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車站 Central Station


發信人: lanwo.bbs@bbs.mgt.ncu.edu.tw (畫張畫送給妳.好嗎?),     看板: movies
標  題: 中央車站--詳細介紹
發信站: 中大資管龍貓資訊天地 (Thu Jun  3 12:43:01 1999)

導演:華特薩勒斯 (Walter Salles)
製片:亞瑟康 (Arthur Cohn)
演員:菲南妲蒙坦納葛羅 (Fernanda Montenegro)
          瑪瑞莉亞貝拉 (Marilia Pera)
          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 (Vinicius de Oliveira)

 開啟愛的旅程

         朵拉(菲南妲蒙坦納葛羅 飾)在里約熱內盧最主要的火 車站-中央車站為不識字的人寫信。寫一封信收一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這一天,安娜(索雅里拉飾)帶著她九歲的兒子約書亞 (文尼 西斯狄奧利維拉飾)來,因為約書亞一直很想見他素未謀面的爸爸。

   朵拉和鄰居艾琳(瑪瑞莉亞貝拉飾)以念白天寫的信取樂,她們認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信則統統扔掉,如果兩 人意見不同,就把信收進抽屜改天再決定,約書亞給父親的信就在其中。

       第二天,安娜與約書亞又來到中央車站,口述了第二封信給約書亞的父親,但一出車站,安娜就發生車禍身亡,母性的驅使下,朵拉答應帶約書亞到東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兩人卻變得越來越親近...

   一個名叫巴西的車站 .近三十年來,沒幾個國家像巴西這樣,經歷了那麼多痛苦的改變。近年來的工業化造成國內人口移動;新的人潮不斷湧進,各大都市措手不及,一片混亂。

   在70年代,東北方有數百萬人拋下家園親人,割捨文化傳統,被軍方政府宣稱的「經濟奇蹟」的幻影 吸引。但是這些承諾並沒有實現,失業率大幅上升,巴西南方各大都市人口過剩,犯罪率也相對提高。

        到了90年代初期,整個國家的情勢更為混亂。八十多萬的巴西青年選擇離鄉背井,去追求家鄉所沒有的機會。巴西這塊土地被發現五百年來,頭一次變成一個遷居者的國家。

   如今,新世紀即將來臨。不知為何?這個國家儼然成熟。我們知道能馬上解決第三世界經濟結構問題的說法,只是個荒但無稽的理論。我們也知道大量的人口遷徙不可能解決問題。但無稽的理論。我們也知道大量的人口遷徙不可能解決問題。我們終究必須得和自己攤牌,面對這個真正的自己,與那個由高壓統治的威權政府、否認巴西近代真相的官方電視台,所創造出來的假象,截然不同。

   更重要、更需要追尋的目標浮現了,那就是尋找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也許比之前(官方)宣布的那個國家純樸、不那麼耀眼,但是卻更悲天憫人,更有人性。這個國家需要保留著某種程度的純真。

     這股發現一個新國家、重新定位自我的潛在欲望,剛好碰上巴西電影的重生。巴西電影的傳統,忠實刻畫巴西的現況,卻也因為如此,一度被政治與經濟的因素硬生生切斷。

  然而,〈中央車站〉想談談這個尋根的國家。這部電影描述一個小男孩(約書亞)想找到他的定位,也是描述人們 (那些請朵拉寫信、不識字的都市移民)如何努力與自己的過去保持聯繫,找回真正的自己!!!

-----[演員陣容 ]---------

菲南妲蒙坦納葛羅( Fernanda Montenegro] 飾朵拉

        菲南妲蒙坦納葛羅演過五十多部舞台劇(包括尤金歐尼耳、Durenmatt、法斯賓達的作品),並演過多部電影, 一般公認她為巴西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

        一九七○年,蒙坦納葛羅在莫斯科影展以Paula Porto的〈Em Familia〉, 榮獲最佳女主角獎。(該片也是該年度的最佳影片。)一九七七 年,她以Arnaldo Jabor 的〈Tudo Bem〉,榮獲義大利塔歐米納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其他代表作包括Leon Hirszman的 They Don't Wear BlackTie〉以及〈A Falecida〉、 Suzana  Amaral的〈The Hour of the Star〉,和卡洛斯狄耶蓋斯的See This Song〉。

        然而,菲南妲在『中央車站』 的精湛演出,榮獲98/99年各大國際影展最佳女主角,甚至排外嚴重的奧斯卡金像獎也不得不肯定菲南妲的動人演技。

瑪瑞莉亞貝拉[ Marilia Pera] 飾艾琳

        瑪瑞莉亞貝拉曾被村聲雜誌名影評人寶琳基爾(Pauline Keal)譽為「八○年代最偉大的十位女演員之一」。 八二年, 她以 Hector Babenco的〈Pixote〉,贏得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另外她也曾在瓜拉馬多影展三度 獲獎;卡洛斯 狄耶蓋斯的〈明天會更好〉,則讓她在卡特吉納影展封后。其他作品包括〈Bar Esperanza〉、保羅莫里西 的〈Mixed   Blood〉、〈Angels of the Night〉、〈The Interview〉,和卡洛斯狄耶蓋斯的〈Tieta〉。

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 [Vinicius de Oliveira] 飾約書亞

     〈中央車站〉是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的銀幕處女作。他原本在里約熱內盧機場當擦鞋童,被導演華特薩勒斯看上,參加約書亞一角的甄選,並從一千五百名人選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車站〉的小男主角。文尼西斯純真無辜的眼神 深深打動觀眾,甚至被稱為繼『新天堂樂園』之後演技最突出的小童星。

 製片:亞瑟康 [Arthur Cohn]

          亞瑟康出生於瑞士巴塞爾,是唯一一位榮獲五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製片,這些影片分別為一九六三年的紀錄長片 〈The Sky Above, the Mud Below〉、一九七三年的最佳外語片〈費尼茲花園>(狄西嘉執導)、一九七八年的最佳 外語片〈黑與白〉(尚賈克安諾執導)、一九八五年的最佳外語片〈Dangerous Moves〉、及一九九一年最佳紀錄長片 American Dream〉。

 導演:華特薩勒斯[ Walter Salles]

        不論是紀錄片或是劇情長片,「放逐與找尋自我認同」一直是華特薩勒斯的作品一貫的主題。一九九五年,他與丹尼拉湯瑪斯共同執導的〈Foreign Land〉,是巴西電影復興運動的重要作品,該片受邀參加三十多個國際影展,總共榮獲 \ 七個獎項。

       在巴西本地,〈Foreign Land〉上映長達半年多,並被選為一九九六年巴西最佳影片。『中央車站』的成功,不僅在巴西當地造成空前盛況,凡是上映的地區也引起熱烈迴響。然而,年輕有為的華特薩勒斯名聲更是扶搖直上,已有好萊塢片商極力延攬他往美國發展。

