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跟我玩遊戲 Apt Pupil


作者  Stormy.bbs@whshs.twbbs.org (Illusionist)            看板  movie
標題  誰在跟我玩遊戲:醞釀的必要性
時間  Mon Mar 20 13:55:46 2006

我很想知道片商基於怎樣的理由將片名訂成這樣。當然,「終極」、「魔鬼」、「王牌」與「捍衛」系列也非常令人頭痛,不過至少在大多時候我們能因此快速理解其為「某某人的喜劇片或動作片」,「誰在跟我玩遊戲」?愛情、社會、驚悚以致於大多片型都有可能,完全沒有理解或猜測的方向。

於是,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本片原著是史蒂芬金。改編自《四季奇譚》裡的〈納粹緝凶〉,講述前途光明的典型中產階級白人少年因對納粹事蹟的狂熱而接近一位老納粹軍官,隨後心理上逐漸產生了異變,不但連日惡夢纏身,暴力傾向也日益嚴重,喚醒惡魔的結果,讓他心底的惡魔也逐漸甦醒,彷彿踏上了老納粹軍官的道路。

導演是即將推出【超人復活】的布萊恩辛格,納粹軍官由老派紳士的第一把交椅伊恩麥克連飾演,玩火的男孩則由【終極證人】裡的早熟小孩布萊德蘭佛洛擔任,編劇布蘭登布伊斯目前的最佳作品則是【第三者】,整體而言,這是史蒂芬金改編電影裡難得一見的高水準陣容,要說精彩可期並不為過。

然而,如若你事先看了小說,而且在不久後便觀賞電影,你會發現電影遠遠搆不上小說的水準,所以如果有興趣,建議你先把片子找來看,之後再閱讀原文,這樣應該會得到較愉悅的觀影經驗。

造成電影跟小說最大的落差來源,在於「醞釀」的過程。故事裡的少年是個品學兼優而備受寵愛的模範學生,一開始十拿九穩地威脅老軍官任其為所欲為,後來卻逐步陷入納粹兇殘暴行的實蹟與幻想裡,進而產生失眠、性行為障礙、暴力傾向與幻視幻聽等問題,這些並非朝夕之間的改變,而是假以時日不斷潛移默化的累積效果。

因此小說的精華在於:對兩人的性格、情緒與行為進行了極富層次的細緻描寫。你可以透過文字確實地看到兩人互動過程裡的關係改變,從一開始的敵對、競爭,到後來帶著仇視的互相依存,至於兩人本身的改變就更清楚了,透過對照的書寫,你能看到兩名年齡相差數十載的對頭,同時陷入類似的幻境裡,並以同樣的殘暴手法獲得解脫與抒解。

嚴格來說,〈納粹緝凶〉並非結構嚴謹、步調精確的小說,反而像是一篇以時間為軸的觀察剖析,然而這就是小說之所以能將主角描寫得如此精彩的原因,敘述的基調平穩而淡然,即使牽涉到虐待與謀殺,都沒有多餘的驚悚恐怖,倒讓人有種閱讀社會事件的既定距離。

然而,小說的優點到了電影,幾乎都無法發揮。

單是電影的篇幅與步調就有問題,不足兩小時的片段要描述經年累月的影響,實在是短了點,加上片段組裝的方式又以偏快速的節奏進行,所有的轉變都會顯得有些突兀,不但男孩太快就陷入了惡夢的侵擾,甚至老軍官接納男孩的速度也太快了,雖然老人的身心寂寞與需要陪伴是可理解的,但做為一個極力隱姓埋名的罪犯,銀幕上的描寫實在太草率而迅速。

所以就算是伊恩麥克連這種演技老將也失去了著力點,留著鬍渣的他就像個平凡的落魄老人,然而一旦整裝上陣,他馬上就能化身為殺人如麻的納粹魔王,那帶著幽雅的邪氣與堅毅完全不輸心狠手辣的萬磁王,問題是本片沒有足夠的舞台讓他發揮,徒然浪費了本片最成功的選角人物。

而飾演入魔男孩的布萊德蘭佛洛,表情層次則略為不足,他在【終極證人】的表演實在太令人深刻,眼神又直接透露出反骨的氣質,由此飾演看似「十足正常」的典型男孩,恐怕是勉強了些;在本片的架構下,他的表現屬中規中矩,但要完整詮釋史蒂芬金筆下那走向絕路的金童,可能得勞駕海利喬奧斯蒙等人出馬才行。

至於本片的剪接與配樂,約翰奧特曼,可能是讓本片品質低落的元兇之一。他的配樂相對於此故事的調性,過度直率而澎湃醒目,拉低了電影的質感,也將小說平淡而生活化的氣氛硬生生地扭轉成恐怖謀殺的方向,再加上不甚高明的剪接—這樣的問題在【X2】裡也出現了—無怪乎本片最後的成績實在不甚亮眼。

搞到最後,本片唯一惹我注目的,只剩下飾演輔導老師的大衛修蒙,他真的很有小說裡「失敗窩囊的諮詢人員」那種調調。不過,雖然我不愛本片,我還是得說,這是一部「還算及格」的史蒂芬金電影,因為被拍爛的史蒂芬金電影一卡車都不夠裝,要說爛,也真的輪不到本片,所以喜歡史蒂芬金的觀眾還是可以藉本片消磨一下時間。

        文字是迷途者在黑森林中唯一的慰藉。
        我的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woo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