬分的戀情。

緩緩道來、含蓄中帶點曖昧的敘事,直到後來才點明蘇慧倫對愛投入又歇斯底里的緣故。蘇慧倫的演出頗具突破性,去年在金馬獎囿於對手太強,雖獲好評卻無緣角逐影后。

而陸奕靜則成功演出了一個酒廊經營者的世故風霜,她在店裡隨著恰恰音樂(李欣芸的配樂獲得去年金馬獎)搖曳生姿招呼客人的姿態,體現了角色的身份與特質;但是在對蘇慧倫照顧有加的情誼中,那份過來人、保護者、以及夾雜心疼與嫉妒的心理,更讓此角成為全片最飽滿的人物,也讓姊妹情誼多了一股同性曖昧。要不是【功夫】的「包租婆」太強,否則最佳女配角有望(不過一外放、一內斂,電影獎要如何評比選擇,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至於兩個男演員,戴立忍戲份少,但演得「狠」;反倒是為戲增胖的李威,雖然有較多的戲份,但演技與存在感,反而有被其他三者吃掉的遺憾。

比較惱人的是本片偶而失焦的攝影,這在去年金馬看片期間引起很大的議論,我倒不覺得對影片影響太大,只是質疑其部分長鏡頭的意義與必要性,是否有濫用的嫌疑。而在一堆為了一千萬獎金而紛往高雄取景的國片中,【深海】大概是最名符其實的。海與人、城市與港口的氛圍,都在劇本、音樂、以及表演的交融中,浮出屬於南台灣的氣息。

深海官方網站:
http://www.pts.org.tw/~web02/bluechacha/bluechacha.html

【人魚朵朵】則是完全跳脫出台灣電影長久以來的寫實家法、解構童話又充滿綺想的小品。我傾向將它視為導演李芸嬋前年在金馬獎得到最佳創作短片的【神奇洗衣機】的延伸與放大。酸酸甜甜的浪漫情緒,高度幻想性的場景陳設,內涵與外在合襯地建立起一種唯美、細膩與女性化的影像特質,在向來質樸為尚的台灣影壇中,可謂別樹一格。

【人魚朵朵】的女主角小時候因不良於行,因此伴隨她成長的童話中,想要一雙腿的「人魚公主」就成了想望的寄託。當她奇蹟式地可以走路、並且擁有一雙修長美麗的腳,還遇到uncan這位白馬王子結為連理,理應進入童話的happy ending: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她對鞋子的依戀,以及當她依丈夫請求想要戒除這項難以自拔的戀物癖而慘遭橫禍(這個設計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村上春樹的【東尼瀧谷】女主角對衣服的迷戀與結局,不過這僅是我在短期內連續看到兩部作品的遐想,是否為導演有意識的模仿或取法,應該詢問創作者,我無可置喙),「賣火柴的女孩」成了下一個輾轉而出的童話。

【人魚朵朵】可以視為一部關於尋得「幸福」的寓言:幸福是浪漫的愛情?美麗的外表?還是……。只不過它並沒走向「人魚公主」或「賣火柴的女孩」的宿命式悲劇。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可愛溫暖的結論其實和整部電影的視覺風格息息相關,即使少部分角色的功能有限,使得影片篇幅有再精簡的空間,但李芸嬋深具想像力與幽默感的劇本、徐若瑄得體的演出、以及攝影(秦鼎昌是這一年來最多產也最精彩的台灣攝影師)、美術(王逸飛以本片獲得金馬獎)、音樂(包括插曲的設計)等各部門所顯示出的活潑創意與執行力,都讓人對這群年輕工作者在不算大的成本資源下所建構出的電影世界,感到興奮。不只是李芸嬋,這部電影提供了一連串值得期待的國片幕後生力軍名單,值得有心人注意。

【深海】與【人魚朵朵】值得鼓勵,不是因為領了國片身份證(事實上,【人魚朵朵】是劉德華投資的映藝公司所主導的「亞洲新星導」計畫之一,屬於所謂的跨國製作),而是因為他們在一堆劣幣之中所呈現出的可喜質地。即使距離完美猶有一段距離,但除了瑕不掩瑜,也在侯、蔡的高蹈作者路線外,提供了另一種的國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