電影原聲帶(88年3月5日全省發行)

         本片配樂Jaques Morelenbaum和Antonio Pinto成功的掌握了導演的精神,譜出了一段段細緻動人的旋律,交錯揉合了民謠風及弦樂,傳達了電影所呈獻的悲憫,使得劇情中苦痛的生活也熨燙出溫柔的眷顧。Morelenbaum原為大提琴手, 曾 參與錄製的專輯不下350張,更曾在1992、93年間在ECM 接觸即興爵士的古典實驗音樂,於1991 年開始為電影配樂。

        Pinto的音樂旅途走的十分辛苦,也因為這些背景,才能在製作這張連獲大獎的原聲帶中,將那種離鄉背井、疏離矛盾的情緒,在經過配樂的穿針引線,表現得那麼貼切自然,無怪此張原聲帶能獲得廣大影迷的欣賞。他們二人嫻熟的配樂技巧再加上如此豐富的音樂素材,除了讓電影劇情更加生色外,音樂本身就已經令人再三欣賞回味不已了。

 得獎不斷、佳評如潮,「中央車站」掀起搶看人潮

佳評如潮的「中央車站」在台灣已然掀起搶看人潮, 挾著柏林影展金熊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等各大影展肯定的榮耀,「中央車站」 不僅在巴西、美國及全球各地掀起熱潮,在台灣更是引起極大的迴響,新聞局長程建人就曾在公開場合指出,大導演勞勃懷斯去年來台參加金馬獎時,曾特別推薦這部片給他, 程建人看過後的感想是:「『中央車站』傳達令人感動的人性。」

        「中央車站」的好評來自各界,飛碟電台副總經理陳樂融則 表示中央車站是:「近來看過最感動的電影」, 富邦藝術基金會王家慶則盛讚「中央車站」:「讓人重新體認到生命的真諦」,立農國小教務主任黃昆發讚揚這部片:「感人至深,平凡中見不平凡。」師大家政系教師謝佳芬則是讚許這部片:「找回人性溫暖, 內心激盪不已。」影評人聞天祥對這部片的評語則是:「精緻情感與敏銳觸角的動人之作」。

> -------------------------------------------------------------------------- <

發信人: yoland.bbs@WMStar.twbbs.org (別有乾坤醉鄉裡),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中央車站一問
發信站: 風月星 (Thu Nov 11 00:23:50 1999)

> > 有人知道為何那個男的    就是開卡車司機要離開女主角嗎

> 我想是因為司機聽那個小孩講他們那個地區的女人好像不大檢點
> 我記得那司機好像有信教的比較生活檢點的
> 所以大概就因此離開ㄌ女主角吧

        我覺得還有一點咧,就是這個司機本身的性格是比較溫和的,
        對於感情(或者泛稱「愛」這個字好了)的付出比較怯步。
        雖然他是個虔誠的教徒,也對朋友很好,但是這些都根源於~
        他是個貨車司機。既然是貨車司機,無法安定於一地,
        那麼這種「對人好」(或者說「愛」)也就可以不要負責、無須長久,
        只是在短時間內與人單純的交際往來。

        而女主角希望的,是一種「長期關係」,長期與愛相聯的關係,
        對於貨車司機而言,這是他無法接受的,甚至可以說不敢嘗試的。
        (如果要嘗試,就是一種對生活方式及心態的改變)
        雖然在劇中,他似有提過對於安定的渴望,
        但是,我覺得在渴望之餘,他亦對安定感到畏懼呀~

        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安定,所以渴望安定,
        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安定,所以畏懼安定。

> -------------------------------------------------------------------------- <

作者: yukio.bbs@Birding.m8.ntu.edu.tw (近江OMI),        看板: movie
標題: 中央車站vs菊次郎的夏天
時間: 未來最舊小棧 (Tue Jan 18 12:56:42 2000)

中央車站和菊次郎的夏天是兩部有著許多相似點的溫馨電影

兩片中皆由10歲左右的小男孩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央的約書亞 菊的正男)
兩片的故事均是現代版的萬里尋親記
所不同的是 約書亞所要尋找的是未曾謀面 甚至連照片都沒看過的父親
           正男所要尋找的則是未曾謀面 只看過照片的母親
而帶領小男孩去尋親的人則都是地痞(安娜 與 菊次郎)

儘管兩片的故事的重心都在帶領小男孩的大人與小男孩的感情發展上
然而 兩片的對於故事的架構 卻有著極大的不同
兩片在前一個小時 發展大致相同(小男孩憑藉著地址找尋其父/母)
在央片中 小男孩找到了其父的住所 然而其父卻已搬走
於是安娜又帶領著約書亞往下一個地址走去

而在菊片中 當小男孩看到從有著手中住址的房子裡走出一個跟媽媽十分
相似的女人      與一個小男孩 和一個男人 三個人和樂融融的樣子時
正男心碎了 這是正男在片中的唯一一次流淚
其他不管情況多險惡(如一開始被中學生勒索 菊次郎對其很兇
                   找不到車坐要露宿廢棄的公車站等等)
正男都沒有哭 一直到當他看到為何母親一直都不跟他連絡的原因後
正男終於落下淚來

在兩部片中 (第一次)尋親的失敗都對兩位大小主角的關係
劃出明顯且良好的分水嶺    央片中 安娜第一次領略到
她已多麼深深的愛上約書亞    約書亞也同樣地感到安娜對他的愛
因此 在安娜身無分文的時候 約書亞聰明的叫賣起安娜會寫信的本領起來
使得他們買了新衣服 還照了照片..

在菊片中 菊次郎為了安慰正男 去跟兩個"可愛的"暴走族
硬將他們車上的天使風鈴要了過來    菊次郎拿著天使風鈴 對坐在白色沙灘上
面對藍色大海哭泣的正男安慰到   "果然找錯了 儘管地址是一樣
但是你媽媽已經搬走了 那個女人說 你媽媽為了怕你來找他找不到
特別留了個天使風鈴給你 no(二聲) 你看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或是不如意的時候
只要搖搖天使風鈴 天使就會從天上下來幫助你 來 搖搖看 天使有沒有來呢
來 在搖一次...."

後來 菊次郎說"我們走吧" 便先離正男走去
隔了4,5公尺後 正男隨即跟上 握住菊次郎的手
從此 菊次郎變了 不再是那個自卑耍流氓的地痞    菊次郎跟好好叔叔
(流浪全國想當小說家的叔叔)重量叔叔與光頭叔叔(兩位為暴走族)
為了讓正男開心 花盡一切心思逗正男高興 陪正男玩..

