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發信人: wpt.bbs@wretch.twbbs.org (熱),      看板: movie
標  題: 世紀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發信站: 無名小站 (Tue Aug 10 20:05:26 2004)

世紀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本片的主題是探討愛滋病,它在美國剛開始傳播的時候只在同志圈中流傳,片中有個人說過:「關心這個疾病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同志,另一種則是希望他們全部掛掉的人。」

初時沒人了解這個病的嚴重性,所以無人聞問,研究經費欠缺;疾管局的人員沒有好的器材可用,甚至沒薪水可領。

越來越多人因病過世之後,一般人開始注意到這個疾病,本來如果能加強大眾對疾病的防制是件好事,但許多民眾卻卻又對它有非理性的恐懼,甚至有人公然在電視上表示;那是天罰,他們說:神想要毀滅男同志。(註)

本片依據事實改編而成,從理性欣賞影片的角度來看,它有非常詳實的考察與緊湊的節奏,稱職的演員與優秀的劇本,我相信它有個很棒的導演...不只是導演,製片一定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甚至整個幕前幕後的班底,大概都是一時之選。

從感性層面來看,它的批判性強、語調平實而精確、鞭辟入裏,但它的感情卻又很深刻,是非常悲憫的一部電影,人性的某些至善與至惡,都在本片中一覽無遺。

由男主角的觀點來看,挽救生命是最重要的,但龐大而笨重的官僚架構與醫療體系,卻把太多太多顧慮擺在人命的前面,所以有許多防禦措施是在犧牲者出現之後才被採用的。

從實用性來看,它告訴為政者「危機處理」的重要性:疾病的防制是刻不容緩的,民眾的恐慌確實很令人擔憂,但這不應該被拿來當作延遲疾病防制的藉口。
註:我覺得講這種話的人根本就是納粹。

以下是我在開眼電影網看到的簡介,寫得很好

本片真實描繪由於政府機構、同志團體、科學家間耗時的悲劇性論戰,妨礙了愛滋病毒的發現與研究。唐法蘭西斯(馬修莫汀)致力於愛滋病的醫學研究,在初期階段必須將自己置身於病毒環伺的環境,也面臨嚴峻的反對聲浪。

片中許多演員都演出突破性的角色:李察吉爾飾演一名同性戀編舞家;史帝夫馬丁則收起搞笑本色、嚴肅演出;亞倫艾達則飾演野心勃勃的羅勃加洛博士,他是世界知名的醫學專家,但為了將發現愛滋病毒的成就全歸於己,拖延了找出療方的進程。

也許很多人會感覺這部片多著重於技術層面,然而對於愛滋病這個現代瘟疫的情感層面也有深刻著墨。

本片榮獲當年艾美獎的最佳電視電影,而片中幾乎每個男演員都得到艾美獎提名,如伊恩麥凱連(X戰警2)、馬修莫汀、李察吉爾、亞倫艾達。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pt01/
my新聞台,內有一些電影觀後感,歡迎來看看。