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寂靜 Beyond Silence


發信人: nthumovie.bbs@bbs.cs.nthu.edu.tw (清華電影小組 ),    看板: movies
標  題:  ★★  本週清華電影(4/2) ★★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Sun Mar 28 23:07:51 1999)

      名稱:走出寂靜  (Beyond  Silence)
      影片介紹:
                 導演:琳克(Caroline Link)
                 演員:塔絲特(Sylvie Testud)特蕾碧(Tatjana Trieb)
                           豪威席格(Howie Seago)

                 小女孩拉拉住在德國南部小城,從小由失聰雙親撫養長大。
                 拉拉和父親馬丁間有個小小的遊戲--猜聲音。
                 例如猜猜日出是什麼聲音?下雪又是什麼聲音?
                 拉拉就在這樣備受關愛卻又封閉的環境中成長。當拉拉開始學習
                 黑管,優異的音樂天份迫使她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

                 東京國際影展97年最佳影片及最佳劇本
                 德國電影金帶獎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芝加哥影展金徽章獎
                 溫哥華影展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

> -------------------------------------------------------------------------- <

發信人: mdkevin.bbs@fpg.m4.ntu.edu.tw (天蠍小牛),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走出寂靜...
發信站: 小魚的紫色花園 (Sat Nov 28 18:22:21 1998)

拉拉住在德國南部小城,自小由聾啞雙親撫養長大。由於拉拉是家中唯一能聽能說的人,八歲時已經是父母(席格、拉柏莉分飾)與外界的橋樑,處理銀行事務、接聽電話,甚至翻譯教師評語和電視劇給父母聽,處理家中所有的對外聯繫工作。

一次聖誕節家庭聚會中,拉拉遇見了姑姑克拉麗莎(卡諾妮卡飾)。克拉麗莎美麗熱情,擅長爵士黑管,拉拉非常喜愛這位獨特的姑姑,因而開始學習黑管。父親馬丁眼見妹妹與自己的女兒情誼漸深,心中卻充滿疑慮。因馬丁自小與克拉麗莎不合,她總讓馬丁覺得自卑。但拉拉喜愛她音樂,感受到當中的熱情,堅持不放棄音樂。

十年後,拉拉已長成婷婷少女,優異的表現讓教師建議拉拉接受專業音樂教育。克拉麗莎希望拉拉搬到柏林同住,也為拉拉在當地音樂學校註冊。拉拉瞞著父母,但在家族聚會中卻引發一場風暴。馬丁悵然若失,因為拉拉的這個決定等於放棄馬丁而選擇了克拉麗莎。

拉拉搬到柏林和姑姑與姑父葛瑞格同住,同時準備音樂學校的入學考試。拉拉遇見湯姆後,了解自己不必生活在陰影中,過去只是一段不尋常的童年。拉拉因母喪回家後,體認到自己對父親的責任,卻也因而倍感沮喪。

一場激烈爭吵後,拉拉決定永遠離開這個家,回到柏林。在拉拉入學考試當天,父親出其不意地出現,看著女兒第一次登台。「『聽』和『了解』是不同的。」他用手語告訴拉拉。拉拉和父親終於尋得彼此世界的交集。

> -------------------------------------------------------------------------- <

發信人: steenrod.bbs@bbs.cs.nthu.edu.tw (小群),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不懂....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Mon Oct 25 18:57:00 1999)

> >     有個疑惑....片頭拉拉跟卡麗莎溜冰那段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嗎?

> 大概是要說明她們的關係良好, 而且生活就和一般人一樣吧

  談一點自己的想法吧!  大抵說來, 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建立, 與其所擁有的共同生活經驗有相當程度的關連.  片中的拉拉, 雖與她的父母共同生活, 然而卻猶如置身兩個世界之中: 無聲的世界與有聲的世界.

  一晚, 暴風雨來襲, 拉拉因窗外狂暴的風雨聲而害怕醒來, 父母卻渾不知覺. 拉拉的驚恐是父母所不了解的!  一日, 當音樂伴隨著黑管進入拉拉的生命中, 一道鴻溝區分出兩個迥異的世界. 拉拉的父親嘆道, 有時真希望拉拉也是個聾子! 那樣她就可以進入無聲的世界!  然而, 這道鴻溝是否真是無可跨越的嗎?  這正是本片的主題!

  拉拉的母親買了黑管音樂會的票邀請拉拉一同前往. 父親問到雪的聲音. 甚至有一天, 我們嚇然發現卡麗莎竟然根本就會使用手語! 當上天所賜與的似乎有所殘缺時, 愛卻使殘缺得以完全. We can go far enough!  Beyond silence.

  p.s.
  1.在片中, 拉拉的人際關係裏, 導演似乎有意地強調音樂經驗與無聲世界經驗對拉拉的影響: 諸如父母, 妹妹, 姑姑, 男友等!皆有端倪可尋.

  2.至於片頭中的溜冰情節, 我想是在說明拉拉與姑姑共同的生活經驗. (從這裏似乎暗示著, 對拉拉而言, 梅麗莎取代了部份父母的角色! 或者可以說梅麗莎是拉拉在有聲世界中的母親!)

> -------------------------------------------------------------------------- <

作者: minamisakana.bbs@bbs.fhl.net (玩具總動員),        看板: movie
標題: Re: 有人看過『走出寂靜』嗎?
時間: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ue Apr 18 02:30:04 2000)

我還沒好好的看完這部片子,因為剛買的 vcd 放映機竟然有瑕疵.
但我本人是片中那種失聰家庭的一分子,我的配偶是失聰者.
就像電影裡的菈菈一樣我可能必須配合配偶的需要,犧牲我的工作時間
去為她要辦的重要事情擔任手語翻譯的工作.