而在央片中 氣氛就沒有那麼歡樂
後一個小時 安娜與約書亞的關係發展到彼此完全互信的程度
(當約書亞第一次見面的親哥哥 邀約書亞和安娜去吃飯時
約書亞轉而緊握住安娜的手   並向他哥哥自稱了假名...)
然而 後來 安娜卻選擇離開
安娜與約書亞不會在相見 只有小小兩人的照片可供他們懷念

而在菊片中 菊次郎與正男一起回到了東京    他們以後還是會相見
只不過 菊次郎經過這個夏天 不再是為來的菊次郎罷了
中央車站 與 菊次郎的夏天 重點除了放在大小主角的感情發展上
更是放在大人主角的成長與改變    (菊片中尤其明顯
從片名不叫正男的夏天就可窺知端倪 另外 正男也不像約書亞
有著顯著的轉變

正男在片中一直都是帶點憂鬱 不太笑 卻又體貼的小男孩 一直到最後
在三位叔叔的陪伴下 正男才常常露出燦爛的笑容])
安娜也經過這件事也改變了 安娜由原本的自私自利不則手段的大姊頭
變成一個願為約書亞犧牲 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的人(一開始還一直在抱怨
經過第一次尋親失敗後 安娜便全心全意為了約書亞西犧牲
最後為了約書亞的幸福 選擇離開...)

安娜與菊次郎都由小孩子的天真 找回了那個被傷痕疤住的心下 真正的愛
兩片都是感人的好作品^_________________^

> -------------------------------------------------------------------------- <

作者: katy.bbs@will.m1.ntu.tw (  流浪吧~~),          看板: movie
標題: Re: 中央車站的對白...
時間: willbbs (Thu Aug 17 14:32:51 2000)

>   請問有人知道中央車站裡片末朵拉在火車上寫給約書亞的信的內容嗎?

    如果沒錯的話...就是下面的內容.....:)

    約書亞:
    我很久沒有寫信了
    現在我正在寫信給你
    你說的對,你爸爸會回來的
    他跟你說的一樣好
    你跟哥哥們比較好,
    你值得擁有的,我無法給你
    如果你想回憶我
    就看看我們的合照
    我這麼說是怕有一天
    你會忘記我

> -------------------------------------------------------------------------- <

作者: Georgeee.bbs@moca.csie.chu.edu.tw (Never Give up ...),     看板: movie
標題: 中央車站_美麗人生
時間: 中華大學 摩卡小築 (Wed Nov 29 12:43:02 2000)

在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上  [美麗人生]目前唯一的勁敵就是[中央車站]
但說實在話  沒人能保證歷史悲劇不會重演    還記得前幾年柏林影展金熊獎
得主[喜宴]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霸王別姬]    兩者在最佳外語片殺的
你死我活時  卻被一部莫名其妙的鬧劇[四千金的情人]給打敗了
而今年入圍的[中央車站]是金熊獎得主  [美麗人生]是坎城評審團大獎得主
實在很怕影藝學院學員又來個突襲  只為了要與眾不同

[中央車站]其實是一部通俗電影  但如此分類不僅沒動搖它的地位
反而更加彰顯它的價值
原因很簡單  一部電影的好壞決定於從整體來觀察  而非斷章取義式的評論
像有人以太過誇張來批評[美麗人生]  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因為貝里尼當初的構想就是想以嶄新的角度來省視歷史  誇張正是他的本意
重點是他表現的好不好  觀眾有沒有接到訊息  有沒有受到感動
如果每一部電影都要求寫實  那科幻片不就註定是爛片了嗎
紀錄片不就都成了經典了嗎

[中央車站]的構思顯而易見  導演想以通俗的劇情來渲染人的情感
並進一步思索出路    而他確實做到了    車站在本片是一個巨大的象徵
代表旅程的起點與終點  人生每一階段的開始和結束
而導演就帶著觀眾開始了這趟旅行  小孩尋找父親  女婦人尋找自己的心
而巴西尋找自己的出路

最後小孩找到了歸宿  女婦人也變了  從過去的冷漠到熱心完成小孩的心願
並真的開始幫大家寄信了    我們也從巴西城市走到了鄉村
而前者的物質迷失與墮落不堪    和後者的宗教寄託與純樸知足也成了
一個大對比  出路是有的  只在於要不要找罷了    身為一部公路電影
架構難免鬆散  但本片主線卻從未斷過  相當令人佩服

還有本片不斷穿插宗教雕像和儀式  有兩個作用
第一  是讓觀眾感受到導演將二人感情比擬為聖母聖子的企圖
          有發酵情緒的作用
第二  是作為巴西出路的代表  比較城市人信的內容多是抱怨的話語
          和鄉村人多為感恩的謝辭就可感受到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的演技和攝影    婦人感情的轉折在本片中可說是
九彎十八拐  卻表現的充滿說服力  不愧為巴西影后
而攝影最令我驚訝  順暢的令人不敢相信  看來我得好好改變對巴西的印象了

套一句別人的話來下結語--如果令人感動是一種過錯  那本片就是罪大惡極

> -------------------------------------------------------------------------- <

作者: gladys14.bbs@bbs.scu.edu.tw (卡拉斯),          看板: movie
標題: Re: 中央車站(Central station)
時間: 東吳溪城 (Sat Mar 17 15:48:08 2001)

2001.03.17
sunmove上禮拜播放,當時我蓄意在電視前面蹉跎時間,〔中央車站〕翻開幾年前的記憶,它是一部我錯過的電影。它的故事是怎樣流駛?一個發生在中央車站的故事,關於一個小男孩以及一位中年婦女的生命插曲。

要我說出劇中主角的名子,實在辦不到,但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那位女主角的影像,不禁得佩服其導演用鏡頭去拍攝那位會演戲的旦角,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單身中年婦女在中央車站替人寫信或是寄信,寫信收費一元寄信則要兩元。

她每天遇到不同的客人請求她幫忙寫信,在每個匆匆的一面之會,她聆聽了許多心靈的呼喚與想望,信是否被她寄出?操控在她對人第一眼的第六感。也許是她的孤單,看透了人事的種種,也可能是因為她的孤單,她詛咒他人的圓滿,信並非沉入大海,而是壓藏在那一個半掩的抽屜。

小男孩與她的母親請她幫忙寫信,再一次的碰面是請求她的寄信,信在寄與不寄之間,小男孩的母親死於卡車之下。小男孩的希望,在於母親及寄給遙遠父親Juses的那封信。一瞬間,破滅!

