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的故事 Lisbon Story


發信人: shihlun.bbs@bbs.cs.nccu.edu.tw (忙著金馬外片觀摩的倫), 看板: movie
標  題: 談談里斯本的故事吧!!!!!!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Wed Dec  6 19:07:24 1995)

    都沒有人在談看金馬影展的感想,我來起個頭好了。

    <里斯本的故事>

    一個錄音師,一個導演。開始的場景,歐洲統一,錄音師開著汽車在高速公路上..............

    路邊的景色,耳旁電臺的音樂,隨著不同的國度而不斷改變。主角自言自語的說,歐洲統一了真好,但是連show個護照的機會都沒有..............

    地理位置之間的空間距離,隨著交通發達已經減至最低,傳播訊息的流動,也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而達到了前所傳播訊息的流動,也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個便利地步。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好像越來越遠了。why???

    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商品化了。影像,也已經商品化了。苦悶導演說,當你刻意去拍一個東西時,那個東西中的某種自然特質便已經消失了。於是,他把v8掛在背後,在大街上行走,讓它自由取景,然後,他自己不看,不刻意的影像,是留給後世人的。我想起有人好像說過,任何一個攝影機的運動(或照相機的框取)都代表了某種偏見.....

    錄音師在里斯本的大街巷尾中「採集」聲音。藉由這些畫面,我們才認知到周遭世界乃由各種片段的、獨立的、無關連的、但其實有些趣味的聲響所組合而成。聽過所謂的實驗音樂或聲音拼貼嗎?聽過的話也許就不會那麼驚奇。假如,有人專注於當代城市聲響(噪音?)的採集工作,那未來的考古學者也許可以較清楚了解20世紀末的台北吧。

    人類,夜以繼日的接收大量影像資訊,已經失去了對視覺畫面的好奇心與新奇感。苦悶導演想假裝一百年來的電影史並不存在,重拾拍攝的樂趣,片尾,他和錄音師狂亂的奔跑在電車前用手搖攝影機拍電車,突然覺得很感動。我 奔跑在電車前用手搖攝影機拍電車,突然覺得很感動。我沒有手搖攝影機,但我想起我有一部爛v8和一個傻瓜攝影機,我也可以來製造一些自己的影像,做一個玩心十足的影像採集者?

    阿三老師的書上說,v8的發明,最早是為了資本家的利益,因為這樣一來,資方不用訓練大量的攝影機專業人才,也就不怕他們罷工。但,我管他的,反正我要怎麼用是我的事,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溫德斯啊,你也不要去搞什麼HDTV的鬼東西了好不好?直到世界末日真的很難看你知道嗎?不過,原聲帶不錯聽啦!但不是有Lou Reed就代表是好電影。faraway so close 我還沒看過(哪裡弄的到?),但看過的人無不說遜呢!我覺得,里斯本故事中有些地方你好像自己在罵自己呢?!

    溫德斯,今年還有一部雲端之上,好不好看不知道。

> -------------------------------------------------------------------------- <

作者: dongdong (冬冬)              看板: movies
標題: 【里斯本的故事】與紀錄片的生命
時間: Wed Oct 23 23:57:28 1996

        溫德斯這部片子有一半是拍給自己看的    我這麼認為
        對於一個浸淫電影工作多年    自己拍過  撰寫過  批評過的人來說
        走到一個瓶頸    發現一些失望    可是又重新走出瓶頸
        於是    想透過自己的電影語言    把這段體認  透過一個轉折  來告訴大家
        影像究竟是活生生的  還是被觀看後即成死物    他有了自己的答案

        紀錄片是個弔詭的事物    說它記錄事實    可是事實的確未曾被記錄下來
        說的準確一些    它記錄了導演心目中自以為的事實    而那只是真實的
        無數面相中的一個    當它再轉譯到人們眼中心中    那與真實的距離
        又更遠了    到了最後    人們驚訝的發現     紀錄片與劇情片   在人心中所
        造成的效果  對真實所打的折扣   其實差距不大  這真是令人喪氣

        這些關於符號的討論    是近年歐洲人文社會學科  頂熱門的一個議題
        不只是動態影像  文字  聲音  靜態影像  都是同類型目標
        只要是追尋真實  就不免遭受質疑    其間或有人因此而採全盤的懷疑論
        像片中的導演一般  他拒絕去看自己在無意識影響下所拍攝的記錄
        這種情況  講的難聽些  是因噎廢食    重要的轉折   是去肯定記錄者也該
        是有意識的  這也當是真實的一部份    而且  在吸收記錄的同時   也去理解
        他/她的意識   他/她的思想   也活在記錄裡    那麼  當影像 / 文字 / 聲音脫離
        製造者的同時    它也具有自己的生命了
        它將會活在每個閱聽人的的意識裡  以千變萬化的形象  :D

        這是我從電影裡讀到的訊息    河流記錄人生  只有河流自己知道
        她可以呈現多少種人生    白日光下  事物皆有生命  只要你用心聆聽

        為什麼對這一部份感受如此深?因為當大家開始懷疑真實的存在時
        歷史  我的學科  是第一個遭受砲轟的   一如紀錄片  不再被人相信其中
        含有真實   人們花了半個世紀   才體認到   這些一度被判死刑的「謊言」
        早已以各種不同形象    成為真實的一部份
        活在人心中    這種活力  才是需要人們去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