有時因為聾人與聽人處理事情的價值觀不同的原因,為了不讓別人覺得
失聰者很難搞, 我也會像片中的菈菈一樣,在翻譯的過程中不據實以告.
因為配偶是失聰者,所以我也認識許多父母親都是失聰者的家庭,
她們的孩子很宿命地要成為聾父母的耳朵.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聾家庭中成長的正常聽力的孩子,
都會對他們命定要成為聾父母的耳朵以及嘴巴感到不能承受之重.
那是一種生命中的負擔啊. 難怪菈菈想離開原來的封閉世界.

真的,若沒有真的愛在心理萌芽,這種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只會逃離她的家庭,
留下來的也是無奈的忍受罷了.

> -------------------------------------------------------------------------- <

發信人: anthonioo.bbs@bbs.ym.edu.tw (找個人愛),        看板: movies
標  題: 走出寂靜  觀後感
發信站: 陽明大學神農坡資訊站 (Sun Oct 25 23:18:03 1998)

    又一次我跟春暉影業在露天電影院相會,又是一個下雨的夜晚,不同的是多了一些愛看電影的同伴在身旁,多了一些防雨的用具(雖然還是全濕了),記得上次在誠品書局的敦南店外,要不是有個好心的小姐拿一個塑膠袋給我擋雨,我或許會淋得更狼狽。為什麼喜歡這樣的感覺?其實觀賞的品質絕對比不上在電影院中書適,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和環境接觸在一起,會別有一番樂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優劇場還是喜歡在木柵老泉表演…

    記得幾天前在BBS上看到這個消息,我就決定要去看了,因為我喜歡德文、喜歡手語、喜歡動聽的音樂、喜歡美麗的風景,似乎這就是一部替我拍的電影。電影中很生活的告訴我們原來看起來和我們沒什麼兩樣的聾啞人士原來和我們的距離是那麼的遠啊!

    曾經幾時你會在意在旁邊的那些聽不到的一群嗎?
    曾經幾時你會想要知道太陽升起有什麼聲音呢?
    曾經幾時能夠唱歌是那麼值得喜悅的一件事。

    我很喜歡在電影中的一句話:「老實說,雪並不多言;大家甚至說,雪吞蓋所有的聲響;在雪天,一切會更沉靜。」在影片中敘述一家人的生活,除了一般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種種外,聾啞的父母與可以聽到聲音的孩子間的隔閡,相信是更深的。

    導演更大膽的用音樂挑戰以聾人生活為主題的影片,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聽不到的,或許他們看到的就是有人在那邊玩弄樂器,在春風化語1996中利用燈光讓他們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起伏,然而音樂對於他們不是必須的,就好比一幅美麗的畫對於盲人一樣。影片中透過很多小細節,告訴我們原來是他們是這樣生活的,看連續劇、參加彌撒都難不了他們的,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因為你看到有一兩百個人在一起雙手飛舞,這讓我們對於他們的生活有進一步的認識。

    然而也讓我對於自己的聽覺有特別的省思,如果有一天聽不到了,那樣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呢?如果我們不能夠將心比心,只把他們當做殘障者看待,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我想這對於每個人都是很困難的,因為要把同情和真心的關懷有所區隔是很難的。也希望我們都能夠有所省思…珍惜所擁有的,不過於的奢求得不到的,相信會過得更快樂!

> -------------------------------------------------------------------------- <

發信人: angelgirl.bbs@Noriko.mcu.edu.tw (風靛小秤),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走出寂靜
發信站: 尋夢古堡 (Sun Jan 10 20:56:30 1999)

呵~下午去看了「走出寂靜」   多次淚眼盈眶
覺的劇中要表達的層次、概念好多喔    有女主角和父親的
女主角父親和他姐姐及他爸爸的    女主角和她姑姑  

前面鋪陳的很好    可是後面就接二連三交待事件    有點令人措手不及的感覺
呵~拉拉很氣憤對其父嚷著,我受不了,為何你不了解音樂對我的意義
呵~可是等到姑姑評判他父親時    卻說,你不理解我父親,不淮批判他
呵~好像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咧    不過拉拉的母親似乎為了她
學騎腳踏車而後車禍喪命    其父為了「找個出口」,有點遷怒拉拉
事實上,的確是會如此    幸好我家中並沒有因此而四分五裂
儘管人及緣由不同

另外,有必要涉及拉拉愛情的部份嗎?事實上,少了這部份
「走出寂靜」,亦會是走出寂靜咧    不過拉拉小學在舞台上演奏
場景即轉換至長大後    類似「美麗人生」中他們進入花園
而約書亞長大後一樣    導演處理的很好

劇中也傳達著,孩子雖是父母所生、所養    但他也會有著自己的人生
作長輩的只能從旁輔導    不能代表決定生命的步驟及旅程
拉拉在母親死後,去聽了母女倆本來要一起去看的黑管演奏會
在其中,回憶著她陪著母親學騎腳踏車的情景    拉拉找到了音樂的真諦

> -------------------------------------------------------------------------- <

作者: popcorn (消失)         站內: movies
標題: 電影備忘錄---走出寂靜
時間: Wed Mar 31 00:58:45 1999

       鋼琴雅致的琴音,似飄飛的雪花,尋找最優雅的落點,時而輕柔,
       時而急切,與渾厚多變的黑管,在四四方方的電影螢幕中邂逅。以
       女主角拉拉與父親間對音樂的接納障礙為主旋律,以德國南部絕美
       的飛雪之姿為間奏,譜出一曲悠揚的樂章。是的,這是『走出寂靜』。