這兩個人的情感變化,在一次次的信任懷疑授騙再信任關心依賴中,酵素產生,尋父之旅,是故事的主旨,高潮在於分離。

記得女主角穿上那件小男孩送她的藍洋裝,擦上胭脂,遣逃,在車箱上寫信給他,大概是這樣說的吧!有很多人很多事情,你很容易就會忘記,但我並不希望你忘記我,但只要你很想我,請拿起它來瞧一瞧,你就會記得我,及我們一起發生的事情。

。。。。我把故事闡述的很不動聽,但是,最後幾幕畫面,真的很令人動容,我們也許常常會對自己說今天這樣一件事情我一定會一輩子記得,但是我們真的記得了多少對自己這樣的承諾?就像我們總記不起昨天的午餐內容就算他再好吃。

也許這樣的比喻不算恰當,因為午餐沒有什麼好讓人去特別記憶的必要,雖然沒有必要,還是會吃,深究起來,吃除了為了飽腹滿足口欲之外,是不是一種習慣?東西吃了後會被拉出來,可是我們還是在吃,是否一如愛情,明知有一天的分離,仍是忍不住此際相聚?

> -------------------------------------------------------------------------- <

發信人: ccyu.bbs@bach.mc.ntu.edu.tw (豬在實驗室昏倒了),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中央車站
發信站: 台大醫學院◎楓城杏話◎ (Mon Mar  8 19:08:44 1999)

或許我比較笨吧! 我覺得這部片沒想像中好看, 不知道巴西的教育是怎麼樣的,
當過老師的人竟然會去偷東西, 而且她也不是生活在三餐不繼的環境中,
既然決定要送小朋友到他爸爸身邊, 又為何三番兩次想放棄, 應該有很多
心理上的掙扎和轉折沒有呈現出來, 所以感覺前後不是很連貫,

但整體而言還是很成功地表達了巴西中下階級居無定所,
四處飄浮的生活和主人翁面對自己的未來(和巴西的未來)
感到無力和徬徨, 最後一幕是畫龍點睛之筆, 建議各位去看。

PS我是去看試映的

> -------------------------------------------------------------------------- <

發信人: bmet.bbs@bbs.cs.nthu.edu.tw (牛頭犬),        看板: movies
標  題: §從《中央車站》啟程§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Mon Mar  1 20:43:24 1999)

到站了嗎?
在這個熙來攘往的生命交會站中,
誰將在下段旅程與我為伴?

《中央車站》結合了兩種電影中最通俗迷人的模式,其一是《新天堂樂園》《代溝》《遊子》中一老一少間情感交流,進而相互啟發的劇情架構;另一個則是《霧中風景》《巴黎,德州》中千里尋親的感性動人情節。

那麼這部在柏林、日舞及多倫多等各大影展中橫掃影評的掌聲、賺盡觀眾淚水的巴西電影,究竟有何不同於上述這些名家傑作之處,能讓這個不算新穎的題材,有著扣人心弦、催人灑淚的撼人情感力道呢?我想,應該就在於導演將他對於國家與鄉土的摯愛與關懷,對於人性美善面的執著與感觸,點點滴滴地融入劇情之中,而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個有著開闊視野的通俗小品、一個有著完整概念的藝術作品。

當然這部作品的成功,有一大部份必須歸功於演員出色的表演,尤其是女主角菲南達蒙特妮格宛如一場個人秀般地縱橫全場,將一個老婦人多重的心境轉折,靈巧從容地揉捏出來。這個老婦人,是一個退休的老師,在里約熱內盧的車站裡幫文盲寫信維生,看盡世間來來往往的她,早已練就一身風霜不侵的冷漠鎮定。寫出的信,不一定要寄;別人的心願與夢想,彷彿也事不關己。

卻因為一場意外和一點貪婪,使她不得不收留了一個喪母的九歲男孩,還必須帶著他去找在相距千里之遙且素未謀面的父親。這趟漫漫的路程,到最後,卻已不只是一遭尋父之行,而成為兩個人生命旅途中最珍貴最美妙的一段行程。

導演華特薩勒斯巧妙地藉用川流不息的「車站」,做為故事開始的地點,一方面可以從熙攘的人群中,點出當代巴西的生活景況,為影片提供了時空定位,而匆忙穿梭其中的人們,龍蛇雜處的混亂環境,也彷彿代表了社會急速發展下的巴西面貌。然而另一方面,在這個嘈雜不定、喧擾不休,人群湧進湧出的背景中,兩個原本完全陌生的人,竟因一時的機緣而能發展出如此緊密溫暖的情感,也點出了人際之間微妙的巧遇與牽扯,對於生命所衍生出的意義。

而「車」更在影片中帶來了豐沛的意趣。不同於一般電影中以「車」做為流動、不穩定的意象,《中央車站》中的「車」卻是做為連繫與交流的象徵 (在片中「信」也有相同的意涵),片中出現各式各樣的車 (火車、計程車、公車、貨車、載物車….),車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人們上車又下車,宛如生命中一次又一次交會,車上共乘的人們,不期然地觸動彼此的心靈,分享彼此的生活。

而「車」在片中也可以成為一種夢想的寄托(男孩的志願)、一段過往的回憶(老婦的父親),或一個美好的紀念(老婦人讓男孩開車),也許就像那封夾帶著照片的信,那條迎風飄揚的手帕,連繫著現在與過往,是生命中抹不去的暈黃印記。

導演華特薩勒斯出身自巴西的上層社會,令人意外的是,在他作品中,對於土地、人民的關懷情感,竟完全沒有一分高級知識份子常見的唱高調或剝削施捨的眼光,而是真誠地去觀察,發自天性地去憐憫,因此本片中對於社會現象的描繪、對於人性的體諒,絲毫不顯得僵硬造作。也因此,這樣真摯的人文情懷,才能使得這個單純平凡的故事,有了厚實穩固的文化基底。

在《中央車站》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巴西的異鄉風光、壯闊景色,也看到了該地人民真實的生活面貌,兩者皆精巧地溶入這部「公路電影」一路上的情節發展中。從城市到鄉間到新市鎮,形形色色的車站即景、萬盞燈火輝煌的宗教活動、外地民族的歌謠、蒼涼荒蕪的沙漠、一望無際的蔥蔥草原、整片櫛比鱗次的同款式房屋,展現了巴西各形各色的人文與自然景觀。

然而,他還透過了女主角賴以為生的職業:為文盲寫信,將底層社會人們內心中的苦澀甘甜、夢想與記憶、歡悅與心酸、信仰與懷疑,在一張張天真樸拙、有笑靨有淚水的臉譜中揭露出來,在某些地方,甚至真切到教人有激動得心頭抽搐、不能自己的感受。

導演華特薩勒斯平實自然又純真的筆觸,讓影片能在內斂不張狂的沉穩基調中,緩緩地蘊釀出戲劇張力與細緻情感。而女主角菲南達蒙特妮格爐火純青的表演,從界乎貪婪與良知、冷漠無情與母性柔情之間,把一個將內心封閉而後慢慢釋放真實情感的老婦人,簡直完美到有點恐怖地拿捏出其中的層次來,不但成就了一場極溫暖動人的演出,也賦予影片更多的靈魂。這兩位成功的搭配,即是這部作品獨一無二的精華所在。

從《中央車站》啟程的這一班車,窗外明媚的景緻與車內豐富的人情,相映成趣。而旅程中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惜,也將會給你一段感動難忘的生命記憶。

車已到站,你,準備好上車了嗎?

