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作者: johnnydi@ethome.net.tw (句點),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請問有人看過北野武的[那年夏天 寧靜的海]嗎
時間: OpenFind 網路論壇 (Wed Jan 26 12:22:00 2000)

北野武早期引人注意的作品。對於年輕人堅持自己夢想這件事情,做了最不煽情但是最中肯的描述。裡邊的聾啞垃圾工人,對於衝浪的堅持,感染了另外一個女生。那個女生就用同樣的堅持,全心全意地用力愛他。靜靜的海邊,就這樣散佈著無數年輕人的夢想。

就算是有天早上,年輕人乘風破浪出去,不再回來,女生也心滿意足地檢回他男朋友心愛的衝浪板。因為她知道她男朋友去了一個自己最喜愛的地方。男主角死了沒有,大概。不過那真的不是很重要。

我那時候在日本唸書,被這個電影感動地直掉眼淚。很明亮的淒涼,很乾淨的夢想,很堅持的生命,很純粹的情感。這部電影太好看了。

> -------------------------------------------------------------------------- <

作者: seasea.bbs@bbs.ym.edu.tw (sea),        看板: movie
標題: 山腰電影院本週三晚上6點放映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時間: 陽明大學神農坡資訊站 (Mon Sep 25 13:56:35 2000)

「回顧」是甜美的,雖然走過人生的盡頭,不管有聲或無息,不管快樂或無奈,留下一點「美好的回顧」似乎是你我此生任一值得追尋的目標……。

日本新暴力大導演北野武在一九九一年拍了一部沒暴力,而且內斂十足、不假言語的純情影片──「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片中沒有直落不停的拳打,也沒有砰砰連響的槍擊,有的只是一些閒人的閒語,不然就是一起一落的海湖音,而這個海會被稱為寧靜,只緣於男女主角俱是失聰的啞吧,一切都已消音,包括塵囂,包括浪吟。

男主角真木藏人是個帶點酷勁的聾啞青年,他的職業是收垃圾員,有天趁工作之便撿了一個破損的滑浪板,經一番整修後,也浩浩蕩蕩的由同樣失聰的女砭大島弘子陪著提滑板到海邊滑水,而這個滑板耐不了幾次衝浪就重又折損,真木只好花錢買了個新滑板,滑呀滑的,果然骨出了一點名堂,第一次參加滑水比賽時,因聽不到出賽的通知,錯失了機會。第二次捲土重來,因同伴的幫忙,如期下水比賽,還得了個小獎,大夥兒一起拍了些紀念照,高高興興的滿載而歸。

電影的結尾我們先看到真木自己一人提著滑板上海灘,緊接著我們又看到女友撐著傘,也獨自一人尾隨來到海灘,但她沒看到愛人,只看到那熟悉的滑板在海邊隨波空盪,於是女友提起滑板,由從前熱心接送去比賽的貨車司機載往那個得過獎的海灘,女友先把甜密的合照貼在滑板上,再放水逐流,讓那美好的回憶重歸寧靜的海、寧靜的他……。

寧靜的他其實是真的歸於寧靜──滅了頂。但這份悲情導演完全低調處理,因無法言語,你看不到歇斯底里的場景,因沒聽聞,你也聽不到什麼偉大哲理,但一切都在靜默中運行,悲歡離合、人生百態,一一暴露在片中接受檢驗。

譬如男女主角的感情也有起落,當初女友為了買飲料先走開一步,隔鄰的女子就前來與真木搭訕,第一次女友不介意地坐回真木旁側,但第二次又見到這個場面時,卻氣得一走了之,害真木很不解的找女友計較,還好終能「言」歸於好。

片中的人披示也呈現多元性與對照片,譬如同樣是司機,那公車司機就很無情地拒絕了提著滑板的真木上車,害先上了車的女友多跑了好幾站才想到應下車與男友會合,而另一貨車司機卻很好心的幫這對聾啞情人往返接送;片中還有一對寶貝蛋,他倆原本就在球場玩球,每次看到男女主角一前一後扶著滑板機械前行,先是嘲笑,繼而竟也效法買起滑浪板,歌倆還為了爭穿真木送給的一件泳衣而醜態百出呢!

更有趣的是讓女友吃味的那個搭訕的女子,她本來也是陪馨男友去滑水,但她很不甘寂寞,到處與男生搭訕,而她的搭訕做倆竟然都如出一轍──先拿水果請對方剝再請對方吃。

真木與女友和解的場景也很有趣,我們先看到真木脫一隻鞋在女友窗前丟上丟下,見沒反應,索性拿起石頭把窗戶擊碎,女友出來了,但只見她流著淚要退還一口戒指,隨後我們看到他倆在場岸上並坐,觀看遠處有人溺水獲救後,不禁都笑開了嘴,也把這段嫌隙或誤解拋諸腦後……。

這個和解場景與狄西嘉的「單車失竊記」頗為雷同,當初小兒子無緣無故被懊惱的父親賞了一巴掌,氣得與父親保持距離,走得遠遠的,父親繼續追索竊賊時,無意中看到對岸有人溺水,以為是自己的兒子一時想不開,當他慌忙抬頭見到兒子好端端的坐在台階上時,趕緊請兒子吃披薩大餐以化除心結,這溺水一幕或許是北野武對狄西嘉的懷念或致敬吧!