       很奇異的,被這部電影吸引,似乎是不得不的自然!很欣賞拉拉的媽媽
       雖然她並非一線要角,但是其所展露的氣質,卻令人欣喜。她曾答應拉拉
       在生完第二個小baby後就去學腳踏車,我原以為這是父母敷衍小孩的技法
       畢竟在這現實的社會中,傾聽自己小孩發言背後的真意,已成為一種浪費
       拿一張鈔票出來給小孩的時間,遠比前者來的省時又省力,暫時性的敷衍
       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卻是最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我好高興見到她實
       踐諾言,學腳踏車的青澀和歡喜,雖然以聽障者的平衡感學腳踏車很吃力
       但是她做了,覺得天很藍,雲很白,風很涼,這個媽媽好棒唷:)

       我也記得她在鏡子前,拿梳子當麥克風,幻想自己能高歌一曲的樣子。
       說話對我們而言,幾乎是生物的本能。藉著聲音求偶,溝通,分享,發洩
       ,有的動物還以它來辨別敵人遠近,但是,他們卻被剝奪了這項基本權利
       ,活在寂靜的世界裡,想像日出日落的聲音,下雪的聲音。我忽然覺得雪
       其實不是無聲的,相反的,它吸納了一切聲響,包容萬物,即便是爛泥枯
       枝,也不吝送上一抹淨白。

   電影最後是拉拉的爸爸終於接納了她的音樂,他在拉拉甄試的會場,用手語
   告訴她:『這是你的音樂?....我想聽妳的音樂,好嗎?』我哭了,曾幾何
   時,我也一直在等待著爸爸對我表現的肯定,多想聽到他的讚美,即使一句
   也好,但...拉拉最終還是幸福的,不是嗎?她有一個有勇氣的爸爸,傾注全
   心接納她,擁抱她的音樂*^^*有人說,看完這部片子,會想要學黑管,但我
   卻想學手語,想走入聽障者的世界,想給點溫暖與鼓勵,想推倒橫亙之中的
   高牆,因為有了愛,所以才能走出寂靜。

> -------------------------------------------------------------------------- <

發信人: Rainy.bbs@bbs.EE.NCTU.edu.tw (我總是想念書...),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電影 走出寂靜
發信站: 伊電園 (Sun Apr 18 22:30:08 1999)

: :  女主角 追求音樂的過程,, 讓我想起 有一部電影 鋼琴師 shine...
: :  澳洲的一位音樂奇才, 也是經過 種種的挫折過程,不被諒解, 自我放逐...
: :  我覺得 女主角是幸運的, 有個支持她的 姑姑 全力贊助 她到柏林學習演出...
: :  更沒想到 最後的結局,, 是 她父親 大老遠跑到 柏林 來 (聽)她 的演出...
: :  是不是 因此 父女的誤會 就 化解了呢????
: :  一直 想不透 聾啞的父親 對音樂 為何 如此 排斥?
: :  小時候的陰影嗎?  一場家庭聚會的表演 他歇斯迪裡 狂囂.. but why?
: :  女主角 在 愛情連續劇前 為母親 作手語翻譯,,,, 讓我發笑....
: :  及 她妹妹 Mary 誕生,, 她擔心 Mary 是否聽不見 而作的種種舉動..
: :  讓我感到 她 姊代母職的責任....
: :  或許 她一直 無法釋懷 母親的意外喪生, 是因為她鼓勵母親學騎單車,,,
: :  至少 她父親是這麼認為...
: :  片開頭 是 這對母女 在雪地溜冰,, 是如此的輕鬆自在美滿...
: :  我一直 沒發覺到 她母親也是 聾啞人士,,, 直到她父親出現...
: :  我欣賞這部電影 有令人 捧腹大笑的情節...  但 我覺得走來  好沉重喔!

      我想不需要用喜劇、悲劇這樣的二分法,劇末父女真的有走出寂靜,可算是交代到了!沒那麼沈重吧!生命中自我和價值的追尋、家庭關係間的衝突重建(也可說是討好的題材吧!)讓人看起來應該是有希望的呀!片開頭溜冰的是姑姑和拉拉,(借用我在平面媒體上所看到的影評:姑姑在冰上溜冰的姿勢是這麼優雅,但拉拉那時並不知道,眼中完美的姑姑,也有跌倒的時候。註:呼應學音樂時姑姑的不同立場)

      至於父親對音樂的反對,也可說是對成長家庭的反對,看到姑姑演奏,不知道音樂是美的,只覺得好笑,卻換來大家的不諒解。加上姑姑的完美,只好讓自己走入永遠的寂靜之中。最後願意欣賞拉拉的音樂,代表肯定她的人生,願意接受女兒的音樂以及人生安排,自然就走出了封閉的世界。

      今年年初看的,可能有點忘記,還是歡迎大家討論。本片是去年東京影展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是我們的劉若英和曾靜。(希望沒記錯)

> -------------------------------------------------------------------------- <

發信人: zoefish.bbs@bbs.csie.nctu.edu.tw (流冰小天使),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問題] 大家有沒有看過"走出寂靜"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at Dec 14 14:21:36 2002)

文章轉自心靈小憩http://life.fhl.net    走出寂靜 Beyond Silence       陳韻琳

● 電影『走出寂靜』的故事:

  拉娜因父母聾啞,從學會講話以後,就成為父母親對外溝通的橋樑,她
    讓父母親知道大自然的聲音、翻譯其他成人跟父母對話的內容、甚至幫
    助父母親去銀行處理貸款事宜,也因此,她比其他孩子都早熟,而她跟
    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有點逆轉,很多時候,她成為他們的照顧者,犧牲
    了課業、犧牲了一般孩童都需要的友伴、玩耍。

   為此拉娜的童年生活有所缺憾。她心中多渴望有個強者的形象,是可以
    真正照顧她陪伴她指導她、讓她模仿學習的形象。
   因此拉娜生命出現另有一個影響者,就是她的姑姑。她的姑姑漂亮、有
    才華、有主見而任性。她因為自己沒有孩子,非常疼愛拉娜,從心底想
    影響拉娜成為自己的女兒──或者說,成為另一個自己。