> -------------------------------------------------------------------------- <

發信人: cire.bbs@bbs.cs.nccu.edu.tw (半生緣),        看板: movies
標  題: 中央車站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Wed Mar  3 13:26:34 1999)

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是描寫巴西這個國家的故事
故事的主軸是一個失去母親的小孩  在車站認識了一個獨身的女人
這女人幫助她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爸爸
雖然最後沒有找到親人  二人卻享受了一段如親情般的甜蜜

很多影評包括導演認為  希望觀眾不是只要將目光跼限於小孩尋親
他們希望大家能有更宏觀的眼光 因為這部片要講的不只是這些
更重要的是 巴西這個國家的種種問題

的確 看完這部片你會突然覺得住在臺灣似乎算是很幸福的
導演雖然沒有刻意強調  但隨著故事的發展
卻很清楚的表達  就像把鏡頭擺在台北街頭  人潮 車潮必定是那襯拖的背景

許多難以令我們想像的事  卻在影片中發生了
在火車站靠替文盲寫信為生的女人 生意好的不德了
比台鐵更破舊的火車  比台汽更破舊的巴士
因為窮困  許多小偷  荒涼的新市鎮像徵著摑家計畫的失敗

很難想像  為何像巴西這樣領土廣闊  物產豐盛的國家 竟會如此的悲慘
是歷史的演進??  還是民族性使然??

annyway   裡面那個小孩真的很可愛  讓整片活了起來
如果我記得沒錯  本片是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奧司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 -------------------------------------------------------------------------- <

發信人: abcharity.bbs@bbs.ntnu.edu.tw (罈子),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中央車站真的很好看呢
發信站: 師大計中(精靈之城) (Tue Mar 16 17:40:09 1999)

> 好久沒去西門盯看電影了    大都是到華那威秀去
> 今天歹到了機會終於回到了好久沒去的西門盯
> 去看一部崇仰已久的佳片    中央車站   真的是一部很讚的電影呢
> 很久沒看到這樣的片子了   導演給我們的視覺很簡單,但很動人
> 我想,一定是一個很善於取景佈局的導演   他是在里約那裡拍的
> 充滿異國情調(對我來說)
> 一大堆飽和的黃色調,拍成一部就算沒劇情也很唯美的電影
> 但,他有劇情阿,而且是一部非常非常感人的佳片
> 依照他劇情的帶引,自認一定不會哭的我最後還是眼眶濕了
> p.s大概因為自己是一個天主教徒的關係
>    所以對他們這部充滿滿天主教情懷的片子特別有感觸
>    裡面有些場景就跟我以前去法國的路德感覺很像
>    所以有一些小感動    雖然有差在一個識冷冷的國家一個是熱熱的國家

        我是一個佛教徒.....但我也覺得它好看   只是,我們應該要更積極的去面對
        所有的苦難然後去破解它。我覺得劇中的小男主角就像一個勇於挑戰它
        真實人生中的一切問題,他知道或許過程艱難,
        但也清楚結局一定不會令他失望,雖然等待仍是他的另一考驗。

        而片中的女主角像在真實人生中的我們
        猶豫,逃避,對於所有的不想去做大幅度的更改
        然而,禁不住的依然會被真情感動 ,而人的劣根姓中
        永遠也無法逃離七情六慾的束縛,悲傷悔恨,從殘缺的幸福中
        去體會人生,想著一段短暫逝去的愛情,一個跨越年齡的動人真情

> -------------------------------------------------------------------------- <

發信人: liveral.bbs@cia.twbbs.org.tw (松心之綠地...\^_^/),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中央車站真的很好看呢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BBS (Thu Mar 18 01:21:33 1999)

一開始導演用了很多在車站的場景,描繪了女主角所身處的環境,讓我們看到了大多數人的冷漠、自私。每當列車一靠站,年輕人總是從窗口鑽進車廂內佔座位,最後站在擁擠的車廂內的都是動作緩慢的老弱婦人,小偷、騙子、流氓等等...在那個車站早就習以為常了。在那樣的環境中,人人都是很封閉且自我保護的,這也是女主角總是那樣地不信任別人,認為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吧!

一開始在幫這個小男孩尋找父親時,她仍然認為那男孩的父親一定也是個不負責任的酒鬼,後來讀了那父親的信後,才發現她錯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她在車站看到的那樣子,這世上還是有真善美的事情的...最後女主角和小男孩同時拿起倆人合拍的照片觀看時,真的很感人。

在人生的過程中,仍然有著美好的回憶,和患難相扶持的真摯感情,怎不教人感動呢?

> -------------------------------------------------------------------------- <

發信人: liangr.bbs@bbs.fy.edu.tw (愛寫影評的阿良),        看板: movies
標  題: 阿良觀影感-中央車站(含劇情)
發信站: 輔英天使BBS站 (Sat Mar 20 00:12:55 1999)

距離上次寫觀影感,也有好幾個月了,之間雖也看了不少電影。但都沒能想寫觀影感。 下班之後,看了這部電影(中央車站)對於此片的暸解也僅知片名而已。對電影的不暸解才是真正看電影的樂趣之一。

看電影之前,連海報的解說,我都不想看的太清楚,怕因此影響了情緒,及新鮮感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在幾天內,對於劇情的順序,內容,運鏡等。都能清晰且明白的說出。但超過了時間,便會完全的”忘”了電影的劇情,內容等,現在的記憶力就是如此,有時這部電影我曾看過,但就是忘了,而且還是忘的一乾二淨?!

趁著”記憶”還在時,(腦袋就像是”記憶體”電一關,裡面的資料就不見了,所以得存進”硬碟”裡。)就是寫一篇”阿良觀影感”。

開始,短淺的景深,(長鏡頭)壓迫著我們的視覺。原先空靜的月台,在電車門一開,湧入了大批的人群,還有左右的分別,用此鏡頭,及低角度的拍攝,造成一幕有趣的畫面(一堆的腳,擁擠感)此拍攝技巧也大量的用在之後的的拍攝中。還有”追蹤攝影”。。

一個車站中,各種人都有,形形色色真是豐富。拍到了主角,(一位老婆婆,客氣點,說是老婦人吧?)在眾多的電影中,我們都被”好來烏”的電影寵壞了,以為電影都得是”美女”帥哥”的演出,才是電影好看的因素之一,這些只顧賺錢的片商,幸好也進口了這些有別於商業片的電影。看過了”走出寂靜”之後更確定了外片其實拍的才叫電影。或者說,我們把電影的範圍定的太狹隘了,外片讓我們的”視野”開闊了。。

電影主要得由”影像”來表達。影像就是由攝影來拍出,要說是攝影的藝術,年代,還是歐洲方面的較有成就,及看頭!所以歐洲拍的片較有”攝影”味!好來烏的電影影像的修飾過度,雖然很漂亮,光線也是很講究。。但總讓人覺的不夠自然,(其實我們一般所看的,根本沒有電影中的。。)歐洲方面的片子,畫質沒有好來烏片的好,但其中的不清晰,粗劣,反而讓人覺的真實自然。。

話題好像扯遠了,言歸正傳:一幕幕不同人出現,還是以特寫(半身)的畫面呈現,說著一些話,慢慢的我們才知道,原來那位婦人,是幫人寫信,寄信的。(在那人來人往,南來北往必經之路,出門在外的遊子,遊人等。的確需要一位寫信,寄信的人)里約熱內蘆-蠻熟悉的地名,但我還是忘了這是在哪一州?中南美??這也不重要了!