電影結束前,導演適時切入了一大串有動有靜的繽紛回顧,手法類似菲立普考夫曼導演的「布拉格的春天」,該片的尾聲是先讓海外的友人獲悉男女主角的惡耗,再回顧那場致命車禍前的鄉間甜蜜擁舞。

本片裡的「回顧」不只呈現在片尾,其實北野武早已將它設計成一種形式,也可說是一個「母題」,譬如片子一開始,真木看了廢棄路旁的滑板半天,返身隨垃圾車前行一段路,又下車跑回原地「回顧」該滑板(取回修復),另外真木買了新滑板,意外的不能上公車,車裡的女友也錯過了好幾站,才趕緊按鈴下車,一路飛奔「回顧」步行前來的真木。

「回顧」是甜美的,雖然走過人生的盡頭,不管有聲或無息,不管快樂或無奈,留下一點「美好的回顧」似乎是你我此生唯一值得追尋的目標吧!

阿智哥摘自:【美好的回顧】    醫師影評人:張子修作

> -------------------------------------------------------------------------- <

發信人: bmet.bbs@bbs.cs.nthu.edu.tw (牛頭犬),          看板: movies
標  題: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Wed Dec  2 21:23:44 1998)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有點令人不可思議,《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與《奏鳴曲》這兩部北野武在90年代初一前一後面世的作品,竟有著這麼恐怖的差異,前者像是首柔美細緻的抒情詩,後者則宛如一首狂妄兇暴的交響曲,簡直不像是一個作者性格濃厚的導演所可能兼而有之的風格。而唯一能從中找出連繫的,大概只有那透視生命與死亡起落的冷靜眼光,還有久石讓以主題悠悠不絕反覆鋪陳的電子音樂。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裡沒有北野武,甚至我也不敢相信一個長得這般粗壯帶土味兒的大漢,竟是掌握全片的幕後之手。劇情是一對聾啞男女的青春故事,乾淨,似乎是最直接的印象,畫面是乾淨的、情節是乾淨的、主題是乾淨的、演員也是乾淨的。故事是簡單的,一個聾啞男孩工作間撿到了一塊破衝浪板,引發他對這項興趣的執著,他日復一日地到海邊練習,不顧他人嘲笑的目光。

一直跟在他身邊的,也是一個聾啞的女孩,日復一日地到海邊陪他,為他折衣服,也為他買飲料。北野武用簡樸得近乎單調的鏡頭,描寫這對無聲男女的感情,冷靜到幾乎是冷淡的。不過,這對既沒擁抱也沒接吻的情人,仍能教人相信他們間的摯愛,靠的是,一個個小細節與小片段的拼組。

從這一連串小細節的描繪,即可看出導演在退避含蓄中創意的緻密,讓每個小片段都獨具巧思。正如當男孩與女孩來回海灘的過程,看似是相同的場面一再地重覆,其實每一次都在些微的差異中衍生不同的感情層次,而像是一些波瀾不興的小挫折與小衝突,也都在這種看來簡單卻有著精巧構思的鋪排中,散放出淡雅迷人的韻味。而這種無聲的情感,透過這麼稀薄的色彩,反而有著恰到好處的清晰度,有著朦朧之美。

北野武的人物塑形,感覺上是非常典型而扁平的,尤其是男主角獨立孤傲的形象,與周遭總有點格格不入。這在《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的男孩身上可以看出,而聾啞者的身份,則正好可以放置這個特質,讓他能如入無人之境般地投入他的執著之中,甚至付出生命。而男女演員青澀得有點兒呆板的表演,在乾淨的角色與乾淨的影像中,竟有了一份真實感,他們單純無邪的笑靨,也成了全片除了那片蔚藍的大海外,最教人無法忘懷的印象。

當戲院燈光亮起,我不得不低著頭以遮掩我的淚眼婆娑。還記得上一次看電影看到淚水橫飛的景況,是在看《麥迪遜之橋》時,才發現原來這些鐵漢(北野武/克林伊斯威特)才更有這般讓人淚不可抑的柔情。

當海水送來孤伶伶的浮板,長鏡頭中,已依稀不見女孩呆滯的神情,死亡,可以簡單到如此美麗。沒有葬禮、沒有哭泣,女孩帶著淡淡的笑,請那位曾送他們去參加衝浪比賽的司機,再送她回到海邊,衝浪板上貼著他們漾著無邪笑容的合照,飄向寧靜之海的那一方。

此時主題音樂漸強,往日的歡笑重現。咦!這不是俗斃了的老套嗎?仔細一看(因為淚眼朦朧),這些片段居然是前面情節所欠缺沒有的,那些歡笑、那些甜蜜,竟直到這最後一刻才肯釋放,這般殘酷至極的溫柔,教人情何以堪。末了,在餘暉夕照中,兩人相依望著大海時的背面剪影下,浮出了片名《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才讓人驚覺,原來,這是一首追憶已逝年華的青春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