  但是拉娜從很小時便感覺的出來,父親跟姑姑不和。父親和姑姑曾分別
    在不同的時候說起他們的童年曾非常要好,他們用自己發明的手語溝通
    、玩耍,但是姑姑後來學會了黑管,音樂向來是祖父深愛的世界,從此
    姑姑走進父親永遠無法走進的世界,贏得了重視成就的祖父的所有的愛
    ,而祖母基於憐惜,特別偏袒溺愛父親,從此一家分成兩國,造成長久
    深遠的傷害──而從局外人姑丈的角度,他看到的卻是姑姑和父親其實
    彼此都非常在意對方。

  拉娜九歲那年聖誕節,姑姑送了她一隻黑管,它是姑姑擁有的第一支黑
    管。姑姑並且把自己童年時的照片給拉娜看,說服拉娜剪掉長髮,變成
    跟姑姑小時候一樣的短髮。

  拉娜剪掉長髮後又後悔,把頭髮裝在袋子裡帶回家。父親看到拉娜,問
    她怎麼剪掉長髮,打手語說:「現在妳變的跟她一樣了!」但是看到拉
    娜已經在哭了,亦不忍繼續責備,便跟她玩「手黏住拉不開」的遊戲,
    逗拉娜笑。

  當晚,母親去房裡看拉娜,拉娜想起姑姑姑丈陪她騎腳踏車的情景,便
    問母親為何不會騎腳踏車?母親說,因為耳聾,平衡感不好腳踏車很困
    難。拉娜說:「但是每個母親都會騎腳踏車!」母親溫柔的笑笑,答應
    拉娜等第二個寶寶出生後,一定去學腳踏車。

  就是這年聖誕節,拉娜收到的姑姑的小時候的第一支黑管,以及從姑姑
    騎腳踏車受到的感動、而對母親提出要會騎腳踏車的母親形象,成為拉
    娜日後長遠的心靈衝突。

  拉娜發現自己深愛上黑管,她音樂的天賦被激起了,她像姑姑當年一樣
    ,不可自拔的走進了父親無法走入的世界。但是父親對她的愛、對她的
    依賴,卻成為黏住拉不開的手,讓她不敢真的走自己的音樂世界。

  她偷偷的學黑管。

  其實拉娜的父親很掙扎,黑管,是他童年與妹妹兩個世界遙隔、終生傷
    害的印記。現在他看著女兒重蹈覆轍,走進他永遠進入不了的世界。他
    跟女兒儘管不能言語對話,卻可以用手語溝通愛,甚至他們溝通大自然
    微妙變化、與大自然的聲音──包括雪的沈寂與遮蓋──但是,女兒怎
    麼可能告訴他音樂的聲音呢?父親的拒絕,使女兒學音樂的過程、包括
    重要的表演,父母都沒有陪伴,他們在拉娜的音樂中徹底缺席。

  這真是拉娜成長過程最大的遺憾。拉娜第一次公開在學校表演黑管時,
    父母便是缺席的!拉娜穿上衣服,對著鏡子上貼著的父親、姑姑幼年時
    的全家福,模仿姑姑的表情,落寞的微笑。

  拉娜自己也很掙扎。到底她是該追求自己的世界,還是滿足父親需要完
    全擁有她的世界呢?

  一晃十年過去,拉娜已經可以在外邊偷偷開音樂會了,卻仍瞞著父親沒
    讓他知道自己的音樂天賦。

  結果姑姑再度出現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物。她要幫助拉娜報考國際知名的
    音樂學院,但是,拉娜因此必須離開家。

  這件事引爆了父親和姑姑長年的糾葛、引爆拉娜必須要在父親和音樂之
    間作決定的震撼。

  父親跟拉娜說:「有時我真希望妳也耳聾,這樣妳就可以徹底走進我的
     世界。」

  掙扎於父親、姑姑中間;拉娜生命中另外有兩個影響她的重要人物,一
    個是母親、另一個是她在柏林認識的男友唐姆。他們兩人都有著共同的
    特質──為了愛,勇於走進別人的世界──儘管走進別人的世界,基於
    言語溝通之路甚難,需要負上比別人都費心費力的代價。

  母親為了愛,不斷走出自己聽障的難處,嘗試理解自己的孩子的需要。
    當拉娜開始學黑管,跟父親起衝突,生氣的說:「我恨你!」父親夜半
    難過的跟母親說:「我可能會失去她。」母親告訴父親:「你只要不犯
    你父母的錯,就不會失去她。嘗試去聽、去理解,她雖然是我們的女兒
    ,但是不屬於我們的。」拉娜希望母親學騎腳踏車,母親雖因耳朵平衡
    不好騎腳踏車不易,但拉娜說:「每一個母親都會騎腳踏車!」母親便
    奮力去學。拉娜的小妹妹帶同學來家裡玩,同學突發奇想,想考驗母親
    是否真的聽障,被拉娜知道了,很生氣,覺得這對母親太傷害,但母親
    卻報以微笑,說:「孩子難免突發奇想!絕不是惡意!」

  最後,拉娜因為想離開家、預備報考音樂學院,跟父親起衝突,母親卻
    私下找拉娜,告訴拉娜她自小就希望自己能唱歌、也以為自己一定能唱
    歌,現在拉娜喜歡音樂,她能完全的諒解。母親還買了兩張黑管音樂票
    ,要跟拉娜一齊去聽,儘管她什麼也聽不見,但她願意陪伴、支持。