一位普通的婦人和小孩,也要求婦人幫他寫信,小孩的眼中表現出一副部耐煩及不信任此位”婦人”的表情?從早上到下午。婦人都是做著這件事,重複的寫信,幫人傳遞訊息。。(但我們此時還不知道,原來她。。)

婦人回到家中,乎朋引伴的吆喝著樓下的鄰居,看著他們的行徑談吐,我們知道,這些事他們幹了很久了(白收客人的錢, 信不但沒有寄出去,反而變成他們倆,拆信看笑話的素材。)有的還看心情,半年才寄出去。這種的”因”變成後來小孩老爸寄的信,他們在家鄉的小孩在半年後才收到。(果)婦人自己種的因,後來才得由自己來收尾。。。(我猜小孩的爸,應該是交給婦人寄沒錯,她在里約寄的,如果車站沒別家寄信的分號的話。那就僅此”婦人”一家了。。

後來小孩的媽,又再一次的要求婦人寫信,小孩是真的看清了,說出婦人沒有寄出他們先前寫的信,不耐煩的玩著桌上的”陀螺”(原來外國也有陀螺?)沒想到這棵陀螺竟是造成其母死亡的原因?(這種震撼在一路上有你也有相同的感覺,一顆球砸死了美麗的媽媽)感動人的片,說穿了,總是要有人死。雖然死不是令人感動的唯一原因,但也不能不運用這個”好方法”?

拍攝其母死的畫面,很真實的表現,點到為止,實在佩服導演的手法,不會像好來烏片中,有些會拍的過於”煽情”血腥等。小孩的好強,不服輸的個性一直在往後的劇情中表現出來。

有一幕,小孩跟著婦人一直走(對婦人懷有恨意)雖然婦人已上車,車也開動了,小孩還是一直看著婦人(像著死神一樣的跟著)一邊跑一邊看。。直到火車離開。這和近結尾的時候:小孩發現婦人已不在,衣服還沒穿就跑出家門,往著車站的方向跑去,(這兩幕,有相似之處,但小孩的心境卻有相當大的不同,憤怒,感謝這也是導演要表達的地方吧?對比)

婦人經由朋友的影響,改變主意要收容小孩回家 (但她骨子裡還是不安好心)賣給了人口販子,得了1000元,換了台和她”相同年齡”的電視機。貪得的結果馬上得到了”回報”。朋友說小孩子大多都被殺死,器官會被變賣掉。。(在車站中,有位偷東西的年輕人,就這麼簡單的被人口販子給私下”處決”了,那時,經由圓形洞鐵門的鏡頭下,婦人和人口販子正私下的談論正要打小孩的主意)

婦人還是受了朋友影響,有點良心發現。從人口販子那”搶回”小孩。但也就過著流亡,找尋小孩爸的生活(雖然結尾其爸到底是生是死不知?但也不重要)匆忙的逃亡,(人口販子的追殺?幸好人口販子沒有為了1000元死盯著婦人,這樣的安排也避免主題的偏離,重心還是在小孩為主)

倆人之間,幾度的交鋒,還是存在著恨意,每次婦人心懷鬼胎時,上天(耶穌)都會給她個”小小逞罰 ”履試不爽:在車站要放小孩鴿子,放了大多的錢在帶子裡,並且給司機”信”可是後來信還是放在婦人的背包中?信有兩封?還是電影的BUG?,還有婦人看小孩偷東西,覺的還不夠,自己還拿著背包去裝。實在是。。。但後來的向司機表白,把司機給”嚇跑”了!這些都是其行為的偏差,心境的不良,但後來結果,還是得自己承受。。

本片其實是有點”宗教”的意味,但自己不是天主,基督教等。對於其儀式,或是義理,並不是很暸解。但對於佛教,老莊之說,也可應用在此片中。相由心生,之前我們看婦人,都是覺得好老喔,真是礙眼。但後來她的心境轉換後(真誠的要幫小孩找老爸),我們就會覺的她便好看了,順眼了。其原因覺不是婦人聽從小孩的意見,懂的化妝,擦口紅的原因。而是她心地便好了。自然外相也就變得與以前不同了。。

魔由心生,也是如此,一切的壞念頭,其實都是自己的心思偏差所致。外在的因素其實是其次。婦人小時的經驗,一直灌輸在小孩的身上,說他爸一定是個”酒鬼”才會拋妻棄子等。小孩-婦人,倆人都是互相影響,互有所得。如果沒有小孩,婦人到死之終都會做著拿人錢財,但卻不為人消災的缺德事(看信,看笑話)小孩沒有了婦人,也沒有機會找尋到其兄,也不會有機會見到父親(雖其生死未卜)

倆人在最無助,缺錢時,幸好小孩想出了這方法。(很諷刺的,幫人寫信,寄信最後還是婦人翻身的唯一方法)天助自助者,在此又得到印證!一切彷彿從深谷裡飛躍出來。能有東西吃,也能買衣服,拍照,住旅館。這是上帝,上天再給婦人一個”機會”吧?

在上車之前婦人去郵局把信寄出去了,大大的違反他以前的作為,這時我們說他已經”痛改前非”了,  開竅,或是說她”開悟了”?這一個小小動作,卻是得經歷幾年,幾天的痛苦磨練,她才做的出來。由此可知,知易行難。。說謊是她以前常做的事,我還是有點懷疑,她以前到底是不是老師?