  母親為了愛,勇敢走出自己的殘疾,為的是走進女兒的世界,陪伴鼓勵
    她。

  另一個人是唐姆。當拉娜第一次在街上遇到他,是他和一個小女生邊走
    邊打手語。或許讓拉娜想到小時候的自己與父親吧,她忍不住尾隨著,
    而後她才驚覺唐姆不是聽障,他是聽障學院的老師,唐姆因為自己的父
    親聽障,所以決定作聽障者的老師,他為他們很努力的用手語學各種新
    知識好教導出來。讓拉娜印象深刻的,是唐姆用地板震動法,教這些孩
    子掌握節奏並舞蹈,拉娜對地板震動尚不能掌握時,孩子已經手舞足蹈
    了,唐姆便笑:「可憐的拉娜,她聽不到音樂....。」

  唐姆也是為了愛,積極的走進殘疾的世界幫助他們。

  在姑姑家中練習音樂這段時間,拉娜也看見了一些沒生活在一起便不容
    易發現的問題。在姑姑開朗有才華的背後,是任性而自我中心的,快活
    的音樂,未嘗不是基於想徹底掙脫責任羈絆的任性性格,而這性格,已
    造成她婚姻的難處,讓姑丈無法忍受的離家出走。

  反思父親,永遠憂鬱感傷的個性,是另一種不能走出自我的自我中心。

  父親和姑姑正因為都有自我中心的性格,才會變成水火不容的兩個世界。

  在一個跟唐姆愉快相處夜晚之後,拉娜被姑丈告知,母親騎腳踏車出車
    禍過世了。沒想到母親給拉娜音樂會入場票後回眸一笑,竟是永遠的告
    別。拉娜的世界瞬間質變。她趕回家陪伴父親。拉娜跟父親的關係緊張
    到極點,因為父親怨她怪她,是她要母親學腳踏車的,是她離開家選擇
    姑姑選擇音樂的;而拉娜基於傷痛,自身也很脆弱,不再能負荷父親的
    怨懟。

  父親問外邊世界是什麼聲音?儘管充滿鳥叫,拉娜冷漠回答:「沒有聲
    音!」

  她決定去參加母親在她離家時告訴她的黑管音樂會,當母親把票遞給她
    時,誰會想到這竟成為母親不能赴約的臨終遺言呢!

  這是一場以黑管演奏猶太民謠的音樂會,牆上掛著一幅猶太藝術家夏卡
    爾的繪畫作品,拉娜很早就到了,正在觀賞藝術作品,黑管演奏家走來
    ,跟拉娜閒聊,說:「夏卡爾的畫中有音樂....妳想學音樂嗎?音樂在
    哪裡?音樂在妳的心裡,妳要到心中尋找。」

  那天晚上的音樂會,在猶太民謠的旋律中,拉娜從心中聽見了她的童年
    ,以及她母親騎腳踏車的樣子,回憶中充滿幸福快樂、愛,與憂傷的思
    念。

  從音樂會場返家,未料唐姆守在門口等她。唐姆是要出外學新知識三個
    月,臨去前來找她告別,並安慰她喪母之痛。拉娜正在音樂會的激動中
    ,興奮的告訴唐姆:「我一定要考上音樂學院!我想出我的音樂了!」

  這次離開家前再度爆發一場猛烈的爭執。拉娜已經疲累於這種來自父親
    的憂傷沈悶、疲憊於氣氛中蕩漾著的對她的責備、疲憊於要求她愧疚、
    疲憊於一室沈寂沒有音樂。

  她離開,回到姑姑家,卻發現她也不再能忍受姑姑的自我中心。彷彿經
    歷母親的過世,她心靈茁壯了,她掙脫父親憂傷背後的自我中心的同時
    ,她也掙脫姑姑快樂背後的自我中心。

  幸而她遇見已跟姑姑分居的姑丈,暫住姑丈家練習黑管。她勤奮,但心
    中不時跟父親吶喊:「所有的父母都以自己孩子的成就為榮,為什麼你
    不支持我?」

   拉娜九歲的小妹妹離家出走,化解了整個家庭的危機。小妹太想念拉娜
    ,竟偷偷瞞著父親跑到柏林找姊姊,溫馨的姊妹會晤,拉娜問:「父親
    好嗎?」妹妹代父親說出心聲:「妳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呢?」
  為了這個小妹妹,姑丈只能主動跟姑姑聯絡,央請姑姑幫忙把小妹送回
    家,夫妻終於有了關切的對話,姑丈問姑姑:「妳好嗎?」姑姑憂鬱的
    點頭。

  一大早開車出發,開回鄉下都已天黑了。父親也問姑姑:「拉娜好嗎?」

  姑姑有了分居之痛,也能體會拉娜的心,她說:「她不好,她需要你。
    她要考試了,你應當去看她。」

  一家人種種衝突背後的愛,在這小妹離家事件中,浮上台面。這一家人
    的關係竟是如此的緊密。

  拉娜考試那天,父親終於出現了,拉娜原本因父親出現極為不安,父親
    也因他的聽障攪擾試場而不安,但是父親告訴拉娜:「我來是為妳加油。」

  拉娜跟主考官們詮釋她來自傳統音樂的靈感,這也是在她內心深處找到
    的音樂,更是這段日子她的深刻體會:「有愉悅、狂喜,也有憂傷,但
    是絕不放任不羈....這種感覺我很能體會。」
  
  拉娜表現的極好。第一曲吹完,父親以手語問她:「這就是妳的音樂?
    」拉娜說:「對,這是我的音樂,你能嘗試體會嗎?」父親回答:「雖
    然我聽不見,但是我願意體會。我失去妳了嗎?」拉娜會心一笑:「不
    ,從我出生以來我就愛著你,我永遠愛你。」

  父親點頭,離開。拉娜回轉拿黑管,回眸一笑,正是她幼年時曾模仿照
    片中姑姑的姿勢與笑,只是這充滿自信與被愛的笑容,不再是模仿,而
    是屬於她自己的。

> -------------------------------------------------------------------------- <

發信人: zoefish.bbs@bbs.csie.nctu.edu.tw (流冰小天使),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問題] 大家有沒有看過"走出寂靜"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at Dec 14 14:23:23 2002)

文章轉自心靈小憩http://life.fhl.net     走出寂靜 Beyond Silence   陳韻琳

● 寂靜、聲音與溝通:

  這部電影取名Beyond Silence,意味在寂靜世界中,仍充滿著聲音。的確
    這部電影充滿溝通語彙。口語、手語是最基本的溝通語彙,但電影中還
    有很多其他的溝通。

  譬如唐姆在聾啞學校用體會震動,教小朋友認識音樂節奏並舞蹈,唐姆
    並說,大自然界很多動物是用震動聆聽的,譬如蜜峰,沒有耳朵,卻知
    道人們的心跳。

  還有大自然,也成為父女很重要的溝通。父親喜歡問拉娜大自然界的聲
    音,問到雪的聲音,拉娜都被考倒了,她說:「雪不多言,雪遮蓋所有
    的聲音。」父親以大自然陳述自己的心境:「妳注意看大自然的變化....。」

  電影中也有肢體語言,它不同於手語,但仍能明確的表達。譬如拉娜剪
    掉頭髮,父親本因拉娜像姑姑而不悅,卻發現拉娜後悔哭泣,父親便拉
    住拉娜的手,玩「黏住了拉不開」的遊戲。而後,在醫院等待小妹出生
    時,父親告訴拉娜童年因聽障從祖父和姑姑那裡受到傷害,這時,一個
    小男孩充滿好感善意的拿自己的小手,放在父親的手上。

  笑,也是電影中很重要的語彙。母親給拉娜音樂票後,走出房門前回眸
    一笑,充滿愛意,卻是臨終之笑。拉娜小時候音樂會因著父母缺席,得
    自己打扮單獨赴會,穿好衣服,對著鏡子上貼著的姑姑照片,模仿其笑
   ,充分表達她需要精神支持、需要角色認同的心理。而電影最終,拉娜
    回眸一笑,跟當年模仿姑姑的笑,看似雷同,卻有完全不一樣的內涵,
    她不再是模仿,而是發自心中,一如音樂來自心中,充滿愛與和解、被
    愛與被支持的心滿意足。

  最後,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語彙:音樂。

  姑姑的輕快配樂、父親的憂鬱配樂,傳神的表達出兩人不同的個性。而
    家中滿溢愛時,也不時出現主題配樂,即使父女談到雪的寂靜時,還是
    充滿愛的音樂,只有當父女衝突爭吵,音樂消失,電影真正的「寂靜」
    了。

  不僅配樂,拉娜心中的音樂也表達了電影的精神:在愛中的人生,有喜
    悅、也有哀傷,但是不可能讓任一種情感放任不羈,因為愛本身就是一
    種收束。拉娜說,她很能體會民俗傳統音樂,電影中並用音樂會的猶太
    民歌為例。因為民歌內容,正是充滿了搖籃曲、父親傳授兒子生命觀等
    ,充滿愛的語言。

  透過那個猶太音樂家說出來的藝術家夏卡爾,其繪畫內容也是這樣的感
    覺,有詩有愛,有喜悅有傷悲,共同組合成動人的主題對位,即使是在
    大逼迫的苦難時期,也不讓傷痛的感覺過於放任不羈。夏卡爾,一樣是
    深諳愛的藝術家。

● 註:如果你對夏卡爾好奇,可以參考(心靈小憩http://life.fhl.net)
        藝術專欄,裡面有對夏卡爾的特別介紹。(END)

> -------------------------------------------------------------------------- <

發信人: alice720709@yahoo.com.tw (小君),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有人看過
發信站: Yahoo!奇摩大摩域 (Tue Oct 21 18:00:38 2003)

導演:琳克    演員:塔絲特、特蕾碧、豪威席格

"走出寂靜"~  可以看作菈菈走出寂靜封閉的家,邁向黑管的世界
也可以看作聾啞的父親走出無聲的世界,敞開心胸感受菈菈的聲音

菈菈從小扮演著聾啞雙親與外界溝通的橋樑,由她的言語中不難發覺她的自信、靈敏與些微的自卑.美麗自信的姑姑是菈菈所嚮往,在姑姑啟發下,菈菈對黑管表現出過人的天份,為此與父親越發隔閡...

父親馬丁希望菈菈完全走入他的生活,菈菈未聾啞對他們夫妻倆的生活極有幫助,但也因此成為兩個不同的世界.聲音對馬丁是陌生的,音樂對他更是痛苦的回憶:從小聾啞使他似乎不是家中的一份子,學習黑管的妹妹反倒成為注目的焦點.而如今菈菈跟隨妹妹的腳步學習黑管吹奏,甚至要前往柏林深造,不啻是沉重的打擊."我多希望妳也是聾子,那麼妳就可以完全走進我的生活",隔閡兩人的真是聾與不聾嗎?在於馬丁不懂也不願理解菈菈的世界...

聾啞的雙親使菈菈覺得自己與常人不同,藉由黑管的吹奏她找到自信,卻成為與父親的隔閡.前往柏林深造,讓她有了不同的眼光:一是姑姑與姑丈的感情;一是湯姆的陪伴.看似生活美滿、光纖亮麗的姑姑,實際生活也是孤單,藉由菈菈滿足未育子女的遺憾、滿足音樂路途不順的遺憾、滿足與哥哥馬丁不合的遺憾;

背景與她相似的湯姆,則帶給她不同以往的眼界回溯童年,湯姆在聾啞學校任教,跟隨他的步伐似乎讓菈菈真正走入寂靜的世界.從前的她只是橋樑,父親與她分踞兩端,看似了解彼此,其實從未深入,菈菈才會一直在意旁人的眼光...