看電影,老是用宗教的觀點去看,有時也會覺得過於嚴肅。商業片看完就沒了,也沒啥好說的,但能用宗教的說法理論套用的電影,其深度一定也夠。值得一看再看。葉教授曾說:如果一本書不值你看第二遍時,其實第一遍你也可以省略不看的。意思說:好書是能一看再看的,只能看一遍的書,不如不看。電影亦是如此。

此電影,讓我的感想很多,但情溢乎詞,能表達的畢竟有限。有人說:走出寂靜一片謝幕時,全場起立拍手10分鐘,這部中央車站,能讓人起立拍手20分鐘。不分拍手的時間多少。令感動的成份,還是”中央車站”為多。最後安排的幾幕,也是令人為之鼻酸,再那時真的有哭的衝動,但再”公共場合”中。中國人的”含蓄美德”,讓我刻制。不讓眼淚留下來,(看完美麗人生也是)

我想再場的人,一定有人哭了吧?只是得在散場燈一開之前。把感動的心收回,恢復”若無其事”的面目。以免怕別人看了會笑?(唉,悲哀,人就是如此,真情流露還怕人笑?)我也是那一群”很假”的人之一。。

小小的故事,背景,只要拍的好,音樂(對了本片的音樂也是很簡單,但也深深扣人心玹)感謝片商進這些片子,讓我們能一看。此篇的觀影感,也打了好幾個小時。腳下被蚊子盯了好幾個包,但我還是想盡快的把此篇打完,也算是對自己一個交代。阿弟也要睡了(電腦在他房間,開著燈他睡不著)每天都搞得他很難睡。我今天得早早收兵。。眼看也近12點。。

中央車站,一部好片。。。寓意深遠。值得一看在看。。

阿良觀影感   See U Next Time  !!

> -------------------------------------------------------------------------- <

發信人: Vivienne.bbs@bbs.kimo.com.tw (絨毛鼠兒),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中央車站
發信站: 奇摩大摩域 (Tue Mar 30 12:03:32 1999)

先看了美麗人生,我受到了很大的感動,這其中當然不只是後半段基多一家人遭到納粹集中營的悲慘待遇而已。主要是因為有前半段的映襯,前半段貼切地表現出基多這個主角的個性,包括他追求妻子時的愛,還有他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幽默和聰明,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他這一個角色,然後才在後半段的灰暗中感到不捨而落淚。

美麗人生說的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所擁有一個不平凡的男主角和不平凡遭遇的故事。

而後我看了中央車站,一樣是對小孩的愛所延伸出來的故事,但大人主角的設定卻大不相同。中央車站的女主角一開始並不討喜,在那部電影裡面,每個人都非常的平凡,其實這個故事的過程也平凡無比,所以演員實在不需要有什麼太大表情或肢體的表演,但是要在平凡中表出沉潛的感情,我覺得中央車站裡的演員真的做的很好。

也許中央車站的故事,開始與結束的時間,比美麗人生短了很多〈美麗人生從基多進城求職到結婚生子,歷時數年〉所以中央車站可以在劇裡慢慢去鋪陳顯露主角的愛與善良個性,可是美麗人生的腳步必須加快,才能完整的交代故事,所以演員的表現張力是不可獲缺。這兩部電影的空間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看中央車站會覺得它比較內斂,其實這是故事本身的問題。

不管怎樣,看完這些外語片,我都覺得東方人的個性真的太保守多慮了,如果人生能像基多一樣,想追求的時候不顧眾人眼光,或像朵拉一樣,流浪的時候身上沒半毛錢了還不會發瘋,甚至笑得出來。我真的想過那樣豁達不彆扭的人生啊!

> -------------------------------------------------------------------------- <

發信人: chlin@tpts1.seed.net.tw (Cheng-Hung Lin),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中央車站,..不知好看嗎?
發信站: Real Estate Investment & GIS Specialist (Wed Apr  7 02:20:42 1999)

這部片子傳遞了很強的訊息,人生充滿無奈,但是處處充滿期待,女主角與那小孩的互動,一個對人生已經索然無味,一個卻充滿驚恐卻又堅持,老人與孩子的衝突,就像世代之間的輪迴報應,生命一方面重複悲劇,卻又在愛與期待中柳暗花明,美麗又悲壯。

有家庭與孩子的人應該更能體會。

> -------------------------------------------------------------------------- <

發信人: JP-Jou ,        看板: movies
標  題: 中央車站觀後感
發信站: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ed Apr  7  1999)

這個中央車站, 是在里約的熱內盧, 那是一個大都市, 人潮熙攘, 朵拉原是位老師, 退休後在那擺個攤, 替人寫信賺錢.

母親安娜帶著兒子約書亞找朵拉寫信給他父親, 希望他趕快回來. 不料離開車站時安娜被車撞死, 剩下無依無靠的約書亞.

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朵拉與約書亞, 從一開始的彼此討厭, 朵拉出賣約書亞, 約書亞不信任朵拉, 而至彼此的相互接受, 依賴, 乃至於彼此關心, 希望能共同生活. 這樣的情節以公路電影的手法來表現, 藉著帶約書亞找父親為目地, 乘著公車從都市到鄉村, 隨著場景不停轉換, 故事也不停的推進.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不僅和自己的選擇有關, 也和其他人的選擇有關. 如果安娜沒有找朵拉寫信, 故事便沒了起頭; 如果安娜不是被撞死在火車站前的馬路上而被朵拉看到, 朵拉不會知道這件事, 約書亞也不會在火車站內徘徊; 當朵拉把約書亞交給人口販子, 自我安慰的以為約書亞會被富有家庭領養走時, 如果她妹妹艾琳沒有嚴厲指責她說約書亞可能會因器官被販賣而死, 朵拉大概仍會快樂地看著她那台賣約書亞所得換來的電視機. ..

當一方討厭對方, 賭氣分開時, 如果另一方沒有適時的挽留, 可能故事便結束了. 從需要多人配合的角度來看, 這可以說是緣份; 而以自我抉擇來看時, 命運便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也許這就是佛家所云"心是塵緣, 塵是心因, 因緣和合, 萬象始生"吧; 只是這就像是僅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去解多行星軌道運行一般難解.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就像朵拉所寫的信那般薄弱不勞靠, 有的被撕掉了, 有的被深藏在抽屜裡而逐漸遺忘, 少數可能有機會送出去的, 卻也有可能被郵差搞丟, 地址寫錯寄不到, 人不在了沒收到, 之間的交流因太多的曲解阻撓而讓人懷疑.

而這個由人所組成的社會也是如此, 火車破舊, 公車生鏽, 小偷掘起, 郵政不可信任, 每個人 形色匆匆, 上火車還從小小的車窗鑽進去搶位子,  住在窄小的公寓裡, 忍受著吵雜的車聲,這樣努力換來的都市生活, 與落後但卻寧靜遼闊的鄉居田野, 形成明顯的對比.

然而這樣的世界也並不是那麼糟糕, 當朵拉與約書亞沒錢吃飯坐車時, 遇到好心的卡車司機請他們吃飯並載他們一程. 當朵拉偷東西被雜貨店老闆懷疑要求檢查背包時, 司機跟老闆說請他尊重他的朋友不要檢查, 甚至司機回到車上看見朵拉有一大堆食物時, 還說老闆這人其實蠻好的, 就是多疑, 請她原諒他. 只是當朵拉進一步向司機示好時, 司機不知如何處理, 嚇得跑掉了... 也許可以說是有得有失吧.