劇末菈菈的入學測試,父親第一次在旁"聆聽".藉由欄杆傳來的震動,他感受也看到菈菈的音樂,如同湯姆要孩子們躺在地上感覺震動一般."這就是妳的音樂? 我會仔細看的..."我失去妳了嗎?"馬丁終於說出心裡長久的疑問及害怕,也第一次敞開心胸走入菈菈的世界...

這是一部寂靜的電影,寂靜來自菈菈對聲音的描述:下雪的聲音、隨風飄揚的旗幟的聲音、夕陽西下的聲音、打雷閃電的聲音...這些聲音我們平時不一定會注意,更遑論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很喜歡父女兩對雪的探討,"下雪其實應該沒有聲音的,有人說它會壓過所有聲音,然後一片寂靜""我喜歡下雪的寂靜"...聽菈菈對外界許多聲音的描繪,馬丁第一次說出他喜歡的聲音-寂靜,這是他唯一可以感受的聲音

片中的音樂也相當好聽,除了菈菈吹奏的黑管外,湯姆曾在一次約會"比"一首他最愛的歌給菈菈聽,我想那真的勝過開口唱出愛意,由湯姆身上菈菈看到一個發光發亮的人生...只要自己願意

一部寂靜又充滿激盪的片子

> -------------------------------------------------------------------------- <

發信人: tjlin.bbs@cia.hinet.net (東 小 璟),           看板: movie
標  題: 走出寂靜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Thu Nov 27 19:56:17 2003)

走出寂靜       文◎林東璟

◎童年創傷
「你從來沒關心過我的功課,你就是不要我學黑管,我恨你!」在電影《走出寂靜》中,還在念小學的莎莎對爸爸這樣說,因為,爸爸(馬丁)不希望莎莎學黑管,希望她多做其他功課,而不是音樂。

馬丁和老婆凱都是聾啞人士,但是他們的女兒莎莎耳聰目明,三個人住在德國的鄉間,他們平常以手語溝通,出門時(例如去銀行),常需要莎莎幫忙擔任翻譯的工作。

夜裡,馬丁和凱躺在床上,想起白天的事情,馬丁有感而發用手語說:「我會失去她。」

凱:「如果你像你父母犯一樣的錯,那你才會失去她。」
「什麼意思?」

「你必須接受她這個樣子,用心聽,我們是聾子。她是我們的孩子,但她不屬於你。」

原來,馬丁有個妹妹卡麗莎,從小就會吹黑管,甚得會彈鋼琴的父親喜愛,在童年時,為了不讓馬丁吵到卡麗莎,每次卡麗莎練習黑管時,馬丁就被關在房間裡。看起來是爸爸比較偏心,但卡麗莎卻認為媽媽偏心,因為當馬丁打破杯盤時,媽媽都不會責怪他。

在這樣的情況下,兄妹兩人從小就不合,長大後的馬丁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莎莎學黑管,更何況,學黑管的主意是卡麗莎利用一次聚會場合「引誘」莎莎對吹奏黑管產生興趣的,馬丁當然更加反對莎莎學黑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對童年時期經歷的埋怨,都不是小時候的馬丁或卡麗莎所訴說的,而是成年後的他們對莎莎說的。

有些觀眾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小時候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為什麼兩個大人要記恨這麼久?而且,這兩個人是親兄妹耶,何況,父母再怎麼偏心,也是自己的父母呀!

觀眾可能不明白,有些童年創傷,一旦抹在心頭上就是一輩子的事情,正因為這些創痛的加害者來自於具有權威的父母,來自孩童無法逃脫的家庭環境,在童年所遭遇的無力感與傷痛更是難以憑空釋懷。

紀登斯在《親密關係的轉變》書中指出:「如果曾有被父母傷害的背景,個人往往無法發展出一個自我敘述,無法有一個讓自己在情感上覺得舒坦的『自傳式陳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結果就是個體缺乏自尊心,這種缺乏往往表現為無意識的羞恥感。」這樣的人被人稱讚時,可能會覺得很羞愧,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沒有理由被稱讚,一被嘉許就害羞了起來。

馬丁在童年有過那樣的遭遇,加上自己既聾又啞,以致於他常常自怨自艾,每次家庭聚會不歡而散時,他就會怪罪自己,認為都是自己的錯。此外,他也很依賴莎莎擔任翻譯的角色,不希望莎莎離家太遠。

◎小孩轉大人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為《父母會傷人》中文版寫序時指出:「愛固然使家人更緊密團結,愛也往往透過各種形式在家人或其他親密關係之間,不斷地進行情感的勒索。」

莎莎十八歲時,卡麗莎鼓勵她去柏林參加音樂學院的入學考試,卡麗莎和老公葛瑞國在柏林有房子,可以提供房間給莎莎居住,卡麗莎也會陪著莎莎一起練習黑管,有了祖父的金錢資助,經濟方面也不是問題。

卡麗莎認為,莎莎有吹奏黑管的天賦,應該到大城市接受學院的訓練與洗禮,莎莎也有高度意願,雖然爸爸馬丁並不同意,但莎莎還是動身前往柏林了。

《父母會傷人》提到:「父母若從不鼓勵子女自己動手做,嘗試、探索、主控、冒失敗的危險,常會使孩子產生無助感,且不適應社會生活。……害怕子女再也不需要他們,使的許多控制型父母將無力感投注在子女身上。……當子女獨立時就覺得遭背叛、拋棄。」

莎莎前往柏林一陣子後,邂逅了一位也懂手語的男老師,莎莎帶他回鄉下老家過夜,吹奏黑管給他聽並且做愛。清晨的時候,馬丁無意間看見自己女兒跟一個陌生男子全身赤裸躺在地上睡覺,在那個當下他沒有說什麼,卻在吃早餐時責備莎莎:「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有些事情不能做。」

莎莎展開反擊,她說:「還要怪我什麼?我不負責?自私?只顧自己和我的音樂?背叛你和媽媽?站在卡麗莎那邊?要不要我告訴你,我受夠了!你那充滿責備又呆滯的眼光,你的抱怨,我受不了屋子的寂靜,這屋子已變成籠子了!我受夠了!」馬丁聽了很生氣,將莎莎推出家門,莎莎於是又回到柏林。

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創辦人李雅卿在《乖孩子的傷,最重》書中指出,主流教育應該接受「人生而不同」的道理,才不會教出這麼多內心自卑又憤怒的孩子。

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與鼓勵,常會讓小孩子失去自信,也會讓小孩的人生觀充滿悲觀的情緒,認為人生不可能那麼順利。就像莎莎與男友看完一場以喜劇收場的電影之後,莎莎的表情非但不是歡喜,反而有股惆悵的思緒,她說:「愛情故事以喜劇收場使我感傷。使人充滿太多希望,需小心處理夢想,反正都不會實現。」因為在真實的世界裡,結局並非都是皆大歡喜。

◎父母難為

卡麗莎看到莎莎這樣「叛逆」馬丁時顯得很高興,並且指責馬丁太自怨自艾,常常讓身邊的人自責。聽到卡麗莎對自己爸爸的批評,莎莎並沒有覺得欣慰,反而說:

「妳從不去設法瞭解他,妳沒有資格批評他。有時我相信你只想贏,妳要我替妳進音樂學院。妳要我有成就?有成就可以,但是不能比妳好,所以妳反對我的音樂,認為平淡、消沈。如果妳真的支持我,就應該支持我喜愛的,妳卻做不到。……是的,虎父虎女,我是我爸生的,我不是妳那生不出來的女兒,尤其我不是妳!」

原來,卡麗莎和老公葛瑞國一直生不出小孩,不知道問題出在男方還是女方。除此之外,卡麗莎一直阻止莎莎練習「悲傷」的曲調,她認為評審不會喜歡那樣的曲風,如果想考進音樂學院,就要投評審的喜好;其實,卡麗莎是擔心莎莎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所以才以「評審的喜好」阻卻莎莎多曲風的練習。

《父母會傷人》一書指出,控制型父母的操縱很難被察覺,因為他們往往藉由關心掩飾支配欲:「這是為你好。」「只因為我太愛妳了。」這些話意味著同一件事:「我這麼做是因為怕失去你,所以寧可折磨你。」

這種擔心失去子女的心情,也會出現在「師徒關係」上。在電影《臥虎藏龍》裡,玉嬌龍的武功勝過師父碧眼狐狸,碧眼狐狸就找機會假裝救走玉嬌龍,藏在山洞裡,其實她在迷香裡下毒,企圖害死玉嬌龍。

父母(師父)和子女(徒弟)之間的和解,需要強勢的一方先表達善意,在《走出寂靜》最後幾幕裡,馬丁前往音樂學院觀看莎莎的入學考試(表演吹奏黑管),莎莎沒有預期爸爸會出現,一開始有點驚慌失措。不過她還是鎮定地演出,當她吹奏完畢,站在舞台上,以手語向觀眾席後方的爸爸說:「你想,有一天你會懂我的音樂嗎?」

馬丁:「也許我聽不到音樂,但我嘗試去體會妳的音樂,我…失去妳了嗎?」
莎莎:「自我出生我就一直愛你,你永遠不會失去我。謝謝你來看我。」

根據紀登斯的說法,父母若不想失去子女,若想在晚年時得到子女的物質和社會支援,就必須跟子女建立起「累積式承諾(cumulative commitment)」的關係。也就是說,要讓子女覺得「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願意照顧父母,是因為我喜愛他們,我們是同住在一起,分享歡笑,分享一個家,而不只是照顧而已。」

成年子女對老年父母的真心奉養不是用儒家的孝道觀或法律規範就能約束的,關鍵在於父母養育小孩的過程中,有沒有發展出「累積式承諾」的關係。紀登斯引用另一本著作指出,累積式承諾的觀念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一段時間過後,兄弟姊妹之一會很明確的認為應該照顧雙親,而另一個兄弟姊妹卻會非常不以為然。

李雅卿也曾說過:「其實教養兒童不是那麼困難的事。如果你能在心理上接受兒童是個獨立的生命主體,每位孩子生下來,都有他自己的生命功課要完成,那麼我們做父母的,就只是陪孩子走出自我生命道路的人而已。……放下妳心中既定的尺,尊重孩子的感覺,常保覺知,誠實的和孩子做討論,並且保持最後答案的開放可能,這樣就好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衷心期盼所有成年人都能直視心中的小孩,直視那傷心憔悴的過往,向它告別,並且脫離父母的掌控,努力做到情感獨立,蛻變長大,真正成人。

今天我想點播的歌曲是雷光夏作詞作曲並且演唱的【原諒】。真正的原諒,是發自內心承認:我們都是獨立又美麗的星體,雖然有引力的牽引,卻在各自的軌道旋轉、運行。

我卻原諒了你  像海洋原諒了魚
潮水在月光下流動著語言說
我已原諒了你

幻想沒了身體  想掙脫月球的力
虛無的漂浮在溫暖的夜空裡
靈魂不再悲泣

夜空亮起你的星星  顏色多美麗
而我的星球自行旋轉  將離你遠去

200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