空氣若沒有冷暖交流, 這世界便會滯悶無風. 害怕失而停滯不前, 就不會有所得; 努力爭取眼前所得, 同時也正失去一些東西. 朵拉如果不幫約書亞找父親, 她就不會弄得餐風露宿, 疲憊不堪, 但也不會有所體悟而改變自己開始真的幫人把信寄出, 也不會去回想審視她與父親的那段感情.

於是, 原本只幫別人寫信, 嘲笑信裡所述全是虛假的朵拉, 在回程的公車上, 開始親手寫了封信給約書亞, 表達她對他的想念; 在有力的鋼琴聲與柔和的小提琴聲中, 公車緩緩消逝於返回都市的塵土之中...

> -------------------------------------------------------------------------- <

作者: decca (壓抑後自由濫觴....)          看板: movies
標題: Re: 中央車站--誰看過阿????
時間: Sun Jun  6 02:47:35 1999

    關於此片,說實話,我看完之後沒什麼感覺,但是我睡了一覺,過了幾個小時,嗯...想起我看過這麼一部電影,漸漸的,那種溫馨的感覺開始湧上心頭,我覺得這是很奇妙的,這不是一曇烈酒,給妳強烈的感官衝擊,或是強大的精神震撼,要你不得不思考,也不是果汁,讓妳感到清新、精神一振,不像湯,讓妳熱呼呼的感到溫暖,也不像汽水甜甜酸酸,苦中有樂,樂中帶苦,不是藥水,要妳嚐嚐人生百態,人情冷暖,嗯............

    像某個悠閒的下午你手裡拿著喝的茶吧!然後散步走回家,這時妳就會想起電影最後那個老女人決定離去時,臉上那種滿足的眼淚,是如此的幸福。

    電影從頭到尾看到的都是平常電影中比較少的東西,貧窮,骯髒,治安差,舊巴士,落後的小鎮,而正是這些東西才可強調出純樸的人性的溫暖,回憶是永不消退的嗎?萍水相逢之後既然分離,那麼感情,又會不會是無用的附加品呢?

    老婦人本來不相信這套東西,連他老爸他都不認了,因為他知道他老爸忘了他是誰,她孤獨,每日聽著別人的隱私,或可說是「告解」,並且說謊,市儈,甚至奸詐,他是個對人性沒什麼信心的的人,看看導演的用意吧!他後來不是在一個小鎮沒錢了也來代客寫信賺錢嗎?這時來要他寫信的人都是比之前都市中更滴下的人,可是他們的信都是感謝,幸福,滿足,這是人性可愛之處;

    那片子剛開始時,來要他幫忙寫信的人都是說一些被欺騙啊,悲傷的事情,所以導演是在說話了,人性是可愛的,不要對他失望,萍水相逢或許短暫,但感情卻是永遠的,他是一張小小的照片,以及眼淚,和曾經有過的歡笑,和小小的爭執,好電影推薦給大家。

> -------------------------------------------------------------------------- <

作者: lamin.bbs@whshs.twbbs.org (多孝順父母)         看板: movie
標題: Re: 中央車站
時間: Tue Apr  2 00:33:28 2002

> >   剛才電視上陳文茜提到蘇志誠的新書, 其中提到陳水扁自稱是約
> > 書亞, 蘇志誠當時就調侃說, 電影中央車站裡那個小男孩到處找他
> > 的父親, 找不到只好幻想出一個父親. 那個男孩也叫約書亞. 還有
> > 美麗人生裡面那小男孩也叫約書亞. 可見約書亞到處都有.
> > 這段描述突然讓我對"中央車站"這電影感興趣. 不曉得內容是在講什麼?

> 內容大概....
>     朵拉在里約熱內盧最主要的火車站--中央車站為不識字的人寫信,
> 寫一封信收一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這一天,安娜帶著她九
> 歲的兒子約書亞來,因為約書亞一直很想見他素未謀面的爸爸,朵拉和
> 鄰居艾琳以念白天寫的信取樂,她們認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信則統
> 統扔掉,如果兩人意見不同,就把信收進抽屜改天再決定,約書亞給父親
> 的信就在其中,第二天,安娜和約書亞又來到中央車站,口述第二封信給
> 約書亞的父親,但一出車站,安娜就發生車禍身亡,母性的驅使下,朵拉
> 答應帶約書亞到東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兩人卻越來
> 越親近........
> 以上是原版光碟的介紹...
> 後來約書亞只找到他的兩個哥哥,朵拉決定把約書亞交給他的哥哥照顧,
> 在凌晨搭車離去,留下見不到朵拉最後一面的約書亞.....
> 其中的配樂蠻棒的,看了會很感動...可以去找來看看,值得推薦!!

這是一部巴西片,曾經狄得過柏林影展的最佳影片獎吧(還是最佳什麼獎, 忘了)
片中的主角是一位69歲(實際裡的年齡) 的老牌,
實力派女星(曾拿過很多獎,她女兒也是演員)

和 一個9歲大的小男孩. 沒有帥哥美女,沒有好萊塢那種大場景,
就連劇中,男主角的衣服好像都沒換過 女主角也只換過幾套.
但是 是非常棒的一部片.

他們兩個毫無關係,可是,兩個人卻一同走過了一段很難忘的日子
培養出亦友亦母子似的感情. 據中,因為約書亞的母親是小老婆,
朵拉認為約書亞的爸爸可能是在騙她媽媽的感情 所以,才沒有寄出那封信.

那個聰明的小男孩約書亞,卻看得出這位幫人寫信的女人,不會幫他媽媽寄信.
當她媽媽走出車站,就出車禍死了.
約書亞成了孤兒,他爸爸的地址只有幫寫信的朵拉知道.

所以,他就找朵拉要回他爸爸的地址, 剛開始朵拉死都不承認她沒有寄信,
並與他惡言相向, 於是,約書亞就流浪在中央車站,朵拉照常幫人寫信,
約書亞卻被人口販子釘上了,朵拉於心不忍,就把他帶回家, 但是又在利益的
誘惑之下,把他賣給了人口販子, 又良心發現的去把他救出來,

兩人開始逃亡,朵拉順道帶約書亞去找他的父親.
在途中也有很多人性的爭扎和他們兩個的相處過程...
最後,找到了約書亞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他們的父親不知道是死了
還是出去找約書亞的媽媽後就沒有再回來(忘了據情)

呵呵 說了那麼多,不知道看的人看不看得懂
因為劇情真的滿曲折的,而且一個69歲(現在應該70多了)的老女人
和一個9歲的小男孩拚演技,  真的都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